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把握良好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㈡ 如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㈢ 如何進行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一定要教學生必要的閱讀技能,語文練習,重要內容之一是語文技能的練習。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把握良好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呢?下面談談我個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看法。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㈣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如何開展
小學語文教材入選的文章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德育、美育資源,所謂閱讀教學就是要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正確引導學生欣賞美、表現人文美、領悟人生真諦。讓學生既能獲得知識,又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閱讀教學在貫徹素質教育過程中擔當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我淺顯地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理解閱讀——感悟欣賞
生動課堂是新課改的真正回歸。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傳統的課堂模式「無活動、無閱讀」,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與之相反,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就是要師生互相閱讀,多種方式誦讀,關注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重視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達到彰顯學生的個性的教學目的。
(一) 閱讀教學課堂氛圍的濃厚化
課堂是構建閱讀教學有效的實質前提,以往教師只強調一味的范讀,但很少談及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試想,一個對文章脈絡都不清晰的學生又怎麼去開展想像呢?比如我教《稻草人》一課,就充分地讓學生細讀,精讀,深刻地領會稻草人的心理活動,把文章讀透,讀活。才能實施有效的閱讀教學作用。
(二) 閱讀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對課文的理解因生活閱歷而有所不同,那麼,有效地閱讀教學要從這些特性出發,對課文的內容合理篩選,讓內容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才會融合貫通。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對家境富裕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無法想像,而對貧窮農村的孩子,可能深有體會。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理解生活,想像小女孩是如何的窮苦,既完成了教學目的,也恰當地對學生完成了思想教育課程。
(三) 閱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課文的美景雖然無處不在,但卻需要有教師去發現它,並帶領學生去尋找,感悟,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設計疑思,引導學生發現,探索文章的語言美、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例如,在教學《山海關》時先讓學生略讀一遍,然後小組之間採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介紹山海關,教師可作穿插點撥,最後教師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把時間、課堂都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的壯觀、雄美。從而激發愛國主義感情,這樣的課堂學生不但真正的喜歡,而且教師也教得非常輕松。
二、想像生情——拓展升華
想像是思維的重要方式,合理的想像能充分地激發人的情感,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通過想像,超越課本,貼近生活,拓展學生美的享受和境界。
(一) 由課本知識向生活方面去展開聯想
「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辛苦又只能換來眼淚和嘆氣,禁不住低頭哭了」。這是《稻草人》一文中,最後一段描寫稻草人心裡活動的語句。在教學中欣賞這些句子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句子中已有的視覺形象(稻草人垂頭喪氣的樣子)向未知的生活方面(稻草人的主人今年的收成怎麼樣)去展開聯想,讓學生體會稻草人為主人的不知情而悲傷。充分地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進而就可以培養學生對父母、老師、社會的感恩。
(二) 由現實向未來進行聯想
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所有生活經歷,從生活經歷的實際去想像未來。比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就讓學生想像小女孩到底到哪兒去了,在那裡她會有幸福的生活嗎?她見到疼愛她的奶奶嗎?
(三) 由課堂到大自然探索美
學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思維活躍,富於想像,喜歡獨立思考,探根究源。因此,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要讓學生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將學生引入閱讀的天地,讓閱讀真正地成為滋養學生生命的源頭活水。。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具有豐富的心靈世界和細膩的情感,具有高尚的精神品味和完美的人格,深入挖掘文本的美育內涵及德育因素,陶冶學生性情,升華思想境界。作為教師,我們要陪著學生一起讀書,一起爭論,一起分享美好的知識成果,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㈤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通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一步應該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2.通過課堂提問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小學課堂中,長期以來教師串講串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了對教師的依賴性,從而使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能力成為一句空話。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採用提問、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3. 通過理清脈絡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只有理清文章的脈絡,學生才能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讓他們具有良好的邏輯能力,學會有條理地表達。小學生還處於閱讀的起步階段,所以所選課文的脈絡都比較清晰。
4. 通過課文插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閱讀課文時,如果不展開想像,不懂得進行再創造,那麼出現在學生頭腦中的只能是一行行文字,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學生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自然沒有欣賞樂趣可言,更無法理解作品的意蘊。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5.通過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每篇都有豐富的思想內容,每篇都寄託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體會文章的感情除了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還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朗讀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重點文段要進行反復朗讀。課文所表達的自然、社會、藝術之美都是蘊涵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的,對一些表達比較深刻或生動的重點文段,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揣摩品味,反復朗讀。只有在朗讀中悟出美妙之處,悟出深邃之意,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教師要進行范讀。教師的范讀可以傳導感情,使學生、教師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同時,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也能夠學會教師的一些閱讀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只有閱讀水平提高了,學生才會去揣摩作者寫文章時的情感,體驗文章中的情感美,才會受到文中情感的熏陶。第三,教師的范讀一定要充滿感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因此,教師在范讀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做到精神飽滿,富有青春活力,從而給學生一種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
