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農村的小學為什麼教學質量越來越差
好老師不去唄,條件艱苦 給錢有少。
㈡ 農村小學教育中存在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農村年輕勞動力的大量外出,使得學校留守孩子增多。而隔代教育的缺失使得家庭教育成為空白。另一方面,由於農村的教學環境相比較而言要差一些,年輕教師不願到農村(或者是到了農村,但很快就考調到更好的的學校)所以,農村的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缺乏必要的知識更新,農村學校缺乏活力。其次,教育事業表面看來是一個關榮而偉大的事業。農村教師的收入就只有那麼一點,還被部分人以各種理由「考核」到別人的兜里。導致很多教師缺乏工作的積極性!
㈢ 如何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一所學校聲譽的好壞都取決於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現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幾點看法: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一是向學生講道理,告訴他們我們來到學校就是為了學習;二是告訴學生他們這個年齡就是最適合學習知識的年齡,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會徒傷悲的。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著手。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熟悉文本內容、准備教學內容,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可以從心理學方面來考慮,我們要給學生自信心,當他有些微小的成功,就要及時去表揚他,讓他知道,我能學好這門功課,我有信心學好這門功課,這樣他就會逐步對這門功課感興趣。學生有了錯誤,不宜過多指責從而打擊他的積極性,使他產生厭學情緒。
二、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引導學生查閱課外資料;認真備課,設計最佳方案
在教學中,學生起著主體作用,而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一個好的教師就是一個好的節目主持人,一個好的組織者,好的領導者。因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課文讀幾遍,然後再看各類教學參考書,在查閱相關資料,然後根據自己的領悟備課。同時也鼓勵學生在學習新課以前通過課外書籍查閱相關資料,在上課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自覺的學習獲得知識。這樣教師學生同時運用得來的知識會更牢固,而且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師除了對上課內容的准備,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這就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學生,知道他們的知識基礎和答題能力。選擇適合他們的問題來研究。並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讓他們有更多數的人參與到主動學習中。在教學中,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可以用上美術、音樂、電腦等。總之,凡是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就要利用。
三、打好語文基礎知識
1、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
作為教師,我們應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想問題,特別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我們應尊重學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世界,憑借教材用中華民族文化的瓊漿玉液澆灌學生純潔美麗的心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學會做人。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巧妙地藉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
學知識建立聯系,寓學於樂,化難為易,既增添學生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養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學習能力的核心是「感悟」,朗讀與背誦是「感悟」的有效方法。對於漢語言的精髓,在學生學習書面語言時,一開始就讓他們接觸這些精品,讓他們熟讀成誦,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品位和語文素養,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蘊,使其受用終身。
四、及時批改作業,加強培優補差工作。
布置了作業以後,教師要及時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後,要及時讓學生訂正。對於不會訂正的同學,教師要從旁指點,進行補差。做到日日清,當天清。學生就沒有拖拉、偷懶的問題。這是一個補差的好辦法。
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把時間還給學生。
