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差異化教學論文小學

差異化教學論文小學

發布時間:2021-02-12 00:46:11

A. 《小學課堂差異教學策略的研究》論文

長期以來,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當前改進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切實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正如《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幾年來,我們積極參與了學校「八五」、「九五」主課題下的子課題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相應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實踐中我們愈來愈深切地感受到:為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耗高效」,必須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基於以上的認識,又針對高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國家新課程標准為參照,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實驗研究」,希望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探索適應小學高中年級學生學習的活動式課堂教學的一些具體操作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課 題 的 主 要 內 容

本實驗以數學課堂教學為基本途徑,以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等為研究環節,將學生操作活動以及學生在情境中活動作為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我將立足於課堂教學,以為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操作活動作經,組成一個操作整體。通過優化組合、相互聯系,充分發揮實驗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應。

(1)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索,去感悟數學知識的內涵,培養自學能力。

(2)師生、生生交互討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聯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學習,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3)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有觸覺性的經歷,進行動手操作性的學習,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4)學生在情境中的活動:創設相關的情境,使教學「還原」生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

研究工作計劃(含階段工作指導)

2002年9月——2002年2月確立課題,撰寫方案,完成前測。

2002年2月——2004年12月組織實施,記錄情況、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2005年1月——2005年5月匯總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課 題 方 案

小學低中年級活動式數學課堂教學

實驗研究方案

一、實驗的背景與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居低不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當前改進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切實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正如《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幾年來,我們積極參與了學校「八五」、「九五」主課題下的子課題的研究,探索了一些方法,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相應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正日益地深化,在實踐中我們愈來愈深切地感受到:為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耗高效」,必須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基於以上的認識,又針對高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國家新課程標准為參照,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實驗研究」,希望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探索適應小學高中年級學生學習的活動式課堂教學的一些具體操作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二、實驗的目標與假說

1、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的實驗研究,轉變應試觀念,切實克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

2、通過實驗研究,尋求和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化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總結數學教學活動化的基本規律,為相關課題研究與加強學科教學提供有效策略。

三、實驗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實驗的指導思想:

本實驗根據《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以《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作為依據,以現代教育思想與教育理論為指導,針對高中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效率低的現象,通過「開放式」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驗研究,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數學綜合素質。

2、基本原則:

(1)可操作性原則

我們的實驗立足於課堂教學,尋求、探索數學教學活動化的方式與途徑,從而創立能在一定范圍中加以推廣的某些有效的教學變數,能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

(2)整體性原則

本實驗著眼於高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涉及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只有將相關要素優化組合,才能發揮實驗的整合效應。

(3)和諧發展原則

本實驗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更多地交付給學生,讓學生在廣闊、輕松的活動氛圍中樂於學習數學、學會學習數學、學習運用數學,長才幹,學做人。

四、實驗的內容、途徑和措施

1、有關概念的界定

「活動式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的各種數學實踐活動,本實驗主要側重於研究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表演活動。以及學生在情境中的活動作為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

2、實驗的內容和途徑

本實驗以數學課堂教學為基本途徑,以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為研究環節,將學生表演活動以及學生在情境中活動作為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

3、實驗的基本措施

本實驗立足於課堂教學,以計算教學、平面圖形教學、應用題教學拼音教學等為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表演活動作經,組成一個操作整體。通過優化組合、相互聯系,充分發揮實驗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應。

(1)學生的自學自悟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讀,去感悟數學知識的內涵,培養自學能力。

(2)師生、生生交互討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聯系、合作、交往等方式學習,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3)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有觸覺性的經歷,進行動手操作性的學習,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4)學生在情境中的活動:創設相關的情境,使教學「還原」生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

4、關於實驗變數

(1)自變數:本實驗所採用的「活動式」措施是自變數,其中課堂教學中自學自悟活動、師生與生生交互討論活動、學生操作活動、學生操作活動、情境活動作為實驗因子中重要操作的自變數,而「活動環境」作為本實驗輔助性的自變數,僅作參考。

(2)因變數:根據主要自變數內容和實驗的目標,因變數應該為學生的綜合素質。

(3)無關變數:教師的學識水平、業務能力與學生有的知識基礎、智力等因素作為應該控制的無關變數,將進行相應的消除、平衡、抵消處理。

五、實驗的觀察指標、測量以及統計處理

1、觀察指標:

(1) 自學能力(2)合作學習能力(3)主動探索能力

(4)語言感悟能力(5)表達能力

2、測量

測量書面檢測與口頭檢測相結合,課堂即時效果與實驗終極效果檢測相結合。其中課堂即時效果由課題承擔者在實驗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隨即檢測;實驗班學生的基礎成績和終極效果在實驗前和結束後作檢測;為便於調控,實驗過程中採用半年一次的階段性檢測

B.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差異化教學

對優生要增加題目數量和靈活度,對差生要有耐心,讓優生幫差生!等

C. 差異化教學的優點

差異化教學是教育體系中,根據興趣導向以及天賦差別的不同,所組織的人內才培養教學活動。容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促進學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差異化是修改或適應教學 ,學校教材,學科內容,課程項目和評估方法的教育實踐,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在差異化的課堂上,教師認識到所有學生都是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成功。指導適用於各個學科領域,讓學生接受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這些人包括學習障礙的學生,否則他們可能會落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

盡管對差異化教學的支持越來越多,但這並不是沒有缺點和好處。其中一些關鍵優勢包括:差異化對高能力學生和殘疾學生都有效。提供兒童選擇意味著他們承擔更多的學習責任。對學習的參與往往更加強烈,因為它將兒童視為具有平等發展機會的個人。

D. 小學生性別差異與教育論文4000字

一、小學階段性別差異的教育缺失
(一)傳統觀念的束縛
社會上殘存的傳統觀念對男女生性別差異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即使在現代社會里仍有一些人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有些家庭里,家長只重視男孩子的培養教育對女孩子不抱任何希望。為他們提供的條件不同:男孩子參加活動的機會多得到的鼓勵與支持也比較多而女孩子參加活動的機會少並且行為舉止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從小學起許多女生就比男生拘謹而且活動面比較窄,視野也不夠開闊。
傳統的觀念、性別的歧視以及男女教育機會與教育條件的不平等在世界范圍內還普遍存在。2002年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58%,其中男童為98.62%,女童為98.53%,性別差為0.09%,2003到2004年間性別差異率一直在下降,到2004年時男女性別差異下降為0.04%,雖然差距在縮小但是仍然存在。另外,小學輟學率女童所佔比例較高並有增高的趨勢,有資料表明,在全國211.1萬未入學的小學學齡兒童中女童有171.3萬人。
(二)學校教育的缺失
學校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孩子都獲得最好的發展,但是學校教育還未能充分重視兩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及教育所應扮演的角色。在教育過程中,
人們很少考慮針對性別差異進行施教,教學原則及教學方法也沒有涉及性別差異問題,課程和教材也帶有很大程度的性別偏見,加之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對男女學生性別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表現缺乏正確科學的認識,其結果就造成和加劇了男女生性別差異的擴大。
在小學階段學校對性別差異提出的教育問題研究不夠。在教育方式上教師忽視了兒童的性別差異而沒有因性施教,很少針對男女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教育工作,只注意女生學習認真,成績好,很少注意對她們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對男生也很少進行提高觀察能力、培養仔細認真精神的訓練,致使學生在發展前期出現的問題沒能及時解決。
從教育內容上來說,有研究者對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至1982年出版的全日制學校小學課本《語文》教材進行分析。從其中的插圖、故事性課文以及主角和人物的塑造這三方面來看《語文》教材是怎樣對待男女兩性的,是怎樣描述男女兩性的人格特徵和社會作用的。教材里有許多帶有人物的插圖,其中可辨認男女性別的有1323個,所有各冊的人物數量都是男多於女,所有各冊都是男性主角多於女性主角,許多的革命領袖、科學家或者文學家沒有一個是女性。課文里展現人類不良性格特點的如小氣、貪得無厭等角色都是由女性擔任的而對男性描述常常是有優良的性格特徵,如吃苦耐勞、正直善良、勇敢堅毅等。這些性別角色對小學男女生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很大的影響。
二、小學階段男女生智力因素的差異與教育
(一)男女生智力因素存在差異且各具特色
在觀察力方面,女生觀察事物比較細,能注意到事物的細節而男生則傾向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察,學習上常有不夠認真的表現,所以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上

