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提高學校(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什麼好的建議
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區屬各中小學:
為進一步提升我區中小學的辦學水平,全面推進我區基礎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的均衡發展,根據「教育教學質量年」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全面提高我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以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校本教研為基礎,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突破口,不斷完善教學管理體制,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教育強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目標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質量立校」的辦學意識,以加強課程領導、聚焦課程實施,優化常規管理、有效教學研究、教育質量監控、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把質量意識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構建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完善的課程體系、發展性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制度的辦學機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課程領導,優化課程文化。
1.進一步完善課程實施方案。學校課程是學校實現育人目標和特色發展的具體綱領和藍圖。各校要進一步明確辦學理念,依據學校的發展目標,科學規劃學校課程發展的願景,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健全課程管理制度,豐富課程資源,形成校本課程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整合互動,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並進的課程結構,構建基礎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功能並舉的多元學校課程體系。
2.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強化學校課程執行力。國家課程是實現國家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具有權威性、指導性和強制性。校長是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正確處理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嚴格執行省、市頒發的課程計劃,開足開齊開好規定的課程門類,充分發掘校內外課程資源,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課程保障。
3.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服務課程實施。教師既是課程的具體執行者,也是課程的創造者,學校要立足校內外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的需求,在按要求實施國家課程的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和非專業優勢,在學校的課程框架內,按課程的基本要素,整合各方資源,建立豐富的、有特色的社會力量資源庫,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可選擇的教育教學資源。
(二)落實常規管理,優化教育管理制度。
4.深刻認識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意義。嚴格執行省、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的相關規定,教育局適時開展中小學教學常規檢查、表彰活動。
5.加強教學常規的管理。各校要根據省、市教學常規管理的有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重新修訂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細化教學「五個」基本環節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健全集體備課制度,嚴格備課要求,實現有效教研;二是要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三是要嚴把作業的批改與講評關,適度調節教學進程和調整教學行為;四是要開展有效輔導,採取「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落實「培優」「補差」;五是要科學組織檢測,注重教與學的「診斷」與「矯正」。要加強「五個」基本環節的組織實施過程的檢查與反饋,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育教學行為,以精緻化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益。
6.各校切實加強備課組建設,精心選配備課組長,落實組長責任制;要加強備課組活動的過程監控,從嚴落實集體備課流程 「教師預備、教師說課、備課組討論、備課組共享、個人加減」等五個環節,增強教師的團隊協作意識,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效率。
(三)加強教學研究,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7.加強校際間、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教師進修學校、各校要進一步完善學校、片區和區級三級教研網路的管理辦法,健全公民辦學校片區帶動及片區負責校與學科教研組的協調機制;要堅持推行開放周制度和同類型課題協作研討制度,不斷創新校際間、區域間的協作交流機制,促進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8.加強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教師進修學校、各校要加大教學改革的研究力度,加強對市區立項課題和學科微型課題研究的指導與管理;各學段要加大對課程目標如何達成的指導力度,通過開展「學科教學要求」的研究工作,幫助教師更有效地實施新課程;要加強新課程實施的總結與反思,採取有效措施,鼓勵、支持和指導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提高教師課程的執行力;要堅持組織開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片區或區級有效性的系列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9.加強畢業班和銜接問題的研究。加強對高初中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研究與指導,認真研究課程標准、教學要求和考試大綱等指導性文件,注重各類質量檢測的分析與反饋,組織畢業班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的研討與交流,促進校際間、學科間相互取長補短。繼續開展以各學段「銜接」為主題的教師研修活動,從課堂教學、教材、學習方法等方面進一步深入開展幼小銜接、中小銜接、初高中銜接的探索,以點帶面,將中小學教育教學銜接研究不斷引向深入,積累和推廣各學段教育教學銜接的典型經驗。