課堂教學中,保證充分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真地讀書、識字、交流、寫作(包括寫字、造句、寫文章等練習)把現在課堂教學中化在「多餘的情節分析,瑣碎的談話,沒有思維價值的提問」等活動中的大量時間省下來;而學生懂的,教師則堅決不講;把握教學的節奏與容量,使教學時間安排得科學合理,保證學生在課堂里,能主動積極地學習,能認認真真讀書,主動積極地思維,實實在在地訓練,學會動手操作等,扎扎實實地掌握好語文這門工具學科,循序漸進地提高語文素質。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常常為了落實教學目標,而直奔「教學結果」,忽視了教學過程,使學生陷入被動局面,反之,教師遵循教學規律,重視過程教學,在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懂得主動學習。
如閱讀課應該引導學生自己真正讀懂,要讓學生有一個「讀——悟——回」的學習過程。但目前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教師的提問,自己不主動質疑。而「質疑」是學生閱讀能力,思維方式、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反饋,也是教師教學的起點,現在教師怕學生提問沒質量,「浪費」教學時間,又怕自己無法駕馭、就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權利。實質上,指導學生能從字里行間找出矛盾,新舊知識之間發現矛盾,能換一個角度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那麼,語文的學習就會變得積極、主動、有效。要讓學生自己發現這些看似矛盾、實質是問題的症結所在,當通過讀書、領悟,解決了這些疑問,就獲得了相應的閱讀能力。所以閱讀教學的過程可以是:「自學——質疑——導讀——釋疑——悟讀——練習(應用)一一存疑」。這樣周而復始,螺旋上天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能力。
3.因材施教,是提高質量的前提條件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題可做。
六、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籍,拓展知識面,提高寫作水平。(學生要有書可讀,開放學校圖書室是前提)
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有一個積累消化的過程,而閱讀是最好的積累。何況,多讀多寫就是學好語文的傳統經驗。因為課外閱讀的功能很大,可以豐富詞彙,提高讀寫能力;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吸收信息,儲存信息;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質。如果能在課內得到閱讀方法的指導,課外擴大閱讀面和閱讀量,逐步養成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學生將大大得益。高年級則要對學生加以閱讀指導,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示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所謂真正的閱讀興趣表現為:喜歡讀,集中注意地讀。持久地讀,有效地讀;而閱讀的方法可以有精讀、略讀。泛讀……在閱讀過程中作些讀書筆記等。
七、影響質量的其他因素。
1.教師評價單一。重結果輕過程,重考績輕能力。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教師的生命線。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質量不好,那麼無論如何,他不會被認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相反,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成績非常突出,往往就會一俊遮百丑,他就可能是一位獲得過很多榮譽的「優秀教師」。以學生考試成績代替了對教學質量的評定,導致了教學管理工作只重結果,不重過程以及獲取成績的手段。教師的教學質量,除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外,還應包括學生是否愛學、樂學、會學等學習因子及動手操作、演示,參加實踐活動等學習能力方面。
2.教學設施與教學需求矛盾。
許多教學工具、設備老化、滯後、虛設嚴重。
3.學校制度在制定和實施時也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一是還存在著見分不見人、見章不見人的現象。好像在實施這些制度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成賦分,缺乏制度的實施者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指導。二是制度的實施都是學校的管理者(教干),實施的對象就是被管理者,使兩者處於一種對立狀態,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為,或者說是一種權力行為。
4、教師激勵機制要加強。
對教師表揚的形式、次數太少,影響教師積極性。可以設立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青年、老年教師〉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幹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
農村教師福利待遇幾乎為零,學校辦公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學校發展和教師工作積極性。
教師收入太少,低於農民工40元/天的基本標准,和其他行業差距更大。
教師政治地位不高,社會尊師重教氛圍不濃。
5、對教師培訓流於形式,教師沒有學到真本領,多數教師仍沿用舊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來教新教材,來教育社會化的學生。
6、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甚至背離。
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建議
在實踐中不難覺察到,小學素質教育難以推進,深層次的症結是課堂效率不高。我認為,只有通過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狠抓教學質量,才能保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較充裕的時間和空間。
