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案我去過北京教案

小學教案我去過北京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16 19:02:45

A. 《北京的春節》全文以及教案誰有

《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創新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選材對表達文章主題的作用。 3、學習本文精妙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目標2、3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說春節,談北京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裡過春節的情景,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 2、說說對北京的認識。是呀,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們國 家的首都,那裡的人們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二、作者介紹 老舍,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1899年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其父親在抗擊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陣亡。1918年老舍從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並開始寫小說,創作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小說。1936年專門從事寫作,創作了《駱駝祥子》。1950年寫下了話劇《茶館》《龍須溝》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受「四人幫」迫害,8月24日投河自盡。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找出課文的生字詞語。 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感知內容,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熱鬧) (2)本文作者是以什麼為記敘線索 (3)全文共17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寫迎新年。 分三個層次: (1—2)寫臘八的風俗; (3—6)寫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7—8)寫除夕前迎新年的風俗。 第二部分(9—16)寫慶新年和鬧元宵。 第三部分(17)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快速讀一讀課文,老北京的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板書:臘月的初旬—正月十九 臘八——臘月二十三小年——新年——元宵 (二)研習「迎新年」這部分。 1、默讀課文,,劃出表現熱鬧的句子,談談為什麼說這些句子能表現出熱鬧。 2、這部分作者從幾個層面寫小年的景象的? 提示:三個層面:一是商販的忙碌,二是兒童們的「忙亂」,三是大人們的「緊張」。 3、第6段寫「祭灶王」的習俗時,用的是什麼寫法?用意何在? 提示:用對比反映時代發生了變化,人們的認識也發生了改變,反映出兩個時代不同的社會現實。用意在於謳歌新時代。 4、7、8兩段按什麼順序來敘述的?兩段的側重點有何不同?如何體現寫作上的詳略得當? 提示: ①以時間先後分別寫了「貼對聯」「掃房」「備菜」「吃團圓飯」「守歲」等。 ②第7段側重寫「忙」,第8段側重寫「熱鬧」。 ③詳略結合,「貼對聯」「掃房」「穿新衣」 「吃團圓飯」等一筆帶過,「備菜」則寫的較為詳細。 (三)研讀第二部分。 1、默讀這部分,說說這部分可分為幾層? 分三層: (9—11)寫拜年與遊玩;(12—15)寫鬧元宵;(16)寫新年結束,大家又要忙著幹活。 2、默讀第二層,說說作者是如何表現過元宵節的熱鬧的? 學生討論後明確: 先將元宵節與元旦進行對比(如何對比的?),說明元宵節的獨特魅力:時美,可出來踏月;景美,可出來賞燈;氛圍更美,「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里得到自由」。然後寫燈,寫了燈的數量多,分布廣;寫燈的用材、形色、種類,突出其「各形各色」。最後又寫了孩子們在元宵節的快樂。 總之,是濃墨重彩,狀寫元宵節的盛大與熱鬧。 3、讀「鬧元 (四)研習最後一部分。 1、齊讀這一節。 2、北京過去和今天的春節有和不同? 提示:過去,過年跟迷信分不開,現在大家都不迷信了;過去的花費用在神靈身上,現在則不必了;過去兒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懼,現在則只快活地過年;過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現在則是憑一年的勞動成果快活地過年。 3、作者的用意何在? 作者通過新舊社會不同春節的對比,極其巧妙地贊美了新社會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從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流露作者對新生活的贊美與無比的熱愛之情。 4、感受咱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有什麼不同。(聯系自己過春節的情況談一談。) 五、歸納寫作特色 1、時間為序,條理清晰。文章整體結構以時間為序,從臘八寫起,過小年、除夕前,再寫慶新年和鬧元宵;具體的節日也是按時間順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層,寫「貼對聯」「掃房」「備菜」「吃團圓飯」「守歲」等。 2、口語風格,樸素直白。 3、運用對比,凸現變化。對比大致有兩類:一是春節前後的對比,二是社會新舊風俗的對比。 板書設計: 老北京的春節(老舍) 第一部分(1—8)寫迎新年。分三個層次: (1—2)寫臘八的風俗; (3—6)寫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7—8)寫除夕前迎新年的風俗。 第二部分(9—16)寫慶新年和鬧元宵。分三層: (9—11)寫拜年與遊玩;(12—15)寫鬧元宵;(16)寫新年結束,大家又要忙著幹活。 第三部分(17)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寫作特色:時間為序,條理清晰。 口語風格,樸素直白。 運用對比,凸現變化。

