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小班語言走 跑 爬 跳教案及反思
活動地點:綠草坪 內容:識字游戲《走、跑、爬、跳》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認讀「走、跑、爬、跳」等字,培養幼兒對文字元號的興趣。 2、體驗「走、跑、爬、跳」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已經學會朗讀兒歌《走走走》。(知識方面) 2、在戶外場地上設置「跑道」,提供平衡木、羊角球、棕墊、呼拉圈、等活動器械。 3、兒歌掛圖,字卡及頭飾「走、跑、爬、跳」。 活動過程: 1、熱身:隨音樂節奏表演進場。 2、引導幼兒在場地上選擇體育器械自由玩耍,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你剛才玩了什麼?你是怎樣玩的? 3、依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字卡「走、跑、爬、跳」,以動作、組詞、形象記憶等方式幫助幼兒識記新字。 提問:*兒歌中什麼地方有「走、跑、爬、跳」? *「走、跑、爬、跳」怎樣用動作表示? *怎麼用「走、跑、爬、跳」來組詞? *「走」字象什麼?…… 4、朗讀兒歌,引導幼兒邊朗讀邊劃指。 5、與幼兒一起在草地上玩器械,要求幼兒根據器械上的文字提示來做動作。 6、游戲:「找家」 (1)、幫「字寶寶」找家: 引導幼兒將散落的字寶寶「走、跑、爬、跳」送到他們相對應的家 中。 教師與幼兒一起糾正「找錯家」的字寶寶。 (2)、教師扮演大灰狼,引導幼兒扮演字寶寶,隨音樂節奏表演,音樂停, 立即回到自己的家中(呼拉圈),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字寶寶」將 被大灰狼吃掉。
Ⅱ 中班游戲從高處往低處跳教案的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活動室內的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培養幼兒遠離危險的意識。
2、鼓勵幼兒大膽的在集體面前大聲講話,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准備:
動物圖片、紅色圓形粘貼紙、動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情景表演、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1、由公雞進醫院導入課題,教師表演小公雞在叫小朋友起床的時候從窗檯上掉下來的情景,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公雞從窗檯上掉下來怎麼樣了呢?
幼:摔傷了住醫院、流血、小公雞死了、雞媽媽在家很著急等。
師:那小公雞到底傷的怎麼樣呢?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往醫院里打個電話,由幼兒撥打電話號碼,醫生阿姨接電話並回答幼兒的問題。
幼:小公雞好了沒有,還流血么?
醫:小公雞的傷口已經不流血了,我用紗布已經給他抱紮好了,小朋友請放心。小公雞到醫院時疼的直喊媽媽,小朋友可千萬別學小公雞從高處往下跳。
師:剛才小朋友聽了醫生阿姨的話,小朋友應該怎麼做?
幼:不從高出往下跳、也不從桌子椅子上往下跳。
師:小公雞過幾天就出院了,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看小公雞好嗎?
2、突然一隻小猴子從小朋友的頭上掉下來,被小朋友發現了送到老師的手裡,我連忙問小猴子怎麼了,小猴子說:「我在摘桃子的時候不小心抓住了電線掉地上了」。
師:小猴子在摘桃子的時候讓電線電在地上差點進醫院,電很危險,小朋友想一想我們中一班那裡最危險?