10.積極關注非智力因素的效應。各校要積極探索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健康發展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管理機制,加大研究力度,採取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和不斷優化全員德育的管理模式,積極化解非智力因素的負面效應,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人格品質,為學生有效學習、快樂成長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保證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B. 小學英語教學優點,特色如何評價
啟蒙,基礎,朝這方面寫,就差不多
C. 談談對當代小學教育教學的認識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效。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越好,並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D. 一貫制學校的辦學優勢
一是有利於教師隊伍建設。一貫制學校的管理人員指數減少,可以把更多的編制留給教學一線教師,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優化和競爭。如原來兩所學校的辦公室、財務、人事、後勤等科室合並後,富餘人員可以補充到教學一線。
二是任課教師可以實行優勢互補、交叉代課。學校在用人上可以結合學校的需求和教師本身的素質,打破中、小學的界限重新優化配置,小學教師可以到中學任教,中學教師也可以到小學教學。
三是教學方法可以取長補短。小學教學直觀,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而中學的課程知識性強,結構嚴謹,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有賴於教師的引導、啟發和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因此,中小學教師通過互相聽課、集體教研,教學方法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是有利於中、小學的過渡銜接,避免脫節現象。一貫制將義務教育的看成一個整體,全面安排,順利地解決了六、七年級的銜接關系,使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級順利過渡。在小學階段,可以強化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為中學學習打下基礎;還可以將中學的一些基礎性知識,提前滲透到小學教學中,為中學教學作好鋪墊。另外,還可以利用一貫制的教學資源優勢和教師優勢,從小學開設「科技興趣班」、「英語班」、「書法班」、「體育班」、「音樂班」、「美術班」等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在年級組管理上,也可以把小學六年級納入中學部管理,使學生提前適應中學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一貫制的辦學模式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政策為保證。由於原先一些政策都只是針對中小學而言的,有些內容與「一貫制」的辦學模式不相適應。例如:要做到「教師聘用全盤化」,就要涉及到教師資格的認定。
E. 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目標預設化
新課程呼喚生成性課堂,決不意味著預設已不再重要,而是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當為「生成」去尋求靈活合理的「預設」讓「預設」去促進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點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
2、內容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
4、思維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外向型的學生開朗、活潑,喜歡請問老師,願意和同學交談,發表意見坦率,適合集體學習,便於解決疑難問題。內向型的學生情緒穩定,喜歡獨立思考,注意力較集中,一般不喜歡集體學習。
(5)小學教學優勢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F. 天津市河西區天津小學教育水平如何和公立小學相比優勢劣勢在那裡
天津市河西區天津小學老師隊伍相對穩定,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不過,學生太多,老師對學生的關注以及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可能不會太多。採用寄宿制,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自理能力,也能提高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而私立校每班人數較少,每個孩子得到老師平均關注度高,有更多機會展現自己,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比較多。教學模式比較新穎,除了按照有關要求開設課程之外,還會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和學生特點來新增一些特長班、禮儀訓練等。
公立小學優點:
1、公辦小學教師隊伍穩定,校內各行各業家庭的孩子都有,攀比之風相對較弱。
2、公辦小學的老師、所用課本及課程,都嚴格遵循九年義務教育,可以和以後的初中、高中有一個很好的銜接。
3、公立小學的管理更加註重孩子的規范性。
缺點:
1、學生人數較多,老師沒有能力顧及每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平均關注度較低。如果孩子長期被老師漠視,有可能自卑。
2、另外,孩子的注意力發展不穩定,課堂上需要老師常提醒,否則,也不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6)小學教學優勢擴展閱讀:
選擇學校要立足自己分析
公辦學校:就近劃片入學,孩子只要年齡符合要求,證件手續齊全,就不是難事。主要是拼爹拼房。公辦不能挑學生,劃給你就必須收,水平參差不齊。
