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傳播聲音 ppt五年級科學上冊課件
你沒有說什麼版本的呢?推薦你去桃李天下課件下載,免費質量不錯
②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案課件PPT教學設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
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模、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三、教學模式選擇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驗證猜測,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畫、說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並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先「扶」後「放」,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採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四、媒體的使用
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於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
五、教學准備
隊鼓、黃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銅鑼、水槽、乒乓球、口琴、豎笛、錄音機、實驗記錄表。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聽……
(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鳥歡快鳴叫、鬧鍾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
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
(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你為什麼會這么認為?
(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
(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於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動
1、介紹實驗材料
(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准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麼?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
(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隊鼓、尺子、橡皮筋、並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
教師隨機指導。
(3)重點介紹並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一種用鋼製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
2、講解研究方法並出示實驗記錄表
(1)談話並提問:要想知道這些物品為什麼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就要觀察研究這些物品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點。那麼,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書:方法)
(學生回答:聞、看、摸、聽、說、嘗、畫……)
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麼請大家看看屏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2)(課件打出)實驗記錄表
(3)介紹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
按看、摸、畫、說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①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於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看」。 (板書:看)
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後將音叉迅速輕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
②第二種研究方法是「摸」。(板書:摸)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後,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麻、癢……)
③接下來是「畫」(板書:畫),畫什麼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
④最後是「說」(板書:說),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
(4)小結: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於音叉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畫、說) 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尺子、橡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
3、學生分組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
指名學生朗讀實驗要求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匯報實驗發現。
①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
②重點說說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
(4)得出結論,總結方法
①學生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
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准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
②總結方法:剛才同學們通過實驗發現了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的狀態,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現,可以找到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運用了看、摸、畫、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怎樣讓正在發出聲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學生演示並說明理由。
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
(1)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
(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
3、游戲:「能摸到的聲音」。(指定一名學生,先摸摸不發聲的手機,並說說是什麼狀態。再用耳機捂住學生的耳朵,用布條蒙住眼睛,播放手機鈴聲,讓學生觸摸,談觸摸後的感覺。)
4、演示「看的見的聲音」。(播放錄音機、用粘有碎鏡片的及時貼對著陽光,感受光斑的跳躍,談談觀察後的現象。並給這個游戲起個合適的名字)
(四)總結評價
1、師生小結
在剛剛上課時,同學們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摩擦、撞擊、樂器、說話等現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原來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評價
在這節課上,老師發現我們班許多同學都能像科學家那樣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手操做實驗。
那麼你認為你們小組中誰的表現最好?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麼樣?哪個方面表現的好(或不好)?這節課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聲音產生的問題,那麼大家認為老師的表現怎麼樣?
還有很多同學也很想評價自己或者評價你的小夥伴。可是,由於時間的關系,老師不能請每位同學都發言。那麼,老師為每位同學都准備了一張成長卡,下課後你們可以繼續評價自己或同伴,然後將這張成長卡裝進你的成長記錄袋中。
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
請各小組的同學整理好實驗台,將所有的實驗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備下課。
③ 小學科學誰能傳播聲音ppt
液體,固體,氣體(水,課桌,空氣)
④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ppt
網路抄文庫襲裡面有
比如這個
http://wenku..com/view/b1a2d75d804d2b160b4ec088.html
⑤ 四年級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ppt
我們平時能夠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已經是司空見慣了,版可是有沒有想過聲音是權怎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裡面來的呢?
1.我們平時聽到的聲音主要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空氣是一種混合著各種氣體分子和塵埃等物質的混合物,這些組成空氣的微粒就像是一個個堅硬的小球,充滿了整個空間。
2.發出聲音的物體被稱作「聲源」,聲源依靠自身的振動來產生聲音。
3.聲源振動會撞擊和它接觸的空氣微粒,引起周圍空氣微粒振動。
4.振動的空氣微粒又引起周圍的空氣微粒振動,逐漸將這種振動能量傳遞下去。
5.於是空氣微粒以聲源為中心,疏密相間分布,並將這種疏密變化的振動傳遞到遠方。當這種振動傳遞到我們的耳膜,我們就能聽到聲源發出的聲音了。
★聲音一定要依靠振動介質來進行傳播,如果在真空中,即使有物體振動,也沒辦法將這種振動的能量傳遞出去,因此也不會發出聲音。
⑥ 小學科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ppt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模、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二、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三、教學模式選擇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驗證猜測,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畫、說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並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先「扶」後「放」,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採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四、媒體的使用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於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五、教學准備隊鼓、黃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銅鑼、水槽、乒乓球、口琴、豎笛、錄音機、實驗記錄表。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聽……(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鳥歡快鳴叫、鬧鍾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你為什麼會這么認為?(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於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二)探究活動1、介紹實驗材料(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准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麼?你能想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隊鼓、尺子、橡皮筋、並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教師隨機指導。(3)重點介紹並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一種用鋼製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2、講解研究方法並出示實驗記錄表(1)談話並提問:要想知道這些物品為什麼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就要觀察研究這些物品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點。