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科學教案浮力

小學科學教案浮力

發布時間:2021-02-16 03:08:02

㈠ 生活中哪些地放用到了浮力教案三年級35頁

教學目標設計:
1、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浮力。
(2)知道物體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簡單測量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定量觀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2)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浮力。無論上浮的物體,還是下沉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掌握簡單的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准備:
實驗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頭、乒乓球、釘子、木塊、鉤碼、測力計、筆、盆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文彥博樹洞取球故事,好嗎?
生:好!
師:從前有個小孩名叫文彥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當他們玩得起勁時,皮球掉進了旁邊的樹洞里。小朋友都望著樹洞興嘆:「唉!沒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當大家都手足無措時,文彥博鎮定地說:「有辦法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取到樹洞里的球呢?
生:給樹洞灌水。
師:為什麼給樹洞灌水能把球救出來呢?
生:因為水能把球浮起來!

㈡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動力重力浮力

寫教復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制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㈢ 小學科學:《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科學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樣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方法。通過探究結果,總結出物體在水中沉浮規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討論並運用多種方法,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變化,能用語言表述整個過程,能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質疑,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物體在水中沉浮規律的探究,使學生獲得關於物體沉浮和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能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自己解決有關沉浮的一些問題,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解釋物體在水中發生沉浮變化的原因,發展和保持學生探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能在觀察研究中自己有關沉浮的一些問題,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解釋物體在水中發生沉浮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學態度。
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的第二課。它由四部分組成: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潛水艇的原理。本課教材編在《物體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課之後,目的在於加深、鞏固學生對物體沉浮和物體的輕重、大小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2、學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是學生生活中很常見的,也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飲料瓶沉浮的活動與帶橡皮泥的筆帽沉浮都是模仿潛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對學生來說不是很有挑戰性,且本課內容較多,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將此部分活動略去。重點讓學生去探究多種物體的沉浮的原因及改變沉浮的活動。
3、設計理念:「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和手腳,為學生准備了充足的教具和學具,並通過課前的魔術導入、課中的玩的活動、課後的探究等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探究中來,品味科學探究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准備:小石塊,泡沫塑料塊,橡皮泥,干凈的粗沙一包,帶蓋玻璃瓶,浮標,易拉罐,帶蓋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將實驗器木才發放給學生並在小組選一組長和記錄員。這樣,有助於組織教學。
2、一上課就出示( 課件)潛水艇的游戲,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你們都看到了什麼現象?」(復習「沉浮的現象」,導入本課課題。)
3、出示課題(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二、操作演示,探究方法。
1.探究改變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教師演示:
①「這是一個蓋緊的空瓶,把它放在水裡觀察沉浮現象。」
(學生觀察,看到浮上來了)
②「這是一個同樣大小的瓶子(瓶內裝滿沙子蓋緊蓋不讓學生發現),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同學匯報,看到沉下了。)
③提問「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瓶子,在水中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呢?」
(前排的同學很容易發現,第二個瓶子里有東西。學生會說「第二個瓶子里有東西重,就沉下去,第一個瓶子輕就浮起來。」)
④「請你把『沉』的瓶子取出來,檢驗你的回答是不是正確。」
(發現瓶里裝滿沙子)
⑤提出「大家想:有什麼方法,把這個沉下去的瓶子讓它浮上來?」(學生能想出:「把沙子倒掉」的方法。)
⑥為什麼要這樣做?
(減輕重量使物體「變」輕,上浮)
2、用不同方法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變化。
(1)講明實驗要求————「在我們每組實驗台上有一些物體,(出示:小石塊,泡沫塑料塊,橡皮泥,干凈的粗沙一包,帶蓋玻璃瓶,浮標,易拉罐,帶蓋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這些物體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你們可以借鑒改變玻璃瓶的沉浮方法,使沉在水中物體浮上來;浮上來的要想方法讓它沉下去;
(2)開展探究活動————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①布置活動:出示《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②提出小組活動規則(排好輪流操作次序,大家想方法,每次1-2人操作,互相合作)
③分組開展活動:(教師巡視,進行指導,在巡視中重點指導學生用沙子改變玻璃瓶和浮標的沉浮;用橡皮筋把重的物體與泡沫捆紮,增加物體的體積,就會浮起來。啟示把橡皮泥的形狀變成船形。)
④控制活動時間,適時轉入研討階段
三、交流成果,形成結論。
1.整理活動資料:(填在缺項表格中)
(1)問題:「說一說我們怎樣改變了物體沉浮?」
①學生說出具體的操作方法時,要提示:「這樣做對××物體會有什麼影響?」(增加或減少了物體的重量,體積大小)
②學生如果沒有用沉浮關系說明現象時,要追問:「你根據什麼要這樣做?」
③適時針對「方法」把缺項(「增加減小物體的重量」「增加減少物體體積」)填充在表格中
(2)學生填寫課本中的表格
2.研討資料 解決問題
問題:
①「說一說,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②「說一說用什麼方法改變潛水艇的沉浮?」
四、激發興趣,創新思維。
探究活動————(我們來做一個「潛水艇」)
1、學生利用自帶吸管和空易拉罐,分小組操作,然後學生在講台上演示。
2、活動後研討:易拉罐做成的「潛水艇」與真的潛水艇相比較,它們的沉浮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進水增加重量,下沉,排水減少重量上浮。)
五、探究小結,拓展延伸。
1、讓我們學會做一個沉浮自如的「潛水艇」
2、介紹材料,講解製作方法,要求(如課本內容及插圖)
3、教師先演示,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也試一試。思考:擠壓瓶子與「潛水艇」的下沉有什麼關系?(擠沉,鬆浮)
六、作業
1、潛水艇自由沉浮的秘密是( ),把橡皮泥浮在水上的方法是( )。
A、改變自身大小來實現 B、改變自身重量來實現 C、改變水的浮力來實現
(本問題是對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考核)
2、用兩種以上的辦法把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上來。
(本問題是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考核)
3、怎樣應用沉浮知識幫助農民伯伯選擇優良飽滿的稻種?
(本問題是對學生運用科學情感態度的考核)
4、課外做一個「沉浮自如的潛水艇」
板書設計: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教案浮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