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怎樣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自己控索問題的學習方式。具體地說,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其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課堂探究性學習,就是以探究為主的學習。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課堂探究性學習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我們教師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性學習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老師沒有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沒有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沒有找准啟發探究的切入點,更可能所提的問題太難等等。受應試教育下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學生總是被動地坐等知識,重知識記憶而輕問題思考,習慣於聽老師講解,習慣於背誦書本知識,忽略了語文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呢?一、創設情境,確定探究方向認知需要是學生學習中最穩定和最重要的動力。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的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探究的意識,激活探究的思維。如在教學《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這個問題,一位教師就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海洋里召開一次魚類運動會,小鯨魚興沖沖地跑動參加,誰知被守門的大鯊魚拒之門外,小鯨魚難過極了,為什麼大鯊魚不讓自己參加魚類運動會呢?我們在座的各位今天就當一次海洋動物學家,告訴小鯨魚究竟是怎麼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動物學家的身份在小組中探究、討論、交流一下。」這位教師的話還沒說完,孩子們就紛紛投入熱烈地探究、討論之中。小組交流過後,教師當小鯨魚,請各位「海洋動物學家」給小鯨魚解答,大家都非常熱心地告訴小鯨魚:「因為你是哺乳動物,不是魚,所以不能參加魚類運動會。」接著舉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證據,還細心地講了鯨的演化過程,他們說的頭頭是道,看來真正讀懂課文了。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中去,時而討論,時而深思,時而疾筆如飛,使整個課堂呈現出一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二、自主選擇,激發探究興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裝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盡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1、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一篇課文值得探究的內容很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探究。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每位同學的興趣著眼點均不同。有的同學喜歡朗讀,就去探究課文該怎麼讀,怎樣才能讀出情,讀出神;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課文中哪些句子含義深刻,該怎麼理解;有的同學不明白課文某些情節,就會帶著疑問去找答案,等等。總之,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提高閱讀水平。如曾經有位教師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當學生已概括出武松有:「豪爽、倔強、沉著機智、英勇無畏」的性格特點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最欣賞武松的什麼性格特點?」這下教室里炸開了鍋,各執己見,於是教師就來了個順水推舟,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的性格特點去探究。由於這是學生感興趣的、自主選擇的內容,因而探究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2、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夥伴雖然現在教師們基本上都比較注重合作探究,但通常都是按前後座位編排的,這種合作內容的同學可以自由組成臨時探究小組,共同合作。三、給予支持,重視探究過程探究性學習不僅重視學習的結果,更重視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無限激情,拓寬思路,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確定豐富多彩的探究方式。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必要的、有效的進行指導,確保探究過程井然有序地開展,不能讓學生處於無政府狀態,感到漫無目的,手足無措,應該讓學生在探究中有所收獲。如有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當學生通過探究討論,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津津樂道時,他又不適電動地提出問題,把探究進一步引向深入:「如果三天之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計劃落空了,事情的結果會怎樣呢?」問題一提出,即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各人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對課文人物的理解,紛紛發表意見:有的學生說,這樣一來,諸葛亮肯定會大難臨頭,栽在周瑜手上;有的學生說,諸葛亮足智多謀,肯定會有化險為夷的計策;有的學生說,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但也有失算的時候,例如他晚年的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所以,這一回他是凶多吉少……圍繞著對諸葛亮這個特定人物命運的預測,學生的看法雖然不一致,但都言之有據,對此教師沒有簡單地下結論,而是熱情地肯定了學生這種善於思考、勇於探索的學習精神,並鼓勵學生課後結合課外閱讀,對這一假設結局繼續探討。由於教師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因此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好奇心,都關心一向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在此情境下命運會怎樣。並由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思維發散中,主動去探究,去尋找答案。就這樣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法予以支持,予以引導,使探究越來為越廣泛,越來越深入,知識在探究中被獲得,思維在探究中被發展,素質在探究中被提高。