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
內容摘要: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專,反映社會現實屬生活的藝術。人們常說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啟迪智慧的鑰匙,如何讓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正確引導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中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是中學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B.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發現在現行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來唱歌,而傾聽音樂就是休息或表演;有些學生喜歡聽自己熟悉的音樂,對沒有聽過或自己不熟悉的音樂就說:「這首曲子不好聽,我聽不懂!」便沒有興趣欣賞音樂。很多低年級的學生認為音樂欣賞就是表演,當音樂一開始,很多學生就興奮地手舞足蹈,他們不但沒有認真的聽音樂,而且影響了旁邊的同學聽音樂;有的學生不能夠堅持認真地把樂曲聽完,注意力經常分散到別的事情上,經常出現「非完整」的音樂體驗。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 「傾聽」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和基礎。音樂課作為聽覺學科,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課上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呢?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並初見成效。 一、在組織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1)在音樂節奏中進教室 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讓學生按照音樂的節拍,並踏著整齊的步伐進教室,或按照音樂的節奏自由表演,強調學生聽音樂並注意節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按要求進教室,我就有必要請學生重新進教室,把規矩做到位為止。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進教室聽音樂的好習慣。 (2)師生問好 上課時,我與學生問好都有固定的音樂,上行音階表示起立,下行音階表示坐下,要求起立與坐下都要做到「靜」、「齊」、「快」,師生有表情地唱問好歌。 (3)用身體語言表達音樂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要求學生聽音樂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和情緒。對表現到位的組及時給予整組獎勵,對於低段學生,我及時指出,告訴他不夠的地方在哪裡。比如有的學生講廢話,不聽音樂表演;有的學生顧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樂無關的事情等情況,教師都應及時指出。 音樂是聽覺藝術,必須充分利用耳朵,充分體現藝術美,所以它跟其它學科不同,每一環節都要體現美。不僅要內容美、環節美、語言美,總之處處都要體現美。所以音樂課堂上很多語言都用音樂代替,學生聽音樂來行動。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歌曲演唱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內容。無論是合唱或是齊唱都需要建立在聆聽的基礎上,要演唱正確的節奏、音準等也必須建立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如果不會聆聽,就不能很好表現整個藝術作品。 (1)在學唱歌曲時,讓學生聽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緒。 (2)一邊聽歌曲,一邊加樂器伴奏或律動表演,臉部表現出聽到的音樂情緒。 (3)聽音樂默唱或跟著琴輕唱,耳朵聽音樂伴奏,輕聲的演唱,聽出自己的音高是否與伴奏相一致,讓自己唱歌不會跑調。 (4)聽自己演唱出的歌聲的音量及音準和其他同學的歌聲,是否和諧統一。 (5)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開始接觸合唱。進行二個聲部的和聲音程訓練時,演唱前先明確二個聲部合在一起的音響效果,一邊唱一邊聽一邊調整合唱音響效果。在訓練中,我從一個單音、一個音程、一個和弦開始入手,逐漸過渡到聽一個樂句,再到聽一首樂曲。多聲部節奏訓練對建立孩子的多聲部的聽覺能力是快捷的一條途徑。從卡農式的二聲部節奏訓練入手,訓練聲部的穩定性,訓練聽覺對聲部的識別、跟蹤的能力,再通過不同節奏織體的二部節奏訓練加強聲部的獨立性和聲部間的合作能力的訓練,感受不同節奏織體交錯發聲的合作美。 歌唱的聽覺訓練是沒有捷徑可言的,教師必須耐心地、扎扎實實地進行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聽覺訓練,培養孩子們對旋律、和聲音響聽唱緊密相聯的聽覺能力,養成歌唱中傾聽的習慣。 三、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往往學生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我讓學生用舞蹈、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學生便更難做到用耳朵去傾聽音樂。因此學生興奮地手舞足蹈,課堂紀律比較混亂。