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思品教學中的困惑

小學思品教學中的困惑

發布時間:2021-02-12 07:18:04

1. 小學思品課合作學習中注意哪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協助、師生之間共同探討學習知識的學習方法。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往往會忽略一些東西,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里不能體會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好處和樂趣。因此,我們作為引導者,需注意以下出現的問題:

一、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近來,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有的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後四人馬上聚在一起,滿教室嗡嗡聲,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動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幾分鍾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這種幾分鍾的討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組建了合作小組後,學生圍坐在一起,進行簡單的議論,就會出現合作的效應。小組合作還需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小組內應該有分工:領導者、記錄者、發言者、檢查者等,而且應該輪流擔任,增進角色的互賴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關注每個學生的有效參與

合作學習不允許任何學生游離於集體活動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都是不行的。同學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依賴意味著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啟發中共同學習,而不是消極地依靠某個學生或某一部分學生解決全組問題,而另一些人在小組掩護下逃避責任。為了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決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演變成「好學生講,差學生聽」的小組模式。

2. 談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難點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面對一群思想單純的孩子,要讓他們懂得深層回的思想教育內涵答,確實需要教者創新的應用各種教育方法。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實施小學德育的主要渠道,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起奠基作用。然而,由於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論教育,對於小學生來講,內容顯得枯燥乏味,這就對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剩餘1971字)

3. 淺談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修訂)中,對這門學科的課程性質作了如下描述——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綜合性 本課程設計體現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品德和規則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 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的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理解、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 實踐性 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開放性 本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課程評價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度,不以單一指標評價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 因此,《品德與社會》是在小學中高年級(3~6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它是在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基礎上,並與初中的《思想品德》、《歷史》《地理》)課銜接的過渡的課程.它的.課程基本理念(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2)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3)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 3.設計思路 品德與社會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家鄉(社區)、祖國、世界是他們生活的不同領域;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等是存在於這些領域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兒童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在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社會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實現的. 我們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階段,學生的認識范圍不同,因而《品德與社會》的課程在設置時按照兒童社會生活圈的擴大,以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家鄉——祖國——世界為線索來進行內容設置.又因為地理是兒童真實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兒童形成與世界聯系的重要智力紐帶.從根本上說,學習地理是為了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的同時,協調環境與「我」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地理教學中引入的一系列地理符號、地理概念以及地理規律都是對真實生活的抽象和概括,兒童通過由淺入深地接觸這一系列的知識,逐漸建立起自身的空間感和存在感,從而在空間維度上還原和體驗真實的生活.同時,地理打開了兒童接觸世界的窗口,極大地拓展了兒童的生活空間,在兒童和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智力的橋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地理,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服務於生活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歷史」從時間角度來看人類事物不同.「地理」是從空間角度出發來看人類事物的.地理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是兒童現實生活的需要,是兒童整體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小學德育課中地理教學是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地理、社會地理,而並非傳授給他們非常專業的、系統的地理知識(這個任務自有中學的「地理」等專門課程來承擔).總之,小學品德課程中的地理教學旨在幫助兒童過有道德的社會生活,而不是要把兒童培養成地理學家.
由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解決地理教學中的難題,要求德育教師能牢牢把握住「兒童的社會生活」這條主線,通過兒童的社會生活來引導兒童學習生活地理、社會地理.「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所以,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地理教學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緊密兒童的現實生活進行地理教學 首先,教學過程必須以兒童自己(而不是教師或他人)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重視利用兒童的現實經驗和親身體驗.例如,在教育兒童節約用水、愛護環境時,不能僅僅利用別人(別的地方)缺水或環境破壞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的事例,更重要的是激起兒童自己的親身體驗,如,自己口渴的經歷,家裡停水、居住地附近的環境污染給自己帶來的不便等.在講到祖國或家鄉的美景和壯麗山河時,不僅是用到書本、資料上的圖片、描述介紹等「外在資源」,更要重視利用兒童自己已有的外出旅遊經驗等「內在資源」 . 其次,要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著力於將地理教學同兒童的現實生活建立聯系.如根據兒童思維的感性、直觀性等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將一些抽象的概念、數