6.通過借鑒課文促進學生讀寫結合
課文不過是個例子,閱讀課文的目的不光是解讀,更是為了應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用結合上做思考,在讀寫結合上下工夫。寫好作文的前提,除了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首先還要對課文進行學習和借鑒。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章非常優美,對文中精彩的句子要學習,對文章描寫事物的方法也要學習。例如《 鳥的天堂 》(四年級上冊)中第二部分,作者就運用了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描寫方法。文章先淡淡地描寫一句「起初周圍是靜寂的」,為下文群鳥活動的「熱鬧」場面作了背景鋪設。然後,作者按「點?面?點」的思路,從鳥形、鳥聲、鳥色和鳥的動作等方面,多次運用排比句來進行描繪,形象地描繪出了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使人聯想到群鳥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是多麼的快樂和幸福。對於《 鳥的天堂 》這樣的文章,學習和借鑒的方法很多,首先是鼓勵學生多摘抄,其次是鼓勵學生多練筆。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既是寫作教學的基礎,又可以帶動聽說教學,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㈥ 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閱讀技能是學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當下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小學語文作為一種基礎教學,其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對學生基本語文素養的形成和以後的繼續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呢?以下是筆者通過對閱讀教學的摸索及實踐,總結的幾點做法: 一、 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如果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卻對閱讀毫無興趣,就無所畏談什麼閱讀教學。課前,我一般通過講故事、創設情境、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在不知不覺中把他們帶到文本中來,使他們有一種閱讀期待、有一種閱讀懸念。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課文就產生閱讀興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給予足夠時間,深入感悟文本。
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作為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走進作品。那我們如何引導他們走進作品去感悟,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感悟:
第一,用「情」去感受。這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運用自己的感官、知識水平、已有經驗「走進語言的深處」,才能感受作品的一切,如我執教的《七月的天山》一文,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寫景文章,文章展現了天山的迷人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
的驚嘆和無比熱愛之情。在教學中,我給予學生足夠時間閱讀感悟,從初讀感悟到精讀細品,採用「默讀勾畫——小組討論——集體系統——談感受的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當讀到描寫美麗的神奇的天山的景象的句子時,我乘機追問:「你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使學生在讀文中感受,在感受中讀文,思想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第二,用「心」去想像作品意境。在學習描寫有關意境一類的課文或古詩,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想,邊讀邊想像作品中的畫面,在腦海中作品中的畫面,這樣,學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交融在一起,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如此在現意境,才能產生和作者同樣熾熱的愛和心理共鳴。
第三,要「悟」出作品深義。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我深有感觸。若是不深入理解、體會作品的深層含義,學生就只能知道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以及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很難感悟到作者描寫這么美的景色的用意是為了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為了讓學生感悟出作品的深義,教學中我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細讀,因勢利導,適時點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反復品讀去體會、感悟。
㈦ 談談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介紹這兩個字在哪裡出現回答:在三年級上冊,2018年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神明教育出版社這本書裡面的第三單元。第41頁識字加油站裡面讀一讀,比一比,認一認的第二個。
㈧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讀」
首先,教師與學生應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群英會」。教師應把機會讓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通過朗讀來盡情地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內心的情懷。教師要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讓學生在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去感受語言美。特別是對「雙差生」更應傾注以愛心和關注,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關系。這樣同學們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積極地美化課堂。
其次,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 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最後,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節。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故事、問題、一段談話、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段錄像、實物等導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二、傳授方法,使學生「會讀」
1、 以讀為本。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採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讀、表演地讀等。
2、以讀精講。
3、情景激讀。首先問題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化語言,創設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的能力。引導得好與否,直接關繫到讀得是否成功,教學是否有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年級閱讀的重點。
4、以寫促讀。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讀與寫,讀與說。」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體。「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後歸宿。」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一下,有什麼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談感想。或者寫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漢字》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漢字說有哪些無窮的魅力?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明確目標,使學生「會練」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