在欣賞課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進行有組織地教學,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教學環節要環環緊湊,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但是,孩子對於聽音樂還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我還要有意識地引導,教給一定的方法,在科學的方法中逐漸養成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1)閉眼靜聽 第一遍欣賞音樂的時候,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並充分發揮想像,設問「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要想體驗作者所傳達的情感,這就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傾聽音樂。這樣,學生才能對音樂的高低、強弱、節奏、調性等因素逐漸感知,以至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判斷。「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心靈語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溝通。在靜穆中,音樂在人的精神上空升騰、泛化,那該是欣賞音樂的最高境界。課堂上,師生表面的「靜」深層的動--內心深處的感動,這何嘗不是主動參與呢?這恰似音樂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時無聲勝有聲。 (2)抓住音樂特點聽 任何一首樂曲都是由音樂要素組成的,包括節拍、節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個要素有不同的表現意義。每一首曲子由於重點要素的不同而顯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我充分抓住重點要素引導學生傾聽音樂,並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這種音樂特點的感受,學生一定會有很大的興趣並且更專注地去聽音樂。 (3)有比較地聽 不同的樂曲有不同的音樂節奏、音色、風格等等,我指導學生對音樂中不同的音色、織體、節奏、風格,有比較地聽辯,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喚起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從而愉悅、輕松地進行音樂學習。漸漸地,學生就會更愛傾聽音樂,這便達成一種良性循環。 (4)有「方向」地聽 欣賞一首(一段)樂曲,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學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有教師有意識的,有方向的引領學生聆聽音樂,這樣他們就不會迷失「方向」,學生便「聽之有物」,並且「耳聽腦想」,漸漸地就培養了學生傾聽的好習慣了。 四、在音樂表現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 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藝術的這一特質,使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們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這無疑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經常要讓孩子們在教室里聽音樂自由表演,包括律動、游戲和創造表演音樂劇情等。表演的目的在於以動作表現對音樂的反應,只是表現音樂的一種外在形式,音樂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而已。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在表演中傾聽。 (1)在有序中表演 表演中學生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音樂。可以是站、坐,也可以離開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流動,但要求快速。我說「一、二、三」後必須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不能相互碰撞。不行,再來!一定要達到要求為止。在表演時,不能說話、不能嬉笑、不能碰撞,看見對面有同學過來了要禮貌謙讓,哪裡有空位置就往哪個方向流動。這樣學生表演肯定非常有序,真的是「動而不亂、動而有序」。 (2)自由表演 學生單個人在教室里聽音樂自由表演時,一定要聽音樂,要合著音樂的節拍、節奏、情緒或其他音樂要素來進行,但腳步聲、拍手聲等不能超過音樂,就像彈鋼琴時伴奏不能「蓋」過旋律一樣。為了培養學生在動中專注聽音樂的能力,可以把音樂突然停住,要求學生在音樂停住的瞬間把動作凝固,變成一個造型,然後讓學生發揮想像:此時的你像什麼? (3)合作表演 新課程強調與人合作,與人交流,所以在表演中也不乏「交朋友」。要求學生:不是跑過去對「朋友」說「我們一起表演吧!」,這樣的課堂會亂而無序。而是在什麼樣的音樂中用什麼樣的身體動作走過去,用眼神和某些體態動作示意與對方或多方一起表演。學生必須隨著這首樂曲柔和的情緒,用柔美的體態動作走到朋友面前一起表演,不能用活潑蹦跳動作走過去,與音樂相違背。同樣,如果活潑跳躍的曲子就必須跟著音樂的節奏蹦跳過去。無論什麼形式的表演只有學會善於聆聽他人的想法和點子,思維會更開闊,創造的點子會更多,更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五、在音樂游戲中,培養學生養成傾聽音樂的習慣 游戲是學生表現生活、學習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現,更是學生喜歡的活動之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熱愛學習、並且愉快學習。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是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因為學生年齡特徵:天真、可愛、好動、好玩、好奇又好表現的,因此學生更樂意在玩中學、樂中學、動中學。我根據音樂特點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積極傾聽音樂參與游戲來學習音樂。21世紀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有敏銳音樂聽覺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學生,用我們的睿智走近學生,讓他們知道傾聽音樂習慣的重要性,而不是讓他們害怕上音樂課或是在音樂課上無目的地玩。
