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2. 如何做好一名小學心理健康教師
導致孩子學琴不喜歡有很多種原因,
比如:
1、教學方式方法不符合孩子,內特別 是 3—6 歲孩子,他的學習特點、心容理特點和成人是完全不一
樣的,所以必須用適合他們 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才能讓孩子願意學,喜歡學;
2、最終讓孩子堅持學習鋼琴的必然 是音樂本身,所以我們在讓孩子學鋼琴時,首先必須讓孩子
學會理解音樂、懂得音樂, 而不是學會彈幾首曲子,因為純粹的鋼琴演奏教授是非常枯燥的肌肉
練習,孩子很難堅 持住;
3、還有可能是老師教學方式方法和溝通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不能幫孩子解決問 題,孩子看不
到自己的進步,而且在不斷重復同樣的問題,也會讓孩子對學琴、對自己 失去信心,一樣會讓孩
子學不下去。 我們會根據導致寶貝不願意學的不同原因,幫孩子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這是很多
家長外面學不下去,選擇音卓的原因,而且很多孩子都可以在音卓重新拾回對音樂和鋼 10 / 22琴
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3. 如何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說:「作為一位教師,他要麼是在幫人,要麼就是害人。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中小學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心理健康如果出了問題,給學生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更具重要性。國內近年來的研究顯示,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低於普通人的水平。這讓我們為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擔心,也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擔憂。教師的職業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並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適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祥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認為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五方面:一是對教師角色的認同,教師只有對教育工作有熱情,才能更加的投入工作並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二是教師要了解實時的教育政策,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三是能在教育界建立和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四是具有穩定而積極的心境;五是能夠進行創造性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要懂得如何調整自己,學會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如何使自己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在這我將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談談自身對心理健康的維護!(一)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凡事首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讓心大一點: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變大了,所有的大事都變小了。很多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把它給想得太復雜了,千里之行始於腳下,萬事開頭難……這些告訴我們的是事情的開始或許有點難度,但只要平心靜氣的把心放寬一點,放大一點千里之行也不過是難在第一步,萬件事也不過是第一件事情難完成。再大的事情也不過如此,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心釋放出來,要看到這大千世界的氣象萬物。死死的握住你的雙手,你什麼也沒抓住,伸出你雙手你就擁有的整個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二)必須加強身體鍛煉。心理健康其實與身體健康也是有一定的聯系存在的,現代的教師不應當追求自己身心都健康。多做戶外運動,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識,注意飲食的結構,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運動方式,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三)學會簡單化生存人生的追求是什麼?如果要說起來有很多金錢,名譽,地位,有太多太多,但作為老師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點,讓自己的人生追求簡單化:有個伴、有個窩、有點錢、有好友!(四)確立對自己的信心人的毛病是不相信自己,因此總看別人。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並且要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學會揚長避短才是正確看自己。(五)永保一顆平常心對生活、對工作、對自己、對別人,都不要有過高的要求。面對生活工作上的種種困難,我們都要以平常的心態去面對,只要盡力的去付出,結果也不過成功或失敗。成功了內心充滿了喜悅與成就感,可這種感覺又能持續多久?失敗了帶來的是痛苦與失望!其實無論成功或者失敗,我們都應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既積極主動地做事,對任何事情都要盡力而為,但又順其自然,不苛求事事都完美,始終保持從容淡定的心。
4. 小學教師應該學什麼心理學課程
小學教師應該學習的心理課程,就是小學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他們的學習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以及他們的思維品質,這些是應該掌握的心理課程之一。
5. 你認為作為小學老師會遇到哪些心理問題
睡眠質量不好,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心理問題,因為我母親就是一個小學老師專,班上的同學很多,一共有屬70多個。每次上完課,下課之後晚上他平時9:00多就睡了,但是10:00多11:00總會有家長來給他打電話,問他一些各種各樣的莫名其妙的問題,所以就導致他的睡眠質量特別的不好。
6. 作為一名未來的小學教師應如何判斷自己所教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判斷是否健康的標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是否切合實際;
4、是否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是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是否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是否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是否能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是否能做恰當的滿足;
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是否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6)小學教師心理擴展閱讀: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家庭的影響
家庭的負面影響有很多方面,主要是父母不正確的養育方式。獨生子女家庭往往有一種不正確的養育孩子的方式,這在教師論文中非常突出。
「很多父母感情用事,不講道理,對孩子管束太多。他們對孩子的一切都很關心,從上什麼學校、志願做什麼,到穿什麼、吃什麼、喝什麼,但他們不太注意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父母的不正確態度也是學生壓力過大的原因。
離婚的家庭或忙碌的父母也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2、學校的影響
應試教育下的學校教育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很少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很少收集學生的興趣愛好。
3、社會影響
一些老師提到,學生不喜歡學習,利用業余時間在外面「做生意」。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退學,做個體經營賺了很多錢,這在學生的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的波動。有些學生混在社會的各種成員中,受到他們的不利影響;大眾傳媒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7. 中小學教師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復對學生的心理和制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教師的心理不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沒有保障。生活節奏的加快,職業壓力逐步加大,新的教育理念與傳統教學觀念的沖突等原因造成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8.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方法有哪些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試方法其實主要就是說第一個要適當的給自己放鬆,第二個多看一些課外的書籍。
9. 如何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