E. 如何進行差異化語文教學

科學診斷「差異」,因材施教 「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了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實質,讓學生的個性發展落地,新紀元教育集團長期科學運用現代測量與診斷工具,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定身量做與保駕護航。 「目前,我們集團下屬各校都在使用我們自己研發的學生基本信息採集量表、學業基礎測試、學習能力測試、學習適應性測試、學生性格測試、學生特長測試等教育診斷工具。」新紀元教育集團差異化教育研究課題負責人吳素琴老師告訴筆者,新紀元學校每年都對新入學新生進行學業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適應性、個性特長、性格特點、學習背景六個方面檢測,通過綜合分析,形成每位學生的差異化診斷報告。學校針對群體差異與個體差異,設定差異化培養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動態編班,並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差異化評價,激發學生潛能,促進他們多元發展。 學業基礎測試,主要對學生入學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學習能力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了解;學習適應性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興趣、習慣、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進行了解;個性特長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情況;性格特點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樂群性,性格上傾於內向或是外向;學習背景方面,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填寫基本信息採集量表,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入學前就讀其他學校教育情況。這6個方面的信息,都是與學生學習質量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開發一套教育診斷工具,能夠科學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以便針對這些「差異」開展因材施教活動。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差異的判斷往往是憑教師的經驗與能力,這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研發出比較科學的差異性診斷工具,解決了這一難題。「科學診斷,既為學生基礎檔案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數據,又為老師們進行數據分析、個體差異了解、發展目標制定提供了依據,進而找准了教育的切入點。」談起科學的測評與診斷,新紀元教育集團副總裁謝作黎自豪地說:「我們這個團隊,一直關注與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真問題,是真正做專業化的教育。」 建構差異化課程,滿足多樣需求 在進行差異化診斷之後,新紀元教育集團還從學校的層面,針對不同差異類型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可供選擇的課程,進而讓不同學生得以真正地發展。 按照「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新紀元教育集團確立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身心健康的現代公民」課程培養目標和「遵循均衡性、加強綜合性、提供選擇性」的課程設置原則,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研究、開發校本課程並逐步形成適應地方、學校和學生特殊需要的,體現學校辦學特點的學校課程體系。 介紹兒童電影的類型與特點;講解兒童電影的藝術與教育價值;組織周末電影沙龍;看電影學習寫作、表達與情感……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浙江平陽新紀元學校劉子騰老師根據學校寄宿制特點開設「兒童電影欣賞」課程,在差異化校本課程申報表「課程實施」這一欄中安排了詳細的活動流程。平陽新紀元學校為規范校本課程的開發,在集團課程開發顧問李金鳳博士的指導下,專門制定《差異化校本課程綱要》,該綱要分別從課程類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作了要求。 在選材上,要體現地域差異;在題材上,要體現學科差異;在內容上,要體現層級差異……教師所編寫的教材要體現出差異。每一個單元要有哪些板塊組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把很多資料堆砌在一起,不能將所有的內容都呈現在教材之中……差異化校本教材編寫要滿足「有利於豐富學生經歷、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有利於照顧學生差異」的「五個有利」,切實做到了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學習過程、體現教育價值、承載學校理念。 「目前,我們共研發出拓展性課程、選擇性課程、外語特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四大類校本課程,下屬各校根據集團課程綱要,再進行二次開發,滿足本校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周遠生院長說。 開展差異化教學與評價 「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較之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效率可提高50%。」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國棟教授在《差異化教學策略》一書中所言,差異化地設置課堂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教高中數學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一章時,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重慶中山外國語學校數學組通過編制近5年高考試題雙向細目表,發現14個知識點中「常見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函數單調性與導數」、「函數的極值與導數」是高頻考點,於是將教學目標的能力層級確定為優等生「靈活運用」、中等生「掌握」、後進生「理解」,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差異化。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一對多、不同學生同等對待,優等生吃不飽、後進生聽不懂的局面長期存在」的「滿堂灌」現象,新紀元學校實行了走班制教學。既在原有班級基礎上進行分層重組為A、B、C三個不同層級的班級;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發展需求,把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分為A、B、C三個層次,實行分班教學,實現因材施教,非同步達標。 「分層走班是實施差異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旨在解決同一學科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差異較大的現實問題。」對分層分班教學,作為語文特級教師的謝作黎副總裁坦言,「這樣就避免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混雜一起而導致教師在上課中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讓後進生消化得了的矛盾。」 傳統的教學中,依靠學生絕對分數和絕對名次的評價方式,無法客觀公正地判斷學生的發展情況。那麼,如何科學、客觀地判斷學生的成績是否進步呢?在差異化教育的實踐探索中,新紀元人弱化常模參照性評價,強化標准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鼓勵進步,要求達標,做最好的自己。 畢業班考試定位於診斷,非畢業班考試定位為檢驗;學月考試定位於檢驗,期末考試定位為診斷……為了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新紀元人改變了傳統的「一刀切」的考試,實行了差異化考試。當然,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新紀元人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學業診斷的智能化檢測,這樣,既為教學診斷提供了科學、方便的工具,又為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內容資源,克服了傳統的教學很難有效地篩選出學生未達標的知識點的難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評價只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而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只關注結果、重視當前成就評價,而忽視發展水平評價。為此,新紀元人在教育評價體繫上進行多年探索與實踐,初步從學業水平、個性特長、身心健康、行為規范、學業負擔、實踐創新6個方面構建起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著「相信每個學生,發展每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的評價理念,新紀元人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學生,而是用良好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差異化教育,助推學生成長,點亮他們燦爛的未來。

