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發布時間:2020-11-25 23:07:44

㈠ 如何培養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

一、引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文件中第四部分的11點中講到「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我國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見信息技術不僅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中小學開設,而且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而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效果,所以加快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而此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中又是一個新課題、新內容。如何培養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成了一個急需要回答的問題。所以研究、設計和實施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方案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以建構主義為主要學習理論基礎的,以創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結構為目標的,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而不是僅僅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樣的一種教學理論。這教學理論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正是實施新課程標准所需要的。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並指出「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強調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理想的學習環境、全新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而這些正是新課程標准所倡導的和追求的。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以下優點:
(1)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習主體作用
(2)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3)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4)計算機網路特性有利於實現能培養合作精神並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
(5)超文本特性與網路特性的結合有利於實現能培養創新精神和促進信息能力發展的發現式學習。
由於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內涵和概念的介紹並非本文的重點,故只摘錄一些要點以說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新課程標準的作用和意義,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本身的詳細內容讀者可查閱相關文獻,故在此不再重復。
三、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新課程標準的作用和意義是巨大的,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施和質量的保准卻要依靠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教師需要具備那些理論、能力才能保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順利、成功實施呢?這成為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的方向問題。在《基礎教育改革專輯》p67頁的文章中專家指出:面對教改教師需要哪些新的技能:1,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2,增強對課程的整合能力。3,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比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利用課程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包括以下幾點:
理論知識方面:深刻理解小學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和概念,熟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整合模式。
信息技術方面:熟練掌握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
教學設計方面:能夠設計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案。
教學實施方面:在教學中,倡導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結構,能合理的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並達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樣的效果。
經驗方面:有豐富的新課程標准實施體驗。