C. 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思維與能力
學生音樂能力,是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意、理解、表現、想像、思維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呢?根據《課程標准》要求:「教學中要注意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進行多種提高學生音樂能力的訓練,主要做法是:
一、聽音訓練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聽音訓練是為了今後更好地學習音樂打基礎。引導學生經常做聽音練習,其作用:
通過音階練習使學生形成高音概念,提高感知音準的敏銳性。採用趣味性的動作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讓學生反復聽「do、mi、s。」這三個音,要求學生當聽到「d。」就做走的動作,「mi就做鳥兒飛的動作,「so」就做青蛙跳的動作,經常這樣訓練,學生會形成固定的音高概念。還有採取音階手勢法邊唱邊練習。如「d。」雙手抱膝蓋,「r
e」雙手拍臀部,「mi」雙手叉腰,「fa」雙手橫放胸前,「so」拍肩,「1
a」拉耳朵,「xi撐眉毛,「do」手指尖放頭頂等方法來鞏固學生的音高概念。在學生有了初步的音高感之後,就可以通過游戲來提高學生感知音準的敏銳性。例如事先在地面上畫好高音譜號,讓學生聽音的同時,做動作,找譜號,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高音概念,又使枯燥難記的五線譜變成學生做游戲的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地記住了五線譜的唱名位置,在趣味中增長了知識。
用音樂欣賞來培養學生聽的能力,是提高感知、理解和鑒賞音樂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想像力,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過去通過錄音機播放音樂給學生聽,大部分小學生覺得難以理解,枯燥無味,聽不懂。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到來,多媒體電腦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運用,讓枯燥的聽覺藝術增添了動感,它把音樂、畫面、情節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抽象的音樂變成形象的圖解,把學生帶進了動感的境地,學生猶如撥雲見日,讓難懂的聽覺藝術變成生動的畫面,形象的展示給學生,通過畫面的演示來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及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打擊樂訓練
音色訓練: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兒童提供打擊樂,先讓兒童敲敲打打,使他們感知這些樂器有不同的音色。如:給兒童一種打擊樂器,要求他們在這種打擊樂器或其它一個發聲器材上,用兩種不同聲音來表示「滴答」的鍾聲,讓學生動腦子思考之後擊出多種「滴答」的鍾聲。敲鼓面表示「滴」,敲鼓邊表示「答」;用手掌拍桌面表示「滴」,用手指彈桌面表示「答」,由於學生的力度不同,這樣就形成各具特色的「滴答」聲了。也可以請學生為「畫面」配音響,如看大屏幕,點擊滑鼠,出現第一幅畫是旭日東升,第二幅畫是電閃雷鳴,第三幅畫是小雨沙沙,然後再點擊幻燈片瀏覽視圖,讓學生動腦子想,應該用什麼打擊樂器,分別為三幅不同的畫面配上音響,學生經過思考,有的就會選擇鈴鼓、小鈴為第一幅畫配音響;用鈸、鼓給第二幅畫配音響;用沙球給第三幅畫配音響等。隨著學生辨別音色能力的提高,就能較自如的運用不同音色來表現相應的音樂形象。
歸類訓練:將演奏性質相近的、節奏相同的打擊樂器集中訓練。先讓學生了解各種打擊樂器的性能。可把三角鐵、手鈴、碰鈴展現在同學們眼前,然後用它們分別敲擊出二分節奏。學生聽完後說:「三角鐵、碰鈴的聲音亮,餘音長,用二分音符很好聽,手鈴聲音比較短,不好聽。」又按四分節奏、八分節奏敲擊三角鐵、碰鈴,學生便說:「不好聽,太吵,聲音不清楚。」這時反問學生:「三角鐵、碰鈴的餘音長,要發揮它的特點,應該怎樣給它安排節奏呢?」學生答:「疏一點」。接著拿出木魚、沙球用二分節奏敲擊,學生就說:「老師,木魚、沙球的餘音短,應該用密一點的節奏才好聽」。
當學生了解了打擊樂器的性能後,就讓學生為剛學過的曲子編配打擊樂器,學生很快就把三角鐵、碰鈴編的較疏,木魚、沙球的節奏編的較密,他們演奏起自己創作的打擊樂譜時,個個興致勃勃,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經過不斷的實踐,這種訓練方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銳性。因為這些訓練不僅要求學生擊准自己的節奏,還必須有橫向的協調性,這也是使學生要唱好合唱,演好合奏必須具備的能力。
三、節奏訓練
為了使學生掌握好節奏,應經常變化著手法進行節奏訓練。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節奏的變化製作課件,通過電腦顯示到大屏幕上;無條件的學校可以用幻燈打到大屏幕上,或者直接寫到軟黑板上,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
以「新」引「趣」:例
跑跑跑,跳跳跳,跑跑跳跳,身體好!