F. 如何運用差異化策略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惑總結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回顧幾年來新課程改革走過的歷程,我們曾和孩子們在課堂生活中共同共享過快樂和幸福。但是我們也有過困惑和不安。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有了更加冷靜的思考,客觀的反思過去,實事求是地面對今天,以平和心態,科學研究的精神來分析當今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是學生在課堂里學到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換句話說就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心聲,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一、課堂教學的現狀要推進課程改革的發展,探索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我們就得談談當今課堂教學的現狀,也就是說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聽課、親身經歷,與同行交流和向專家請教,我認為當今的課堂教學存在如下的問題。1.有的課堂,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後,卻露出浮躁,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思維和情感並沒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現在「自主」變成「自流」,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和具體幫助的重要職責。2.有的課堂,有「溫度」無深度。課堂上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雖然讓人感到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3.有的課堂,合作有形式有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的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4.有的課堂,探究有形無實,學生只是機械地按部就班地經歷探究過程的程序和步驟,缺乏好奇心的驅使和思維的探險以及批判性的質疑,從而導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機械化,變成沒有內涵和精神的「空殼」。5.有的課堂,一些數學內容機械地套上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強調生活來源,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6.有的課堂,預設過渡,擠占生成的時空,表面上看教學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實質上這是傳統以教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教學觀的體現,這種教學由於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互動和個性化解讀,學生只能獲得表層甚至虛假的知識,這種知識缺乏活性,不能轉化,內化為學生智慧和品質,所以這是低效的教學。7.有的課堂,生成過多,必然影響預設目標的實際,以及導致教學計劃的落實,從而導致教學的隨意性和低效化;生成過多就會使教學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時也會導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從而最終背離了生成的目的。二、提高小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要關注的問題第一個關注的問題:課堂質量質量和效率是築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否則,無論你課堂教學設計得怎樣精彩,課堂教學中怎樣熱鬧,最終結果不能實現課堂質量,等於課堂教學失敗。怎樣才能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呢?我認為,首先教師要教的有效。要教的有效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要實現教學目標,就應該做到①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②多種教學方式融合,精心組織學習活動。③有效捕捉,利用,組織教學資源。④多層反饋,有效調控,適當評價。其次是學生學得有效。怎樣判定學生學得有效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①學生是否扎實有效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學生的學習技能是否提升。②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是否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也就是說經歷了數學發現、抽象、概括、推理、建模、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③學生是否在這節課中體驗到了學習樂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識的慾望,是否體現了自信與成功。④學生是否獲得了全方面的發展。第二個關注的問題:課堂效率課堂效率就是教師在單位時間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一節課只有40分鍾,你在這一節課結束時,連基本的教學任務就沒有完成,能談課堂效率么?顯然不能。因而,作為教師一定要有「成本意識」,必須要處理好「投入」與「產出」,「長效與短效」,「可持續發展」與「暫時利益」的關系,不能以延長課堂時間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而獲得暫時利益。第三個關注的問題:實效型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效性的教師是關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那麼實效型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認為應該是:①深刻領悟教材,為學生本節課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設想如何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給予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學科歷史文化,提升數學素養。②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差異,因材實教。③有效地組織教學素材,優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教育。④充滿熱情,有激情,會期待,懂得愛、真誠、友善、寬容、公平,懂得尊重學生和怎樣獲得學生的尊重,給學生以理解和信任。⑤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學機智。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方法、策略1.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執教者要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的實際。有這樣的一個教學設計案例,在一堂數學課上,老師為了給學生講解「對稱」的概念,在課下准備了大量的京劇臉譜。在課堂上,老師用幻燈片給學生一一演示,並告訴學生,這就是「國粹」。最後,老師問學生「國粹是什麼」?有的學生搖搖頭,有的則大聲地說:「國粹就是鬼臉。」這里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學生面對老師精心設計的提問無言以對、毫無興趣?有時還會出現學生面對「精彩的畫面」視而不見,毫無興趣?根本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脫離了學生的數學現實。思考之後我們應該採取的對策就是:①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作為執教者,應該做到課前調研。②數學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作為執教者,應該抓准切入點。③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作為執教者,我們應該讓學生親歷過程。2.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些有趣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教師們眼界大開。但是也有一些看似表面熱鬧,牽強附會、缺少數學思考價值的學習情況真的令人不安和擔憂。例如有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認識乘法」,執教者在上課一開始,出示了一個像動畫片一樣的精彩畫面——「動物園的一角」。教師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經過觀察後紛紛發言。生1:我發現這兒真好玩!有小動物,有房子、大樹、白雲、河流、小橋。生2:我發現小河的水還在不停地流動呢!生3:我發現小河裡還有魚兒在游呢!生4:我發現小兔們在開心地跳動著。生5:我發現小雞的頭還在一動一動的,它們在啄米呢,還是在吃蟲子?生6:我發現小橋上有兩只小白兔,它們是要到橋這邊來呢,還是要過橋去?生7:那裡的兩座房子,哪是小雞家的,哪是小兔家的?生8:遠處的白雲在飄動著,好像在歡迎我們小朋友呢!