一、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領導充分重視教學工作。
1、每周校辦公會都安排研究教學工作的時間,針對存在的問題,商定有力措施。
2、領導深入教學第一線,及時了解教學工作情況,每位校級、中層幹部都擔任一門學科的教學,每周深入教研組指導教研工作,每學期聽課不少於30節,課後就教法、學法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3、備課檢查分定期查和抽查兩種形式。定期查分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檢查後留有記錄並及時向教師反饋情況。個別教師還需跟蹤檢查,督促其整改;抽查是在推門聽課後隨機檢查,在定期查、抽查情況的基礎上於期末評出優秀教案。
每學期定於期中階段檢查作業情況,分作業量大小、作業設置是否有層次、學生書寫情況、教師批閱情況等幾項,評出優秀作業。
4、加強教學管理,嚴格執行教委下發的教學課程、課時計劃,做到三表立法。每天值日校長都要巡視每班的上課、下課情況,對隨意調課、空堂、拖堂、不備課上課等違紀現象做嚴肅處理。
5、學校制定了教學質和量的評價措施。
6、學校成立了教科室,設了中心教科研組,帶領教師進行教科研理論學習,在《教科研園地》中交流教學經驗,大膽開展教學實驗。
7、每年組織一次教學研討會,每學期有專題研討會或優質課賽教。
二、加強教學研究,重視師資培訓。
1、科研先行,全員參與。
開學初傳達了教科研計劃,提出實驗要求,每位教師都根據學校教科研總課題,結合素質教育的目標任務,找出本學科的重點、特點及學生自身發展中的不和諧因素,確立實驗的子課題,有目的地在課堂教學中摸索實驗經驗。教師在期初有研究計劃,過程中有記錄,有階段小結。
2、教研組形成網路,教研活動有落實。
學校成立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思品、勞動、自然、活動等十二個教研組,每周一下午大科組活動,每月一次小科組活動,研究教法、教材,開展說課、一人一課、評課活動。學習有關的教學先進經驗,並將其結合到實際教學中,增加教學中的科研成份。
3、抓教師的師資培訓工作。
學校分期分批派教師參加區級骨幹班培訓,外出觀摩優質課,鼓勵教師參加業余進修,新教師定期培訓。
㈣ 農村中學教學質量上不去的原因有哪些
1 農村學生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問題依然突出
隨著黨的富民惠民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農村經濟條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也不斷增長,但囿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一需求還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現在各鄉鎮或幾個鄉鎮都辦有或聯合辦有一所初級中學,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轄區內學生基本上都能就近免試入學,學生有學上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鄉鎮中學與城鎮中學的差別卻很突出,也就是有所謂的好校與差校之分。好校在辦學條件、師資配備、教學理念、教師待遇、生源、政府扶持、社會資助等諸多方面都要優越於差校。城裡的學生在城鎮讀書,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一般不願也不可能到鄉下來讀書,但鄉下的學生想到城裡來讀書,一般卻沒那麼容易。一是教育政策不容許,教育要實現均衡發展,不準許學生盲目往一個或幾個區域擁擠,即使是家長有要求把學生往城裡轉,但手續卻比較復雜;二是農村學生家庭條件無法滿足學生來城裡讀書。鄉下學生來城裡讀書,勢必會給家庭增加在交通、生活、撫養、教育輔助、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費用。一般而言,農村學生家庭不願或無法支付這筆開支,也沒有必要。因此,農村學生與城裡學生相比,在受教育的起點、公平環境上就先天性落後了一大步,這是制約農村初中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瓶頸。
2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
雖然黨中央、國務院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要求,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在十二五規劃中再次動員全黨全社會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但這一政策在基層組織還未完全落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市、縣級政府對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意義認識不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廣大農村地區是主要的生源地,教育對農村而言,應該佔有很大的比例。《教育規劃綱要》已經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切實抓好落實,確保到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並盡快形成科學規范的制度。要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落實政府發展和管理教育責任,積極推動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但這些政策的落實、行為的實施,在一些縣級政府工作中沒能得到很好地體現,甚至在少數政府文件中對教育規劃發展特別是農村教育這一塊很少提及,基層組織把經濟發展作為一切大事來抓,忽視了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由於認識上的不足,導致了在教育經費投入上的不足。與城鎮學校學生相比,農村學校學生很少或者無法享受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育資源,城鎮學校學生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農村學校學生卻要依靠僅有的幾台電視,幾張過時的報紙獲取微乎其微的所謂的新聞,真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教師更是閉門造車,井底之蛙,缺乏外出深造、增長見視、獲取最新知識的機會與技能。由於認識上的不足,從根本上提高農村中學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