B. 《我的故鄉在北京》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美麗的家園」為話題,編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閻妮的《我的故鄉在北京》,梁衡的《美麗的晉祠》,魯斯•坎貝爾的《可愛的地球》。
《我的故鄉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閻妮1972年出生於北京一個大學教師之家,高中畢業後,她留學法國,雖遠離故土,但始終不忘自己的故鄉北京。文章描寫了記憶中故鄉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達嶺長城秀美風光,作者語言准確、形象、生動,飽含深情,為我們營造出溫婉、含蓄、如詩一般的氛圍,抒發了強烈的思鄉情結。
1、根據本組課文的特點,確定本單元的重點。
我們根據本組課文的特點,確定本單元的重點是:了解描述景物和表達感情的方法,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2、課前搜集資料,結合自身生活感受,為感悟文章奠定基礎。
《我的故鄉在北京》一文,在課前可引導學生閱讀冰心、席慕容等作家關於故鄉的作品,了解作者閻妮高中畢業後就遠離故土赴法國留學的離鄉經歷,為學生感受作者對故鄉的一草一木無比眷戀之情做好鋪墊
3、優化教學結構,把握文本主線。
一篇文章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它可能是關鍵的詞句、文眼、警句,過渡段,問題等,要抓住這個關鍵點,由點到面輻射全文,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如《我的故鄉在北京》,文眼是「歌」,全文以「歌」起始以「歌」終,一個「歌」字,貫穿了全文的感情線索。西山因「綠」,所以西山的歌有綠色的翅膀;昆明湖水清澈明亮,因此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八達嶺長城因有了野花的點綴,美得更豐富,所以長城的歌有了帶花的翅膀。在作者筆下,這篇課文也如同一首歌,一首具有故鄉獨特風韻的歌,一首家鄉的贊歌,一首思鄉之歌。因此,在授課時緊扣住「歌」字體會作者的情感,就可以比較准確的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絡
比如《我的故鄉在北京》課後習題要求體會句子的深刻內涵把握課文思想感情,感悟段落鮮明的表達特點進而嘗試仿寫,也是學習語言的好方法。結合課文中大量的精彩句段,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去積累去感悟。如《我的故鄉在北京》對昆明湖的描寫,作者運用了一連串的動詞,准確地表現出登高遠望昆明湖的感受。「伸」、「擁抱」、「融」運用擬人的手法,要讓學生感受這樣的表達效果,感悟暗含在這幾個文字里的作者對昆明湖的依戀情懷。「我戀著西山,戀著昆明湖,戀著那雄偉綿延的長城」這個排比句表達效果怎麼體會呢?還是通過讀,邊讀邊想,決不能只知道它是個排比句就足夠了,這樣的簡單處理是無法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的。怎麼讀呢?可以這樣。讀到:我戀著西山,眼前可以出現一座綠色山巒的景象,這是一個點。再讀:戀著昆明湖,這又是一個點。把前兩個分句,我戀著西山,我戀著昆明湖,連起來讀好像我們眼前的畫面就豐富了,眼前就不僅有西山,不僅有昆明湖,甚至還出現北京的街道,北京的民宅,就讀成了一條線,眼前的景物越來越豐富;再讀第三個分句,戀著那雄偉綿延的長城,這三個點就形成了一個面,讀著讀著,眼前的景物也就擴展開了,原來作者通過這個排比句,要表達的是他愛著的、戀著的不僅是西山,不僅是昆明湖,不僅是長城,還有那北京的一草一木,所以這句話用排比句就充分的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