幼:插電的地方最危險、不能從椅子上往下跳、爐子旁邊最危險、保溫桶的熱水最危險……
師:講述故事《小貓不見了》,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電的危害性,同時教育幼兒不用手指摸插座,讓幼兒知道電的危害性。
3、通過圖片讓幼兒觀察找出圖片中危險的地方並用紅圓點貼出來。
4、引導幼兒用小圓點標出教室內最危險的地方,幼兒積極性很高,插座、椅子、桌子、門等都貼上了紅色的小圓點。
活動反思:
通過教師的情景表演一系列教導後,引導幼兒「找危險」,找出幼兒園中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並貼上標記。幼兒初步知道危險的地方不能去玩,也能夠辨別什麼地方危險,聽從成人的建議,懂得遠離危險的游戲場所。
Ⅲ 小班跳跳真快樂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掌握雙腳進行跳的動作技能和按指定方向專跳的技能。一開始屬我通過音樂「火車開了」和「三隻熊」讓幼兒活動開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後循序漸進,先是讓孩子們跟著皮球一起跳,接著看箭頭的方向跳,最後是根據小指揮員指定的方向跳。在第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跟著皮球一起跳時,我先讓孩子們自由嘗試,然後請一名「正確動作」的孩子來展示,請幼兒仔細觀察,然後教師「也來學一學」,教師邊做動作邊講解動作要領,最後請孩子們「一起來學一學」。整個過程沒有直接的示範講解,而是幼兒在前,老師在後,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孩子們初步掌握跳的動作要領後,我通過游戲和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了枯燥的純動作練習。
本次活動的開展立足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把基本動作技能的鍛煉寓於趣味性很強的游戲活動中,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樂中學,趣中練,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也從不同層面使幼兒動作技能得到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Ⅳ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跳動起來會怎樣二教案及反思
一、科學教育理論指導:
《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主要採用「探究——研討」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對跳動起來身體發生的變化進行觀察、研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以得出除了呼吸加快外(上節課內容),心臟比平靜時也加快。教學設計是以「探究、開放、自主、合作」為指導思想來組織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探究思想和方法。
二、生命科學領域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梳理:
生命科學以生命為研究對象,以培養全體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為主旨,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熱愛自然,形成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等觀念。《跳動起來會怎樣(二)》是新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中的第四課。本單元屬於生命世界領域的教學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身體的結構」和「骨骼、關節和肌肉」在人體中的作用、跳動起來呼吸加快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的,了解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並建立保護心臟的意識,為後續學習「相互協作的人體器官」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身體內部的各種活動和變化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個暗箱,學生能夠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觀察,當學生發現身體在工作中的協調工作特點之後,將會感受到人體那種精密、和諧之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十分典型的「提出問題——推測——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表達與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同時還運用演示法、講授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從學的方面來說,本課主要採用觀察法、實驗法、游戲法、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經過將近一年半的科學學習,他們對科學課的實驗很感興趣,而且人體結構的奧秘也特別有好奇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生觀表明:學生他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接觸,已有感受,也就是說具有一定的前概念,但這種前概念往往是模糊的,與形成科學概念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知識經驗,根據本課內容引導學生形成科學概念。
四、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需要的氧氣又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在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的增加,需要血液運輸更多的氧氣,心臟跳動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運輸血液的數量。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的方式,了解到心臟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2.願意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實驗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體呼吸與循環過程中,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的過程,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五、教學重、難點:
了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後,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六、教學准備:吸耳球、水槽2個、水、心臟模型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故事導入:
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距離為42.193千米。這個比賽項目的距離為什麼不是整數呢?這要從公元前490年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雅典人經過奮戰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報信。菲迪皮得斯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只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菲迪皮得斯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小結: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真好,所以說我們的生命在於運動。今天我們來研究《跳動起來會怎樣(二)》(課件出示課題)
(二)激活已有經驗,提出探究問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跳動起來呼吸會加快,回顧:跳動後呼吸為什麼會加快?
2.那跳動起來人體除了呼吸加快外,還會有哪些變化?(流汗、心跳加快等)
3.師:心跳加快這只是我們的感受,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實驗來證明。
(三)探究運動前後心跳次數的變化
1.測試跳動前的心跳次數
(1)認識心臟和心跳
①(出示心臟模型)了解人的心臟是什麼樣子的,講解心臟的位置和大小。
② 看書了解心臟不停跳動是在干什麼。
③(播放課件)講解:我們的心跳就是心臟在跳動,也就是心臟在收縮和舒張。心臟收縮和舒張一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視頻)講解: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板書:血液循環)
(2)心臟跳動可有規律了,你們知道平靜時自己每分鍾心跳多少次?