那麼,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書:方法)(學生回答:聞、看、摸、聽、說、嘗、畫……)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麼請大家看看屏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2)(課件打出)實驗記錄表(3)介紹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按看、摸、畫、說四個方面進行研究①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於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看」。(板書:看)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後將音叉迅速輕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②第二種研究方法是「摸」。(板書:摸)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後,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麻、癢……)③接下來是「畫」(板書:畫),畫什麼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④最後是「說」(板書:說),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4)小結: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於音叉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畫、說)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尺子、橡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3、學生分組實驗(1)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指名學生朗讀實驗要求(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匯報實驗發現。①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②重點說說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4)得出結論,總結方法①學生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准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②總結方法:剛才同學們通過實驗發現了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的狀態,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現,可以找到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運用了看、摸、畫、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樣讓正在發出聲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學生演示並說明理由。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1)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3、游戲:「能摸到的聲音」。(指定一名學生,先摸摸不發聲的手機,並說說是什麼狀態。再用耳機捂住學生的耳朵,用布條蒙住眼睛,播放手機鈴聲,讓學生觸摸,談觸摸後的感覺。)4、演示「看的見的聲音」。(播放錄音機、用粘有碎鏡片的及時貼對著陽光,感受光斑的跳躍,談談觀察後的現象。並給這個游戲起個合適的名字)(四)總結評價1、師生小結在剛剛上課時,同學們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摩擦、撞擊、樂器、說話等現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原來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評價在這節課上,老師發現我們班許多同學都能像科學家那樣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手操做實驗。那麼你認為你們小組中誰的表現最好?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麼樣?哪個方面表現的好(或不好)?這節課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聲音產生的問題,那麼大家認為老師的表現怎麼樣?還有很多同學也很想評價自己或者評價你的小夥伴。可是,由於時間的關系,老師不能請每位同學都發言。那麼,老師為每位同學都准備了一張成長卡,下課後你們可以繼續評價自己或同伴,然後將這張成長卡裝進你的成長記錄袋中。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請各小組的同學整理好實驗台,將所有的實驗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備下課。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模、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二、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三、教學模式選擇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驗證猜測,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畫、說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並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先「扶」後「放」,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採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四、媒體的使用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於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五、教學准備隊鼓、黃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銅鑼、水槽、乒乓球、口琴、豎笛、錄音機、實驗記錄表。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聽……(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鳥歡快鳴叫、鬧鍾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你為什麼會這么認為?(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於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二)探究活動1、介紹實驗材料(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准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麼?你能想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隊鼓、尺子、橡皮筋、並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教師隨機指導。(3)重點介紹並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一種用鋼製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2、講解研究方法並出示實驗記錄表(1)談話並提問:要想知道這些物品為什麼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就要觀察研究這些物品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點。那麼,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書:方法)(學生回答:聞、看、摸、聽、說、嘗、畫……)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麼請大家看看屏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2)(課件打出)實驗記錄表(3)介紹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按看、摸、畫、說四個方面進行研究①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於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看」。(板書:看)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後將音叉迅速輕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②第二種研究方法是「摸」。(板書:摸)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後,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麻、癢……)③接下來是「畫」(板書:畫),畫什麼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④最後是「說」(板書:說),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4)小結: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於音叉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畫、說)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尺子、橡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3、學生分組實驗(1)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指名學生朗讀實驗要求(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匯報實驗發現。①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②重點說說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4)得出結論,總結方法①學生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准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②總結方法:剛才同學們通過實驗發現了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的狀態,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現,可以找到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運用了看、摸、畫、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樣讓正在發出聲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學生演示並說明理由。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1)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3、游戲:「能摸到的聲音」。(指定一名學生,先摸摸不發聲的手機,並說說是什麼狀態。再用耳機捂住學生的耳朵,用布條蒙住眼睛,播放手機鈴聲,讓學生觸摸,談觸摸後的感覺。)4、演示「看的見的聲音」。(播放錄音機、用粘有碎鏡片的及時貼對著陽光,感受光斑的跳躍,談談觀察後的現象。並給這個游戲起個合適的名字)(四)總結評價1、師生小結在剛剛上課時,同學們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摩擦、撞擊、樂器、說話等現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原來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評價在這節課上,老師發現我們班許多同學都能像科學家那樣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手操做實驗。那麼你認為你們小組中誰的表現最好?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麼樣?哪個方面表現的好(或不好)?這節課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聲音產生的問題,那麼大家認為老師的表現怎麼樣?還有很多同學也很想評價自己或者評價你的小夥伴。可是,由於時間的關系,老師不能請每位同學都發言。那麼,老師為每位同學都准備了一張成長卡,下課後你們可以繼續評價自己或同伴,然後將這張成長卡裝進你的成長記錄袋中。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請各小組的同學整理好實驗台,將所有的實驗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准備下課。
⑦ 教科版小學科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課件
聲音的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聲音只是聲波通過固體或液體、氣體傳播形成的運動。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次之;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小。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⑧ 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ppt
請參考網路文庫《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網頁鏈接
如需下載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