C. 北京的春節 教案

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了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對詞語的理解。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歷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栗、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歷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里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南方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初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可分5個時間段來把握:①1—6自然段(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開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節);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結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構成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緊接著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在教學過程中,初讀課文後,可先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初讀課文後可填寫以下表格:

時間
風俗習慣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課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准備。有的民俗習慣只一句話帶過。如,「必須大掃除一次」「店鋪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緊接著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後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綵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本文有較多的場景描述,有較強的畫面感,要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讓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並引領學生理解本課所展示的民俗的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願、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比如,「這些比賽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這一畫面可以反映淳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

關於表達方法的領悟,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並著重指導學生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比如,「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引用俗語說明北京的春節從一年裡最冷的時候開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將敘述和描寫融為一體誇贊臘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農業展覽會」,說明粥的材料豐富,表達對豐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點指導易錯的字。例如,「醋」的左邊不要少一橫,「轎」左下是提不是橫。「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課後第一題除練習快速默讀外,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全面了解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並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或細節談感受。在交流時,可引導學生聯系本地過春節的習俗,對比談感受。本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互動完成。

課後第二題旨在落實本年段的重點目標——「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本題宜在把握全文內容後進行,找出詳細描寫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讀議結合,相互促進,切實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課後第三題的練習意圖是聯系生活經驗,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節日蘊涵著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激發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7.課後「閱讀鏈接」可在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目的一是擴展節日習俗信息;二是訓練瀏覽,提高瀏覽速度,培養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與課文相關部分比較,學習不同的寫法。比如《過年》,「我小時候並不特別喜歡過年」,「天天打掃剩菜」,守歲「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寫出了與課文不同的另一種感受。再如《除夕》,介紹了南方福建的過年習俗,可以讓學生和課文中的除夕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之處。

四、教學案例

第 一 課 時

一、了解單元內容,導入新課

1.了解單元導語。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第二組課文的學習了。請同學們讀一讀單元導語,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麼內容?

(1)本組課文主要是講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

(2)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開展調查活動,去了解節日、服飾、飲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風民俗。

2.了解課文安排。我們再看看課文的題目,看看圍繞「民風民俗」,本組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3.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可以讓學生先回憶:我們是怎麼過春節的?藉此引導學生感受春節是喜慶的節日,是團圓的節日!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解答疑問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北京的春節》,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1.整體感知。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

臘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後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

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

空竹:可以看看錄像或圖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

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可以買賣各種東西等。

殘燈末廟:結合注釋,聯系課文內容,可以知道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

三、默讀填表,了解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

1.了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後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默讀課文,合作填表。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填在表格的左邊;再看看在這些時間里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填在表格的右邊。填表的時候可以同桌合作,一會兒再向大家匯報。

時間〖〗風俗習慣

3.匯報交流,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1)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填寫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做上記號,等會兒一起討論討論。(「風俗習慣」一欄不強求填得全面細致,表格內容供參考。)

(2)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四、自由朗讀,練習難讀的句段

1.自由練讀:通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現在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如果有覺得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讀好。

2.展示朗讀:剛才自己著重練讀了哪些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五、結束語與作業布置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練習了難讀的語句。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詞,下課後請同學們認真抄寫,准備在下節課聽寫。

第 二 課 時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雙美、餃子、雜拌兒、榛子、栗子、鞭炮、風箏、截然、寺院、逛廟會、張燈結綵。

二、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

上節課填寫了表格,進行了匯報交流。現在回憶回憶,同桌互相說說:老舍先生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主要寫了什麼?