(3)交流:你有什麼方法能測試自己的心臟一分鍾跳動多少次。(摸脈搏、摸頸動脈……)
(4)強調測試時注意事項。
(5)學生測平靜時心跳次數並做好記錄。
(6)匯報並統計。發現:平靜時大多數同學的每分鍾心跳次數在70-90次左右。
2.測試跳動後的心跳次數
(1)根據我們上課的這個環境,你能不能設計一個運動量比較大運動項目?
(2)強調跳動時注意事項後,進行運動,測試跳動2分鍾後的心跳的次數並做好記錄。
(3)匯報交流:跳動後的心跳次數。
(4)對比跳動前後心跳次數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
(5)發現:跳動後人體的心跳次數明顯加快了。(板書:跳動心跳加快)
(6)提出問題:心跳為什麼會加快呢?
(四)探究劇烈運動後心跳加快的原因
1.模擬心臟的工作
(1)現在我們來做模擬心臟跳動的實驗。師介紹實驗器材、實驗要領(先慢慢擠壓十次,再較快速度擠壓十次)
(2)學生分組實驗。
(3)師問:這個實驗與心臟輸送血液有什麼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麼? (洗耳球相當於心臟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當於血管,輸送的水相當於血液,手的捏力相當於心臟收縮。)
(4)師問:實驗過程中你們的手有什麼感覺?(手感覺特別酸……)做了幾次就會有勞累感?
(5)師生共同小結:人運動所需要的氧氣是靠血液的運送,而血液必須靠心臟的跳動來推動它前進,心臟好像一個泵,它把含氧豐富的新鮮血液送到全身,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那麼,心跳加快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發生了什麼變化?(心跳加快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
2.感受心臟一天的工作量:
師:人每時每刻都要有氧氣,並且必須依靠心臟的輸送,那麼心臟必須每時每刻進行跳動,我們現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臟要跳多少次呢?
(70次×60分×24小時﹦100800次)
(90次×60分×24小時﹦129600次)
師:心臟的工作量怎樣?(繁重)。實驗時你們剛做了幾次就勞累了,而心臟每天不停地跳動十幾萬次,心臟的工作辛苦嗎?(非常辛苦)
(五)保護我們的心臟
1.合理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
心臟無時無刻地進行這樣繁重的工作,它會不會疲勞呢?讀課本73頁黑體字,再回答上面的問題。(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疲勞,合理的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有利於我們的健康。)
2.運動可以增強我們心肺功能,使我們身體更健康。
(1)出示情境:春季運動會上400米賽跑,賽後有的同學氣喘吁吁,而有的同學呼吸卻沒多大的變化?討論:這種差別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交流匯報:400米賽跑獲得第一名的同學休息一會兒後基本恢復到平靜時正常心跳。後幾名的同學同樣休息一會兒,心跳數字還很大,說明這幾名同學要恢復到正常心跳還需要一段時間。那麼這幾名同學與第一名的同學相比,誰的心臟功能更強呢?
(3)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們的心臟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4)討論並交流。
(5)談話: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我們心肺功能,身體更健康。(板書:增強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6)你能分析今天上課時故事中的菲迪皮得斯的死因了嗎?心跳和呼吸有關系嗎?
(六)總結評價,體驗收獲
1.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哪些知識?
(氧氣和血液必須依靠心臟來推動,心臟工作繁重)
2.我們應該怎樣做?說說你平時做得怎樣?
讓我們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 讓我們的心肺功能更強健,成為身心健康、學習優秀的好學生。
八、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回答問題答案進行評價,對小組的合作探究進行評價,在組織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收集數據的認真程度進行評價及科學態度的評價,為教學順利實施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還特別注重小組間的評價,生生評價,激勵學生保護心臟的健康。
九、設計特色簡介:
本課採用歷史故事引入,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也體現歷史與科學學科的整合。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由學生自主探究。科學教學最重要的是證據或數據,通過具有說服力的實驗數據的比較,理解心跳為什麼會加快,體驗心臟的辛苦工作。課堂中充分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在科學課上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具有科學課的學科特點,從人體的基本特徵和需求出發,以最接近學生的感受或體驗為基礎,促使學生領悟到健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