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小學三年級音樂課《搖船調》的課件啊
該課選自人音版小學三年級音樂教材下冊第五課。這是一首流行在台灣的漢族人民中的問答歌,是一首典型的猜調,具有很強的民族風格。曲調優美,歌詞質朴而風趣,非常適合兒童學習、演唱、表演。在這課教學中就非常重視教材所具有的這些特點,並結合三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等特點,注重感官體驗,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律動、繪畫等手段,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一、以體現音樂課程新理念為宗旨。
音樂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程要以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感受音樂的美。在試教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是談話導入,通過音樂活動體驗加深對歌曲旋律的熟悉與了解,然後加上節奏。從加入節奏到音高,漸漸過渡到歌曲謎面部分,引導學生熟悉歌詞。運用引導、啟發、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二、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注重學生體驗,弱化抽象化的概念及傳統教學環節。
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是音樂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塊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化,會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而產生心理負擔;反之則不利於學生音樂知識的掌握與鞏固。老師上的枯燥,學生學的無味。在這節課中我仔細研究了曲譜,從節奏、音高的特點入手,運用了形象化地手段,讓學生在輕松地氛圍中自然接受了理論知識。
例如:引導學生通過搖船律動的動作,解決本課的節奏難點。「復習反復跳躍記號」這一環,我也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它的含義,而是通過演唱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而解決問題。
三、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教學語言。分析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形象化地教學語言,將歌曲中節奏、音高等難點的講解,結合到歌曲情境中。比如︱X X﹒︱這個附點切分節奏,通過律動做劃船的動作,來讓學生感受「推出去」的感覺;特別是「在眼前哪?」這句,在歌曲中出現兩次,且兩次節奏不同,學生極易混淆。試教的時候,我採用的是反復范唱、學唱的手法,雖然學生最後掌握了,但是給學生的感覺就是一種枯燥的任務。在二次修改時,我更多從學生角度考慮,用語言將難點直觀化、形象化,用不用的搖船動作來區分兩個節奏,學生學唱兩遍之後,就基本掌握了,而且學得很有趣。在解決四句「圓圓」音高的時候,則根據其旋律走向特點,生動化,學生易懂,又覺得好玩,而且便於記憶。
四、合理使用多媒體。新課程提倡各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要求教師能恰當合理的使用多種媒體,豐富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在兩次試教的時候,我分別選擇的是《劉三姐》和《猜調》,前者主要考慮到其歌詞形式與本課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問一答的對歌演唱方式比較明顯;而後者主要是從音樂風格速度、力度等多種音樂表現形式上來考慮的,在綜合對比試教中學生的反應之後,我還是節選了三個不同版本的《猜調》的對歌片段,通過引導、啟發、探究,強化了學生對「對歌」這種演唱形式的了解,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並且豐富了學生的演唱形式,更加多樣化!
不足之處在於,教學中細節處理的不夠,對於樂理知識的教學沒有很好的貫穿下去,上課時這一環節沒有實施。結尾處多種形式的歌曲表現也不夠細膩,層次不夠清晰,在下一次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完善這節課的教學。
謝謝~~
⑵ 如何教學小學音樂欣賞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⑶ 急需一份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和實踐,已經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本學期中,還要進一步系統的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力求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發揮音樂教育在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正所特有的審美功能,做到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與情感體驗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餓審美能力。
音樂是沒有標准答案的藝術。它「非語義性、多解性和不確定性」的美學特徵給人留出的想像、思考、體驗、判斷的空間非常寬闊,因此利用音樂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目的任務:
1、在音樂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2、在唱、動、認、聽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與共處,創新精神的培養。
四、教學目的要求:
1、會用優美、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愛我老師、愛我學校》、《風鈴》、〈〈孔雀輕輕跳〉〉。
2、初步了解少數民族歌(樂)曲的特點,能通過欣賞,編故事,編舞蹈,發展想像力。唱准音高及音的長短。
3、通過演唱體現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畫圖形譜,會編新歌詞。
4、了解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5、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從演唱作品中體現。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學習休止符,會做音樂情境表演。
6、感受並體驗不同歌(樂)曲的不同表現風格,嘗試自己製作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初步學習二聲部合唱。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2——3 第一課 4
4——5 第二課 4
6——7 第三課 3
7——8 第四課 3
9——10 第五課 4
11——12 第六課 4
13——14 第七課 4
15——16 第八課 3
16——17 第九課 2
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⑷ 要上小學音樂公開課了,上的是三年級人音版的<甜甜的秘密>,請提供優秀教案,課件.萬分感謝!
