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課文《藏戲》的主要內容
《藏戲》這篇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藏戲的來歷以及藏戲的三個特點。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村民老人的面具則用白布或黃布縫制,眼睛、嘴唇處挖一個窟窿,以示朴實敦厚。面具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這是藏戲面具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觀眾團團圍坐,所有的劇情靠「雄謝巴」的解說和藝人們的說唱來描述。藝人們唱著,說著,跳著,在面具下演繹著各種故事。
(1)小學語文藏戲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
在幾百年的發展中,藏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開場陳說藏戲歷史以招徠觀眾,正戲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結尾則具有慶賀演出成功之意。
藏戲藝人的唱腔、動作豐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來演唱,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戲班更是有各種風格的表演形式。
觀眾在吃喝玩耍中看戲,一出戲演它個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隨心所欲、優哉游哉,毫無倦意。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⑵ 讀《藏戲》有感怎麼寫300字!急!!
藏戲》是六年級下冊第7篇課文,關於藏戲的特點,面具顏色豐富多彩,藏戲演出沒有舞台,表演時間沒有固定,通過引導孩子中等以上的孩子基本能說出來,藏戲因而歷經百年不衰,關於藏戲的形成,源自唐東傑布決定在雅魯藏布江修築鐵索橋開始,一開始唐東傑布一無所有,當他向別人說出想要在雅魯藏布江修築鐵索橋時,招來一群人的鬨堂大笑,心裡嗤笑他,痴人說夢,但是唐東傑布沒有因而放棄自己的決定,他開始游歷四海,並認識了七位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開始了他修築鐵索橋之旅,四處演出,人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我不知道他修築第一座鐵索橋用了多久時間,但是我想他修築成功第一座鐵索橋時,人們不再嘲笑他,而是驚嘆,原來真的可以在雅魯藏布江上架橋,於是一批又一批農民工跟隨著他,終於他在雅魯藏布江上修築了58座鐵索橋,同時,他開辟了藏戲的演繹之路。
我一直告訴學生,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是從課文中獲得了什麼?如果僅僅是本課的內容,那是很膚淺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從課文中學習一些精神,獲得一些思考和感悟,融入自己的骨血,成為自身成長的滋潤之水,在關鍵時刻,能夠提醒自己。
作者:解語花1123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ab25296033c4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⑶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藏戲》這一課最鮮明的一個特色是什麼
六年級下冊語文的《藏戲》這一課最鮮明的一個特色:
布局上總分總
開頭先總的概括藏戲的特點;
接著具體介紹藏戲的特點,三個特點,分別進行具體描述;
最後總結全文。
非常清晰
⑷ 小學語文《藏戲》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
還是從西藏高僧東傑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麼橋梁,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於是,年輕的僧人唐東傑布許下宏願,發誓架橋,為民造福。一無所有的唐東傑布,招來的只有一陣鬨堂大笑。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段傳奇。唐東傑布在山南瓊結,認識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組成了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歷史傳說,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隨著雄渾的歌聲響徹雪山曠野,有人獻出錢財,有人布施鐵塊,有人送來糧食,更有大批的農民、工匠跟著他們,從一個架橋工地,走到另一個架橋工地……
藏戲的種子隨之灑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處,人們為姑娘們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優美清新的唱腔贊嘆不已,觀眾們驚嘆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後人們就將藏戲演出稱為「阿吉拉姆」。
就這樣,身無分文的唐東傑布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在藏戲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顏色和形狀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
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兩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則用白布或黃布縫制,眼睛、嘴唇處挖一個窟窿,以示朴實敦厚。
面具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這是藏戲面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觀眾團團圍坐,所有的劇情靠「雄謝巴」的解說和藝人們的說唱來描述。藝人們唱著,說著,跳著,在面具下演繹著各種故事。
在幾百年的發展中,藏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開場陳說藏戲歷史以招徠觀眾,正戲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結尾則具有慶賀演出成功之意。
藏戲藝人的唱腔、動作豐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來演唱,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戲班更是有各種風格的表演形式。觀眾在吃喝玩耍中看戲,一出戲演它個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隨心所欲、優哉游哉,毫無倦意。
⑸ 藏戲的教案
《藏復戲》教學設計(A、B案)
A案
學習制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准備
通過網路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台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
⑹ 小學語文藏戲課文問題求解.
《藏戲》以准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內容、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北京的春節》有較大的不同:
①描寫內容不同:《北京的春節》介紹的是節日風俗,而《藏戲》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②表達順序不同:《北京的春節》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藏戲》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台」「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宏願,發誓架橋」「組成了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台簡朴;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③表達方法不同:《北京的春節》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藏戲》主要採用比喻、反問、象徵、誇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
④語言風格不同:《北京的春節》的語言自然、平實、准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綵排』」。再如,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引用俗語說明北京的春節從一年裡最冷的時候開始。《藏戲》的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⑺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藏戲》前三自然段表達效果怎樣寫下自己的感受
前三自然段的表達方法新穎獨特,用反問句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連續三個反問開篇,先聲奪人強調了藏戲的三個特點,也為後文具體寫藏戲的特點埋下伏筆。
⑻ 藏戲的主要內容
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台」「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宏願,發誓架橋」「組成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台簡朴;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北京的春節》有較大的不同。從內容看,《北京的春節》介紹的是節日風俗,而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從表達順序看,《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從表達的方法看,《北京的春節》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採用比喻、反問、象徵、誇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看,《北京的春節》的語言自然、平實、准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而本文的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你再剪短剪短,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