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導入新課
三、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
㈡ 教學中如何導入新課
筆者認為, 用恰當的方法導入新課, 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化學教學中導入新課的做法談幾點看法。 一、由實驗導入新課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的突出特點。生動、鮮明、新奇、有趣的實驗最能喚起學生求知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實踐證明, 精心安排, 精心操作的演示實驗, 會使整個教學從頭到尾井井有條, 課堂氣氛活躍, 教學效果良好。例如, 講「氨」的性質時, 可先從演示氨的噴泉實驗引入新課, 實驗時學生對這種妙不可言的情景, 立即產生濃厚的興趣, 此時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 1. 氨氣為什麼易溶於水? 2.燒杯中的試液為什麼會自動噴入燒瓶中? 3.燒瓶中的酚酞試液為什麼會變紅?由於實驗現象新奇, 學生想急於知道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從而調動了他們的求知慾, 教師只要抓住這一最佳時刻, 因勢利導, 就可很輕松的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又如, 講二氧化碳一節時, 可採用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的演示實驗, 學生通過實驗現象, 馬上就會清楚地看到: 下邊燃著的蠟燭先熄滅, 上邊燃著的蠟燭後熄滅, 教師可通過巧妙的設問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一步: 1. 二氧化碳為什麼會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 2.為什麼下邊的蠟燭先熄滅? 上邊的蠟燭後熄滅? 3.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燒? 讓學生相互討論, 深入思考並找出答案, 教師只作引導和歸納, 就很自然地引到本節課的內容上。 二、採用化學用語導入新課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正確的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子式、電離方程式、電子式等導入新課, 不僅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分析問題, 主動獲取知識, 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使其達到熟練。例如在講「酸、鹼、鹽」一節時, 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先讓三個學生分別板書下列三組電離方程式:第一組: HCl=H++ Cl-HNO3=H++NO3-H2SO4=2H++SO42-第二組: NaOH=Na++OH-KOH=K++OH-Ca( OH) 2=Ca2++2OH-第三組: NaCl=Na++Cl-KNO3=K++NO3-CuSO4=Cu2++SO42-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思考, 分析每組電離方程式的特徵, 找出三組電離方程式電離出的陰.陽離子的異同, 歸納酸鹼鹽的定義。這種課型把課堂提問和講解新課融合在一起, 從頭到尾學生積極思維, 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理解深透,記憶牢固。 三、運用設問導入新課在教學中, 只要利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聯系教材的重點, 難點和關鍵性知識, 有針對性的提出能突出教材內容的, 難度適中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 引導學生定向思維, 讓學生帶著問題邊看書邊獨立思考, 自覺進入探究問題的情境, 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而引入新課。這種方法的關鍵是所提問題針對性要強, 難易適中, 不能太隨意, 太簡單。例如講「氯氣」一節時, 可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問起, 如:你過去學習過那些有色氣體?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有什麼現象? 鈉在氯氣中能否燃燒?現象如何? 銅、鐵能在氯氣中燃燒嗎? 通過學生回答, 教師只作引導, 就會自然而然的進入新課學習。又如講「鹽類的水解」一節時, 一開始就設問: 酸的水溶液顯酸性, 鹼的水溶液顯鹼性, 那麼鹽的水溶液顯什麼性呢? 一下子就把學生引進新課。由於造成懸念, 學生注意力很集中, 很快進入「角色」, 接著教師 演 示 實 驗 , 用 PH 試 紙 分 別 檢 驗Na2CO3,NH4Cl,NaCl三種溶液的PH值,學生觀察現象後, 教師提出問題: 這些鹽本身並不電離出H+和OH- , 為什麼有的溶液顯酸性, 有的溶液顯鹼性, 有的顯中性呢? 這些問題在學生頭腦中急需解決, 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索沖動而進入新課學習。再如講醇、醛、羧酸、酯類等均可由設問導入新課。 四、利用最新科技信息導入新課目前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我國的科技和工農業生產突飛猛進, 最新科技資料和工農業生產最新成果在報刊上屢有刊載。利用這些資料導入新課,可以增強化學教學的時代感, 使學生看到化學和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懂得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建設自己的祖國, 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例如, 在講鐵時, 首先向學生介紹目前我國鋼產量超過1億噸, 居世界首位。今天我國一天生產的鋼多於解放前一年的鋼產量, 鋼的品種和質量也都躍居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之中。這些新成就學生很受鼓舞。又如, 在講過渡元素時向學生介紹了日本一家公司發現了鐵- 鈦, 鐵- 鎳, 鐵- 錳等合金摻入稀土金屬, 在冷卻和加壓下又能重新釋放出氫氣的奇妙功能, 做成了氫燃料的貯氫裝置, 發明了不污染環境的氫燃料汽車, 這將對克服大城市汽車尾氣造成的污染, 對人類的健康有多麼大的好處, 通過講述, 自然的引入新課。 總之, 化學教學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 還可以用繪圖, 製表格, 介紹科學家小傳等來引入新課。隨地點, 時間和學生學習情況不同, 教師靈活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入新課, 均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㈢ 小學語文古詩怎樣導入
幾種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方法:
一、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設備是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工具,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對教學效果有錦上添花的功效。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圖畫或視頻等方式,為課堂創設情境。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導入的同時,要輔以適當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語文課的目的畢竟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課的每個環節都不能離開語言文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使得教學偏離應有的方向。教師可以運用優美的引導語,解說多媒體內容,也可以讓學生欣賞過多媒體導入內容之後用自己的語言解說或發表感想。
二、故事導入
很多古詩背後都有歷史典故,也就是優美動人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情感貼近生活,能激發人的情感和興趣,小學學生容易被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因此用白話故事導入古詩教學是可取的方法。
