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責任書
王國平:談到學前教育質量年這個主題,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咋就這么巧!我今年給全省民辦幼兒園工作定位就叫「辦園質量年」。我們今年的工作計劃中,就准備在全省民協幼兒園中分級分區評選「優質幼兒園」。 其實,在幼兒園談教育質量是有困難的,更不可以提「教學質量」的說法,因為幼兒園與小學、中學的學習模式差異很大,考量點和方法差異也很大。所以,我們在提出「辦園質量年」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考量幼兒園的辦園質量。 我們嘗試著把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做了分解:分為教育服務質量、課程建設質量、環境創設質量和科學管理質量四大塊。教育服務方面,看家長的滿意指數;看幼兒的安全指數;看幼兒的快樂指數。 課程建設方面,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很開放,教材沒有一統天下的羈絆,所以,課程建設往往標志著一所幼兒園的教育方向和水準。所以,看課程建設就看選用的教材與教法和現代教育理念是否有差距,看課程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留給兒童足夠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看幼兒園的課程中是否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教育。環境創設方面,主要指向區角建設是否到位,因為兒童區角活動是目前接軌國際化幼教的基本環境要素。科學管理方面,主要有兩點,一是制度建設和運行的到位情況,二是人文管理的體現。 總之,我認為,在經歷了前年密集政策出台後,當前幼教已經顯露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在河南鄭州,政府的支持效果很突出,在「放低准入門檻」後便走向規范管理,這無疑對民辦幼兒園是一種推力,是在「特色生存」後的「質量提升」要求,也是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必由之路。沒有質量做特色的保證,特色就會「懸空」,就會在「逞一時之能」後,找不到堅實的落腳點。崔國華:現在教學質量的評價人為的東西比較多,比方考核表,兒童測評表……我認為仔細地觀察兒童,從某件事情、一個事件過程中兒童的表現,就可以呈現出教育的結果,兒童的日常表現就可以反映出園所教育的質量問題。例如:生活能力、社會交往以及待人接物等等最普通的、最平常的行為,就最能反映出我們的教育水準。丁成千:我們芭學園採取的是真實性評量或表現性評量,對孩子的日常表現進行忠實記錄,關注每個孩子自己的進步。 中國教師報: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用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往往並不準確,你們是怎麼實施高質量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或者說,一所優質園應該具備哪些特徵?李躍兒: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老師光靠書本進行教育是不行的,真正的教育是正確地幫助孩子們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的老師除了教學流程、規定的課程大綱、教學方法以外,還有一些情感的交流,心靈的互動的方式。比如吃飯,在非常臟亂的地方吃和在非常優雅的、干凈的地方吃,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其實吃的什麼東西,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而是在享受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滋養。教育也是這樣的,真正的課程內容就像食物一樣,是物質的東西,它就是人們享受精神滋養的一個媒介而不是終極目標,如果把教育內容作為終極目標的話,那就是教書了,不是教人。 我們幼兒園分成幾大塊:後勤支持部,教育指導部,教育管理部,教學部。教學部是以班為單位,每個主班教師負責他的一個班。而我的工作就是教育督導,我的主要工作是確定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考察各班對課程執行情況,觀察老師的工作狀態和需要改進的問題等,然後把需要提升的部分對老師進行培訓,或對老師個別地進行一些指導。 我們要尊重孩子,愛孩子,從孩子身上發現一些成人身上沒有的人性的光輝。從孩子的行為和狀態中,發現教育,發現兒童。所以我們把孩子的各個狀態拍攝下來,與老師一起研究,一起分析。崔國華:我認為一所優質園,必須做到每位教師在每個崗位都適得其所,有充分的發展性和自主性
❷ 中小學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案
如何提抄高教學質量,這是每一個襲老師和領導都想解決的問題。
我是這樣來看這個問題的:
一、自己要明確自己的教學對象,比如他們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學生,是經濟條件差的還是較好的,是文化發達的還是不發達的,是小學低年級的還是高年級的,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這個在教學前是很重要的。很多老師只是以教案教材上教,而沒有去分析自己的教學對象。
二、明確自己的教學學科,來確定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三、與學生的關系,你要想學生學好你的學科,你就應該讓學生喜歡你,崇拜你,佩服你,認同你。他都不接受你,你怎麼去讓他學好你的學科知識呢?