四、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培養方案
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要實現四個轉變:1、教育觀念從傳統教學觀向新課程標准倡導的教育觀轉變;2、教學方式從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方式向新型的老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3、教學目標從學科本位向綜合課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轉變。4、評價從傳統只注重識記的結果性評價向新型的關注高級思維發展的過程性評價。
培養方案設計如下:
組織方面:小學學校領導和負責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部門要高度重視,為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指導,提供培訓條件的保障,創造良好的培養環境和條件。比如小學領導為小學老師提供在職培訓的機會,並對培訓根據效果進行獎懲,促使小學教師努力去提高自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比如負責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部門提供良好的培訓條件。
培訓過程方面:1,優秀案例觀摩和理論學習相結合。新課程標准倡導的是全新的教學過程,對課堂的改變是很大的,若光講理論,一線教師難以理解,更難以轉變成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提供豐富的優秀案例讓老師去觀摩。在聽其他老師的公開課中,讓老師自己去和自己以前的教學比較,自己去體會新課程標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對教學的改變。而且用案例的成功效果和優點來吸引教師,來激發老師的轉變動機。老師有了感性認識,有了切身體會後,在講授關於新課程標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理論知識。在講授理論知識中一定要注意和受培訓老師的實際情況,實際問題相結合。
2,在培訓過程中體驗新型的學習過程。我們是不能期望用傳統的培訓來讓老師接受新課程標准理念的。這個培訓過程首先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使信息技術和培訓有機結合。整個培訓過程不應該是專家在上面講,受培訓老師在下面聽,而應該是採用以下一些策略:結對互助,小組協作學習,師生角色互換,討論交流等。在整個培訓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信息技術對受培訓教師的學習的影響。比如培訓的拓展資料放在網路中,讓老師通過網路獲取,即訓練和提高教師使用網路的能力,又加深老師對網路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的體驗。受培訓教師回校後在最初幾次嘗試著使用新型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方式時,他最容易模仿的例子就是培訓過程,一個人的學習過程對他的教學過程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培訓過程首先應該是個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好例子。
3,提供及時科學的指導,用形成性評價讓受培訓的老師自我評價,自我反饋,自我糾正。在培訓過程,對於老師的疑問要即使的指導,而對於普遍反映的問題則要組織討論和專家解答。而對於老師反映的新課程實施中的條件問題比如硬體設施不具備,擔心學生成績會下降,擔心新型的教學方式會加大工作量,擔心新型的師生關系會使老師難以管理班級等疑慮,應該聯系相關教育部門,學校職能部門予以支持和協助,並進行討論轉變教師觀念,制定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注意解決以下一些常見問題:1、技術的定位。很多小學教師會誤以為只要信息技術熟練了,信息技術就會自然的課程整合到課程中去的。要明確技術只是實現整合的基礎、條件,而不是全部,而且在信息技術已非常普及的今天,技術已不成為制約的問題,關鍵在於對信息技術使用的理解,特別是對促進學生學習的理解和實踐。2、信息技術和整合實施的條件。條件包括:學校的軟硬體環境,老師信息技術的熟練層度,學生信息技術的熟練層度和對自主學習方式的熟悉層度,老師、學生生活、學習對信息的依賴層度。
鞏固方面:培訓完畢後,關鍵是要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的做起來,而不是「講一套,做一套」,「培訓完了,還是用老樣式上課」。因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能否真正促進教學轉變,關鍵要靠老師的思想、行動去體現的。當老師經過系統的培訓,對新型的教學有理論上的認識,也有了觀摩課的感性認識,那麼接下來關鍵是要落實到行動上了,落實到教學中了。如何來保准和促進這種行動上的落實呢?首先,學校領導要重視,要提倡,並且要制定出相應的激勵措施來鼓勵老師積極嘗試新課程標准下的新型教學。此次課程改革將深刻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特別是教育行為的改變對教師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為教育行為是老師已經熟悉的,習慣的行為,要改變是非常艱難和痛苦的。很多東西又要重新開始,要重新去熟悉課程標准、教材,去寫教案,在教學過程中去嘗試,去摸索。新課程試行初期,教師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角色的轉變、新技能的形成,新的工作方式的習慣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且這個過程是不會自動的,容易的轉變的,是需要老師付出努力的。在這個時期,良好的激勵措施非常重要。比如在硬體設備方面,學校應該給老師提供足夠的軟硬體設備,而且老師可以自由使用,而無需繁雜的審批,有教學輔助人員的媒體支持。要形成一種鼓勵老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氛圍。
其次,學校里要形成一種學習,研究新課程標準的氛圍。除了培訓和學校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外,應該提倡老師自主去學習、研究新課程標准,而且學習方式是基於任務驅動的,基於資源的協作學習。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首先要改變老師的學習方式,提高老師的信息素養,然後才有可能老師去影響學生,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要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這些轉變,具備以上這些能力,那麼老師首先要具備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習慣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
最後,要形成一種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的氛圍。課程綜合化趨勢特別需要教師間的合作,不同年級、學科甚至是不同學校、地區的老師進行配合,交流促進。這將打破學科本位主義,不在是你教你的,我教我的,互不相干,在新課程標准下,而是圍繞學生,各課老師齊心協力,有機融合。而信息技術是實現和支持這種交流、討論良好的平台,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有利於教育資源再開發,再整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規定新課程的結構時,有如下闡述: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而且在其他學科的改革中也強調綜合。信息技術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重要手段,也是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的工具性,綜合性將很好的促進和支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五、結尾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是一個長期過程,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必將對新課程標准在小學中的實施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㈡ 淺談新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教育信息化對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出的要求,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師主體性之間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創造條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專業素養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呢?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進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僅是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更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更新與變革。「不同的教育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面對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知識觀、人才觀、教學觀、學生觀、師生觀、資源觀、評價觀,研讀《語文課程標准》,把握其精髓,樹立相應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改革全面推進和實施,對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這一切的實現提供了平台。教師可藉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改變教學方式,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創建更好的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實踐證明,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整合於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中的熱點問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變性及快速呈現性,引起的教育內容、手段、方式的多樣性的變化,必然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及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迅速提高信息素養。
三、具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將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氣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之間的整合,要堅持信息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的原則。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一個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平台,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著手,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
四、具有設計組織資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斷提出新要求,教學資源的設計組織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師日常教學的基礎工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深入透徹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學科內容,而且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技術高效組織教學。
五、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必須隨著新技術的使用與信息的擴展而有所改變。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質疑,「一桶水」的小學語文教師已經不再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知識,才能成為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意識,養成不斷追蹤學科動態的良好習慣。
那麼,如何以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呢?我個人認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發展專業素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師主體性之間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小學語文教師主體作用與信息技術的關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視任何一方的作用,它們是一種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決定了在發揮教師主體性的基礎上,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知識以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
2.創造條件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首先,營造有利於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高的良好氛圍。硬體的配備和軟體資源的開發是提高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學校應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其次,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校本培訓」。
3.實現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自我建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自我建構的途徑:一是教師通過網路搭建教師知識共享的信息空間,促進整合技術知識的交流。二是學校自己組織教師開展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講課比賽,並請校外專家擔當評委。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教師將從別人那兒學來的經驗及相關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付諸實踐,並且可以得到專家的現場指導,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
4.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教師自我反思的實現。教育信息化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提供了多種途徑,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經費的限制,擴大了教師反思的渠道和途徑。但是,教師應用網路信息技術應有明確的目的,即更好地與學生、家長、同行進行交流合作,更好地進行反思。
5.探索基於問題解決且有利於小學語文教師自主學習及研究的多樣實效的專業發展途徑。傳統的教師培訓,無論是培訓班式的、專家講座式的,還是觀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動的,不能調動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培訓的基礎上,基於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而開展自主學習及研究,對於彌補「培訓班式」及「專家講座式」的缺點,可促進專業素養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將大有裨益。教師可以通過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和研究。從中了解有關新課程知識、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理論述評、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識,這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很有好處。
總之,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的過程。只有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勇於改革,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信息化素養,才能成為大有作為的新世紀的優秀教師。

