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認為作為小學老師會遇到哪些心理問題
睡眠質量不好,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心理問題,因為我母親就是一個小學老師專,班上的同學很多,一共有屬70多個。每次上完課,下課之後晚上他平時9:00多就睡了,但是10:00多11:00總會有家長來給他打電話,問他一些各種各樣的莫名其妙的問題,所以就導致他的睡眠質量特別的不好。
Ⅱ 小學教師心理
網上有代寫論文的吧
Ⅲ 小學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Ⅳ 教師都存在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具體表現
(1) 認知失調:多數情況下,我們內在的認知與外顯的行為是 一致的,當兩者專呈現不一致時屬,就會產生認知失調。
(2) 「抱負水準」與現實的沖突: 「抱負水準」是指個人從事某 種實際工作之前,估計自己所能達到的成就目標。當「抱負水準」與現實不一致時,就會產生悲觀、失望等心理。
(3) 挫折感:當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挫折感。
(4) 與校長、同事間、學生的溝通欠佳。
Ⅳ 教師有哪些心理問題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被喻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人民教師似乎已習慣了這種生活節奏,但由於如今獨生子女家長們對升學率特別關注,加上評價機制帶來的壓力,不少教師都感覺自己時常有種身心俱疲之感。有關調查更是表明,半數以上的教師都存在心理問題。專家認為,健全教師心理教育機制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帶畢業班帶出焦慮失眠
在滬北某中學擔任班主任的陳老師雖然只有30出頭,但已連續帶了幾屆畢業班,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都認為她帶班有方,把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都送到她的班級。最近,熱情開朗的陳老師卻變得鬱郁寡歡,甚至有點懼怕上講台。明知道心理緊張,卻不敢名正言順地上醫院檢查,她感慨,「如果學校有專為老師開設的心理咨詢中心,多進行心理咨詢講座就好了」。
陳老師坦言,自己原本性格很開朗,自認為心理很健康。但自從連續帶畢業班以來,生怕工作中出了差錯,最後影響到升學率,常常焦慮得睡不著覺。雙休日她不但要讀提高業務能力的學習班,還要參加各種閱卷工作,常常是晚上一回到家就靠在沙發上睡著了。「孩子在求學中出現精神壓抑,可以求助學校的心理咨詢;而老師心理有壓力,卻只能掩飾。」
壓力多源於評價機制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14個地區168所中小學的2292 名教師進行了抽樣檢測,發現有52.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專家們分析教師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因為「工作繁重,心理壓力大」。
業內人士介紹,造成教師大面積存在心理疾病的原因並不在於教師工作之苦,而是評價機制帶來的壓力。教師的教學質量決定其評優晉級和獎金的發放,甚至關繫到個人的「飯碗」。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標准大多是學生的考分和升學率,這給教師帶來不少心理壓力。
解「心結」要多方努力
據了解,在臨床心理門診中,前去咨詢的教師的確不少,班級升學壓力、威信壓力、社會壓力等問題都有。逢考後,還會有不少老師因為「精神障礙」而到醫院進行治療。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杜亞松博士認為,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一方面教師要自身補上心理健康教育課,學習自我心理調節,更重要的是教育體制改革要力求完善,為教師創造一個比較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學校和醫院可以互動起來,為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讓教師進行自我調適。除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善於自我調解。課余之際聽聽音樂、出門散步都會緩解緊張情緒。也可適當利用寒暑假期出外旅遊,調養身心。
Ⅵ l教師常見的心裡問題有哪些有哪些
教學技能的更新所引發的心理問題
(1)會做而不會寫的落差帶來心理焦慮。有些成熟期教師,熱愛教學,課上得有聲有色,學生喜歡。遺憾的是會上課,但寫不出好的教學論文。雖然能用敘事的方式寫出教學案例並發表,但由於發表的文章理性分析和提煉不夠,在同行中得不到認可時,卻又沒有有效的教育科研專業支持,為此他們的心理壓力很大。
(2)普通型老教師專業成長被忽視帶來心理失落。教齡比較長的部分成熟期老教師,由於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一般,逐漸失去了開課展示和外出聽課等學習、深造的機會。他們渴望學校能提供專業發展的平台,使其能在課堂教學上有所發展。然而,遺憾的是有些學校由於生源減少,學校教師已開始「富餘」,這部分老教師將面臨「下崗」和「轉崗」的危險。導致這部分教師精神狀態不佳,心情焦慮,神經敏感。有時由於火氣大,與學生、學校領導和同事的關系處理得不是很和諧,甚至失去課堂教學陣地。校長們關注的是對青年骨幹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培養,而忽視了年長普通型教師團隊的建設。這些普通型教師在年輕時由於錯過了最佳的培養期,不知不覺地成了老教師。他們在專業發展中掉隊後,成了學校的富餘人員。在實行校長負責制和教師崗位合同制後,這些老教師面臨下崗。為此,他們多數處在恐懼和失落的心態中。
(3)專家型教師的輸出與輸入不平衡帶來心理失衡。有些有一定成就的成熟期教師,被評為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省市特級教師和名師。從此,開始忙碌,不是被應邀作講座、參加各類研討會,就是給帶教的青年教師指導。幾年下來,在疲於應付外在各種活動中,漸漸對學生感到陌生,從幾年前學生成長規律中提煉出的教法不再適合現在的學生,開始感到困惑。一次次講座,一堂堂的指導課逐漸顯得陳舊,已獲得的豐富教學經驗資源開始衰竭。他們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接觸學生和課堂,去獲取新的教育教學養分。希望能重新進入課堂再教書、再研究學習、再深造的機會。一味地輸出經驗,而不能及時更新知識,輸入新的養料,在新課程面前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有發言權了。任何行當都需要不斷地實踐,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同樣離不開教學的實踐。一旦游離於課堂,曾經擁有的發言權在同伴和他人面前就會不再權威,其人格和專業魅力也會不斷下降。專家型教師在成熟期教師隊伍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他們在新課程面前往往更有發言權和引領權。他們更應該領先一步,在新課程的實踐探索和研究中獲得專業發展以更好地服務於其他教師。但在現實的生活中,教師一旦成為專家或名人,就習慣地被公眾當成判官或榜樣,而他們內心卻渴望充電。學校應該更關注專家型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心理健康。4.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要努力認同新課程的價值取向,避免對課改產生無謂抗拒。實現教師角色的自我確認。正確認識教師角色的職責、內涵、課堂教學中各角色的職責范圍和功能,對不同類型的課如常規課、研究課、活動課中不同角色的比重有所側重,並協調各角色間的關系,減少沖突。教師自我權威意識的消解。注重教學反思與自我能力的提升。適當的焦慮可以有效地提升個體的效率,改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個體,正確認識自己的困惑和壓力,立足於新課程實際,反思自己的壓力來源,根據教育教學實際,進行分析、研究,制定適合自己、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教師要善於調節情緒。通過一些基本的調控技巧包括自我宣洩、自我暗示、自我放鬆等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以減輕心理壓力。
Ⅶ 中小學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中小學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就是在處理學生唯一的問題中,有的可能方法手段不科學,導致了一的失誤,而學生家長還不可以配合,這樣就對教師管理學生產生心理壓力。
Ⅷ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方法有哪些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試方法其實主要就是說第一個要適當的給自己放鬆,第二個多看一些課外的書籍。
Ⅸ 中小學教師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復對學生的心理和制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教師的心理不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沒有保障。生活節奏的加快,職業壓力逐步加大,新的教育理念與傳統教學觀念的沖突等原因造成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Ⅹ 教師最嚴重的心理問題是什麼
好勝心強,太強了就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