運用故事進行導入,要注意用時不宜過長,內容要緊貼課文內容,並最終引出新的教學內容。故事導入還可留下懸念或提出問題,也可以用讓學生講述等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唐代有兩位著名的大詩人,一位叫李白,另一位叫孟浩然,他們倆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陽春三月的一天,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乘船去揚州,李白到江邊送行,依依惜別之後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去的小船,李白的心情很復雜,他羨慕孟浩然前往繁華的揚州,難過友人離開不知何時再相見,痛苦不能再和孟浩然一起遊山玩水、吟詩作對。這難舍難分的送別情景連岸邊楊柳,江上沙鷗也為之動容。李白的激情與浩浩盪盪的長江水一同澎湃,終於迸發而出,留下一首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也稱「溫故知新導入」,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有關知識或生活經驗導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新舊知識過渡的橋梁,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同時又帶出新課。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貫穿了各個學段,且要求學生重視積累,也有很多詩篇在內容上有緊密的聯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已積累的古詩,引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能夠使學生拓展思路,增強新舊知識的聯系。
例如,教學《鄉村四月》這首描寫春日風光的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歌,如《詠柳》《早春》《春曉》,並談談自己對春天的感受。這樣的導入,既聯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四、朗讀導入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於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各年段朗讀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詩這種音樂性強的教學內容,朗讀的作用就更為凸顯了。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范讀新課內容,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教師要注意輔以適當的教學語言,提醒學生注意詩歌的語調、停頓、重音、語速等,或加入配樂,為朗讀創造情境。
例如,教學劉禹錫《望洞庭》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有一首古詩,景色描寫生動優美,富有想像力,請同學們先聽老師的朗誦,體會一下詩歌所描繪的幽靜與美的意境。」這里可以配樂。
㈣ 小學教師如何開展小學古詩詞的教學
你問的應該是教學要點。
讀 是第一步,要通過各種讀,讓學生讀通讀熟:
疑 是第二步,引導孩子質疑,解疑的過程就是課堂生成的過程,很多的精彩就出現在這個階段。當然,可能需要課前的相關准備,比如查資料等。通過質疑學習詩意。
悟 是第三步,這也是升華,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讀出感情,想像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情感,吟誦到如同己出。
㈤ 淺談小學古詩教學導入中的幾點創新
一、故事激趣法
魯迅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採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能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入情入境。這是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緊扣所學古詩繪聲繪色地講述一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就會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古詩上來。例如,在教學《贈汪倫》這首詩時,我講道:「李白是唐朝有名的大詩人,他非常愛旅遊,他也很愛結交朋友,愛品美酒,不過正因為他的這些性格特點,他才被安徽涇縣的汪倫騙了,騙了之後他們還做了好朋友,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學生都很詫異,急於想知道答案,我就順勢往下講,「汪倫非常仰慕李白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裡,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不過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游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個精彩的開場,最能抓住觀眾的心,所以本課的導入,用小故事引出李白和汪倫,用這個有趣的故事,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在學生為汪倫的狡辯開懷一笑中,牽出李白和汪倫的關注,對他們後來會發生什麼故事充滿期待,有這樣的學習期待,就點燃了他們學習古詩的熱情。
二、背景烘托法
許多古詩詞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相差甚遠,制約著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我們不妨為學生提供與詩詞有關的背景材料,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為學習詩詞作知識鋪墊。如,在教學《示兒》一課時,我首先引入《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鋪墊全文基調,很自然地將陸游的詩句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於作者以及當時社會背景的了解。接著我飽含深情地說:「詩人陸游日夜盼望著宋王朝的軍隊能早日收復失地,實現祖國統一。他等啊,盼啊,盼了一年又一年,這一盼就是七十一年,這時詩人已經八十六歲了,在他臨終之時,還沒有看到祖國統一,他無比悲傷失望地揮筆寫下了最了不起的遺囑:《示兒》。」史實材料的補充讓學生豁然開朗,切身感受到了當時的時代背景。這種背景烘托法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聯系生活法
把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如,在教學《元日》這首詩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不久後,我們就要迎來大家都特別期盼的春節了,那你知道春節指的是農歷的哪一天嗎?其實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做『元日』。」「元日」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而「春節」是人們所共知的,以「春節」引入,不但學生感興趣,而且幫助學生理解了詩題。接著我又讓學生回憶春節是怎麼過的,學生自然會說到幾種常見的慶祝方式,如,放鞭炮、吃年夜飯、貼對聯、喝酒慶祝等。本處設計讓學生說說現在人們怎麼過春節,是為了接下來的理解詩意作鋪墊的,主要是為了幫他們理解詩中的「爆竹」「屠蘇」和「桃符」這幾處詞。其實從古至今,人們過春節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區別,說出了這些,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
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導入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抄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㈦ 語文教學怎樣如何有效導入教學
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若要學生動心。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想起了《春曉》,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是人類的朋友。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牧草茂盛,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對課堂失去興趣,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同學們,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教學內容,可以摘掉。因為從今以後、心理特點,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准確精煉的語言?」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白鳥齊飛翔。 如,充滿活力,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等待著,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不用箭。學生驚喜地回答。