4. 小學品德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答--您想要問什麼?學校的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都要要切合實際的教育,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5.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地理知識的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修訂)中,對這門學科的課程性質作了如下描述——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綜合性 本課程設計體現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品德和規則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 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的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理解、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 實踐性 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開放性 本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課程評價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度,不以單一指標評價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 因此,《品德與社會》是在小學中高年級(3~6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它是在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基礎上,並與初中的《思想品德》、《歷史》《地理》)課銜接的過渡的課程.它的.課程基本理念(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2)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3)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 3.設計思路 品德與社會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家鄉(社區)、祖國、世界是他們生活的不同領域;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等是存在於這些領域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兒童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在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社會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實現的. 我們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階段,學生的認識范圍不同,因而《品德與社會》的課程在設置時按照兒童社會生活圈的擴大,以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家鄉——祖國——世界為線索來進行內容設置.又因為地理是兒童真實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兒童形成與世界聯系的重要智力紐帶.從根本上說,學習地理是為了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的同時,協調環境與「我」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地理教學中引入的一系列地理符號、地理概念以及地理規律都是對真實生活的抽象和概括,兒童通過由淺入深地接觸這一系列的知識,逐漸建立起自身的空間感和存在感,從而在空間維度上還原和體驗真實的生活.同時,地理打開了兒童接觸世界的窗口,極大地拓展了兒童的生活空間,在兒童和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智力的橋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地理,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服務於生活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歷史」從時間角度來看人類事物不同.「地理」是從空間角度出發來看人類事物的.地理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是兒童現實生活的需要,是兒童整體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小學德育課中地理教學是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地理、社會地理,而並非傳授給他們非常專業的、系統的地理知識(這個任務自有中學的「地理」等專門課程來承擔).總之,小學品德課程中的地理教學旨在幫助兒童過有道德的社會生活,而不是要把兒童培養成地理學家.
由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解決地理教學中的難題,要求德育教師能牢牢把握住「兒童的社會生活」這條主線,通過兒童的社會生活來引導兒童學習生活地理、社會地理.「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所以,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地理教學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緊密兒童的現實生活進行地理教學 首先,教學過程必須以兒童自己(而不是教師或他人)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重視利用兒童的現實經驗和親身體驗.例如,在教育兒童節約用水、愛護環境時,不能僅僅利用別人(別的地方)缺水或環境破壞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便的事例,更重要的是激起兒童自己的親身體驗,如,自己口渴的經歷,家裡停水、居住地附近的環境污染給自己帶來的不便等.在講到祖國或家鄉的美景和壯麗山河時,不僅是用到書本、資料上的圖片、描述介紹等「外在資源」,更要重視利用兒童自己已有的外出旅遊經驗等「內在資源」 . 其次,要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著力於將地理教學同兒童的現實生活建立聯系.如根據兒童思維的感性、直觀性等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將一些抽象的概念、數字「生活化」──轉換成兒童能夠體驗的形式.如,我們祖國的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如果將其轉換成兒童能夠體驗的形式,如拿它同兒童日常生活中能夠感知的某一具體地方的面積對比(例如,兒童所在城市面積的多少倍),無疑比僅憑空洞的數字更能在兒童心中形成有效的概念.另外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如在兒童學看平面圖時,在平面圖上用長方形等表示房屋等建築肯定比直接用圓點表示更適合於兒童的思維特點.同樣,我們還可以藉助兒童的想像來培養兒童的定位等能力,如,「把我們祖國的版圖想像成一隻邁著闊步的雄雞,那麼你(兒童)的家鄉在這只雄雞的什麼部位呢?」「遺憾的是,作為我們祖國這只雄雞邁出的前腳──我們的寶島台灣還沒有回歸,因此,等台灣回歸祖國以後,祖國這只雄雞是不是將在前進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子呢?」這樣不僅能幫助兒童記住祖國版圖的形狀和快速定位某個城市在祖國的什麼位置,也能培養和保持兒童的興趣和求知慾.同時,這樣還能有效地融愛國主義教育於地理教學之中,實現在地理教學中育德,「促進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的目標. 二.有效處理和拓展教學內容 老師們在一起討論時,大家經常說新教材存在著缺乏系統的地理知識體系,知識內容材料繁雜、難度偏高等問題.由於學生甚至教師都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使得教材難以駕馭,教師和學生均感到無所適從. 我以為,這些問題是由於老師們仍以傳統的課程和教材觀對待新的德育課程和教材所造成的.很明顯,傳統的德育課程觀,是以追求對教材中的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的教授為目的的.這種傳統觀念最終忽視了德育課程的經驗性,造成德育的知識化,存在諸多問題.