四、自身的學科水平與人文修養。這兩點都很重要。我都不多說了。作為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要求。
五、千萬不要以勢壓學生,罰學生的作業,一罰就是幾十次,上百次,用不了多少次這個學生就不喜歡你的學科了,也就更談不上喜歡你這個老師了,那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嗎?
六、尊重自己的教學對象。那怕他是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七、教學中要風趣、幽默、大方
我想以上這些如果一個老師做到了,那麼他的教學質量自然就會得到提高。
❸ 教育行政部門以考試成績平均分為標准,與學校簽訂教學質量目標責任書,並要求教師考前交納教學質量保證金
現在都這樣子,因為除了成績,還沒有更好的指標或方案來衡量老師的工作成績。
❹ 新課程背景下: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二)
今天接著上次提出的這個主題同大家交流,我將結合工作實踐體會重點從教學管理、教研組、教師個人這三個層面來探究提質的途徑和方法。一、從教學管理層面,力求從教務處管理層面來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一)、結合新課標內容及要求,著力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的關鍵因素是教師,教材的處理、教法的選用、學生的調控完全由老師掌握,即: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的作用。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按新課程的要求真正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並選擇好恰當的教學方式,必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質量就會逐步提高。反之,教師的角色作用發揮不當,則必將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壓抑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就會在低水平上徘徊。農村學校不如城市學校對優秀教師有吸引力,要讓優秀教師引得進留得住是一個極大的難題,而培訓和提高本校教師素質才是明智之舉。改革教學方式,轉變教師角色,可以更好地發揮教師作用,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專業技能,使農村基礎教育實現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傳統的教師角色是知識的化身,權威的象徵。教師關注的是自己的教,忽視的是學生的學,學生處於被動接納的地位。長期陳舊的教學方式,使大面積學生失去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新時期對學生培養的質量要求格格不如。只有改革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達到新時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事實證明不同的教師角色扮演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近幾年來,一大批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有力的證明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對改變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落後狀況的重要作用。【轉變教師角色可實現的策略】(1)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教師角色並不是象演員那樣「裝出來的」,它是教師內在的教育觀念的自然表現。沒有理念支撐的角色扮演必然矯揉造作,這種人不可能真正運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理組織教學,教師角色、教學方式都不可能發生實質性改變。因此,只有讓廣大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透徹理解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轉變教師角色。(2)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的扮演必定要有適合的舞台,這個舞台就是教學方式(或教學模式),不論思洋中學、還是杜郎口中學,其教師角色得以成功轉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在於有一套適應於教師的好的教學方式。依照新課程理念,要讓教師角色真正從課堂的霸主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就必須建構一套與之適應的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認為當前有很多學校在印證實驗性地推行自己喜歡的教學模式,這就是一種探索性的學習和研究,值得借鑒。(3)必須要有堅強的領導和統一的行動。