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由「橋」導入,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1976年1月8日?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 由於懸念的誘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在每一節課的開始.宜回歸本真,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回答後,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在學生的記憶里,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過渡要自然連貫,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教師上課導入的好,去認識事物,寒風猛烈地吹著,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對教師失去興趣。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是32年前的事情?」學生驚奇地緝碃光度叱道癸權含護說,牛肥馬壯,順勢導入新課,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鼓勵差的,應全盤考慮,教師趁機說,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如,要緊扣課文。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 1,把學生引向新知識。 6,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 生?答案就在課文中,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 5,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4: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如《智燒敵艦》一文,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去感知事物,「這樣一個人,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使整堂課有血有肉、《詠柳》等古詩。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你們誰認識它、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緩緩地開過來了,平鋪直敘,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空氣清新,繁花似錦,提高寫作表達能力,教師先要動情,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 2,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果故弄玄虛,牽強附會,等待著靈車開來:「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才能持久不衰,提高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想像。 3。切忌千篇一律。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值得注意的是,白雲下面馬兒跑、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平常事,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對它的安排。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學習新課時。你們看,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在教學這類課文時,天空明朗、思考、蚊子,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教師接著問。1月11日、新課導入的設計,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不是簡單敷衍。在導入過程中,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 3,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言簡易賅,充滿創造,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尾巴做成活動的,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教師自身業務水平,以免喧賓奪主,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斷了。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揮動鞭兒響四方.宜靈活多變。 1,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那年冬天特別冷,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這樣就變得更大了,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海底到底有多大呢,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可是,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而「導入」才是目的,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特點等。如在閱讀教學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卻是只拉弓,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看誰先把答案找到,激起學生的興趣,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教師可以這樣導入,他們閱讀課文:「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精彩的課堂開頭、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如《家鄉的橋》,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壁虎雖然不好看。我因勢利導,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 2。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 師,說,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 3。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蚊子後:「哎呀。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用槍打…… 師。「溫故」只是手段,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只是教學的橋梁,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 2:「小壁虎,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就不免會嘩眾取寵。俗話說,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表揚好的,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用箭射,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宜簡潔明快。披著黑紗的靈車,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是它吃蒼蠅
㈧ 怎樣「啃」下古詩文教學:導入語很關鍵
