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全套教案(上冊),共48頁,這里只能復制一小部分,詳細的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伴你教品德與社會]我長大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學生准備
能夠反映自己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師准備
1.了解學生對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與家庭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學生如何認識在一個溫馨的家庭里,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具有的關系。
3.課前聯系一些學生家長,對他們進行采訪,了解他們在承擔家庭角色時的內心想法,並在課前用錄音機錄下一些家長的心裡話。
4.邀請學生家長參與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本課題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感激、尊敬和關心,懂得孝敬長輩;知道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平等相待。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事物與現象。
3.知道有關自己成長的事情,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情;知道在家裡應具有哪些文明禮儀,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通過播放父母對孩子說的心裡話,營造一種溫馨感人的氣氛,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感受父母的愛意,體會親情,建立溝通交流的平台。
2.通過對平時生活中的一些溫馨美好畫面的描述,引導學生對「我們美好的生活是誰帶來的」這一問題的思考,進而深切地體會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同時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3.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我已經長大了,我應該為創設溫暖的家做些什麼」,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對學生進行清楚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能力的訓練,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認識、分析事物和現象。
4.在本節課的結尾,通過「我的心裡話」讓學生把自己在整節課積聚的情感釋放出來,把自己對父母的熱愛與感激之情真切地表達出來,將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實施過程〗
(一)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受親情
1.教師播放錄音。
教師播放事先錄制的學生家長平時想對自己的孩子說卻又沒能說出口的心裡話的錄音,並在播放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表情和反應。
2.教師提問。
讓學生說一說聽了錄音後的感想。可以選擇那些聽了父母的話熱淚盈眶的學生回答,使課堂氣氛進一步升溫。(教師要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談體會,以營造一個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環境。)
3.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回答之後設問。
師:我們這節課的名稱是《我長大了》,但是為什麼張老師卻要在課上放錄音,又要你們談感受呢?這和我們的新課有什麼關系呢?是不是多此一舉呢?
(教師仔細聽完學生的回答後,給予稱贊。
(二)我們美好的生活是誰帶來的
1.教師請學生藉助投影儀向同學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憶。
2. 通過對照片的描述,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長輩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換來的,體會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我為溫暖的家做些什麼
1.教師提出問題。
師:在這樣溫暖的家庭環境中,同學們一天天健康地長大了。但是你們在享受溫暖生活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是這個家庭的一員,應該為這個溫暖的家做些什麼,對家庭應該負有什麼責任呢?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分組進行討論。討論完畢後,每組選派幾名代表陳述本組同學的觀點,並要說明理由。
3.教師在對每個小組的陳述進行評價之後,將學生寫的卡片貼在「溫馨寶典」――紅心卡上。
4.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質疑、解釋、補充等活動,逐漸地轉變了自己對家庭的認識,開始形成了主人翁責任感,開始意識到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四)我的心裡話
1.教師引導學生對父母說說心裡話。
師:你們真是長大了,懂事了,說得多好啊,老師都感動了,要是你的爸爸、媽媽能聽到,一定會很高興的。你願意說給他們聽嗎?
2.讓學生把自己的心裡話盡情地說出來,使學生與旁聽的家長一起分享家庭的溫暖。
[伴你教品德與社會]爸爸、媽媽撫育我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❷ 寫一份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案包括哪些
是幾年級的呢?
這邊有初一的你可以參考下: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備課及教學設計
杭州市三墩中學 王彬
第一單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部分 單元分析
u 設計依據:
1、 初中是學生生活的一個新轉折點。
學生跨入初中,跨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這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轉折。在面對新的學校、新的同學和老師、新的班級以及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生的反應可能是復雜的,心理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設計本單元,是為了引導學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得高興和祝賀的事情,從而使學生對新的學習階段充滿好奇和熱情,編織新的夢想和期待,並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這個新的階段有新的發展。因此,把這一單元的名稱定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導學生用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迎接新生活,它完全不同於消極、被動適應。「笑」表達了樂觀、積極、主動,還表示了有信心。這里用「迎」而不用「應」,因為「迎」表達了主動、積極的心態,而「應」是「適應」、「應對」,含消極、被動的意思。
2、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教育生活場所,面對一個新生活的起點。
初中生活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新起點,新的學校和班級是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面對的環境。如何引導學生盡快融入新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對新的學校、新的班級產生熱愛與歸屬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以後的生活,是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
2、 學習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
學習是學生各種活動中的主導活動,所以對學習問題專門設立一課。在新的學習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與難度的增大,學生在學習方面遇到困難是難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可能會由小學時代的優秀生成為初中時代的後進生。因此,如何認識新階段學習的新特點,保持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初中學習的特點和方法,是學生能否在以後的學習中有信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斷爭取進步的基礎,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本單元單獨設計了「把握學習新節奏」一 課。