1.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2.主要內容: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三、分清詳略,練習朗讀

1.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1)默讀思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明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個部分。

2.練習朗讀:朗讀詳寫的四個部分,注意讀得正確、流利。

(1)自由練讀。

(2)展示朗讀:你覺得自己哪部分讀得好,就讀哪個部分。在朗讀、評價、集體練習中達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目標。

四、深入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准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的同時,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交流重點如: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閑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談談自己的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

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採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五、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六、學習「閱讀鏈接」

引導學生體會到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里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寫法。在以後的習作中,我們也要善於靈活運用不同的寫法,寫出個性,寫出特色。

五、相關鏈接

1.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29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他創作勤奮,解放後寫了20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2.老舍的語言風格

(1)北京韻味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話從事創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以北京為背景,例如,《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這些作品的語言,都富有濃郁的北京特色,猶如魯迅的作品語言富有紹興特色,沈從文的作品語言富有湘西特色,趙樹理的作品語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樣。任何人讀老舍的作品,都會感到語言富有北京韻味。

老舍作品語言的北京韻味,有賴於老舍的作品取材於北京下層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為老舍運用北京語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老舍一向注重從市民群眾的語言中汲取有益的營養。當然,老舍創作時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語言,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改造,然後再恰如其分地運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語言運用上有著自己的一貫追求,他多次表述這種觀點:「我不論寫什麼,我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致力於「俗白」,所謂「俗白」就是語言通俗淺易,朴實無華。自然,老舍的「俗白」並不是粗俗淺露,而是精練含蓄、耐人尋味。

比如,《北京的春節》一文,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明白如話,沒有難懂的字,沒有拗口的句子,沒有文雅的辭藻,也沒有歐化句式。讀起來,我們猶如在聽一位長者拉家常、講故事一樣親切有味。曹禺說得好:「他作品中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談的。」

(3)幽默詼諧

幽默詼諧是老舍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語言藝術區別於其他作家的語言藝術的一個突出標記。老舍說:「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老舍對生活中的幽默極為敏感,並善於以機智與諷刺的形式來表現。作為語言鮮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還要藉助於其他修辭手法和語言要素的綜合運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老舍小說經常運用誇張、比擬、諷喻、反語、諧音、曲解等修辭手法來構成幽默的情境。可以這樣說,老舍是一個幽默的語言藝術家,他的幽默才華閃現在作品的字里行間,把「想得深」的思想內容,用「說得俏」的語言表達出來,含蓄雋永,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節童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請採納我!謝謝!

D. 幼兒園教案我眼中的北京中班

目標:
1.知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個國際化大都市。
2.了解北京的風景名勝、飲食文化回等,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答表達對北京的熱愛。
3.願意與教師和同伴分享從圖書、電視、電腦、廣播、口頭交談等多種途徑得到的信息和新聞。
准備:
1.家園配合共同收集的「我眼中的北京」的照片、圖片。
2.介紹北京的影像。
3.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1.知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1)出示中國地圖,請幼兒找出北京的位置。
(2)簡要介紹「首都」的含義。用小朋友理解的語言介紹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時國際化的大都市。
2.我眼中的北京。
(1)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同大家一起分享「我眼中的北京」是什麼樣的。
(2)播放介紹北京的影像資料,了解北京的名勝、飲食文化等。
請幼兒用一句話形容北京(如美麗的北京)。