民辦學校:要投資料、面試,主要是拼娃。民辦生源優中擇更優,沒有地段生或地段生很少,大都是考進來的,水平整齊,這樣好學生越來越願意考進去,生源越來越好,良性循環。
備註:雖說現在重慶實行「公民同招」,但就今年的數據來看,民辦校並未全額進行搖號,且搖號比例普遍偏低,不少家長表示剩餘名額仍會同往年一樣。
G. 在教學上,小學全科教師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所有學科融會貫通,缺點,可能沒有單科老師術業有專攻
H. 目前小學教學中課堂氣氛有什麼問題
一、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缺少三維目標的制定和落實。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政教主任,我在聽課過程中更關注的是教師是否落實三維目標,如何落實,落實的是否生活化、巧妙。根據多年的聽課與交流,我發現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可以量化的知識目標落實情況,三維目標的落實只是稍帶一筆,或者有的教師根本沒有提及,大多的老師停留在教課本,缺乏生活化的德育滲透。殘疾學生由於智力因素導致心智發展嚴重落後,教師更應參透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場景創造學習氛圍,達到以情促智,學校採用的上海編教材,每一章節都洋溢著這樣的編排意圖,而教師往往在追求量化的成績時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部分教師的備課備得不夠充分。特殊教育新課改還在進行中,新課程標准理念時刻更新,部分教師忙於常規教學,忽略了《課程標准》及不斷更新的教材的參悟,老教案延續用或者教案老套路,對教學安排沒有隨著新課改標准和新教材的更新而更新,課堂教學形式更新,教學理念老舊,課堂教學效果是老調新唱,沒有根本性的提升。
三、課堂教學效率有待提高。殘疾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學生的發展可圈可點,智力因素參差不齊,多少造成教師課堂教學安排的隨意性,教學語言的隨意性、教學環節的隨意性、課堂教學時間把握的隨意性。教案是一面,課堂教學又是一面,使得備課與教學兩層皮,教師對於教學心中無數,在課堂的有效時間內無法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有的甚至造成一節放任課,經年累月課堂教學效果大大降低。
四、調入的新教師經驗缺乏,容易盲目效仿。我校共計有20名任課教師,其中6名是近三年轉入的普小教師,由於對於特殊教育專業的陌生,學校安排了「老帶新」研培活動,因此,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只能是邊學習,邊總結。沒經驗的老師學習的時間都是在繁忙的常規工作擠出來的,非常有限,教育教學安排更多的是盲目效仿有經驗的老師,造成課堂教學模仿成東把鬍子,西把臉的忙亂狀態。
五、課堂教學開放性差。多數教師習慣於講解結論性、事實性、固定化的知識,隨著知識的更新,教學資源的豐富,教師面對日新月異的教學研究已經麻木,出現教學策略聽喝或流於教學習慣,缺乏主動探究。學生在課堂上缺乏知識的形成性過程經歷,缺乏學生可視生活化的教育場景,更多的只是形式化,老師的組織、引導欠佳,實際的學習效果自然不理想。
六、課堂教學中達不到關注多層面的學生。殘疾學生智力因素、知識基礎、身體因素、溝通能力水平不一,教師面對多層面的學生往往關注優勢學生,無暇顧及弱勢群體,缺失了師生之間的多方面交流;殘疾學生的能動性弱,造成老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現象較為嚴重。不能很好的關注差異,沒有實現分類教學,課堂練習、家庭作業一刀切,缺乏個別化教育輔導與安排。
七、部分教師不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我校已多年未進年輕教師,老教師隨著教齡的增加,多年的教學氛圍和教學習慣導致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缺少新鮮血液的刺激,導致教學氛圍憑經驗教學,創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沒有學習習慣的更新約束學生,殘疾學生脫離教師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較差,知識水平低下的家長無法輔助學生,造成學校教學效果弱化。
I. 小學語文教師優勢與問題分析
優勢之處:
1、積極參與各類教育教學活動,開闊視野。善於思考,注重反思,能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結合實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完善和提升自身教學能力。
2、積極提升自學能力。空閑時會閱讀學校購置和推薦的教育名著、案例和反思等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前提,能在課中嘗試運用新型教育方法和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3、我能熱愛教育事業,工作認真踏實負責。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尤其是具有一顆童真般的心,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
4、 職業心態平和,嚴於律己,善於和他人合作,能正確的處理與領導、同事和學生的關系。
5、 平時能閱讀一些體育教學方面書刊雜志和網站資料。
不足之處:
1、個人教學風格不明顯,需培養全新的教學理念,以擁有較強的、獨立的教學能力。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下,在學科教學中還需拋棄模仿和惰性,發揚自身長處,尋找語文教學中的創新。
2、對於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討、研究的積極性,教科研能力不是很好。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不斷積累加強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能力也有待加強。
3對新的教育理念轉換較慢,在對全教研組教師在教學教法、教學過程的更新、轉換等方面尚需主動組織學習。另外,自己總感覺時間、精力不夠,每天都過得很忙碌,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充電。
二.發展目標
1、「多做」、「多想」、「多聽」,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改善自身的不良習慣,將自己改變成一名主動學習者,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具有親和力、輕松、快樂、幽默的老師,並逐步將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勞型的教師,使自己的課堂成為詩意的課堂,是學生嚮往的精神家園,並能和學生共同學習成長,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
2.堅持每周1-2小時的閱讀,除教育教學類書籍,增加案例、課例的閱讀參考,尋求在理論研究上有建樹,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研究的能力,並結合實踐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