從名校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教學改革方案的實施、教師角色的轉變離不開學校的堅強領導。當教師在嘗試新模式中萎縮不前的時候,管理者要及時發現問題,要通過組織教師理論學習和教學反思,進行疏導,使他們提起信心、明確方向。當遇到傳統觀念給學校教學改革施加壓力的時候,管理者要能夠堅持信仰,頂住壓力。並能領導全校教師以先進的理論和扎實的教學實效說服家長、說服社會。教師角色的轉變,必然涉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行為的變革。因此需要全校各科任教師協作,如果學校老師各自為政,學生就無法適應個別教師的創新教學方式,無法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至少應以校為單位,全面改革教學方式,如雲南的羅平縣強力推進四有模式,在教學常規檢查時,許多教務主任都一致認為,四有課堂模式更適用於老教師和課堂教學低效的老師,因為它告訴了他們課要這樣上,才能出成效,才符合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理念,也適用於新教師,讓他們很快地進入有效課堂教學的軌道上來,還有通過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可以形成獨特的校風學風,最終實現教師角色的真正有效的轉變。(4)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學習,鼓勵教師多上教育網站,了解瞬息萬變的教改信息,扎實開展各類教研活動。教研活動要堅持定時間、定內容的原則,內容有備課、說課、上課、評課、觀看教學錄象、教師基本功競賽等,力求讓教研活動成為教師獲取理論、鑽研業務、交流溝通、提升水平的重要途徑。督促教師反復研究新課標,研究中考題及小學畢業班學業水平考試題,看名師執教的光碟及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使其盡快轉變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弄清個性差異,樹立學生發展觀,還可組織開展「倡導讀書風氣·促進作風建設」讀書交流會。現身說法,以某老教師為代表的老教師群體「紮根鄉村,用心守望,畢生精力獻教育」的思想交流;組織學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增強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陶冶了教師的意志品質。(二)、在有效的教學管理中提升教學質量。(1)制定與修改《學校教學質量管理制度》須把握四個原則。這四個原則是「以人為本」的原則、整體性原則、動態原則、優化原則,前兩個原則,我相信在坐的每一個參培者都能理解,下面重點來理解動態原則及優化原則。動態原則——學校質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須從實際出發,應隨社會和學校的發展變化而做出適當的調整,不斷適應新形勢下教育質量的要求。這是發揮教育質量管理能動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質量管理本身有序發展的關鍵。也就是說,學校質量管理制度要想保持長久的活力和生機,必須要在動態中發展,在動態中躍升。優化原則——要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必須牢固樹立系統優化的管理思想。學校質量管理體系必須要遵循優化的原則——最優決策、最優設計、最優實施、最優管理等等,質量管理制度各個要素都應是最優的,制度的運行機制應是最優的,制度的評估保障應是最優的。在體系運行過程中,通過恰當地,不斷地調整,使體系經常保持最優結構,發揮最優效能,達到最優質量。(2)規范教學行為:確保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在教師備課、上課、輔導、作業批改、單元檢測這五環節上督促到位,汪重其實效性,每月進行一次量化考核。由學校領導、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組成4個檢查組,作業各年級分成一個組,一個教案檢查組,通過檢查量化,把成績作為績效工資考核的主要依據之一,每次檢查後,通過全體教師會,進行檢查情況反饋,表揚被評為優秀的教師,每次檢查對於評價為「優」的教師,將批改後的作業本和教案在教研組上進行傳閱,給其它教師作出示範,號召其它教師學習他們,指出備課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毫無保留地指出其缺點,逐步規范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行為。通過多次督查,對於作業批改,許多教師都在在學校要求的基礎上超額完成,無論是教學還是常規工作,將會形成「比」「趕」「超」的競爭局面,學校對此還要考慮到教師的健康,還常常要為他們減壓,讓他們更多地去關注課改動態,開拓其視野,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對於輔導環節的監控,學校開學就可制定《課後輔導學生制度》,開學初可要求各位教師按所教學生人數的8%確定學困生的輔導對象,對學困生做到四個優先:課堂提問優先,面批作業優先,表揚獎勵優先,家訪優先。附件: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師教學行為規范(略) (3)常規管理創新:彰顯教學管理特色。