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
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
(一)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為教學的其他任務只有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所謂基礎知識,是指構成各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及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統。它是組成一門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揭示了學科研究對象的規律性,反映了科學文化發展的現代水平。所謂技能,是指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完成某種實際任務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則是指各門學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無論什麼時候,進行什麼樣的改革.都要堅持加強雙基教學而不應有所削弱,這樣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
(二)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所謂智力,是指個人在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系統。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能力不僅是智力發展的高級形式,而且是學生個人的求知慾望、進取心和首創精神、意志力與自我實現決心的體現。只有注意發展性教學,善於啟發誘導學生進行思維操作,進行推理、證明,去解決創造性作業,才能培養學生的智力和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人們的智力是先天遺傳素質、後天環境、教育影響和個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產物,但對小學生來說.教學對他們的智力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三)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教學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也要關心學生身心的平衡發展,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知識和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增強體質、促進發展。所謂體力,主要指身體的正常發育成長與身體各個器官的活動能力。教學特別要注意教學衛生,要求學生在坐、立、閱讀、書寫和其他學習活動中保持正確的姿勢,保護學生的視力,防止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使學生有規律有節奏地學習與生活,保持旺盛的精神,發展健康的體魄。
(四)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審美情趣的培養可以通過在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運用藝術、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世界觀是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態度。科學的世界觀的形成。必須建立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小學生的品德、審美情趣和世界觀正處在急速發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學在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教學中進行的學習和交往。是他們生活中認識世界和進行社會交往的組成部分。他們在掌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和聯系實際過程中,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他們在班級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將依據一定的規范和要求來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都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提供了堅實基礎。教學在強調共性的同時,要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個性是生來具有與後天習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性的穩定特點的綜合。它通過需要、興趣、智力、能力、氣質、性格等反映出來。通過教學,激發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僅使他們有現代科技文化知識,而且有自覺能動性、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新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
2.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而且是教師備課和上課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起著小學數學教學的導向作用。要優化小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教師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要全面
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本節的內容進行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新課程觀念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度並行提出,形成5個立體空間的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目標是一個整體,緊密結合,互相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案時,不僅要考慮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發展,還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去經歷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習與掌握科學的方法。初此以外,教師更要思考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會形成什麼樣的健康情感;會增強什麼樣的良好態度;會產生什麼樣的正確價值觀。如此三維全面有機結合,才能構成一節課完整的教學目標。另外,三維目標不是並列的關系,而是融為一體的一個整體。三者是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實現的,正所謂認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輔相成,認知過程同時必有情感參與,情感過程必有認知作為基礎,而認知與情感都是在同一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學目標時,不主張並列式分述,而主張融合式分述,力爭做到既全面、具體,又准確、簡潔。
2、教學目標要適當
這是優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於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1)要根據「課程標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後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
(2)教學目標和要求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和發展水平
兒童的一個重要的認知規律是從動作、感知—表象—概念、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認知水平。例如,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通過操作、直觀來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不宜教給學生抽象概括的術語和解題公式。
(3)教學目標和要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育心理規律適當劃分層次。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學習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的:理解、保持和應用。而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同練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在劃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層次時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規律,又要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課程標准」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對過程性目標的要求分為經歷、體驗、探索三個層次。
(1)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兒童由於先天、環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時,要有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備課時要精心制定每一節課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各個層次的目標,教師圍繞三個層次目標進行教學。
3. 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有哪些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版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權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創造能力和實踐精神。智力是認識過程中表現的認知能力系統,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力是指最終產生的新的有社會價值的成品的能力
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教學可以傳授體育,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養成鍛煉身體和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體質。同時,使學生保持旺盛的精力,發展健康的體魄。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觀點,道德觀點以及其他思想觀點;通過教學,還可以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和發展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4. 小學教育的任務有哪些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5. 簡述小學教育的任務