㈢ 怎樣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

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方法如下:
1、更新觀念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可以提高師生交往的效率,為學習者提供更為便利的學習條件和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為人的充分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直接用於教師觀念的更新,然而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思想和觀念上更不容易更新。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使之成為激勵教師們學習的源動力。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性、交互性、智能化、網路化和數字化等特性,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教師「親身感受」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可行性。通過觀念更新改變其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是評職稱教師的「專利」,也應該是中青年教師迫切需要的技能。當然全體教師都必須認真學習和使用。
2、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要點
教師可熟悉以下方面:(1)信息的檢索技術,主要是網上信息檢索;(2)知識管理技術;(3)表達展示技術,功能強大的集成演示工具,如多媒體教室的使用,以及與之相關的硬軟體的使用;(4)基本軟體使用有Word、Powerpint,其他會簡單操作軟體:圖形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聲音處理軟體Goldwave、動畫製作軟體Flash,通過上述軟體融合可輕松製作課件;(5)實踐反思技術,主要指導教師敘事研究和反思交流,一些交流平台的使用;(6)思維匯聚技術,主要指學習方法和筆記方法;(7)其它探究教學技術、網路教學技術等。
3、以賽促進,借賽相長
比賽就像作一項目,在完成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解決這些困難,教師的各方面的能力會有質的提升,實踐中會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每年可舉行各種、各類比賽。通過這些比賽可有效促進教師與教師交流、教師與學生交流和教師與外界的交流,使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能力大大提高。
4、資源共享與交流
通過資源的共享與交流,既節約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積極吸收了別人的成果,特別是教育專家學者學術成果,又達到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最紅的教師」薩爾曼•可汗,他從2004年起陸續製作了2300多段視頻輔導材料。比爾•蓋茨曾說,可汗的成功「令人難以置信」,他是一個先鋒,他藉助技術手段,幫助大眾獲取知識,這簡直引領了一場革命!
5、實施高效培訓
(1)、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
雖然現今每年都有國家級和省級骨幹教師的培訓,但參與培訓的人畢竟很少。學校可以利用在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和計算機教師為主體的隊伍引導教師培訓。另外,開展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課題研究也是加速提高教師隊伍信息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
(2)、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
①激勵機制:培訓教師把信息技術當作一種教與學的工具來高效使用是中小學校面臨的巨大挑戰,採用一些激勵措施可以鼓勵教師員工花時間去學習技術並改變他們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高效。
②約束機制:對教師培訓過程中,讓教師上交自己學習過程的錄像,這種錄像可以通過電子教室輕松來完成,錄像把教師在電腦一定時間內做什麼事全程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有效檢查他們的作業,更能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總之,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大家不斷探索,就會涌現出既精通學科教育又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中小學教師,進而提高我國教育的整體水平。