①每學期開學初,要求教師結合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和本學期教學實際分析,確定下階段教學目標,制定尋找這達成新目標所使用的方法與策略,教務處可與每位任課教師簽訂《教學質量目標責任書》,責任書中明確了教務處責任及任課教師預訂的目標及達成目標所採取的舉措。②剔除低效、無用、表面的規定,追求高效、有用的做法。在要求教師不備課堅決不能上課、備教必須一致的前提下,評價上不應過分追求備課的形式,可以寬松教師把課本備課、習題備課與課堂教學設計結合起來。在作業上,要求所有學科,所有學生均建立兩套作業本,即《隨堂練》和糾錯本。隨堂練要求從基礎部分及能力提高部分兩個角度布置練習,基礎部分教師必改,能力提高部分,教師選擇改。糾錯本,應要求學生將各種作業練習及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在教師指導後重新做在糾錯本上,教師再次批閱。凡是要求學生做的作業,教師必須先做。單元過關,要求備課組在集本備課中編制《單元達標試題》,備課組教師先解答下水卷,修正後交教務處審批統一印刷,考試結束,全部批閱,講評矯正,將記分冊及下水卷送教務處檢查。③每次考試後進行班級總評比較,及時表彰優秀學生及優秀班級,樹立競爭意識。無論是期中還是期末考試,在抓考風建設上,教務處可嘗試按學生上一次考試成績進行編排考場及座位,防止學生成績忽高忽低的現象,確保考生成績的真實性,確保考生學習上的公平競爭性。(4)激勵方式多樣:在激勵中形成競爭氛圍。①年度優秀聽課筆記展。參展內容:一是聽課節次。二是聽課質量。是否認真、詳細地記錄課堂教學過程,重點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學習狀態等.對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所做出的評議。三是評課情況。聽課結束後。是否及時參加評課活動,主動與授課教師交換意見,從教學理念、教材把握、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效果等方面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客觀評價,是否做好評課記錄。 ②舉辦全校教師能力測試。測試內容:一是學科課程標准。考查教師對所任教學科課程標準的領悟程度,包括學科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等。二是教材。考查教師對所任教學科整個學段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包括對教材主幹知識、重點知識、關鍵知識的再現能力,對本學科教學的反思能力.就教材某一片斷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等。 ③舉辦校內課堂教學競賽。對象為全校所有教師。以備課、說課、評課、講課等為主要內容。重點考察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全面滲透新課程理念、切實提高教學效率、落實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④舉辦優秀學生作業展。展評作業種類包括小學語文、數學、品德、科學四科.初中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九科。這項活動的開展,旨在幫助師生明確作業要求,促進學校完善作業制度.增強教學管理人員作業檢查意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作業習慣。最終達到作業布置「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思考性」.作業批改達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的目的。 ⑤評選優秀教研組及備課組。制定《學校先進教研組評選方案》,結合每學年縣教研室對教研組的考核成績及教研組各學科年末考試成績縣排名、本組所有教師備課、作業批改綜合平均得分,在教研組及備課組寫出先進評選材料的前提下,綜合量化考核評選出2個先進教研組及3個備課組,分別發給獎牌和一定數量的獎金。⑥突出教學成績在考核中的重要地位。質量意識要深入每個老師的心中,以教學質量論英雄的決心始終如一,教師的履職考核,評優晉升,先進個人,年度績效工資結算,教學質量應一直佔有突出地位,正像許多老師說的:「優秀不是評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這種質量文化氛圍,在學校一旦形成,將會極大的調動老師們教學工作的熱情。⑦多勞多得,優質優酬,在平時工作中就應有所體現。學校領導不要大喊奉獻,不空談無私,一個微笑,一句難得的表揚,一個沒有報酬的榮譽證書,那是精神鼓勵。對平時參賽獲獎的教師發點獎金,對發表論文和成果獲獎的教師發點獎金,對期中命題者給予一定的補助,對超課時的老師超工作量的老師給予一定的補助,對每次考試班級總評獲同級全三名的班主任發點獎金,這些都是物質獎勵。把期中期末考試,各科知識競賽中產生的優秀學生進行表彰,這些都應該是一所重視教學質量提高的學校常做的事。事實證明,學生需要榮譽感,教師需要成就感,被別人認可,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大家拾柴火焰高,眾人劃槳開大船。通過多種方式的激勵,讓每一位教師樂於出工出力出智慧,激發出教師群體的工作熱情,這樣,學校也才能與時俱進,快速發展。(5)畢業班工作:注重過程管理。