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魯濱遜漂流記教案小學

魯濱遜漂流記教案小學

發布時間:2021-02-13 05:56:12

1. 魯濱遜漂流記的教案

資源簡介:
2課時,約3990字。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教學設計
惠安第四中學 許萍芬
【文本分析】
《魯濱遜漂流記》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課標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名著引讀(三)」中的篇目。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遜冒險出海航行,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堅強地度過了28年孤獨時光的生動故事。小說最主要的價值是塑造了魯濱遜這個典型性格。人,可能經歷很多次戰爭,但與寂寞作戰是最鍛煉人的,魯濱遜憑借勇敢與智慧獨立生活,最後成為一個傳說、傳奇。小說以主人公精彩離奇的故事表達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而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戰勝自己的怯弱與悲觀。
【學情分析】通過八年級上小說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小說閱讀及分析的方法。
【教學目標】
⒈了解作家常識及本部作品的創作背景
⒉理清小說的故事線索,在熟悉的基礎上准確記憶小說精彩的故事情節及與之相關的人物,如魯濱遜「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難船長」「燒制陶器」等等。
⒊初步運用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法,評點「魯濱遜」這一形象。
⒋引導學生感悟名著蘊含的哲理完成讀書心得。
【教學重點】目標2、3
〖教學難點〗目標4
【教學時數】課內兩課時,課外自讀兩周
【課前准備】
1.印發小說選段「我認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貸方金額』方面」,P53-58
2.布置學生閱讀上述原著選段及「名著引讀(三)」中《魯濱遜漂流記》的相關內容。
3.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能獨立活於孤島嗎?
(「能!」或「不能!」學生的意見可能不一)
師:英國作家笛福給我們的回答是「能」。

二、小說原型
(出示幻燈片一)十八世紀初,在英格蘭的大街小巷,人們到處議論著一個傳奇的人物,講述著一個離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爾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盜船去尋找寶物,沒想到,中途與船長發生了爭吵,結果被遺棄在一個荒島上,隨身只帶了一點武器與一本《聖經》。彈葯用完之後,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覓食,過著茹毛飲血般的原始生活,後來,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獵狗還快。就這樣,他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下來,直到四年以後,航海的人們發現了他……
1711年,塞爾科克回到了倫敦,並在報刊上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成了聞名一時的人物。他沒想到的是,這段傳奇般的冒險經歷激發了一個作家的靈感,不久,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小說就發表了,這部小說被後人尊奉為十八世紀歐洲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進而成為文學史中的傳世之作。那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便是丹尼爾.笛福——人稱「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那部經典之作便是膾炙人口的《魯濱遜漂流記》。

2. 小學《魯濱遜漂流記》

初讀《魯濱孫漂流記》還是在小學時代,他給我留下的記憶,僅僅是一個奇妙的路途故事和並非很有趣的語言。當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才再一次對他有了新的體會。

《魯濱孫漂流記》中的語言並不優美華麗或是生動形象,修辭或抒情更是難得一見,相反,小說的語言極其簡明、實在,具體也是不缺少的,甚至流水賬一般的記錄每件工具的製作過程等等。但這種平實樸素的語言卻與主人公——魯濱孫的身份、背景等相契合,也突出了小說的風格。該小說再現了一種新語言——集中產階級在日常生活和經營交易中使用的語言。

在《魯濱孫漂流記》中,絕大部分的描寫都是對於魯濱孫的,小說成功地塑造了魯濱孫這一人物。像其創造著一樣,魯濱孫是一個永不疲倦、用不安生的行動者,是個不斷擴張、不斷擷取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典型產物。文中最吸引人也正是他典型的性格。

魯濱孫不屑守成,傾心開拓,多次離家,出海闖天下。他遭遇海難,流落荒島,卻不坐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工具、縫紉衣服,把荒島改造得井然有序,欣欣向榮。

但他又是個「經濟人」。他熱衷於航海,完全是為了經濟效益;他在島上感慨金錢無用,卻依然一一收好。文中沒有任何提及娛樂活動,也幾乎沒有對自然風光的欣賞。人與人的關系多是契約,借貸或主僕關系。魯濱孫曾想過買賣黑奴,還把曾許諾要之成為了不起的人的佐立賣了,救了「星期五「後又理所當然的把他看作僕人……