……至此,十多分鍾過去了,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教師在肯定中不斷提問「你還發現了什麼」,於是學生又有不斷的新的發現,聽到這,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在上數學課還是在上看圖說話課?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設計上,大塊的課堂時間在「非數學活動中」溜走。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的學習情境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什麼?我們不得不思考:①什麼是有效的學習情境?②為什麼要關注學習情境的創設?③數學學習需要什麼樣的學習情境?④怎樣創設數學學習情境?前面的例子告知我們學習情境的創設離開了具體的教學目標,那麼我們就應該有創設學習情景的對策:①創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②創設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③創設美麗的童話情境;④創設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⑤創設源於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教學圓周長時,有位老師是這樣安排自己的教學過程的(1)算出下面兩圖形(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正方形)的周長,並說明用什麼工具和方法。學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邊長的長度,然後根據公式計算周長。此時,教師給予肯定,並說:「請大家拿出各自准備好的圓形紙片,想想用什麼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長?」學生有的皺起眉頭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劃,最終大家搖搖頭。在這突然出現的新問題面前,他們不安於束手無策,都想找個好法解決老師出的難題,於是出現第一次認知沖突,出現了思維活動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學生說可以在尺子上滾,大家同意他們的看法,各自測量自己的圓的周長,問題得以解決。(2)正當同學們為想出好法,量出圓紙片周長而得意時,老師又提出第二個問題:「誰能算出校園內圓形花壇的周長?」在新的矛盾面前老法又一次束手無策了,於是又激起第二個認識沖突。最後學生得出用一根線貼著花壇圓周繞一圈,量出一圈線的長度,就是花園的周長。老師說:「大家很聰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圓的周長,可是誰又能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呢?」老師邊說邊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看著黑板上畫的圓,滾不能滾,圍不圍,怎麼呢?於是課堂出現第三次認識沖突,又激起強烈的求知願望。接著老師又畫了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問學生:畫圓的時候什麼變了,周長也就變了?周長和它有什麼關系?通過實踐,很快發現:圓的周長÷直徑=π,進而成功地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3)同學得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後,老師讓學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個圓的直徑就可以算出圓的周長。然後老師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又給學生創設了第四次認知沖突,把本節課教學目標進一步深化、鞏固。她說:「同學們知道我們學校教學樓前有一棵千年古樹,他是我市重點保護文物,可我想知道這棵古樹樹乾的直徑該怎麼呢?」馬上就有一個學生說:「把樹鋸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馬上又有一名學生站起來反駁「那是文物怎能鋸嗎」老師:「是呀,那該怎麼呢?」最後得出:用線子先測出樹乾的周長,再用周長÷π得出直徑。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認知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的特點,把這種矛盾和沖突恰當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產生一個個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創設良好了學習情境,這樣的學習情境就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就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3、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找准切入點,把握生長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思考①動手操作就是探究學習嗎?②小組討論就是合作學習嗎?③只有數學活動才是體驗學習嗎?④一問到底才是啟發式教學嗎?⑤用了電腦課件就是「整合」了嗎?對策①想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②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③創設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④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製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對策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我這里有一個案例:內容是教學小學數學中求「平均數」。首先讓學生親歷的過程是:為什麼要學平均數。這樣就可以設計一個情境:讓三個人一組拍球比成績,這時用總數就行。但如果某一組有四個人拍球,學生馬上就會說「不能再用總數,這樣不公平」——這就是生長點。「切入」不是過去那種「今天我們來學習平均數,平均數能較好地表現一組數的平均水平」的這種直接「切入」,而應該是從生活的現實背景出發,找准切入點,再讓學生切入的過程。如學生在一次拍球比賽後告訴我:「老師,我真的拍了12個,但現在我變成8個了。」我馬上問他:「那你少的4個呢?」學生看了看旁邊的同學:「我給他了。」是多的給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後慢慢就平了——這是不是一個數學過程?是不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入點、生長點?本節課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也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學生很輕松地就理解了平均數、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意義和內涵。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恆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預設與生成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於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那麼,生成資源來自哪裡?一是教師精心預設;二是課堂學習中自然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思考你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了嗎?教學的每個設計、每個活動都是有效的嗎?你在預設中為生成留有空間了嗎?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你採用的教學形式是否有助於學生的發展?如何走出課堂表面繁榮而實質低效的教學誤區?對策精心預設——准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適時准確評價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六、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與發展,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為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與時俱進地選擇好教學內容,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樁。(知識技能)②以滿腔的熱情、智慧的頭腦,敏銳的觸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喚起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過程方法)③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想盡法調動學生地積極性、主動性,全力以赴地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不斷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情感、態度、價值觀)綜上所述,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確定好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教學風格朴實一點,雙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