1、立德樹人,這是當前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專其它教育任務都是圍屬繞這一任務來開展的。
2、引導小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發展小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4、發展小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5、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6.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而且是教師備課和上課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起著小學數學教學的導向作用。要優化小學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教師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要全面
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本節的內容進行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新課程觀念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與態度並行提出,形成5個立體空間的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目標是一個整體,緊密結合,互相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案時,不僅要考慮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發展,還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去經歷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習與掌握科學的方法。初此以外,教師更要思考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會形成什麼樣的健康情感;會增強什麼樣的良好態度;會產生什麼樣的正確價值觀。如此三維全面有機結合,才能構成一節課完整的教學目標。另外,三維目標不是並列的關系,而是融為一體的一個整體。三者是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實現的,正所謂認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輔相成,認知過程同時必有情感參與,情感過程必有認知作為基礎,而認知與情感都是在同一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因而在表述教學目標時,不主張並列式分述,而主張融合式分述,力爭做到既全面、具體,又准確、簡潔。
2、教學目標要適當
這是優化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主次分不清楚,都不利於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1)要根據「課程標准」和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後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
例如,有教師在教學「數的整除」單元時,根據教材與學生情況,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單元教參中規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外,還定出了以下幾條關於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和方法。
①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通過除公約數、倍數;偶數、奇數、質數、合數、質因數;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質數、互質數、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幾組要領的教學,引導學生分組加以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②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學質數和合數,先按教材給1,5,9,,11,12等五個數,要求學生分別找出它們的約數,然後引導學生按照每一個數含有約數個數的多少分類,在此基礎上,分別抽象出每一類中各數的約數的共同特點,再概括出質數、合數的概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從一節課來說,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方法,理解算理,將所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例如,教學9加幾第一課時,主要要求學生能掌握湊十的方法,正確計算出9加幾的得數。由於是第一課時,不宜要求學生計算速度,更不宜讓孩子們比賽看誰算的快。不然的話,會使學困生心理緊張,本來能做對的也會做錯。
(2)教學目標和要求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和發展水平
兒童的一個重要的認知規律是從動作、感知—表象—概念、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認知水平。例如,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通過操作、直觀來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不宜教給學生抽象概括的術語和解題公式。
(3)教學目標和要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育心理規律適當劃分層次。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學習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的:理解、保持和應用。而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這樣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同練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在劃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層次時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規律,又要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課程標准」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對過程性目標的要求分為經歷、體驗、探索三個層次。
(4) 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兒童由於先天、環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和要求時,要有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備課時要精心制定每一節課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各個層次的目標,教師圍繞三個層次目標進行教學。例如,「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教學目標可以分四個層次:
①使學生理解兩位數進位加法的演算法,掌握「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②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正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試題。
③通過知識遷移和在計算中尋找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類比推理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④通過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對學生進行愛思考的教育。
很顯然,①②是全體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③是針對較好學生提出的;④則是各層次學生不同程度共同追求的目標。
7. 小學階段教學的任務主要包括哪些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8. 如何教學小學一年級數學10以內減速法
教學內容
10以內加減法的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美麗的動物園」的動畫情景,使學生較熟練地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提出問題,並能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3.動口編故事,動腦探究,進一步感受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初步理解加、減法含義的基礎上,較熟練地運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備
口算卡片、電腦軟體、動物園圖片、錄音機。
學具准備
圖板、皮球,每個同桌一套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首先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復習一下10以內的加減法。
(1)要求:讀算式,說得數。
出示:4+58-69-32+63+4
10-28-45+57-21+5
(2)下面請大家看算式,想得數,拍手錶示。
微機依次顯示:
9-42+56-310-43+6
2+86-24+45-310-9
2.教師導語:你們對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得很好,那麼,大家用我們學會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本領怎麼樣呢?這節課咱們就賽一賽。
二、新授
教師板書課題「用數學」。
1.師:請大家和老師一齊去逛逛動物園,希望同學們認真觀察,然後把你看到的編成一段段有趣的小故事,並且提出問題,讓你們的小夥伴來解答。
(微機顯示動畫片)
2.師:動物園逛完了,你想對大家說些什麼?
3.師:下面全班進行交流,請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1)生:從花果山上跑來5隻猴子,跳到樹上3隻,樹下有幾只?
師:解決這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生:解決這個問題用減法計算,算式是5減3等於2。(板書:5-3=2)
(2)生:問題是「樹下有幾只」,所以要從5隻裡面去掉跳到樹上的3隻,得出來的數就是樹下的2隻。5減3等於2。
師:哪位同學接著說?