在這些基礎上,可採用柯達伊的節奏訓練法,即四分音符為「塔」,八分音符為「梯」,十六分音符為「里」。根據學生討厭機械的「說教」,喜歡形式多樣、新奇多變、愛唱好動的特點,可先讀節奏,後唱曲子,再配動作的形式。這種方法能以「新」
D. 如何有效開展二聲部歌曲教學方法
前言: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而聲部合唱歌曲教學是音樂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對我來說也是如此,偶爾看見蔡烯俐老師寫的這篇文章,經過刪減成以下內容,供自己及同行學習。
小學音樂課本很大篇幅都是以唱歌課為主,在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加進了二聲部合唱。所謂合唱,就是指多聲部歌曲的每一聲部各有一組人演唱。合唱歌曲的表現力較齊唱歌曲要豐富得多,合唱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覺和樂感。二聲部合唱教學是小學中高年級唱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很多老師也對教材中的二聲部合唱感到非常困惑,很多老師包括我自己在實踐中也覺得二聲部教學的難度比較大,在有限的音樂課堂內,很難完成這個教學任務.總結這幾年的教學,我覺得要做好課堂中的二聲部合唱,需要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在音樂課堂中也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因為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先從欣賞優秀合唱作品入手,培養學生對多聲部合唱的興趣。在音樂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優秀、經典的合唱作品(最好是淺顯、旋律動聽、有特色的作品),甚至把我校合唱團同學的現場演出的光碟給學生觀看,用身邊熟悉的老師和同學的表演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在欣賞中盡情感受多聲部效果,建立和聲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齊唱歌曲增添了和聲要素,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合唱的作用和情韻。
其次,我覺得在小學低年段就要開始培養學生的合唱意識,加強音準的訓練,加強識譜唱譜的能力.學生從開始學習歌譜,就可以進行二聲部的單音訓練,讓學生從小就感受這種合作的學習。也感受二聲部單音的演唱效果。而且低年段的學生對歌唱的興趣也非常濃厚,可以在低年段就多進行歌譜的演唱,這樣為以後的歌譜學習就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第三,我覺得音樂教師在進行二聲部歌曲學習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在剛接觸一首陌生的二聲部歌曲時,可以先由老師奏或唱第二聲部,與擔任第一聲部的學生合作,然後讓第二聲部的學生先輕唱,再逐漸放開聲音地跟自己一起唱,當感覺到第二聲部的學生較有把握後,自己的奏或唱隨機地大聲變為小聲,完整地變為要在某些攙音「扶」一下,待達到「火候」時,再讓學生兩個聲部合起來,這樣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時,教師,可以反過來輔助第一聲部使之能順利地與二聲部合作。但在歌唱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提醒學生的歌唱狀態,用正確自然的方法演唱,避免大聲喊唱。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二聲部練習曲給學生們唱唱,讓學生分組唱各自不同的聲部,由自我學唱,到小組合作。比一比哪組唱得又快又准又好。總之,二聲部合唱教學在音樂課堂中確實也是一大難點,所以更需要我們花心思去探索解決除了對學生的要求外,教師也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以滿腔的熱情、不懈的努力,堅持不懈地投身其中。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日積月累的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並結合訓練對作品作一些藝術處理。把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提高一個台階。
E. 如何有效開展二聲部歌曲教學方法的
合唱的表現力要比齊唱豐富得多,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覺,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排除干擾的堅定信念, 二聲部合唱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二聲部合唱歌曲從小學四年級課本中已經開始出現,但由於學生慣於單聲部歌曲演唱,所以一開始訓練時感到很不適應,其主要原因是互受干擾和影響,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忽視知識技能的教學和訓練,甚至教學內容都未能完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二聲部歌曲教學。本文就如何有效開展二聲部歌曲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 二聲部 有效教學
一、二聲部歌曲教學的意義
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食糧,更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任何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能培養少年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更能通過合唱的學習訓練陶冶情操,拓寬音樂視野等。
新的《音樂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的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音樂教師應重視二聲部合唱教學,堅守「音樂課「這塊陣地,從二聲部合唱練習入手,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而努力。
二、學生對二聲部歌曲的態度
學生喜歡唱歌,但是不喜歡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對於二聲部歌曲的興趣就更不高了,大量流行音樂一直占據著他們心中的重要位置,學生聽到的都是成人的通俗歌曲,少兒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別說優秀的合唱作品了,學生除了在音樂課上能夠聽到合唱,其餘時間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樂「彌漫性」的影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怎能喜歡合唱?