㈣ 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准》中,共設定發多少個課程主題

共27個課程主題,分別是:

1、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

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

3、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

4、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5、多媒體課件製作

6、學科軟體的使用

7、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

8、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9、交互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10、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

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

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13、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14、技術支持的總結與復習

15、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16、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

17、網路教學平台的應用

18、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應用

19、網路教學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0、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1、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22、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23、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

24、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

25、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解讀

26、教師工作坊與教師專業發展

27、網路研修社區與教師專業發展

(4)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擴展閱讀

教師信息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省中小學教師將接受每人不少於50個學時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即「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發展目標。

省教育廳要求市、縣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安排專項經費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確保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為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㈤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怎麼快速學習

2016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 高度重視,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和計劃

根據國家和省「提升工程」規劃,到2017年底,我省需完成全省100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任務,目前僅完成10%的培訓任務,進展緩慢,要如期完成培訓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作為2016年度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要根據國家和省「提升工程」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2016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和方案,加大資金投入,採取強有力舉措,擴大培訓規模,加快實施進度,確保本年度完成培訓人數不低於本地中小學教師總人數的45%。要細化年度培訓量,明確各級任務,簽定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任務完成。各級「提升工程」辦公室要周密組織,採取措施,抓好落實,各培訓機構密切配合,積極開展培訓工作。

二、周密組織,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一)組織教師開展診斷測評和課程選學

為規范「提升工程」管理,根據《廣東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粵教繼函[2014]59號)要求,參訓教師的診斷測評由省「提升工程」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各地市要督促、落實培訓機構平台與省「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網址:http://info.gdjsgl.com.cn/,以下簡稱「省平台」)對接工作,按照年度實施方案分期、分批組織參訓教師登錄「省平台」開展診斷測評工作,指導參訓教師根據測評結果在「省平台」完成自主選課,並為參訓教師登錄培訓機構平台開展學習提供服務。

(二)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訓

「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由各地市負責組織實施,具體由各市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共同實施。各地要加大統籌力度,加強與各級「工程辦」、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的溝通協作,形成合力,整體推進。要以鄉村教師作為培訓重點,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鄉村教師培訓指南的通知》(教師廳[2016]1號)要求,規范培訓流程,創新完善線上研修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確保教師學用結合。要加大對不具備網路學習條件的鄉村學校的送教下鄉培訓力度,為鄉村教師提供持續現場指導,保證培訓實效。

(三)加強培訓質量監控和績效評估

各地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提升工程」實施過程的監管,確保工作質量。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績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培訓機構;加強對中小學校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校本研修落到實處。各市、縣「提升工程」辦公室要通過「省平台」及時向省「提升工程」領導小組報送每月的工作進度、項目數據與質量報告。

(四)做好學時審核和登記工作

培訓結束後,各市、縣要及時做好培訓測評工作,具體由培訓機構會同中小學校根據教師網路研修成效、校本實踐任務完成情況和信息技術應用情況等進行評定,培訓測評合格者發放培訓合格證書並登記繼續教育80學時。省統一制定培訓證書模板(電子版),培訓機構會同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做好證書發放工作。各地要依託《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學時登記,具體由培訓機構負責學時登記,市、縣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學時審核。跨年度培訓學時可以分年度登記,年度學時分配比例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培訓計劃自主確定。

