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模板
去看下「易百特教師網」吧
各個年級每一課都有範本
可以下載下來 自己再修改下
『貳』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模板
可以看下 易百特教師網
每一課都有 都挺不錯的
你可以下載下來 再稍微修改一下
『叄』 小學的教學設計題怎麼做
1、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我們要把學生帶到哪裡,我們首先應知道學生現在在哪裡。這生動地說明了教師只有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點,預設出更有效的教學設計。學習起點主要有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學習的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學習進度應具有的知識基礎。現實起點是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識基礎。在信息迅速發達的今天,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寬了,在某些方面學生對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師更快、更多。他們的學習准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有的學生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現實起點往往高於學生的邏輯起點,教師與學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補的,教師事先所設定的教學起點不一定是真實起點。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教師把學生拉回來「跟著重復」的現象,這都是重視現實起點不夠造成的。所以在備課前,我們更應該客觀地了解學生,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背景,並不時地把自己換位成學生,從孩子的視角去看教材,思考問題,猜測他們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充分預設,這樣會使自己備課更有針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准確地把握學生的現實起點,我認為教師可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分析:
首先應分析他們的生活經驗。對於小學生來說,「數學現實」也許就是他們的「生活經驗」。但是我們清晰的看到,並不是所有的生活經驗都對學習者起著促進數學學習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正確地加以分析,才能准確地把握住學生的學習 「起點」。(確定位置,數對 第幾組 第幾個 排 列)
預測學生的學習起點,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前調查而獲得。課前調查是指在上課前運用訪談或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找准教學的起點。學生已經清楚的知識,不需要重復講;學生較模糊、有爭議的認識和未知的內容則需重點研究、討論解決。
例如在執教《圓的認識》新課前,可以對學生做一些這樣的調查:
(1)你畫過圓嗎?
(2)如果你已經畫過圓,用什麼工具畫圓的?
(3)你知道或者聽說過「半徑」、「直徑」、「圓心」這些名詞嗎?
(4)請在右邊圓上畫一條直徑和半徑。
通過課前調查我們會發現學生對「圓」的認識並不是「空白」的,許多學生有過畫圓的經歷,因此教師一改把畫圓作為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傳統做法,直接從畫圓導入新課。
這種課前探底的教學策略,使教師較准確地把握學生的思維起點。
新課伊始的「導入」環節也是進行教學探底較好的時機。我們清楚地知道在每一節課之前進行調查不很現實,所以在上課伊始創設情景,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找准教學的起點。例如我們在教學《年月日》時,「同學們,你們了解哪些關於年月日的知識呢?」此時的學生躍躍欲試,教師則可以藉此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找准教學的起點,有了全體學生的實質性的參與才能真正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2.客觀分析教學內容,領悟並用活教材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強、邏輯嚴密的學科,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因此,我們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就是要細致研究知識間的種種聯系,把握知識的貫通和延伸。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各種聯系,把知識貫穿起來,使它們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以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並能靈活運用,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材處理中,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對教材的編排多問幾個為什麼: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結論為什麼這樣引出?等。經過這樣一番思考之後,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准確的定位,既要有知識技能的目標,又應有發展性的目標,整體把握教學重、難點,著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需要在教學中「濃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處理」,只需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稍作點撥即可。
【案例】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變的規律與這部分知識緊密聯系,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
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關鍵是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觀察和發現,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規律。教材安排了兩個學習活動讓學生尋找相等的分數,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分數的大小相等關系,為觀察、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然後引導學生觀察這兩組相等的分數,尋找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並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那麼,根據教材的編排,本節課教學重點就應放在性質的探索過程以及用語言清晰地表示性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定難度,因此還要引導學生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3、正確處理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的關系,准確定位教學目標
在充分理解課標、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准確的目標定位是教學設計的關鍵。一直以來,很多老師一直把「順利地上完一節課,學生表現出色」作為一節公開課的目標,往往忽視了在表象後的更深層元素,即學生到底有多大的收獲?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因此,教師在制定目標時也往往滿足於最基本的要求,停留在一個較淺的層次。像《有餘數除法》一課,不少老師將教學目標僅著眼於「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除法(包括有餘數除法)橫豎式的讀寫法、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些知識技能目標,忽視「經歷、體驗、探索」等過程性目標。這樣教學設計帶來的結果是:學生獲得的僅僅只是知識而不是智慧,僅僅是知道而沒有感悟。
因而在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中,我們的著眼點是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這些知識點,更要突出「過程性目標」。如對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應該這樣定位:藉助「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有餘數除法的產生過程,理解余數的意義;再者,對於「余數比除數小」這一特點,要引導學生經歷「擺一擺—觀察—猜測—歸納」的「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余數的特點。(三維目標不能只成擺設,備課一始要首先關注,一定要注意糾正只關注知識性目標而忽略過程性目標,至於情感態度價值觀,蘊含在過程之中。
『肆』 小學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三個基本問題展開: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是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要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
(一) 分析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應著重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及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1.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
2.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
3.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二)組織教學內容
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問題。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應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並通過合適的內容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選擇教學方法
三、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
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一位教師在「統計」一課的設計中,做了如下的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伍』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模板有哪幾種謝謝!
可以看下
易百特教師網
每一課都有
都挺不錯的
你可以下載下來
再稍微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