三、現在二聲部歌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教材雖然在合唱的聆聽及學唱方面予以重視,體現了合唱教學的重要性,但音樂老師和學生受自身音樂素養的影響或者個人喜好,對合唱教學不夠重視,學生的音樂基礎、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習慣等方面參差不齊,二聲部合唱歌曲 的第一聲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調比較順暢,音區又較高,學生容易唱,而第二聲部往往正好與此相反,這就使合唱教學常常因第二聲部唱不好而失敗。 唱著唱著會變成一個聲部,還有一部分學生會捂著耳朵唱,兩個聲部都大聲唱,企圖壓倒對方,從而兩個聲部都會跑調,或者總是望高聲部跑。
四、教學的一些嘗試,讓二聲部歌曲在課堂中有效開展
(一)從欣賞開始找到學習的起點
我首先從欣賞優秀合唱作品入手,培養學生對二聲部合唱的興趣。給學生播放演唱好的合唱歌曲,觀看著名合唱團的演出,甚至把我校合唱團同學的現場演出碟片給學生觀看,用身邊熟悉的同學激發他們的興趣並巧妙啟發,精心誘導,讓學生在聽賞中盡情感受二聲部效果,建立和聲概念,了解合唱歌曲較之齊唱歌曲增添了和聲要素,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合唱的功能和情韻。
(二)寓教於樂,注重教學方法
1、學習歌曲前輕松愉快的進行訓練
把合唱隊里的一些常規訓練放入課堂,首先要做的是「放鬆」。合唱隊站好兩隊之後,後面的同學依次給前面的同學從頭頸、背到腰進行捶打敲擊,並隨著老師一起做各種姿態有趣的「體操」。這種活動的目的是放鬆精神。老師帶領學生兩腿分立,用力喊出聲音,其目的是鍛煉橫隔膜,使腹部有彈性。在音樂課堂上,這兩個練習練之前必做的。既可以使學生緊張學習得以放鬆,為唱歌做准備,又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親和力,增進團結與協作意識,既新鮮又有趣。學生頸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鬆,心胸舒展,精神愉快。為學生創設一種較為寬松的氛圍,使他們感覺既是在學習,又是在娛樂。調動起學生的興奮點,對於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都是大有益處的。課堂上,要讓學生在放鬆中激起對合唱的興趣。比如「聞花香」一樣做深呼吸練習;用半打哈欠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放鬆下巴等等。另外,讓學生將白聲和有氣息控制的高位置的聲音進行比較、分析、鑒別,以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的發聲概念。在輕聲歌唱時,要求注意音色、節奏、聲部的和諧,學會有控制地發自內心的歌唱。
2、練唱方式力求多樣化。
剛接觸二聲部歌曲的學生還難以體會到和聲產生的美感,加之二聲部練唱花的時間相對較長,如果學唱方式過於單一,學生興趣難以持久,教學可能事倍功半。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採取多種方式進行練習。除了分部齊唱外,還可採取小組對唱、二人重唱、師生合唱等多種形式,沒唱的學生也就有機會聆聽演唱效果,提高鑒賞能力。這時可以借用錄音機這一教學用具,把學生的演唱錄制下來,教師指導他們自己聽聽,找出不足之處,在以後的練習中加以改正,不斷提高。
(三)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我學習
我在平常的教學中,把學生有意識的分成紅黃兩個組,每節課設計一些簡單的二聲部練習曲,讓學生分組唱各自的不同聲部,讓校合唱團成員帶領,自主完成各聲部的初步學唱,比一比哪組唱得又快又好。就這樣慢慢培養學生的二聲部合唱能力。
(四)「先入為主」學習二聲部歌曲
有一首義大利二聲部合唱曲《大家來唱》,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接受起來還是比較難的。學生最難接受的就是第二聲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聲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打破學生對二聲部的「恐懼感」,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設計了「先入為主」的教學方案,直接進行第二聲部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用的這種打破常規,出其不意的辦法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五年級歌曲《晚風》,第一聲部根據這個班級孩子的識譜能力高低 ,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空間交給孩子,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學第一聲部,教學效果也有了,學生在快樂中掌握了歌曲。
(五)運用多種形式學習二聲部歌曲
1、利用口琴幫助學生學唱二聲部歌曲。
在教唱二聲部合唱時,由於學生不能很准確地掌握音準和音程,在教學
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困難,而口琴這個學具卻能引導學生把握好音準和音程。如教學《蘋果豐收》二聲部歌曲時,先讓學生分聲部演奏旋律,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後要求他們把合奏時的音準和音程感覺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過程中,每個聲部指定幾個同學伴奏,輪流交替進行。通過這樣有步驟的過渡。合唱的音準問題,大都比較好得到解決。
2、分角色化進行二聲部歌曲演唱學習
二聲部歌曲的學習可以根據歌曲內容設計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時候學習不同聲部的演唱。如五年級歌曲《如今家鄉山連山》中,設計成母子的音樂游戲,四年級歌曲《柳樹姑娘》中,根據歌曲的內容加入舞蹈、打擊樂和道具(綠色的柳條),用以創設獨特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輕松學習歌唱。
3、運用柯達依手勢引導學生練唱
在合唱中,教師用柯達依手勢法引導,讓學生找准音程的音高,達到和諧的和聲效果。另外,還可用鋼琴彈奏二聲部旋律,起到加強二聲部音量的作用。
4、根據歌曲難易情況適當增減難度
有些二聲部歌曲有一些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五年級歌曲《我怎樣長大》的教學中,可以把每句的第一個音的三度改為同度,相對降低難度,讓學生比較容易的進入學習。