四、進行展示,享受探究樂趣探究式學習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它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的、和諧的、互動的、多元的、綜合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的體驗,對問題也會出現獨特的理解,即便是有缺漏的,失之偏頗的,教師也應該肯定。因為這些都是學生積極探究的成果,教師並且應該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或認真傾聽學生的理解,或相互交流探究的結果,或激勵獨特的視角等等,總之,就是為了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究帶來的樂趣,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探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個平台,它體現了學生在探究中對成功的需要。新課程大力倡導在各科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學習,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❷ 科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科學探究的論文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專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屬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❸ 急需關於小學科學學科教學的論文。
【內容提要】:探究源於問題,有問題才會引發探究的興趣和深入。如何讓學生了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順利地完成探究活動,並使探究充實有效,是一線科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更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重要過程和方法。
【關鍵詞】:探究學習 提出問題 有效教學
科學探究學習中,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更是貫徹整個探究活動的主線。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只有產生了問題才會去試圖解決問題,為解決問題而建立假設進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收集有關證據用來檢驗假設,因此如何使學生產生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在有限的時間里展開有效的探究,是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傳統的教學中,一般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在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方面有獨到的一面,但是它最大的不足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的動性和創新意識的開發和培養,因此,教師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的主動發現問題、產生問題並提出問題。
一、在觀察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兒童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慾望是科學探究的問題 「葯引」,如果利用得好,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面對一些新鮮的事物,學生總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可是,如果教師在科學教學開始就讓學生直接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會由於缺乏對認知對象的充分感知和細致的觀察,他們提出的問題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並且渴望得到終極的直接的答案,這種做法將是影響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與科學課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相違背。所以要想學生們主產生問題就必須注重觀察——有觀察對象、觀察目的、觀察要求等。
問題的產生源於對自然現象、生活現象的觀察,在觀察中才能獲得對認知對象充分的感知,才容易形成明確、具體的問題。學生由於細致觀察,而獲得了大量感性認識,對觀察到的現象能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作出合理的解釋,當解釋不了時,問題就產生了。由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所以問題就會集中而明確,充分突出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在進行有結構材料的探究活動教學時,總是採用這種教學過程:先進觀察方法的指導,然後進行觀察記錄,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它是有一定的引導性和暗示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通過對結構材料的觀察所以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在《認識常見的岩石》一課是,我把一塊大石頭放在桌上展示讓學生觀察,學生觀察後提出的問題有:這塊岩石從哪兒搬來?岩石有哪些特點?岩石有哪些種類?岩石有什麼用途……基於親身的感知,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明確的現實性和科學性,而對這些問題,我讓學生思考:哪些問題比較適合我們在課堂內解決?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篩選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有較強的針對性,可以使課堂教學緊湊而有效。
二、在矛盾沖突中促使學生產生問題
當現實與已有的認識、經驗發生沖突時就會產生矛盾。在科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製造這種矛盾、利用這種矛盾,更要突顯這種矛盾,促使學生產生問題,從而建立探究的目標和方向。
在突顯矛盾前,首先要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已有的認識、經驗,然後就針對性地選擇事例或現象,列舉常見現象按常規容易出現錯誤或意外的結果。
如要求學生對 「加穿衣服讓我們熱起來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後,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假設衣服能給我們增加熱量,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思維論證——那麼衣櫃里掛滿衣服,為什麼衣櫃的溫度不會上升?這與假設的結果不一致,也就是假設不能成立,這矛盾的基礎進而提出要證明衣服能否給身體帶來熱,我們應該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實驗來進行觀測呢?這種通過思維論證,又通過實驗驗證,學生深切體會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不斷產生新問題,這些新問題能促使他們主動思考、主動探究,這不正是我們科學課所追求的目標嗎?