G. 如何讓「差異化教育」點亮孩子未來

科學診斷「差異」,因材施教 「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了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實質,讓學生的個性發展落地,新紀元教育集團長期科學運用現代測量與診斷工具,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定身量做與保駕護航。 「目前,我們集團下屬各校都在使用我們自己研發的學生基本信息採集量表、學業基礎測試、學習能力測試、學習適應性測試、學生性格測試、學生特長測試等教育診斷工具。」新紀元教育集團差異化教育研究課題負責人吳素琴老師告訴筆者,新紀元學校每年都對新入學新生進行學業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適應性、個性特長、性格特點、學習背景六個方面檢測,通過綜合分析,形成每位學生的差異化診斷報告。學校針對群體差異與個體差異,設定差異化培養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動態編班,並通過開展科學有效的差異化評價,激發學生潛能,促進他們多元發展。 學業基礎測試,主要對學生入學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學習能力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了解;學習適應性測試,主要對學生的興趣、習慣、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進行了解;個性特長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情況;性格特點測試,主要了解學生的樂群性,性格上傾於內向或是外向;學習背景方面,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填寫基本信息採集量表,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和入學前就讀其他學校教育情況。這6個方面的信息,都是與學生學習質量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開發一套教育診斷工具,能夠科學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以便針對這些「差異」開展因材施教活動。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差異的判斷往往是憑教師的經驗與能力,這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新紀元教育集團通過研發出比較科學的差異性診斷工具,解決了這一難題。「科學診斷,既為學生基礎檔案的建立提供了有效數據,又為老師們進行數據分析、個體差異了解、發展目標制定提供了依據,進而找准了教育的切入點。」談起科學的測評與診斷,新紀元教育集團副總裁謝作黎自豪地說:「我們這個團隊,一直關注與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真問題,是真正做專業化的教育。」 建構差異化課程,滿足多樣需求 在進行差異化診斷之後,新紀元教育集團還從學校的層面,針對不同差異類型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可供選擇的課程,進而讓不同學生得以真正地發展。 按照「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新紀元教育集團確立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身心健康的現代公民」課程培養目標和「遵循均衡性、加強綜合性、提供選擇性」的課程設置原則,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研究、開發校本課程並逐步形成適應地方、學校和學生特殊需要的,體現學校辦學特點的學校課程體系。 介紹兒童電影的類型與特點;講解兒童電影的藝術與教育價值;組織周末電影沙龍;看電影學習寫作、表達與情感……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浙江平陽新紀元學校劉子騰老師根據學校寄宿制特點開設「兒童電影欣賞」課程,在差異化校本課程申報表「課程實施」這一欄中安排了詳細的活動流程。平陽新紀元學校為規范校本課程的開發,在集團課程開發顧問李金鳳博士的指導下,專門制定《差異化校本課程綱要》,該綱要分別從課程類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作了要求。 在選材上,要體現地域差異;在題材上,要體現學科差異;在內容上,要體現層級差異……教師所編寫的教材要體現出差異。每一個單元要有哪些板塊組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把很多資料堆砌在一起,不能將所有的內容都呈現在教材之中……差異化校本教材編寫要滿足「有利於豐富學生經歷、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有利於照顧學生差異」的「五個有利」,切實做到了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學習過程、體現教育價值、承載學校理念。 「目前,我們共研發出拓展性課程、選擇性課程、外語特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四大類校本課程,下屬各校根據集團課程綱要,再進行二次開發,滿足本校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周遠生院長說。 開展差異化教學與評價 「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較之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效率可提高50%。」正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國棟教授在《差異化教學策略》一書中所言,差異化地設置課堂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教高中數學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一章時,新紀元教育集團下屬重慶中山外國語學校數學組通過編制近5年高考試題雙向細目表,發現14個知識點中「常見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函數單調性與導數」、「函數的極值與導數」是高頻考點,於是將教學目標的能力層級確定為優等生「靈活運用」、中等生「掌握」、後進生「理解」,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差異化。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一對多、不同學生同等對待,優等生吃不飽、後進生聽不懂的局面長期存在」的「滿堂灌」現象,新紀元學校實行了走班制教學。既在原有班級基礎上進行分層重組為A、B、C三個不同層級的班級;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發展需求,把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分為A、B、C三個層次,實行分班教學,實現因材施教,非同步達標。 「分層走班是實施差異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旨在解決同一學科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差異較大的現實問題。」對分層分班教學,作為語文特級教師的謝作黎副總裁坦言,「這樣就避免了不同層次的學生混雜一起而導致教師在上課中很難做到既讓優等生吃飽、又讓後進生消化得了的矛盾。」 傳統的教學中,依靠學生絕對分數和絕對名次的評價方式,無法客觀公正地判斷學生的發展情況。那麼,如何科學、客觀地判斷學生的成績是否進步呢?在差異化教育的實踐探索中,新紀元人弱化常模參照性評價,強化標准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鼓勵進步,要求達標,做最好的自己。 畢業班考試定位於診斷,非畢業班考試定位為檢驗;學月考試定位於檢驗,期末考試定位為診斷……為了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新紀元人改變了傳統的「一刀切」的考試,實行了差異化考試。當然,為了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新紀元人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學業診斷的智能化檢測,這樣,既為教學診斷提供了科學、方便的工具,又為教學提供了「海量」的內容資源,克服了傳統的教學很難有效地篩選出學生未達標的知識點的難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評價只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而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只關注結果、重視當前成就評價,而忽視發展水平評價。為此,新紀元人在教育評價體繫上進行多年探索與實踐,初步從學業水平、個性特長、身心健康、行為規范、學業負擔、實踐創新6個方面構建起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著「相信每個學生,發展每個學生,成就每一個學生」的評價理念,新紀元人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學生,而是用良好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差異化教育,助推學生成長,點亮他們燦爛的未來。