二聲部歌曲的有效教學,需要我們音樂教師扎實的專業思想、較強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合唱作品的改編能力、學生練聲曲的寫作,以及敏銳的聽辯能力和更高層面的聽賞能力、熟練的合唱總譜閱讀能力以及音樂的記憶能力、熟練掌握聲樂知識和技能、較高的鋼琴伴奏水平及縮彈能力、掌握嫻熟的指揮技能、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具備基本的音樂美學知識……
二聲部合唱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更需要以滿腔的熱情、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讓我們相互借鑒成功經驗,豐富教學經驗,從而使我們的二聲部合唱教學以嶄新的模式面對我們的學生,實現知識技能與審美教育的有效結合。
F.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引言
在音樂教學中,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於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教師所教的知識為基礎,結合生活實際與學習實踐,對未來進行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別出心裁的設計出新思路、新問題、新創意、新途徑、新方法的新型學習實踐的教學活動。並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為學生終身喜歡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對於中學生來說,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注重知識傳授,多為「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和創新。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使音樂課堂教學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的教學體系,為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服務。
筆者結合兩年的中學專業音樂教學實踐,對綜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在這里,介紹筆者的幾點經驗和體會。
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創建新型的音樂課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要特徵,嚴重扼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所以要進行模式的「變革」和「更新」,建立一種以「主體性、創新性」現代教學思想為體系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探索,在學習中創造。筆者在課堂教育中,選用教學模式時,把握以下兩點:
1、 教學設計要以學生實踐為主線,探究知識為中心,創造知識為重點,培養能力為宗旨。
2、 教學實施要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給他們探究問題、探尋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這種音樂教學模式緊扣「主體性、創新性」教學思想,為學生創設探索、想像的時間和空間,啟發學生勇於發現和創新,鼓勵他們大膽想像,可以標新立異。
(二)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會學生學習為目的,教師傳授為主,忽視因材施教,束縛了學生的手腳,禁錮了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的教會為學會,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同時給學生創設大膽發問、質疑、創造的空間,讓他們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讓每個學生的智、情、意、行協調和諧地發展。此外,還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筆者在教學方法的選用方面,總結出以下兩點:
1、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多樣性指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音樂教學中某一知識點的教學,往往通過各種教學渠道滲透來達到預期的目標。如利用器樂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韻律和演奏能力。加強律動和歌唱表演,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審美素養。音樂本來就是聲音的實踐性藝術,學生只有在反復的演唱/演奏/律動/聽辨中不斷領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才能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2、 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各年級段的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地區、學校、班級間的差異以及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差異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音樂教學要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實行因材施教,如對個體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採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音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快捷簡便,直觀形象等特點,它通過圖象、文字、音響等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產生想像和聯想,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形象思維的展開起到了重要作用。音樂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刻不容緩,它能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優化於傳統教學。