2.2 鄉鎮政府對本區的教育扶持力度不大,支持不夠。
目前,一些農村鄉鎮政府與本區的農村中學基本上是各自為陣,很少有橫向和縱向上的聯系。政府是行政部門,精神的領會,工作的開展源自上級政府部門,農村中學直接受縣(區)教育局領導,工作業績由教育局來考核,與鄉鎮政府沒有多大關系。鄉鎮政府雖然設立了分管教育的領導,但實質上的領導作用不強,更談不上指導、規劃、實施本區的教育發展。農村教育的發展,離開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是很難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這也是當前廣大農村中學所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校園的擴建、活動場地的徵收、教學用房的維修、設備設施的添加,學農基地的圈建,治理校園周邊環境安全級別的升級配套,僅靠學校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爭取的資金是遠遠不夠的,當地政府在地方教育投資很大程度上是一紙空文。甚至個別政府連教師節也不到當地中學去慰問戰斗在一線的老師,捐資助學,全力扶持學校,幫助學校解決實際困難,也往往是紙上談兵。鄉鎮政府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鄉鎮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性,要想憑單方面的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註定要失敗的。
2.3 教育主管部門加強自身職能建設不夠,協調處理外圍關系缺乏能動性與實效性。
教育局作為農村中學的上級主管部門,學校的布局、規劃、發展、業務指導、師資配備與業績考核,是它的主要職能。按常理,教育局組織機構的所有成員,只能是領導和管理專家或業務專家,但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育局自身的職能卻大打折扣,外行領導內行,外行指導內行,已屢見不鮮。分管局長不懂業務,股室負責人下校檢查亂作指示,教研員聽課卻不懂得怎樣評課,不根據各校實際,隨意抽調師資是常有的現象。農村中學要健康發展,離不開職能部門的監督與檢查,眾多職能部門來校僅僅是檢查指導工作倒無可厚非,但它們當中大多是帶有一定營利性的。學校意思了,工作就沒問題,學校不意思,工作肯定有問題。它們的工作與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根本上就風牛馬不相及。每期開學到放假,縣級部門教育局來校檢查工作很正常,人大要來,質量技術監督局要來,衛生防疫站要來,物價局要來,審計局要來,保險公司要來,電影公司要來,國、地稅局要來,交警中隊要來,等等;鄉鎮級政府要來,七站八所都要來。學校幾乎成了一兜任意可掰剝的白菜,誰來了都想掰剝一片。校長一半精力要花在應付這些職能部門的檢查上,這不能不說對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可就在這些檢查中,教育局一般置若罔聞,很少主動出來協調或為學校減輕擔子的,嚴重缺乏處理外圍關系的能動性與實效性。教育主管部門在認識上尚且如此,校長又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在抓教學質量提高上來,農村中學教學質量從根本上提高無從談起。
3 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
3.1 教育改革的震動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產生了負面影響。
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在某些地區特別是農村,不是根據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是根據教育教學實際的需要,而是教育主管部門考慮到城區局部名校短期的品牌效應,或人情的因素,導致大批優秀師資「孔雀東南飛」,盲目擠進城裡,留下老弱病殘或經驗不足的老師留守農村。城區學校人滿為患,農村學校師資緊缺,由此造成了教師隊伍的極端不穩定。其後果一方面直接影響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情緒,教師容易產生自悲心理,工作缺乏熱情,缺乏主動性積極性,不能靜下心來集中精力進行教學研究;另一方面導致部分教師加班加點,隨意加大學生課業負擔,把學生弄得焦頭燦額,學生視學習為畏途,視學校如監獄。同樣,新課程改革也與一些農村貧困學校的實際脫節,由於交通、信息、教育理念的落後,農村的學校、教師成了課程改革的「局外人」,因此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3.2 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向城市,留守學生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由於農村勞動力大量湧向城市,農村留守學生層面增大。留守學生大多是家庭中的「獨苗」,家庭中的「小皇帝」,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在「溫室」中,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賴性又很強,脾氣也比較任性。一旦失去父母的管教與督促,學習上稍微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就聽不進老師的教誨、教師的勸言,就選擇了放棄;或者稍微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就置學校的規章制度而不顧,容易腐蝕變壞;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過分遷就與寵愛,久而久之,就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約束,變成了一匹脫韁的野馬,曠課、缺課、逃課、滋事是經常的事,這不僅誤了自己的學業,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影響了其他學生,造成學校學風不正,教學效果低下,教學質量下降。