H.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有差異教學的幾點做法

學生各方面差異的存在是必然現象,是無法避免的。面對這樣的差異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經過這幾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摸索,我認為要解決好學生差異性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行差異性教學
我們面對的幾十個學生明顯存在著各方面的差異,這樣的差異肯定給數學教學帶來相當大的困難。而一個班級的教學在內容、進度上必須一致,如果不實施差異教學,勢必會使學習好的學生不能充分發展,學習基礎弱的學生迫於教師的進度而疲於奔命,這樣就造成了較高層次的學生感到教師授課內容太淺且速度太慢,在課堂上顯得索然無味、無所事事。而較低層次的學生則感到教師的授課內容偏難且速度偏快,學習跟不上、學習興趣提不起來,時間長了便產生了「厭學」的念頭。結合個人教學體會,本人認為「差異性教學」的具體實施,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教學目標差異化。差異教學中的分層化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我們要把握好分層化的指導思想是成績和教學的分層化,而不是人格的分層化。為了不給各層次的生增加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我們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就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把同一個教學內容的目標設計成多層化。這樣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取得不同的的收獲。如我在教學五年級數學「小數乘小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原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讓學生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2、使學生掌握快速確定小數點的方法;3、使學生能快速熟練的進行小數乘小數的計算並能進行驗算。而面對我們班的學生的具體情況(我把我班學生的成績分為三層,成績較好的為A層,成績居中的為B層,成績較差的為C層),我把目標分為三層:A層學生必須達到上面的1、2、3點目標要求,B層學生必須達到1、2兩點目標要求,如果可以掌握第3點更好。C層學生必須達到第1點目標要求,基本了解掌握第2點目標要求。這樣在課堂教學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目標,只要他們在這節課里達到各自的目標他們就算成功。這樣各自都沒有較大的壓力。
(二)課堂教學差異化。把班級學生的情況和差異化設計的教學目標相結合起來進行差異化的課堂教學是差異性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們只有把學生、目標和課堂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很好的發揮差異教學的作用。如我在教學「小數乘小數」時,通過引導學生探索課本教學內容後,我給學生設計了三題課堂練習。1、1.2×4.5= ,5.6×7.8= 2.3×23.2= 36.2×14.3= ;2、直接說出下面算式的積的小數位數:33.2×0.23= 3.026 ×0.236= 0.236×12.036= 0.321×12.369= ;3、計算下面各題並驗算:0.25×0.36= 2.36×21.34= 0.245×2.58= 9.12×8.97 = C層同學完成第一 題就算達到目標,B層同學完成1、2題就完成目標,A層同學必須完成全部作業才能算完成目標,這樣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收獲。