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處於直覺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他們常常只局限於看到事物的具體特點和外部聯系,而對揭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內部聯系的能力還比較缺乏。有部分教材內容對學生來講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如果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創設行動有趣、色彩鮮艷、動靜恰當的畫面,把靜態知識作動態處理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
G. 淺談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樂感能力
一、加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 對於農村的初中生而言,樂理知識幾乎是個空白。許多小學音樂教師往往只重視教唱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樂理知識的傳授與滲透。因此,加強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音樂老師從第一節課開始,就應該有意識的增強學生的樂理知識。如了解詞曲作者、調式、幾幾拍子、強弱規律、連音線、增時線、減時線、附點、延音符號等。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掌握旋律節奏快慢的特點,從而運用到實踐演唱教學當中。 二、加強學生的聽音練習。 對於音樂剛剛起步的學生來說,聽音、辨音方面的能力往往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還應加強學生的聽音練習。以C調為例,教師先在鋼琴的中音區彈出某個音,讓學生仔細聆聽後說出這是什麼音,先讓學生感受7個音階的高低。慢慢地加大難度,可以彈奏本節課要上曲目的調式,讓學生體驗。久而久之,學生的聽音能力就會加強,繼而在自學歌曲的能力上也會增強。教學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三、加強學生的節奏練習。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演唱一首歌,即使你的嗓音再好,唱的有多動聽,但是沒有把握住節奏,也等於不會唱歌。除非你是音樂的原創者。許多教師認為,對於非專業班的學生進行節奏練習,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其實不然。初學音樂的人,更要把握住一首歌的節奏。因此,對學生進行節奏練習,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進行一些簡單的節奏練習,如四二拍子不帶附點的句子。再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練習前十六分音符、後十六分音符拍子的打法,節奏的打法。繼而試著練習一手打節拍、一手打節奏。如此反復練習,可鍛煉學生對節奏的把握,增強學生的樂感。 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實踐證明,對優秀音樂的欣賞是培養學生良好樂感的有效途徑之一。音樂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其完美的演唱演奏不僅體現著音樂鮮活的生命力,而且所流淌出來的歌聲、樂聲無不洋溢著動人的樂感。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在這些音樂的感受和欣賞過程中,旋律、和聲等美感必然潛移默化於學生的心田,隨著日積月累,音樂美的「痕跡」會逐漸強化加深,樂感自然會轉化為自身的感受與表現能力。當然,在進行這方面的學習時,必須啟動情感體驗心理,避免單純地形式模仿,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審美情感,捕捉到樂感的本質特徵。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個音樂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出來的效果也會必然不同。對於不同群體的學生,我們應當因材施教,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教學之路,為未來的教育事業中添磚加瓦。
H.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
一談到欣賞音樂,許多同學都會覺得既令人神往,又頗感神秘,如何欣專賞音樂成為一個非常關注的屬話題。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開展欣賞教學,通過欣賞各類中外優秀聲樂、器樂作品,就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想像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老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掌握音樂欣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I.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有啟迪智慧,促進智力發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聽音樂能提高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思維。