(五)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為深入推進「培訓—測評—應用」工作,省將遴選和建立一批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示範區、示範校和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組織開展全省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成果評選和展示活動。各地市要以此為契機,進行綜合創新,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機制。要在開展培訓基礎上,積極組織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和微型課程評比活動,做好與「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銜接,營造良好的應用氛圍,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加強督查,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今年,省政府將「發展互聯網+教育」列入省級督查范圍,「提升工程」是重點內容之一。各地務必高度重視,認真按照有關時間節點和工作計劃,確保能夠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今年「提升工程」任務。省教育廳將建立「提升工程」進度月通報制度,每月對各地市「提升工程」工作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同時,將各地市、縣(市、區)的推進情況作為「強師工程」地方獎補資金的重要考核因素。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相應建立督促檢查機制,明確責任,加快工作落實。

四、相關要求

(一)加強經費保障。各地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安排專門經費用於本地「提升工程」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年度公用經費中統籌安排「提升工程」培訓經費,為本校教師參加培訓和信息技術應用提供條件保障。

(二)做好進度報送工作。請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填報《廣東省「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完成進度表》(見附件1),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本地工作進展情況通過「省平台」報送省「提升工程」辦公室。

(三)加快工作推進。未完成機構遴選的地市務必在今年5月15日前完成培訓機構的評審或招投標工作,並將《廣東省「提升工程」培訓機構備案表》(見附件2)以及培訓機構產生方式、公示情況、遴選結果以書面形式(加蓋市教育局公章)與電子版同時報省教育廳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和省「提升工程」辦公室備案。

(四)加強工作指導。省「提升工程」辦公室要加大對「提升工程」管理者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力度,主動開展業務指導,及時掌握工作進度,熱情做好服務。各地市在開展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問題要及時向省教育廳和省「提升工程」辦公室報告。