每學年初,學校要根據區教育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區教育局年度畢業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結合學校實際,制定相應的《年度學校畢業班工作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確質量目標,擬定工作策略,細化責任。初中學校可要求初三教師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實際及近三年本市中考命題方向,小學將要求小學六年級教師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實際及近三年本區小考命題方向,擬定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復習計劃明細表,為學業水平考試的全面復習做好准備工作。在備考復習階段,學校應加強備考領導,建立激勵機制,抓好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管理著力點及以初三備課組長為核心的教學著力點,努力創建和諧的備考氛圍,建立科學的備考體系。本著「合理安排,適度超前」的原則安排復習備考工作,第一輪復習以基礎復習為立意,強調以課本為主線進行系統復習,第二輪復習以能力提高為立意,整體構建,強化專題,第三輪復習以狀態為立意,突出綜合性。充分發揮區教科室組織的三次模擬的檢測效能,每次考試,均做到嚴把監考關、評卷關、分析關,無論是診斷性檢測,還是評估性檢測和模擬性檢測,每次檢測完畢,教務處都要組織班主任及及備課組成員結合上年中考錄取情況及本次檢測情況,梳理出優秀生、弱科生、邊緣生、踩線生名單,對於優生要求逐一填寫解答試題診斷書,由備課組統計分析後調整下階段的備考復習教學思路,對於弱科生,採取任課教師與學生面對面輔導策略,對於邊緣生,採取鼓勵加油及職中分流的策略,對於踩線生,採取自我評價,比照分析,教師分任務「人盯人」的策略。(6)把握「質量監控」特點,讓監控科學而實效。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具有「全要素」「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等特點。「全要素」是指對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設施或教師及教學管理幹部的工作質量、學生的學習風氣等所有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監控。「全過程」是指對主要教學階段進行全程監控。而對教學階段的理解可以有多個角度:一般指從教學計劃、教學實施到考核等不同階段;還可理解為從學生的入學、學習直至最後畢業考核的全過程;也有人理解為學期前、學期中、學期末,或課前、課中和課終等。「全員性」是指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的工作或學習質量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 「全方位」是指教學質量監控既包括對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實時監測這一「監」的過程,也包括在科學監測的基礎上,通過對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分析對教學過程實施有效控制的過程,兩者密不可分,共同作用於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監控的最終目的除了分數質量外,還應有人的發展質量和教學過程質量。這需要重視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專業化分析。而不是判斷性的評價。只有通過教學質量監控幫助教師獲得足夠的信息與有用的建議,真正實現中小學教學質量監控從監」向「控」的過度,體現教學質量監控的服務性,滿足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所需的條件,才能煥發教師對教學的高度熱情。 (7)人人有責任,建立三級提質管理機制。學校可形成三級質量管理機制,把提質的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一級機制由校長、教務主任等有關領導組成;二級機制年級組、教研組負責人組成;三級機制由備課組及任課教師組成。堅持每年召開中考、小學畢業考試質量分析會。全市或全區統一性考試,必須分學段、分學科進行質量分析,寫出一份詳實的質量分析報告;全校性考試,必須分年級、分學科進行質量分析,教務處必須向校長提供一份詳實的質量分析報告。堅持教學工作「四項責任制」。 即以校長為核心的班子集體負責制、以年級組長為核心的年級組工作集體負責制、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任課教師集體負責制和以備課組長為核心的備課組全體教師集體負責制。學校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實行教學質量責任制。校長包學校教學總體質量的提高: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包學生「四率」達標,包後進生轉化,包教好每個學生;備課組長包年級學科教學質量.並層層簽訂承包合同書.增強校長和全體教師的責任感。 二、從教研組層面,來尋找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1、將學校教研組建設成為四個「基地」。將教研組建設成為四個「基地」:「學校教學研究的基地,研究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的基地,教師進修和培養青年教師的基地,以及教育、教學信息傳遞處理的基地」。