u 本單元設計的課程標准依據:
在課程標准中,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初中生活的內容,但是,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的多方面要求都與這一新的起點有關。所以在初中生活開始時就設計這一單元,進行有關內容的初步引導。
本單元的設計依據是課標中的以下要求:
Ø 養成團結、樂於助人的品質。
Ø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Ø 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Ø 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
Ø 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增進與老師的感情。
Ø 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u 內容結構分析: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七年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生活的開始,初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的生活有很大的差異。
從學生群體而言,對農村的學生來說,升入初中,意味著他們開始走出村落,開始與更廣泛范圍內的同齡人接觸,共同度過初中的學習生活;對於城市的學生而言,同樣也意味著一次同齡群體的重新組合。
從學習內容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習難度增加了,范圍擴展了,學科的門類增加了,要求更適合的方法與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
這些問題是學生進入初中生活後馬上面臨的問題。依據課標「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增強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准中的有關規定,我們設計了第一單元,引導學生「笑迎新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與集體中愉快地生活與成長,以積極的心態融入新的環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是這一單元的核心設計意圖。
本單元設計了兩課來達到以上目標。首先從學習生活的新環境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包括新學校、新同學和新集體等方面。然後從新的學習生活的角度引導學生盡快把握新的學習生活的特點。
第一課《珍惜新起點》,從初中生面臨的新的學習生活開始,談到新的同學關系,談到如何創建新的集體,這是從面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重點是在於引導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環境,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中,並對新集體開始產生歸屬感與主人公意識。
第二課《把握學習新節奏》,是從點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適應問題。這一課主要圍繞著學習問題,設立了「學習新天地」和「享受學習」兩框內容。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初中階段的學習特點,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珍惜學習的機會。
第二部分 課的內容結構分析
第一課 珍惜新起點
[內容結構]:
從小學到初中,意味著學生從一個小學生成為了一個初中生,是學生發展中的新階段,學習的環境,學習的任務都有了變化;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將在這個階段認識新的朋友,度過自己的青春期,為今後的升學或就業奠定基礎。因此,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新起點的重要意義,並進而珍惜這個新起點,是本課設計的意圖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學生對新學校、新生活的感覺,因為有可能學生所就讀的學校並不是自己所喜歡或理想中的學校,因此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學生發現新生活中的樂趣是很重要的。而班級中學生之間關系的融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以後生活的小環境的好壞,從大環境和小環境兩個方面著手,學生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孤獨感就會慢慢減弱,學生之間的融洽程度也將提高。
第二框中,首先讓學生共同生成一個集體的美好遠景即集體建設的目標,在有了目標之後就要解決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問題。一方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找到 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長;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層層深入,使學生對如何建設一個優秀的集體有一定的認識。
❸ 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
http://www.060s.com/upload/keben/pinde.php 你自己抄看看吧 這里很多!
❹ 小學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版目的(或稱教學要權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❺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全冊全套教案,共58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教學計劃以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特點: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 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里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游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系,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藉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三、教學進度表
課序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注
1 准備課(1課時)
2 一單元 讓誠信伴隨著我 第1課 請你相信我(2課時)
3 第2課 誠信是金(2課時)
4 第3課 社會呼喚誠信(3課時)
5 二單元 我們的民主生活 第1課 我們的班隊幹部選舉(2課時)
7 第2課 集體的事誰說了算(2課時)
8 第3課 我是參與者 (2課時)
9 第4課 社會生活中的民主(3課時)
10 第三單元 我愛祖國山和水
第1課 我的祖國多遼闊(2課時)
11 第2課 江山多嬌 (2課時)
12 第3課 祖國的寶島台灣(2課時)
13 第4課 祖國江山的保衛者(2課時)
14 第四單元 我們都是中華兒女
第1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3課時)
15 第2課 各民族兒女手拉手(2課時)
16 第3課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2課時)
17 復習
18 考查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上)教案--請你相信我
請你相信我
教學目標:1、知道講誠信就是說話真實,待人真誠,說到做到。知道誠信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重要意義。2、對不誠不信的行為表現出不滿和憤怒,對自己的失信感到內疚和自責。 願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願意為建造誠信社會盡力。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說話真實,待人真誠,說到做到。
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2、讓學生知道言而無信的人會給對方帶來不悅,失去別人的信任。3、通過交流,感知誠信的內涵,願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教學准備:1、學生收集相關的故事和格言。2、老師准備課件創設情境。
課時劃分: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待人真誠,言而有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維系現代社會的紐帶。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誠信的人,這節課我們來談談什麼樣的人是信得過的人?教師板書:我信得過
二、課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場景,學生觀看。