嘿……我向你推薦一個,http:"goodkejian" 在網路輸入「好課件」就可以找到了,裡面下載全是免費的哦!
⑸ 怎樣設計小學音樂欣賞課講座課件
一、微課 1、微課定義 微課是指基於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鍾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音頻。
⑹ 如何進行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音樂課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會學生認識「哆唻咪」,會唱一二首歌曲了。現在的音樂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和樂器的演奏能力。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開闊音樂視野,從音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理性的認識。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樂欣賞課比起其它的課更為難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如何使音樂欣賞課生動、活潑有趣起來呢?現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巧設問題,幫助學生感知樂曲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這些都給他們欣賞樂曲帶來了困難。教師為豐富學生的知識,常常會在欣賞樂曲時給學生介紹與樂曲有關的如作者、創作背景等知識。但如果教師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像背書一樣灌輸給學生,那麼學生會覺得乏味枯燥,對教師介紹的知識也不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賞樂曲時,遇到粗淺的知識可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廣為人知的樂曲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也可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動腦,拓寬思路,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如在欣賞器樂合奏《瑤族舞曲》時,先讓學生說一些聽到的或看到的關於瑤族的知識,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補充介紹瑤族風土人情,並出示相關的
2.視聽動結合,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在欣賞歌曲時,學生還能藉助歌詞基本理解,但欣賞樂曲就比較吃力了。有時樂曲已經結束,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只能用「好聽」或「不好聽」、「活潑」或「優美」來評價樂曲。這是因為音樂比較抽象,不像美術那樣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直觀的事物如錄像、投影片、學生作畫、實物等,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激發興趣。如在欣賞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家裡在售公糧時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欣賞第一遍音樂,聽完再讓學生談樂曲中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面?學生們講得繪聲繪色,有的說糧食豐收了,農民心裡很高興,在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也有的同學說是把自己家的糧食運到災區,去救災。甚至連運糧路上怎樣走,回來又是怎麼做也講得有聲有色,生動逼真;我再讓他們講出各自的理由。於是,我進行第二遍邊欣賞邊出示有關圖片:樂曲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張。學生通過圖片,在音樂聲音中彷彿進入了當時情緒,感受那種熱烈歡騰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賞時,我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把樂曲編成一個配樂故事。最後還請學生用豎笛吹奏了這首樂曲的重點樂段,從中體驗到了樂曲中所描繪的三個不同的場景。由此可見,通過利用與教學相關的事物,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
3.對比欣賞,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在對比欣賞中,找些可比性強,富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可以從旋律、節奏、體裁、力度和音色上進行對比欣賞,同時要明確對比的目的和意義,更應突出重點、難點,以便獲得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欣賞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概括地說,用對比欣賞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審美素質;2、降低聽辯難度,易解決重難點;3、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記憶。如:在欣賞《小白菜》與《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里》兩首歌時,前一首描寫的是生長在黑暗的舊社會,窮人過著十分貧困的日子,它的情緒是充滿嘆息和悲傷。而第二首描寫的是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基本情緒是親切、優美、抒情。我先讓他們聽第一首歌曲,聽完後,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臉譜),畫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後讓他們聽第二首,聽完再畫一幅生長在新社會的兒童的臉譜。最後兩首聯起來聽,並把自己畫的臉譜,拿出來對比看一下。這樣學生就學得很輕松,看起來直觀,掌握較快。
4.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欣賞情趣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一種藉助聲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素養的同時,還需加強文學修養。在各種音樂作品的導入、分析、講解中,歡快活潑的歌(樂)曲要用輕松愉快的語言來導入;憂傷哀婉的歌(樂)曲可用深沉凝重語氣來導入,如果教師在語言能做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甚至用喜、怒、哀、樂的表情來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這樣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要以高昂飽滿的情緒,深沉而有力的語氣,把作者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徵給學生分析講解:「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揭露了敵人的殘暴,控訴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勾畫出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情景…… 」這時學生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意境 。然後讓學生觀看錄像,就更能使學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壯氣氛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團結對外的民族精神,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上等幾種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體驗、理解音樂,提高音樂鑒賞力、表現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