E. 我的故鄉在北京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美麗的家園」為話題,編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閻妮的《我的故鄉在北京》,梁衡的《美麗的晉祠》,魯斯•坎貝爾的《可愛的地球》。
《我的故鄉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閻妮1972年出生於北京一個大學教師之家,高中畢業後,她留學法國,雖遠離故土,但始終不忘自己的故鄉北京。文章描寫了記憶中故鄉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達嶺長城秀美風光,作者語言准確、形象、生動,飽含深情,為我們營造出溫婉、含蓄、如詩一般的氛圍,抒發了強烈的思鄉情結。
1、根據本組課文的特點,確定本單元的重點。
我們根據本組課文的特點,確定本單元的重點是:了解描述景物和表達感情的方法,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2、課前搜集資料,結合自身生活感受,為感悟文章奠定基礎。
《我的故鄉在北京》一文,在課前可引導學生閱讀冰心、席慕容等作家關於故鄉的作品,了解作者閻妮高中畢業後就遠離故土赴法國留學的離鄉經歷,為學生感受作者對故鄉的一草一木無比眷戀之情做好鋪墊
3、優化教學結構,把握文本主線。
一篇文章總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它可能是關鍵的詞句、文眼、警句,過渡段,問題等,要抓住這個關鍵點,由點到面輻射全文,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如《我的故鄉在北京》,文眼是「歌」,全文以「歌」起始以「歌」終,一個「歌」字,貫穿了全文的感情線索。西山因「綠」,所以西山的歌有綠色的翅膀;昆明湖水清澈明亮,因此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八達嶺長城因有了野花的點綴,美得更豐富,所以長城的歌有了帶花的翅膀。在作者筆下,這篇課文也如同一首歌,一首具有故鄉獨特風韻的歌,一首家鄉的贊歌,一首思鄉之歌。因此,在授課時緊扣住「歌」字體會作者的情感,就可以比較准確的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絡
比如《我的故鄉在北京》課後習題要求體會句子的深刻內涵把握課文思想感情,感悟段落鮮明的表達特點進而嘗試仿寫,也是學習語言的好方法。結合課文中大量的精彩句段,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去積累去感悟。如《我的故鄉在北京》對昆明湖的描寫,作者運用了一連串的動詞,准確地表現出登高遠望昆明湖的感受。「伸」、「擁抱」、「融」運用擬人的手法,要讓學生感受這樣的表達效果,感悟暗含在這幾個文字里的作者對昆明湖的依戀情懷。「我戀著西山,戀著昆明湖,戀著那雄偉綿延的長城」這個排比句表達效果怎麼體會呢?還是通過讀,邊讀邊想,決不能只知道它是個排比句就足夠了,這樣的簡單處理是無法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的。怎麼讀呢?可以這樣。讀到:我戀著西山,眼前可以出現一座綠色山巒的景象,這是一個點。再讀:戀著昆明湖,這又是一個點。把前兩個分句,我戀著西山,我戀著昆明湖,連起來讀好像我們眼前的畫面就豐富了,眼前就不僅有西山,不僅有昆明湖,甚至還出現北京的街道,北京的民宅,就讀成了一條線,眼前的景物越來越豐富;再讀第三個分句,戀著那雄偉綿延的長城,這三個點就形成了一個面,讀著讀著,眼前的景物也就擴展開了,原來作者通過這個排比句,要表達的是他愛著的、戀著的不僅是西山,不僅是昆明湖,不僅是長城,還有那北京的一草一木,所以這句話用排比句就充分的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