朱熹也主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中小學古詩文教學既是國學學習,又可為深入學習國學奠基,意義非凡。 古詩文教學是硬骨頭,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化難為易,使學生化愁為喜。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樂學」。 任何事情,只有覺得有趣,樂於去做,才能心馳神往,全力以赴。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興趣的功能,讓學生對古詩文學習感到有趣。 用有趣的導入語進行積極的誘導,導入學生新課。導入語有趣能先聲奪人,製造懸念,引發思考,產生學習慾望。因此,我盡可能把它設計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例如以相關故事、笑話導入,以相關而有趣的史實、典故導入,用有趣的類似人物、事情導入,用詩歌、民謠導入等。 讓學生大顯身手,體驗成功樂趣。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要達到此目的就要以訓練為主線,導引學生眼看、口讀、腦想、手寫。有所做才能有所得,有所得才能有成功樂趣。 為此,我在教學中只當「導師」,不當「講師」,導入新課後便要學生翻譯全文。學生經過一番努力,全文翻譯出來,臉上露出克服困難後成功的喜悅。在分析文章時,我同樣要學生「自去理念,自去體察」(朱熹)。 要學生大顯身手,必須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無師自通,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我以「把方法教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為教學口號。把文言斷句方法、釋詞方法、推斷詞義方法、翻譯方法、閱讀分析方法、欣賞古詩詞方法、做作業方法、應試方法一一講明白,然後引導學生自學。 撰寫口訣、順口溜幫助記憶。不少知識內容繁多,不易記憶。為了幫助學生抓住要點、便於記憶、提高興味,我把它編成口訣或順口溜。例如:「走」詞義口訣:行是走,走是跑;步慢走,趨快走。翻譯口訣: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倒裝須理順,省略要添補,贅余去如敵,完整通暢見功夫;文意推句意,句意推詞語。 補充與課文有關內容。長篇中某一部分、精練詩句等如果不補充有關內容,學生不知其前因後果、具體內容,因而必須補充。 要求學生寫文言文 在分析「談笑間,檣櫓灰飛煙來」時,我說:「周瑜怎麼能在談笑間就使曹軍人間蒸發?我們學過《赤壁之戰》,它主要寫戰前決策,戰爭經過一筆帶過。赤壁之戰經過如何?我們還學過《群英會蔣干中計》,中計後情況如何?且聽在下一一道來。」我將曹操想將錯就錯,周瑜將計就計,蔣干再訪周瑜,周瑜趁機設陷阱等「一一道來」。 這么一講,前述三個問題均有答案。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堂果然響起了熱烈掌聲。 編別開生面習題鞏固知識。編寫別開生面習題可使學生有新鮮感,引發興味,樂於完成。例如為了讓學生活學活用文言詞句,我根據學生必須掌握的字、詞、句或自擬文言文給學生翻譯。教學《勸學》,我把它編成類似七言詩的短章給學生翻譯。教學《雁盪山》,我用該文知識要點等編寫描寫廣東省懷集縣(筆者於懷集一中任教)橋頭鎮熔岩地貌的文言文讓學生翻譯。 用文言作文。字、詞、句、語法、修辭、篇章結構、寫作方法通過作文得到運用,通過運用才能掌握到手,因而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為此,我要學生天天寫日記、周周作文章,偶爾要求高中學生用文言作文。 學有所用才有興趣,因而要學生用文言作文,也是增添興味的一種做法。
㈨ 小學語文名師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哪些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達成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鑽進課文中,才能轉化成巨大的動力.在教學中,可以用生動活潑的故事、寓言、謎語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1、講故事導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將相和》一文用「和氏璧」的故事導入,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所以,語文老師應該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課文中的相關故事題材,或與課文題目相關、或與作品的主人公有關、或與課文中介紹的某一山川景物有關的故事,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先行講述,講述時,在語言上應注意做到形象生動,做到聲情並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由於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講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還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於一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故事的魅力.
2、謎語(游戲)導入 猜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愛的一項游戲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某一知識點編成謎語而導入新課.如袁曉君老師上《青蛙》一課,先讓學生猜青蛙的謎語,當學生猜對時,老師在黑板上畫青蛙簡筆畫並板書課題「26 青蛙」.這樣的導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 知識型
1、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復習導入) 即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導入新課的方式.例如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可以這樣導入: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同學們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以及各有什麼用處嗎?讓學生自由回答後揭示課題.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語文課本是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前後的知識點、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復習、聯系舊課或已有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新課的開始, 以舊啟新、以故引新、溫故知新,有時既能鞏固舊知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地去學習新知.從已知到未知,也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2、簡介背景、作者導入 對於那些社會背景距現在較遠,寓意含蓄,學生不易理解的課文,而了解寫作背景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於這類課文,可先直接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作者或背景,然後再幫助學生閱讀課文,加深理解.中國歷來有「知人論世」的傳統,並且課文中的許多作者無論是文章還是人品都堪稱學生學習的典範,導語以此為切入點,必使學生對作者肅然起敬,從而願意走進作者,渴望讀他的文章.如《春望》的導入,孫老師通過詩人、背景的簡介,即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學詩的熱情,又為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做了鋪墊.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背景材料層層鋪墊,相關材料互相滲透,有時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語文課堂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 釋題型 釋題,就是引導學生從分析理解課文題目入手,由題目生發開去,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聯想,內涵極為豐富,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如《只有一個地球》《草船借箭》等課文的課題往往是文章的重點,具有廣博的含義.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從探討題意入手,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關鍵詞語,進行「借題發揮」,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從而導入新課.從課題導入課文,一般能讓學生迅速地抓住重點,把握中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六) 直觀型 即運用實物實景導入.這種導入方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藍樹葉》《荔枝》等課文以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
(七) 直入型 也稱開門見山導入,就是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說明新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程序.如教師進入課堂後就板書課題,告訴學生今天上哪篇課文,請打開教材多少頁.這類直白式的導語多用在所上新課與前面的課文聯系不緊或受時間限制不宜過多講解時採用.這種導入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但啟發性、趣味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