「問題——解釋——思維論證——實驗驗證——產生新的問題……」這樣一個連續的探究過程,對學生學會從正反兩方面對問題和現象進行探究、驗證,養成科學學習的方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三、在探究過程中促使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
科學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無止境的探究過程。杜威說:「知識決不是固定的、永恆不變的,它是作為一個探究過程的起點,它始終有待再考察、再檢驗、再證實、如同人們始終會遇到新的不明確的困難情況一樣。」
在《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中,在這之前教學內容安排的都是在關注物體本身上,學生也很少會關注到液體的性質。在第一個活動中——同一個馬鈴薯在不同液體的不同狀況的現象出現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上來了,很自然就會提到液體的不同可能引起浮力的變化,這與前面所學的有關物體沉浮的知識聯系起來了,展開液體對物體沉浮的影響的探究。這樣前一個探究結果很自然的就延伸到下一個問題了。
液體對物體沉浮的影響雖然早有定論,但今天是學生直接探究活動中自己發現並提出的,他們雖然不是科學家可他們確確實實直接在搞「科學」,這難道不正是我們科學課教師所追求嗎?在探究學習中讓學生發現問題,並主動提出問題,從而養成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發展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古人雲:「學則須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做學問的開始,是吸取知識的動力。在科學探究學習中,發現總是是思維論證和假設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前提。
「學貴有思,思起於疑」問題是探究的起點,也是探究的核心,在科學教學熾,要注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使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會提問題,敢提問題,善提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書目: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實驗稿)
2、張紅霞 《科學究竟是什麼》
3、韋 鈺 《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
❹ 如何培養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論文
畢業論文,泛指專科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專(碩士屬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等,即需要在學業完成前寫作並提交的論文,是教學或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
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准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
❺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科學課有效性教學的幾點做法(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學科學課堂必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三維目標。促使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指標。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五點做法。
(一)利用學生親身感觸,創設教學情境。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教學設計的有用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我們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從被動學進入主動學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課件打出字幕: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發生7.6級地震。接下來播放災後損失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由於對這場大地震學生們非常熟悉,就使得學生在驚心動魄的事實和觸目驚心的損失數據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現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會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去。
這樣,使我們的科學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鮮活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到科學知識有用,體會科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過程中。
(二)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展區,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中,我們分析學情後認為:學生對水中加鹽能夠增加水的浮力科學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學了解到這一基礎,就可以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增加物體的排水體積上,做好小潛水艇的沉浮實驗上。
這一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是「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基於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本節課就是要讓他們再度體驗和經歷這一系列探究過程。
(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促進有效探究
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與材料親密接觸,是科學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蘊涵著典型的科學概念的材料,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帶給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體驗和經歷。
在「觀察水」的教學中,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或有色飲料)、白醋、糖水、水裝在燒杯里,准備幾根筷子用於品嘗。在教學中,如果選擇替代實驗材料一定要考慮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材料不當、分發材料的時機不當等都會造成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困難,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的有效指導,及時反饋和評價也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肢體語言,及時了解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的程度和學習的狀態,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激勵性評價、調節語氣、講話的頻率及需要重復或細講等,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巧妙的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從學生的表述過程中,及時准確地獲得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法、思維途徑及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驗課上可以問學生實驗要控制哪些因素?實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以及在分析實驗數據、獲取結論的過程中,當學生不能圍繞研究問題展開時,當學生在交流中詞不達意時,特別需要教師及時的有效指導。
(五)通過及時復習,促使學生鞏固科學概念。
在課的起始階段,適當的對上幾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復習;在課的結束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對本節課或單元的科學概念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做練習的准確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來全面獲取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掌握科學概念的情況,而後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給予恰當的彌補和點撥,以便使學生對科學概念有一個再學習、再理解吸收的過程。適時、適度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
教學過程是一個鮮活的動態過程。所謂「教學有法,貴在得法」,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立足於學
❻ 科學論文 怎樣讓科學課教學富有情趣
教學幽默是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的一種幽默感,它能使學生在笑聲中進行認知活動,在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飽滿的情況下學習和掌握文化知識。自美國教育家赫修特首次從教學的角度研究幽默以來,教學幽默的巨大功能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富於幽默感也已被大家公認為現代教師必備的品質和能力之一。