教務處對教研組的管理方法通常為:起始管理制定計劃,做到有的放矢;過程管理監督協調;終端管理揚優抑劣;加強教師的業務進修及年輕老師的培養。2、利用成功教學案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存在問題】當前,教師們都在積極尋求專業發展,各種教育報刊、電教教學媒體也大量登載了名師成功教學案例供教師借鑒。但是,對這些教學案例的利用存在著效益不高的問題。教師對案例的利用往往是個人行為,存在著以下三種弊端:一是功利化傾向:經常是要執教公開課、參評教學能手,臨時找來名師名家教學案例進行模仿,一旦講課完畢,研讀也就結束了。二是隨意化傾向: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教學審美趣味來選擇案例研讀,至於該教學案例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普遍考慮的較少。三是膚淺化傾向:研讀案例大多是教師個人的行為,缺乏同伴互助和專業人士的引領,往往反思不深,不能全面把握名家教學精髓,常常學得一鱗半爪,淺嘗輒止。或者說:學校雖然也組織教師觀看名家教學,但往往是看看錄像、寫寫反思、談談感受,延伸到實踐層面的舉措少,沒有真正化為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實施方法與步驟】1、剖析成功教學案例。教學案例是名家教學思想的精華所載,深刻剖析才能領會其精神實質。首先,精選名家教學案例。面對「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課改新局面,可從教師疑惑入手,結合學校發展的需要,根據上級教研部門精神,精心選擇最有價值的教學案例進行剖析。其次,剖析形式多樣化。專家引領式:安排校內專家點撥評析,這種評析站在全校學科教學的高度,提出借鑒名家的方向,有些是教師苦苦追尋而未得的方式方法,有些是教師理解不到位、操作疏忽的地方;骨幹點撥式,由學校學科骨幹教師進行評析,這種評析基於教研組的教研實際,和教學具體問題解決相聯系,針對性強;參與互動式:參加人員可以是專家學者、骨幹教師,還可以是學科教師,見仁見智,爭鳴討論,互相啟發,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名家教學思想,達成共識,為實踐提升奠定基礎。2、反思吸納,課堂實踐。剖析案例過程中伴隨著教師的能動反應,剖析之後,還需要教研組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反思內化、吸收,確立出本教研組借鑒的方向,一般每次確立一個主題。確立主題後,備課組所有教師獨立備課,融入個體獨特的思考,而後進行課堂教學,多層面、多角度展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的問題,教研組教師參與聽課,也可邀請其他年級的骨幹教師甚至教研員聽課。教師帶著研究的目光走入課堂,記錄著借鑒名家教學的成功之筆,發現著不足之處,思考著原因和解決策略。3、集體研討,各抒己見。在每位教師試講完後,聽課人員對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和反思。研討的內容以挑問題為主,首先由主講人進行自我評價,與名家教學思想、實踐方法對比分析,指出不足,而後每位聽課老師對教學活動從某一側面進行詳點細評,肯定每位教師教學的成功之處,針對實施名家成功教學思想,定出比較完善的課堂教學方案,定稿付印。集體研討的效果如何,不在於它的形式,而在於它的研討氛圍。在濃厚的研討氛圍中,老師共同商榷,互相啟發,逐漸靠攏名師名家課堂,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集體探討中大家群策群力,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智慧火花,對名師教學思想的把握更深更透了,真正做到「合作著、研究著、發展著」。4、個人反思,升華提升。通過教學實踐研討,每位教師對名家教學思想有了更多的理解,對如何將名家教學思想化為教學行為有了更多體會,甚至積累了有效辦法。在借鑒中,不斷更新著自己的教學觀;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教學技能;在同伴互助中,思想與思想交融,升華著教學理念。這時的個人反思重在教學過程中的感悟和體會,可以是成功之筆的提煉,也可是困惑或不足之處的剖析。在個人思考的同時,同伴繼續交流,內化升華,形成新課案,留下新思索。5、落實教師個人的發展規劃,建立教師個人成長記錄袋。每名教師認真對自己的工作分析定位,看自己取得那些成績,還有哪些差距,本學期重點突破的工作是什麼?需要藉助備課組或學校要做的是什麼?寫入學期教師發展規劃,讓每名教師明確每學期在個人發展方面重點要做的工作,並努力實現。學期結束,教師要寫出自己的教學反思,總結自己個人發展方面的得與失,總結經驗,提升自我,從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6、教研組發展應重實施科研提質。 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把教師的興趣引導到教學科研的軌道上來。通過教學科研的督促,不斷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研組長是學校的教學專家,教學帶頭人,是本組學科先進教學思想的傳播者,對教師進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訓,幫助教師明確教育發展的新動向,是其首當其沖的職責。