總之,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勞動者,而是以「佔有」為目的的資本主義拓荒人。

《魯濱孫漂流記》的開頭與結尾兩部分並不是很精彩,它靠荒島生活的描寫而成功。魯濱孫並非完人,但他的精神同樣吸引人。《魯濱孫漂流記》以生動的吸引人的的故事表達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業。也正是這,時《魯濱孫漂流記》至今仍擁有光彩的原因。

3. 21.《魯濱遜漂流記》的教案

資源簡介:
2課時,約3990字。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教學設計
惠安第四中學 許萍芬
【文本分析】
《魯濱遜漂流記》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課標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名著引讀(三)」中的篇目。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遜冒險出海航行,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堅強地度過了28年孤獨時光的生動故事。小說最主要的價值是塑造了魯濱遜這個典型性格。人,可能經歷很多次戰爭,但與寂寞作戰是最鍛煉人的,魯濱遜憑借勇敢與智慧獨立生活,最後成為一個傳說、傳奇。小說以主人公精彩離奇的故事表達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而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戰勝自己的怯弱與悲觀。
【學情分析】通過八年級上小說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小說閱讀及分析的方法。
【教學目標】
⒈了解作家常識及本部作品的創作背景
⒉理清小說的故事線索,在熟悉的基礎上准確記憶小說精彩的故事情節及與之相關的人物,如魯濱遜「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難船長」「燒制陶器」等等。
⒊初步運用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法,評點「魯濱遜」這一形象。
⒋引導學生感悟名著蘊含的哲理完成讀書心得。
【教學重點】目標2、3
〖教學難點〗目標4
【教學時數】課內兩課時,課外自讀兩周
【課前准備】
1.印發小說選段「我認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貸方金額』方面」,P53-58
2.布置學生閱讀上述原著選段及「名著引讀(三)」中《魯濱遜漂流記》的相關內容。
3.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能獨立活於孤島嗎?
(「能!」或「不能!」學生的意見可能不一)
師:英國作家笛福給我們的回答是「能」。

二、小說原型
(出示幻燈片一)十八世紀初,在英格蘭的大街小巷,人們到處議論著一個傳奇的人物,講述著一個離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爾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盜船去尋找寶物,沒想到,中途與船長發生了爭吵,結果被遺棄在一個荒島上,隨身只帶了一點武器與一本《聖經》。彈葯用完之後,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覓食,過著茹毛飲血般的原始生活,後來,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獵狗還快。就這樣,他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下來,直到四年以後,航海的人們發現了他……
1711年,塞爾科克回到了倫敦,並在報刊上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成了聞名一時的人物。他沒想到的是,這段傳奇般的冒險經歷激發了一個作家的靈感,不久,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小說就發表了,這部小說被後人尊奉為十八世紀歐洲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進而成為文學史中的傳世之作。那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便是丹尼爾.笛福——人稱「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那部經典之作便是膾炙人口的《魯濱遜漂流記》。
你六年級啊??

4. 《魯濱孫漂流記》教案

讀<魯濱孫漂流記>》教案
教案設計
〔教學設想〕
文學名作是語文教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歷來是閱讀教學的重心所在。而解讀文學名作的文藝理論性文章學生讀得不多。如果說文學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鮮活的,學生會愛不釋手,自覺投入,那麼我們不得不考慮到面對理性而呆板的文藝評論,學生可能會眉頭緊鎖,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我想緊抓名作本身,以血肉豐滿的小說為平台引出學生對作品的原始解讀,再順其自然引向小說理論家伍爾夫對《魯》這一作品的解讀,從而把學生從感性的「讀」引向理性的「評」這個層面上。同時,緊扣課文,集中精力讓學生了解伍爾夫解讀小說的切入點——「小說家的透視法」,再聯系文中提到的讀者的透視法和學生解讀小說的過程來體味像伍爾夫這樣的小說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是如何解讀文學名作的,從而使學生獲益,覓得一些解讀名作的方法和技巧。最後讓學生以讀過的文學名作為例,進行兩種透視法的比較分析,從而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從教學論的意義上說,這是引導學生再次發現的一個過程,也就是用他們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讀出自己的心得,讀出自己新的見解,讀出自己的個性。這無疑是十分有意義的。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概括《魯濱孫漂流記》的主要情節,並談談讀後的感想。
2

閱讀全文

與魯濱遜漂流記教案小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