F. 北京版二年級語文閱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學會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網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
②、通過人機交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認知目標:
①、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帶生字的新詞。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中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准確的詞彙,為讀者介紹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嚮往的城市,在那有庄嚴美麗的天安門;寬闊肅穆的天安門廣場;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雄偉、庄嚴的天安門;現代化建築立交橋;名勝古跡、風景優美的公園和新建的高樓大廈。由於學生年齡小,大部分孩子從未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跡、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採取的相應對策是充分運用國際互聯網、校園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括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對象分析
首都北京對於在校學生,尤其是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幾乎都沒去過。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北京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但可喜的是,本班學生從一年級便開始接觸計算機,到了本學期已熟練地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網瀏覽、查詢資料等計算機操作技能。基於這一有利前提,在教學中採用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到http//bjkj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復制圖片摘抄文字;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景點的方法,讓學生主動積極獲取知識,讓其學會、會學,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教學策略一
創設情景、激發情感。通過充分運用多媒體網路,讓學生更直觀、更准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2、教學策略二
提出任務、自主上網學習。在學生自讀課文後,提出學習任務:①從「天安門」、「立交橋」這兩個景點中,任選其中的一個,到http//bjkj這個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②復制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你最喜歡的景點。
3、教學策略三
查詢信息,製作電子板報。在查詢信息階段,充分利用校園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老師所提供的資源目錄和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索查詢相關的資料。然後,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校園網上收集到的資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並用自己的話把它介紹出來。學生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教學策略四
展示、評價電子板報。在學生完成他們的電子板報製作後,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這時,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生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學生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這樣既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5、教學策略五
查詢資料,拓展延伸。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孩子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信息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習到了課文中無法獲得的知識。
五、教學媒體設計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 何時作用 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文本 天安門、立交橋 復習舊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導入 新課做准備
多媒體文本 本節課學習任務 學習第2、3自然段 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自主上網學習
HTML 有關北京的網站 學習第2、3、4
自然段 學生在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索、查詢相關文字、影像、圖片資料。然後,根據課文內容把網上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讓學生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
多媒體網路 學生自主完成的電子板報 展示、評價
電子板報 在學生完成電子板報的製作後,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媒體播放器 抒情的鋼琴曲 配樂朗誦全文 在音樂的伴隨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六、教學過程 設計與分析◆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
師:上節課,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兒初遊了北京,已經領略到了北京美麗的景色。下面,誰來說說我們主要游覽了哪些地方?
課件出示以下文本內容:天安門立交橋
二、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
1、師: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這兩個地方美麗的景色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輕聲地讀課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
3、師:哪位小朋友願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三、出示學習任務:
師:經過作者的這一番描寫,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讀,老師感到北京更美了。現在,北京已經成為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們願不願意當小導游把北京天安門和立交橋的景色介紹給他們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在這兩個景點當中任選一個,與自己的學習夥伴一塊合作,上網訪問http//bjkj這個網站,查找有關的資料,復制圖片、摘抄文字;然後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當中製作成電子板報;最後推選出一名小導游把北京美麗的景色向遊客們描述出來。下面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學習夥伴,開始上網學習吧!
課件出示以下文本內容:①上網瀏覽查尋相關資料,網址:http//bjkj;②復制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游向遊客解說。
四、查詢信息,製作電子板報:
1、學生尋找學習夥伴,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開始上網查詢資料,在WORD中製作成電子板報。
(向學生提供教師自製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2、小組推選小導游,在組內試說。
五、交流反饋:1、師:哪位小導游願意向大家介紹天安門的景色呢?
A、小導游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2、師:除了美麗的天安門以外,北京的立交橋也非常漂亮,哪位導游願意來介紹一下北京的立交橋。
A、小導游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多媒體網路對全班同學廣播典型的案例。
六、配樂朗讀:
1、師:北京的景色實在太美了,而小導游們精彩的講解更讓我們領略到了北京的無窮魅力。下面讓我們在音樂的伴隨下,再把課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
2、全班配樂朗讀。
媒體播放優美的鋼琴曲。
七、拓展延伸:
1、師:北京除了我們今天游覽的這兩個景點之外,還有很多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風景優美的公園,你們想去看看嗎?那就請你們再到網站中去查詢有關的資料。
2、除了課文上介紹的內容外,你還從網站中了解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向學生提供教師自製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八、教師總結:
剛才小導游們在網站中,查詢到了很多有關北京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公園的資料。下節課,我們再請小導游把你們在網站中看到的、聽到向遊客們介紹,好嗎?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
應用分析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導入 新課做准備。

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來體會北京的美。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慾望,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也就是所謂的「任務驅動」環節,教師把所要講授的內容隱含在任務中,其目的就是給學生一個確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電腦屏幕上出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學習課文內容,避免了盲目性。
任務的驅動讓學生進入了學習情景,在查詢信息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從網站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製作成電子板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在這一環節中,充分運用多媒體網路傳輸、廣播的功能,向全體學生提供某組學生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學生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如「對比、假設、擬人」、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使全體學生沉浸在北京美麗的景色當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孩子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信息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案我去過北京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