小學科學教學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擔負著小學生的科學啟蒙任務。《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科學課的教學需要教師「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讓他們「樂於探究、熱愛科學」; 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富有兒童情趣」,「言語動作應力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鑒於這些,我們不難體會到: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應用教學幽默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保持恆久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可見,應用教學幽默開展教學活動是小學科學課程性質的需要,是有效實現小學科學課程三維目標的重要手段。
有人會說,科學探究過程與科學知識素以理性見長,科學課堂教學運用教學幽默會不會降低教學內容的嚴肅性?充滿笑聲的課堂會不會有失大雅,甚至給人輕浮、滑稽的感覺?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德國學者海因茲·雷曼曾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經眾多教育工作者對教學幽默的長期研究,大家公認為:教學幽默的本質在於寓 「庄」於「諧」,這也是它有別於一般意義的幽默的特質所在。這里的「庄」指的就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規范性、嚴肅性,「諧」是指教學方法或手段的趣味性、詼諧性、生動性。在這里「庄」是目的,「諧」是手段,「諧」服務於「庄」,「庄」又制約著「諧」,二者辯證統一。因此,只要我們把握幽默的分寸、掌握幽默的限度,做到以「庄」為基準、寓「庄」於「諧」,教學幽默定會對科學課堂教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工作中,我們應積極研究教學幽默理論,重視修煉自己的幽默品質,不斷積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幽默素材,勇於創新,把教學幽默應用於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踐。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筆者對教學幽默的應用做了一些粗淺探索,現整理如下與大家交流,以期拋磚引玉。
一、 幽默地呈現探究內容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內容,往往與生活密切聯系,這其中包含著很多的幽默因素,這需要我們在鑽研教材時潛心挖掘。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注意積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幽默素材。在教學時,我們應盡量幽默地呈現科學探究內容,創設真實而又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調動小學生的無意識功能,使意識與無意識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例如在教學《大氣壓力》一課時,我在一個塑料瓶里放上一個氣球,並用氣球的口包住瓶口外沿。上課時,我請同學表演吹氣球導入新課,同學們都爭先恐後的上台來吹,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台上的同學個個憋紅了臉,但卻吹不起瓶里的氣球。在同學們開心的笑過之後,也都對這種現象產生了興趣,帶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做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又如在教學《磁鐵的力量》一課時,我學著劉謙的神情和語調用小魔術導入。我用拴有橡皮筋的磁鐵,悄悄把學生手裡的圖書釘吸入袖管,學生們在驚異與笑聲中開始了對新知的探究。
二、 幽默地啟發探究方法 在小學科學課的探究實驗中,由於小學生邏輯思維尚處於發展階段,他們往往會由於想得不夠全,我注重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幽默故事,並把這些故事有目的地穿插於課堂教學之中。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振奮了學生精神,還讓學生在笑聲中了解了科學的發展歷程、古今中外科學家們的奇聞軼事。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從這些幽默故事裡感受到科學探究過程的魅 力、科學家獨特的人格魅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志趣,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究的原動力。
三、 幽默地講授科學常識 講授法是小學科學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小學科學教材中,常識類內容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而這類內容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語言平淡,必然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無精打采,他們會因缺少有益的外界刺激而降低注意水平,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所以,在講授中巧妙加入幽默「分子」,使用活潑有趣的幽默語言或表情動作,就會把枯燥復雜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充滿趣味。例如我在講解植物各器官的相互關系時,嫁接傳統相聲《五官爭功》,分別把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人格化,在笑聲中讓學生明白:植物的各種器官雖然分工不同、但它們互相協作,共同完成植物體的生命活動。這富於幽默的講授,把教學內容生動化、形象化,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注意水平,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四、 講述幽默的科學故事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注重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幽默故事,並把這些故事有目的地穿插於課堂教學之中。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振奮了學生精神,還讓學生在笑聲中了解了科學的發展歷程、古今中外科學家們的奇聞軼事。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從這些幽默故事裡感受到科學探究過程的魅 力、科學家獨特的人格魅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志趣,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究的原動力。
五、 自我調侃——幽自己一默 自我調侃可謂幽默的最高境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拿自己開個玩笑,幽自己一默,常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不同」時,我擦著頭上的汗問同學們:「為什麼我比同學們愛出汗?」同學們一時詫異,不能回答。這時我又降低聲調自慚形穢地說:「這就是因為我比同學們顏色深呀!」同學們聽了,都笑起來。這里的自我調侃,讓一時沉悶的課堂出現了笑聲,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同時學生也一定對「顏色深的物體吸熱能力強」這個科學知識,印象更深刻了。 總之,我們可以把教學幽默巧妙應用於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只要我們把它運用得適度、適時、適式,切實做到「庄」而不「諧」,教學幽默定會刷新我們的小學科學課堂,讓教學活動因充滿快樂而變成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孩子們在科學世界裡自在遨遊,流連忘返!
❼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探究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旨在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有效性,完善學生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現階段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採用,但是,學生的科學探究效果並不理想。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能力,是每個科學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❽ 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發展現狀個例研究的論文怎麼寫
通過寫國內外研究現狀,可以考察學生是不是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獻回。在寫之前,同學答們要先把收集和閱讀過的與所寫畢業論文選題有關的專著和論文中的主要觀點歸類整理,並從中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寫畢業論文時,對這些主要觀點進行概要闡述,並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發表觀點的年份。還要分別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研究的不足之處,即還有哪方面沒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還有哪些理論問題沒有解決,或者在研究方法上還有什麼缺陷,需要進一步研究。三、寫國內外研究現狀應注意的問題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三是不要寫得太少。如果只寫一小段,那就說明你沒有看多少材料。四是如果沒有與畢業論文選題直接相關的文獻,就選擇一些與畢業論文選題比較靠近的內容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