看了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師小結引入下一環節:是啊,剛才你們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們信任的人,那麼在你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吧。
三、互動討論,交流,理解誠信的內涵
1、說一說:回憶在自己的交往的人當中,誰是自己是信任的人?舉例說說為什麼值得你信任。
引導學生說出信任的原因多樣化:比如坦率、有借有還、說話算話、誠實、不撒謊……
涉及的人可以是學校里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朋好友等。
2、 填一填 :通過提供的範例和討論,完成表格填寫。
我信得過的人
姓 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其中。
4、全班匯報:相機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明白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5、小結,理解信任的內涵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實就是說話真實,待人真誠;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到做到。
❻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200字
一、學習禮貌用語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日常禮貌用語。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 課題。1.師:小朋友們每天米上學,是怎樣跟爸爸媽媽道別的呢?2.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老師扮家長,學生與家長告別)3.師:去上學時,對爸爸媽媽說「再見」,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4.導入 新課:會使用禮貌用語的孩子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那麼除了「再見」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呢?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第一課《學習禮貌用語》二、自學課文,初步明理。1.生自由看課文中的插圖。2.提問:通過看圖,你知道r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
(生: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三、聯系實際,加深明理。(一)出示幻燈:學習第一幅插圖。1.畫山的小朋友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您好、你好)2.他們是在什麼時候使用「您好」的?(板書:見面)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你好、您好」?4.教師小結:每天與老師、同學、朋友、客人等第一次見面時嬰主動打招呼,問候對方。(二)出示幻燈:學習第二幅插圖1.畫中的小朋友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再見)2.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再見」的?(板書:分別)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再見」?4.教師小結:每大上學與家人分別時,放學與老師、同學分別時,與客人道別時都要說「再見」。(三)出示幻燈,學習第三幅圖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2.他們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請、謝謝)3.什麼時候用「請」?什麼時候用「謝謝」?(板書:有求別人,得到幫助)4.小表演: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清、謝謝」這兩個禮貌用語。a.向同學借鉛筆;b.邀請同學參加生日晚會。5.教師小結:在要求別人或請求別人時,要說「請」,在受到別人關心,得到別人幫助,接受獎勵或禮物時,都要說「謝謝」。(四)出示幻燈:學習第四幅圖1.圖中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們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對不起、沒關系)2.什麼時候使用「對不起」和「沒關系」呢?(板:打擾別人,別人道歉)3.你過去用過「對不起」和「沒關系」嗎?4.教師小結:給別人添了麻煩的時候,如妨礙丁別人,打擾了別人或損害了別人的利益,都要誠懇地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當別人道歉時,應該說聲「沒關系」,表示原涼。四、聯系實際,導之以行。1. 想一想。(見課後練習)2. 演一演。①小玲有—·道數學題不會做,她去辦公室清教老師。②小剛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他很高興,他打電話把這事告訴外地工作的姑媽。3. 玩一玩。(見課後練習)五、總結全文,提出要求。1. 學習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禮貌用浯記心裡;你拍二、我拍二,得到幫助說「謝謝」;你拍三、我拍三,提出要求「請」在先;你拍四、我拍四,打擾別人賠不是;你拍五、我拍五,見面問好真和睦;你拍六、我拍六,分別說聲「再見」了;你拍七、我拍七,禮貌孩子笑嘻嘻。2.今天我們學習了「你好、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這幾個禮貌用語,並且知道了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語言,希望同學們從今以後,把禮貌語言記在心裡,掛在嘴邊,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板書設計 一 學習禮貌用語
見面:「您好!」「你好!」
分別:「再見」
有求別人:「請」
得到幫助:「謝謝」
打擾別人:「對不起」
別人道歉:「沒關系」
教學後記:
本課旨在教育學生學會「請、您好、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教材選用了「與人見面」 「與人分別」 「借書」「踢球」這四個生活場景,深入淺出地教育了學生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用語。我在上課時對教材作了兩處修補。第一,我認為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比教材上《大山的迴音》更能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切入課題。第二,本課道理淺顯,重點應放在導行上,我另增設了借鉛筆、打電話等即興表演,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禮貌用語恰當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❼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
全冊的,還是某一課的。
❽ 求 小學人教版 思想品德 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180
人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上冊全冊)[二年品德與生活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教案(人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教案)人教版第三冊<品德與生活>教案我升上了二年級我們班裡故事多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好書大家看秋天在哪裡秋天的收獲秋遊去秋天的節日你真棒我也棒學做「小雄鷹」做個「快樂鳥」我升上了二年級(1)【教學目標】1、在班集體中,能和同學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2、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並願意朝著新...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98
人教版三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案[三年品德與社會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案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第一課家人的愛一、主題目標: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厲也是愛。學會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二、教學重點:強調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父母的情感。三、課前准備: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事,並作為觀察記錄,學生自己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