㈥ 如何有效開展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

國家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用教育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術已是迫在眉睫,那麼如何大面積的提高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呢?筆者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宏觀入手、整體把握。
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本校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採用校本培訓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所謂校本培訓,簡言之就是學校自主開展的培訓,它是相對於脫產集中培訓而言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
就現階段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來看,一是存在一種培訓的知識不系統,整體觀念不強的現象;二是單純是技術層面的培訓。我校結合成都市市級課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及培訓方法》,從宏觀入手,整體把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系統工程,根據學校的現狀和發展目標,制定好了切實可行的長遠的培訓規劃,確定培訓內容和考核標准。我們首先採用無紙化的網上調查對教師進行需求分析研究,認為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為此,我們的培訓內容不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軟體、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電腦幻燈片的製作等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了解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模式,能主動應用CAI課件輔助教學。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基礎(包括聲音、圖象、動畫、視頻素材的採集與製作)、FLASH軟體。能結合教學的科學理論使用網路資源庫進行信息的搜索、獲取、分析、加工、處理、傳播。能設計與自己的所任學科相適應的網路課件。這些內容分模塊製作成《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要求細則》,給老師一個可供學習的大綱。(當然培訓的內容應當與時俱進,不斷修改和完善。)根據模塊確定每一階段培訓應達到的目標檢查及考核具體辦法,對於需要學校各個部門互相配合的工作,則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責任落實。因此,有相對穩定的培訓主管部門和領導,確定明確的長遠規劃和分期目標是搞好這一培訓的先決條件和基礎。
二、「任務」主題,學以致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不斷發展,誰也不可能把它學完,作為普通教師也沒有必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所有技術掌握與自己工作生活相關的內容就可以了。我們認為教師學習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進修充電的需要。Internet網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學科知識信息、專業理論信息、教改教科研信息,教師通過上網瀏覽,下載有用的信息,進行充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需要。製作並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大腦,將使課堂教學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准明確規定:信息技術不僅是教師教學的手段,更應成為學習的工具。只有教師掌握了信息技術,才能有效指導學生掌握信息化的學習技能。根據這一認識,我們在安排培訓內容時採用了任務主題和學以致用的策略。所謂任務主題就是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把計算機、網路技術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每次培訓的目標是完成一項任務(一項技術),學了就可以用,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3年以來,我們完成了十個模塊的培訓任務:
在進行培訓的同時,我們選取了2001級的10個班作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年級。通過對這10個班的多媒體應用研究,我們逐步掌握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一般方法。通過教師製作課件、收集網路素材、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素質,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靈活研究、注重策略。
在做好周密培訓計劃的基礎上,合理的安排好教師的培訓全面完成培訓任務:
1、首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每周的星期二、三、四、五分別安排當天沒有課的不同年級的教師進行學習。
2、採用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教師的整個培訓過程是三年的時間,在這當中我們邊培訓,邊調整、採用了多種的研究策略。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如何優化教師的教和提高受培訓老師學習信息技術的效率方面進行了研究:從基本的調查看,老師認識到領導重視佔19%,培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佔30%,受培訓教師重視程度為29%,受培訓教師平時多問多操作25%,從數據上看出教師的觀念是得到了改變,歸納起來教師在培訓中占因素為30%,而教師本身的態度和學習方法佔54%,所以我們著重在優化教師的教學和受培訓對象的學習方法的優化上總結出以下適合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的若干方法:
1、演示講解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法。
對計算機基本常識,操作系統基本原理和常用軟體基本功能一般採用講授法,在講授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室的 演示 功能進行示範。對優秀課件的 解剖 一般用示範法,力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任務驅動的培訓方法。
根據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內容的特點,所有參培教師在每一輪的培訓中,首先就是自選或接受一個(幾個)作業任務,而這些任務都是與日常教學工作相關的。帶著任務參加培訓,讓參培教師在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分模塊制定檢測的要求,老師按照指定的任務完成檢測。例如:培訓了網路部分,讓教師共享、復制、粘貼自己的資料,進行區域網的文件交流,還可以讓教師發送郵件到老師的郵箱,並添加附件等讓教師在任務中掌握知識。
3、主體實踐的培訓方法。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即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學習的主體是學習者,他們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真正提高,靠的是學習主體對信息技術內在規律的領悟,因此,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具體體現在 實踐 上,在培訓過程中受培訓教師以上機操作為主原則上上機操作時間應不少於信息技術培訓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小組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教師獨立製作CAI課件,從收集素材、處理素材到效果的實現是全面展現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的窗口,「實踐」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意義是學習的過程;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展示運用,不僅能給教師們帶來成功後的信心,也常給大家留下遺憾和不足,這些都是實踐培訓中不可多的經驗。
4、網路自主訓練法:
信息技術 自主訓練 不是任教師自由隨意操作,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培訓對象怎樣去解決面臨的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問題,它要求培訓者根據受訓教師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期望目標來設計任務,並提供解決任務與問題的有關線索,核心思想是通過受訓者在完成具體學科教學任務中實現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培養以及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a)我校通過教師信息技術專題學習網站,提供一個學習任務:比如信息技術有關的文章,要求教師搜索相關文章並上傳到學習網站進行交流和學習;或者通過論壇的方式讓教師自主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操作等知識然後同斑竹和同事交流學習的看法和心得等等拓展了學習的資源,擴大了教師學習空間和時間。