二、實施差異性作業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縱觀目前教師布置的作業,大多都是書面作業,練習題的第幾題到第幾題,是書本例題的翻版,整齊劃一。而同一班級中,學生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由於A層生知識掌握得較好,這些作業對於他們來說是反復機械式的,沒什麼樂趣可言;B層生拖拖拉拉完成作業,敷衍了事;而C層生則是出現抄襲現象,或者就乾脆不交,他們產生了一種抵觸情緒。既然學生客觀存在差異性,我就嘗試在學生中實行差異性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感受各自作業帶來的愉悅。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堂作業的差異化。數學作業是起著鞏固知識的作用,我們不能淡化學生的基礎,所以一些必要的基礎題還是需要學生進行練習鞏固的。但這一練習並非要求一致,同樣體現出差異性。平時的課堂作業基本上是書本中的練一練和與教材配套的作業本,課前我們對這些練習進行研究分類,為課堂中學生的作業布置作好准備。大多練一練的第一題都是基本題,與例題相仿,讓C層學生去做, B層學生選擇下面其中幾題做,A層學生選擇其中一題,再補充一些課外的拓展題。
(二)課外作業的差異化。傳統教學中布置課外作業基本上是「一刀切」的現象,而「一刀切」往往無法顧及學生的各層需求,被動地做著千人一面的機械性作業,興趣無從談起。所以作業的設計應該從多層次和多維度來考慮,根據學生不同知識水平和做作業的能力來設計,這種作業對學生來說富有可接受性,不同層面上的學生在達到不同層次要求的作業中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先按不同層次的要求設計好基本題、發展題、綜合題、提高題。C層的學生可以在基本題中選擇;B層的學生可以在發展題和綜合題中選擇;A層的學生可以在發展題、綜合題或提高題中選擇。這種選擇型作業,就如學生在超市中挑選自己喜歡物品一樣,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屬於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作業超市中自主選擇。
比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一課後,我發現C層學生面對書本的習題無從下手,B層學生基本掌握方法,A層學生已遙遙領先。於是給C層學生的要求是完成豎式中除數和被除數小數點的移動,(也就是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只要將兩者移對了,就算是目標達到了。對於B層學生,讓他們在教材的練一練中選擇不同類型的幾道題進行計算。對於A層學生,讓他們找一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
三、實施差異性評價
評價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十分重要,積極、肯定和導向性的評價是教育教學評價的主導傾向。評價不要簡單的結果化,更不要輕易進行結論和定性評價。評價是教育教學手段、是教育教學手段方式,而不是評定,是促進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的機制。所以,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就得採取差具有異性的評價。
差異評價主要是個性化評價,旨在"揚長"而不是"揭短",盡可能發現學生某一方面的優勢,及時進行強化,克服習慣的結果性評價,成績評定或逆向評價的方式。評價可以多形式、多方法。利如自評、互評、組長評、師評、師生共同評等方法進行,並輔以作業展覽,某種新穎方法利用該生的姓名命名等形式。
傳統的作業評價採用勾和叉,用劃一的標准去評價有差異的學生,這樣對於學生來說應該是不大公平的。我採用多標準的評價方法:如可以採用「等級+簡語」式的評價方法。這種評價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導向性,評價旨在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的進步與不足,不斷明確努力的方向,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如「良+字跡工整=優」「良+如果能獨立完成作業=特優」「優+如果能讓更多同學分享你的傑作,相信你會贏得更多同學的羨慕。」差異評價目的是為了再次促進學生作業的興趣,提高作業的樂趣,它能起到激勵、喚醒、鼓勵學生積極學習。
總之,在教學中實施差異性教學,不但解決了學生的差異性給教學帶來的多重困難,同時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尊重,並達到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做有所獲的目的。

I. 課堂上如何關注學生全體,如何實現差異化教學,有哪些好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情境是一堂課的來「小天地」,它是教源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差異化教學論文小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