生:今天,我們去逛動物園,我看到3隻頑皮的猴子跳到樹上,還有2隻在地上玩耍,一共有幾只猴子?
師:他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誰會解決?(同桌互相說說)誰想說給大家聽?
生:3加2等於5。(教師板書算式)
師:哎?兩位同學編的都是關於猴子的故事,怎麼這次不用減法計算而用加法計算呢?(同桌討論)
生:要解決「一共有幾只猴子」這個問題,就要把樹上的3隻和樹下的2隻合並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3)生:動物園里有5隻猴子,2隻小猴子在地上玩耍,有幾只跳到樹上?
師:「有幾只跳到樹上?」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
生:解決這個問題也要用減法計算,算式是5減2等於3。(教師板書算式)
師:我真的不明白,這次怎麼減「2」呢?(四人一組討論一下)
生:因為提出的問題是「有幾只跳到樹上」,所以就要從一共有的5隻猴子裡面去掉地上的2隻,得出來的就是樹上的3隻。
(4)生:我先看到了4隻熊貓,又看到從樹後走來3隻,一共有幾只?
師:同桌互相說說這個問題怎樣解答。(同桌說後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5)生:有6隻可愛的小白兔參加賽跑,逃走了2隻,還有幾只?
師:這個問題誰來解答?
(生答略,師板書)
師:誰同意他的意見?你們是怎樣想的?同桌交流交流。
師:你們還能編出別的故事嗎?
生:動物園的王叔叔養了2隻小松鼠,還養了1隻大黃狗,一共養了幾只動物?
師:大家一齊說怎樣列式?
(生答略,師板書)
師:今天逛動物園的收獲真大。好,我們先說到這兒,請大家休息一會兒,一齊來看拍皮球表演。
三、課中休息
伴樂表演拍皮球。
師:同學們,我想請你們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嗎?(生答略)誰知道怎樣計算一共有幾個人拍皮球?請寫在作業紙上。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生答略)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你們能想出那麼多的好辦法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四、開放題
1.師:請大家准備好學具。同學們,你們每張桌子上都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圖片,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和它們有聯系?然後在圖板上擺出一幅像這樣(教師指板演圖)帶有問題的圖畫,再根據圖畫編故事,並提出問題,最後,還要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好嗎?比比看,哪個同桌合作得好,開始!
2.同桌合作,擺圖、編故事、提問題、說解題方法。
3.分組交流(教師巡視)。
4.你們認為哪個同桌擺圖擺得好,故事編得有趣,請他們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生提名後依次顯示各圖並進行交流)
視屏顯示上圖。
生:同學們用零花錢買了10個書包,送給山區小朋友8個,還剩幾個?
師:同桌互相說說怎樣解答這道題。(以下略)
五、全課小結
今天,大家表現得都很好,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哪些新的本領?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問題要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願每個同學都學好數學。
9. 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體地掌握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過程,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兒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做細致而艱苦的教育工作,並且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各類人才,為祖國的未來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小學教育是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在這個階段,兒童將發生三個方面的具有人生啟蒙意義的轉化:
一是由隨意游戲活動向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轉化;
二是由個體和鬆散的群體活動向有組織、有規律的集體活動轉化;
三是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轉化。這些轉化可以使兒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認識范圍,從而對於促進全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識能力的發展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都將在小學教育階段正式起步。
總之,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最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兒童向少年過渡,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這一時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9)減速小學教學的任務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
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於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10. 小學教學數學課程的任務是什麼
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包括(1)以培養數學素養為基本追求,內即以促進學生的容終身可持續發展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將小學數學教育定位於:不追求將所有的兒童都培養成為偉大的數學家,而是培養他們最基本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包括要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自信心,有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以及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素養的基本特徵包括發展性、過程性和實踐性;(2)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為基本的目標,包括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3)以將數學運用到現實情境為基本能力,包括學會用數學的思想來考察現實與構建普遍知識與特殊情境的聯系。首先,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兒童觀察和認識周圍世界最簡單的數量關系,建立情境與一般法則的聯系,從而激發他們超越這些規則並能用數學語言來進行表達的動機,真正使用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生活和思維的組成部分,其次,在普通的數學規則和特殊情境之間,其唯一橋梁是學生有意識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