所有的教師通過學校網站道更新自己的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要求教師修改自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最後完成上傳的任務,教師是很樂意的完成了任務同時又培養了信息素養。
b)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c)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5、全員培訓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教師的集體授課外,在培訓時採取多關照、多提問、多輔導,同時建立一幫一學習小組。同時根據工作堅持全員培訓和分層培訓相結合。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大面積的工作,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對現代教育的適應性,必須堅持面向全體的全員性培訓。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教師隊伍中個體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技術水平有高低,認識有差異。因此在對全員進行培訓的同時,還必須因材施教。因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信息對教師進行分層。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以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抓骨幹 教育思想先進,信息素養較高的教師群體,通過骨幹教師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去影響、帶動周圍的教師,為其他教師的提高積累經驗。抓 後進 在各方面暫時落後的老師,通性質的不同,培訓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學校行政領導重點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教育教學的管理的現代化;對學校後勤人員,尤其是對會計出納重點是進行數據的處理培訓,實現辦公快捷、准確;對學科教師的培訓則重點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教學的整合,以及與教育科研的結合。通過分層、分類的培訓能夠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教學的要求,我們還選取了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了INTEL未來教育的培訓,以點帶面,共同提高。
6、以賽促學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階段進行的不同要求,共組織了多次信息技術技能比賽:如打字比賽每期一次,通過課件製作和課堂大賽等比賽,使信息技術培訓豐富多彩,教師人人製作課件。我們在2002年5月開展了實驗小學首屆課件製作比賽,人人參與,涌現了一批製作優美、設計思路新穎的課件。形成了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一)和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二)。從優秀選手中選派了十位教師參加區課件製作比賽,有3位教師獲得一等獎、3位教師獲得二等獎、4位教師獲得了三等獎。2003年 月,開展了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了第二屆課件製作比賽,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三)。教師通過自主製作到合作完成高質量的課件應該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2004年我校教師自製課件參加區級說課獲得一等獎七人,是教師從理論培訓到教學設計的一個量到質的一次飛躍。
7、專題培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通常是一個一個的有系統的專題培訓,這種培訓方式對大面積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經濟、簡便、快捷。但如果沒有很好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那這樣的培訓就是一種流於形式的做法。因此,我們把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訓與他們的學科教學結合起來,以真正達學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目的。如當老師學習了word 文檔的知識和操作後,就要求教師凡是上交的材料盡可能的是列印件,還組織了漢字輸入和文檔編輯比賽;當老師學習了CAI課件製作後,就要求教師結合所教學科自製課件,並運用於教學活動之中,同時也組織了課件製作比賽,還組織教師參加各級課件製作比賽;當老師學習了網路基礎知識和利用網路獲取教育教學所需信息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利用網路知識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學習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後,學校就組織了學科整合的研究課、網路環境下的學科教學觀摩課等供教師學習研討。
四、動態管理、注重成果。
當然要做好工作,總離不開領導和管理,開展計算機、網路技術校本培訓也不例外。為使培訓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校建立一支能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我們動了不少腦筋,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舉措。如:在決策規劃上,我們提出了技術先行的思路;在具體操作策略上,我們以任務主題定內容,以互幫互學求效益;在制度上,我們劃定參加培訓的年齡段,規定限時完成測試作業要求,還把計算機技術培訓成績列入了教師學年度工作考核的內容;在激勵措施上,我們對學習成績顯著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等。
五、反饋評估、注重評價。
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的反饋和評估是整個培訓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保證培訓質量,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達到什麼狀況,合理科學的評價是必須的,所以我們在研究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了對教師信息技術的評價,從多媒體的使用到課堂設計,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操作,均設計了不同的評價量規,對教師進行定量的分析:
例如:1、多媒體使用登記評價表:採用WEB頁面的提交方式,教師開機使用多媒體時就直接通過WEB頁面登記,使用完畢後,資料庫就記錄了教師使用多媒體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簡單情況,適時掌握教師在教室里的使用情況。2、課件製作評價表:課件製作評價表可以對教師的課件製作進行客觀的評價,通過我們的課件製作活動,讓老師了解課件應該考慮哪些方面製作技巧。3、教師培訓考勤表:教師在平時培訓當中,讓老師在考勤表上親筆簽字、真實的記錄培訓的時間和上機情況。同時記錄講課教師的姓名和授課內容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的調整教學。4、教師個案調查表:教師自行填寫,對自己就課題開展以來的狀態進行真實的記錄,進行自我的評價,反應了教師在培訓前期、中期、和後期的變化。5、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評價量規等級要求:對教師十個模塊的成績根據評價量規進行量化的分析,課題組根據教師的培訓情況,評價時不搞一刀切,採用了分年齡段(40歲以上50歲以下和40歲以下兩個年齡段)進行要求的方法分別進行量規劃分等級。6、實驗小學信息技術使用評價量規:考查50歲以下的在職教學人員 ,對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量規,引導教師從這些方面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採用了這一套教師量化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的評價體系,讓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適時了解教師的動態,使培訓和研究工作科學、有理、有據。
總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深信掌握了信息技術並將它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攜手共進,披荊斬棘開辟出以信息技術為基點的教育教學新天地。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