每當人們欣賞音樂的時候,大腦總要產生不同的生活聯想:或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或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種帶有幻想性的思維活動;或帶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賞音樂是人們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之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紀初,美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學心理學學者詹姆斯·默塞爾就在其音樂教育心理學名著《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反復強調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由此可見音樂欣賞對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通過音樂欣賞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激發學生聆聽的興趣, 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不像繪畫、電影、戲劇那樣是直觀可見的造型藝術,而是通過人們的聽覺引起人們的聯想,從而獲得一個彷彿可以感覺到的聽覺形象。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的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近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成人,特別是音樂修養水平較高的成人,他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通過無外顯行為的內部操作來設置期待和獲取期待的滿足。而缺少音樂經驗的小學生只能更多地通過可見的外部操作來產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滿足。欣賞主體企圖從音樂中獲得某種體驗的期待是欣賞熱情產生的最原始的動力,而期待的不斷滿足則是欣賞熱情不斷保持並增長的強化劑。因此,沒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斷滿足就不會有欣賞熱情的激發、保持和增長,也就不會有真正主動和持久的欣賞行為。喜歡聽音樂的人遠比喜歡唱歌演奏樂器等音樂表演的人多。一是因為耳朵比眼睛更易於動情,另一方面是音樂欣賞不受其它音樂形式、設備、技術和生理條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聽力,每個人都可以欣賞音樂、享受音樂。科普蘭曾說過: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是學生理解音樂的重要前提。1、選擇有特點的音樂,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追求與探索,它是一種啟動人類智慧的特殊途徑。對音樂感興趣的人,在學習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他們會有很大的積極性和很強的求知慾。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他們內心不同的情感體驗。對於普通學校中絕大多數缺少音樂經驗的小學生來說,熟悉度過低的內容,無論就音樂價值評論體系來說其品位多麼高,就音樂知識體系來說其體系多麼完善,小學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價值都將得不到充分的實現。因此,我們在選材上、設計上都必須努力確保兒童對所將關注的音樂有必 需具備的冗餘度。要做到這一點,在選擇欣賞作品、安排教學內容時就要根據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經驗 ,以兒童的經驗為基本的出發點。在選擇欣賞方法、設計教學程序時,也要依據學生對該作品中各種因素的熟悉情況和兒童音樂操作能力的實際發展水平來進行。例如在《鳥店》的欣賞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生動、精彩的音樂形象;在欣賞《苗嶺的早晨》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優美中國民族音樂;歡快活潑的《打棗》,依戀思念的《小背簍》,耐人回味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這些具有不同風格特點的音樂作品,感染著學生,引發著學生的共鳴,激發了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2、引導學生溶入樂曲的角色、培養欣賞音樂的習慣。 學會傾聽音樂是理解音樂的重要前提。在聽音樂中學生被要求安靜地傾聽他們所不熟悉的音樂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往往都會很快感到迷茫和厭倦 ,希望能盡快結束或退出這種活動。對此,我在欣賞音樂前給學生講述一些動人的音樂背景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樂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讓進入樂曲的角色學生好好地欣賞樂曲;其次,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樂曲;最後,讓學生把對樂曲的感受表達出來(語言表達、或動作表達)。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成為音樂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習慣。 二、通過欣賞音樂,增強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音樂是一種高尚的聽覺藝術,它是通過人的聽覺引起聯想而產生形象。這種形象是通過欣賞音樂而產生的。欣賞音樂應具備感受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及節奏、速度、力度、配器、織體等變化的能力.音樂欣賞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學會聆聽音樂、體驗音樂、理解音樂的重要手段, 能較快地提高學生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和積極思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還能通過感受音樂語言的變化,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大腦的思維加工過程,表現為創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樂能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