與此不同的是:新德育觀認為,課程和教材是兒童探索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平台,旨在幫助兒童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困惑.同時「新課標要求教科書、實現的功能是『激活』,是要成為一種『活性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要能提高、增強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構的機能──『造血機能』」「學生憑借教科書所呈現的話題、範例來組織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學習人類的文化成果」.即是說,教材只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借的話題、範例,它只是學生學習人類文化的一根拐棍」.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可以(也應該)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如對有些超出兒童實際能力和實際生活需要的內容可適當刪減;相反,對兒童實際生活需要而教材中沒能考慮到的地方應該適當加以豐富充實.總之,地理教學應該抓住「兒童的社會生活」這條主線,結合兒童現實生活的實際,依據教材而又超越它,是一種創造性的使用.在將到我的家鄉這一單元時,請學生回答自己的家鄉在哪裡,有何特產,有哪些和普通話不一樣的地方,大家交流,學生興趣較高,都參與進來.在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宣傳家鄉,寫廣告語.這樣處理是不是就做到了做到了「不再過分追求規范,而是真實展現學生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豐富的活動代替講解.大膽重組教材,重視師生互動,使自己自然融入學生之中」.同時也完全可以通過師生合作開發鄉土教學資源,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開發出真正適合於自己需要而又有鄉土特點的社會地理、生活地理學習資源.三、地理教學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德育課程的經驗性、生活性也必然要求德育課的地理教學能突破傳統德育課教學的課堂講授的單一模式,實現教學形式的生活化、多樣化.至少,除了課堂講授、討論外,還有如下形式可供參考:1. 游戲競賽活動是把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地理知識教學於游戲之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並獲得知識的過程.一般用於教學中的讀圖析圖、地理謎語競猜、地理知識競賽、地圖旅遊、政區拼圖等方面.如學習人教版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的祖國多遼闊」一課時,為讓學生進一步加深了解個省級行政區的相對位置、輪廓特點,可進行拼圖比賽活動.這種游戲比賽活動可以創設一種愉悅的氛圍,既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可以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2.參觀訪談:在「我的家鄉」的相關章節中學習有關兒童家鄉地理知識時,通過組織兒童參觀自己家鄉的風景名勝,向家鄉父老做訪談,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等.這樣不僅能幫助兒童更好地認識家鄉的自然生態環境、風俗習慣、經濟特點以及人們之間的生活關系等,而且在培養熱愛家鄉之情的同時,也培養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的眼光.3.社會調查:引導兒童親身進行社會調查活動,如引導兒童對家鄉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進行社會調查.這可以讓兒童對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又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見怪不怪、逐漸麻木的問題有切身體會,從而認識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社會調查之後,引導兒童通過協作形成調查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向相關職能部門提出建議或進行環保宣傳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兒童樹立環保意識.還有利於培養兒童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精神,更有助於讓兒童明白「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學習最終是要落實到行動上,落實到自己的社會生活中,而不是紙上談兵.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學校開展德育決不是要為兒童提供一個只能看見美好事物的「溫室」.德育課程與兒童的現實生活建立聯系,關鍵在於幫助兒童在發現生活的美好的同時,也能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能培養在必要時置身事中,尋求措施解決問題的「參與生活」的精神.其它形式又如,地理小製作(如製作我們國家從東到西三級台階的地理走勢模型等,這有利於兒童理解我國的地理走勢特徵)、游戲或表演、組織兒童外出旅遊等.總之,地理教學完全應該採取多種形式靈活地進行,實現德育課教學與兒童真實生活建立聯系,育德於生活之中.4.淡化教育痕跡,「育德」於無形之中「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取代原來的思想品德、生活、社會等課程,旨在根據德育的本質特徵,實現德育回歸生活,育德於生活之中,以幫助兒童「過有道德的生活」.回歸生活的德育主張品德教育和社會生活常識教育在新課程中不搞「兩張皮」,而是融為一體.因此要盡可能淡化品德教育的痕跡,避免將德育從生活中抽離出來進行純學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說教.歸結到德育課程中的地理教學上來,也就是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地理、社會地理常識的教育過程中,要避免地理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生硬地往「德目」(如勤儉節約、熱愛祖國等)上靠.相反,要重視讓兒童自己從生活地理、社會地理常識中去體驗和感悟(如大自然的神奇、自然資源的珍貴等),以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效果.同時,在教育學生節約和環保的時候,應注意利用「身教重於言傳」的「不言之教」,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在地理教學中其它方面應注意的問題,難以盡述.總之,作為地理題材的品社課,知識目標要求准確規范,但不求系統化;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倡多元綜合,但注重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則貫穿教學始終,是核心和關鍵.品德與社會中地理教學的目標不只是機械的記住一些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進而產生熱愛地理、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總之,在課堂上,要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創設多種學生樂於接受的活動,力圖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將活動過程最優化.教師的知識儲備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長期的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讓我們認識到:要想上好地理題材的品德與社會課,需要老師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為了准確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識點,我們老師必須在課前充分的查閱資料,有時甚至要向專業人士虛心請教,只有自己鑽研透了,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不至於誤人子弟.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日的工作中多讀書學習,豐富自己,使自己能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6. 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小學品德課程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更加有效的開展教學