3.3 資配備脫離實際,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初中學校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來,雖然各教育主管部門招聘了一些年輕教師補充到農村中學,但這遠遠不能滿足農村中學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學師資的矛盾依然很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農村中學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師資出現嚴重斷層。「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中學,哥哥姐姐教高中」,是對當前農村師資構成的真實寫照。有些學校居然找不出30歲以下的青年老師,青年教師緊缺,老年教師的培訓又跟不上,教學嚴重缺乏生機與活力。②目前農村中學的教師隊伍雖然在數量總體上能滿足教學需要,但是教師的學科結構不均衡,英語、音樂、美術、體健、地理、生物、歷史等科目缺乏專任教師。有很多
農村中學,音樂、美術、體健、專題研究、社區服務與綜合實踐、信息等所謂的「雜科」,都由其他科目的老師兼職擔任,很少有科班出身的老師任教。③大量骨幹教師外調,形成的餘缺不能及時得到補充,或一直空缺。一位老師教兩科或幾科的現象十分普遍。④由於現在教師資格「門檻低」,新招聘來的教師一開始很難進入角色,在短期內很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熟悉專業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這些因素都制約著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3.4 現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切實際和偏難導致了部分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
現在農村初中使用的教材和城市初中是一樣的,但這種以城市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基礎制定的課程標准及教材是遠離農村地區和學生實際的。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城鄉差別並沒有現在這樣明顯,那時候農村初中的教師、教材、教法是合時宜的,基本上是適合當時社會發展的,為當時的社會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勞動力,為高一級學校也輸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隨著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現在農村初中所使用的新的課程標准及教材反而不太適應農村實際了。以城市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內容挫傷了農村初中部分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部分學生厭學輟學。農村中學教師也感覺無從適宜,因而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也會大打折扣。
㈤ 農村小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方面
在這里我作為一個小老師親身實踐和體驗關於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小學的硬體設施及它的軟體設施及其他的教學質量等等。
農村小學的教學硬體設施確實是欠佳,場地確實是不太好。雖然現在小學教室都是在水泥樓房裡,但是這教室設計的確實不是很正規,很合理。狹小的教室,50多人的班級課桌都排到教室的後門了,教室後面都沒有留一點給學生活動的空間;窗戶太過狹小,光線進不來,採光條件不好,整個教室即使是在白天看起來也是昏暗不已的, 電風扇的分布也不合理,四個在到處轉動的電風扇並不能覆蓋住整間教室,有的學生整整一個學期都沒有享受到吹電風扇的奢侈待遇。同時,狹小的校園裡面都沒有幾個像樣體育教學教材。一方面是學校方面經費的不足,小學教育屬於九年義務教育的范籌,學校是沒有收入的,學生的學費、學雜費等費用都是免收的;另一方面是來自社會或者是上級教育部門普遍教育意識認識上發生的偏差,認為小學教育相比中學教育或者高中教育來說不是那麼重要和急切。對小學的投資是一個漫長過程,它所取得的效果既是長期的,又是不夠明顯的。甚至有人還會懷疑對小學教育的投資究竟在最後會不會取得回報,該不該對小學教育進行投資。因為它不像投資初中或者是高中一樣,能夠看得到一年有多少個學生能上重點高中或者是能有多少個學生能夠上大學,我們能夠為社會培養多少個大學生等等。
㈥ 影響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因素
村教學質量普遍低下,存在的問題都是顯而易見的,主要有師資力量薄弱、教內育經費投入不足、家校配容合不密切等等,而我則認為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尤為重要。現在的社會以經濟為上,白天搞經濟創收,夜晚則縱情瀟灑,大人們不重視知識的再吸收,社會也不重視文化環境的投資建設。大家看,現在的青少年宮、新華書店、圖書館成什麼樣子啦,而網吧、電子游戲室則遍地開花。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一到周末,就揣著借書證往圖書館跑,然後在裡面一呆就是大半天······
不要再讓網吧、電子游戲室泛濫、逍遙了,應該鼓勵開設書吧、學習交流社什麼的,還應鼓勵城鎮、鄉村、學校的書店、圖書館加大投資建設,向社會開放,向孩子們開放,讓孩子們有書看,愛看書。
㈦ 制約農村小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1、學生家庭因素。家長水平,家長的認識,家庭經濟,等。2、學校因素。學校硬體,學校師資缺乏。3、社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