教科研工作是為教育教學提供咨詢服務的,當然,教務處對教研組的管理要及時,要指導,不然,就會導致教研組工作的失效、疲軟。第三,建立組織與評價機制。例如:學校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說課、論文寫作與評議、研究觀摩活動可形成了評價與保障制度,並採取重過程、輕結果,少指責、多指導,有層次分階段的實施策略。 7、立足課堂優化:緊緊把握課堂質量這根生命線。(1)、研究課堂管理,尋找有效管理的方法與策略。A、課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獨斷專制型——很少聽取學生的意見,處理問題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親近一部份學生、疏遠一步份學生,喜歡一部份學生,歧視一部份學生,偏愛與偏見影響了學生的師生關系,導致課堂管理障礙重重。簡單粗暴型——總是用命令、威脅等語言來實現自己的管理要求,經常會因為很小的事情而大動肝火;經常使用否定的、消極的話語;經常對學生進行體罰和心理虐待。放任自流型——對學生存在的缺點視而不見,一味地一團和氣;迎合學生家長愛子心理,變教師為保姆。隨意教育型——有的老師在自己的教學受到干擾時,為了控制課堂,常常不顧問題行為的性質和種類,動輒中斷正常教學過程,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或現象或問題行為,進行冗長、頻繁的訓斥,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的時間去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由於嘮叼過度,學生厭煩產生逆反心理,引發了學生對紀律的淡漠和厭煩情緒。B、問題原因及反思:首先是傳統文化影響下,教師權威思想過重。(「師」與「天」「地」「君」「親」並列供奉膜禮,教師是知識人化身,力量的源泉,長者的象徵。尊師重教思想所致.)其次是教師缺乏相應的培訓,管理觀念相對落後,管理能力不盡如人意。(不了解學生,不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缺乏教育學知識,不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懂得因材實教)最後是,不能科學評價學生。(只看學生成績,以高分數高升學率為終級目標。當然,還有社會及家長方面的原因,如社會、家庭對學校的要求過於苛刻,缺乏對學校教育及教師應有的理解。學生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思想、心理有一些新的變化,給課堂的有效管理增加的難度。(獨生子女、不勞而獲、網路、拜金主義,過早戀愛、新奇的電子產品、學生溥弱的意志力等)C、現代課堂管理有效的特點。人本性——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學生發展的個性差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性——課堂中教育與教學緊密結合,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基地,是學生精神生活所必然依賴的地方。強調合理地組織課堂中的人、事、物,以實現教育教學目標。調適性——調整師生的思想和行為,要求教師面對即發問題,講策略甚至多策略並舉,盡量避免被少數幾個人吸引並只與他們交流。民主性——學生是有個性的,要求教師在課堂管理中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和潛能,創設出適合學生生活與活動的環境,為學生在課堂中能按照本性行為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主體性——主體是學生,強調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高效性——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更多的自主參與與機會,盡量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精力解決干擾課堂教學的問題。D、有效課堂管理分類及方法。課堂管理可分為預防性管理、支持性管理、矯正性管理。預防性管理:改進教學——制定課堂常規——安排環境(隱性課程,用民主、平等、仁愛的思想影響著學生)支持性管理:熟記學生姓名——運用肢體語言傳遞信息——運用聲音的變化提醒學生——運用走動、接近和停駐——真誠賞識每一位學生——隨時發問——調整座位——在沉悶的學習中善用幽默——移開誘惑物體矯正性課堂管理:說理——強化——示範——消弱——處罰(慎用)(2)、強化集體備課,踐行四有課堂教學新模式。教研組發揮備課組群體作用,集思廣益,做到優勢互補,提高全體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研究課標,研教材,備學生、論方法、注過程、備資源。踐行「簡約有效,因科而異」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學校在落實《羅平縣四有教學模式工作方案》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深入開展「四研究」,強化課堂教學「四環節」,要求每位教師寫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上課教案,然後通過個體授課、集體評議再上升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