品德與社會課程承擔著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課程資源不限於傳統課程資源的利用應該做到位教學服務,不求花樣繁多,但求切合實際。

7. 小學思品教學目標應注意的一些什麼問題

小學思想品德課目標教學是隨教學目標分類學的研究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它以美國心理學家布魯 姆關於「為掌握而學習」、「為發展而學習」的理論為基礎,強調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有強烈的目標意 識,圍繞著教材的總目標,設計教學結構,選擇教學方法和採取教學手段,並按「總目標(揭示)--分目標 (感知、論證、鞏固)--總目標(強化)」的過程,把圍繞總目標而分解出來的分目標附於課堂教學的各個 環節之中,從而克服課堂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筆者在思品課教學中,圍繞著思品課一般的課堂結構,採用「目標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一、在激趣引課中,揭示總目標
這一環節是實施目標的開端。它要求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處 於心理上的最佳狀態,然後揭示出總目標。例如:《什麼是真正的勇敢行為》一課目標的揭示就可以分以下步 驟:1、讓學生聽自讀課文《誰勇敢》的錄音故事。2、當學生明白了故事的大概情節之後,提出思考題:① 「小松敢捅馬蜂窩,人們為什麼不稱贊他勇敢?」②「小勇不敢捅馬蜂窩,並且被馬蜂蜇了以後還哭了,而人 們為什麼稱他最勇敢?」3、讓學生充分討論並發表意見之後,教師順勢揭示目標:以上這些問題,就是我們 今天要學的內容--《什麼是真正的勇敢行為》,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判斷勇敢行為的方法,還 要能夠判斷我們以前所做的事哪些是真正的勇敢行為,哪些不是。
這樣不但很好地引出了課題,並且揭示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總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 得到了充分的調動,為分目標的實施打下了基礎。
二、在學習課文中,感知分目標
思想品德課課文一般都以故事蘊含基本的道德觀點,學生是在以事寓理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道德形象、 道德行為、道德動機、道德效果及道德評價的具體感知,而逐步樹立起道德觀點的,因此,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感知分目標,是實施總目標的關鍵,是目標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例如:《愛惜糧食》一課,總目標 是教育學生愛惜糧食,從小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課文也正是圍繞著總目標,以8幅圖和課後習題來分解 目標並實現總目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內容 分目標 總目標 圖1 一家人吃飯 揭示 總述 → 所以 圖2-7 糧食的生產過程-糧食來得不容易 → 要 圖8 糧食的用途--糧食是個寶 → 愛惜
習題二:看圖說說--節約糧食作用大 → 糧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聯系判斷中,論證分目標
在學生對目標有所感知,初步掌握了道德概念、知識和有了道德認識之後,如何對已學的知識進一步論證 和鞏固,並通過對各種事物的評價使教學目標得到鞏固?這就需要在聯系判斷中論證分目標。如《學會全面看 問題》,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為什麼要全面看問題?」和「怎麼樣學會全面看問題?」這兩個分目標之後,通 過聯系「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中哪些是全面看問題?哪些不是全面看問題?並得到怎樣的結果?」的討論、比 較,學生用剛剛學到的觀念來判斷、評價,使各個目標活學活用,同時教師從學生討論、評價當中獲得反饋的 信息,了解學生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地根據目標來進行評價和矯正,促使學生實現由目標的感知到目標的鞏 固。
四、在總結導行中,強化總目標
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總結全課教學;表揚激勵,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巧妙延伸,促使學生從「 知」落實到具體的「行」。這是目標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教學目標的強化階段。例如:第七冊《關心體貼父 母》一課,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懂得關心體貼父母要落實在平時具體的行為上。有的教師往往只在讓學生「為 父母做點事」或「為父母做好事」上進行導行。如果能讓學生認識到「不讓父母為我操心,就是關心體貼父母 的最好表現」,想想「自己哪些事,哪一種習慣,最讓父母操心」,「打算如何改正」,展開討論,這樣的目 標教學效果好,目標實在,能真正在學生的心靈上有所觸動。然後通過建立家校聯系,定期反饋等課外延伸, 達成並強化教學目標

閱讀全文

與小學思品教學中的困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