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隨著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創新一詞不僅被廣泛的應用到經濟和社會的改革領域,而且也被運用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性開發上。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更是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因此基於這一點我們必須要對小學數學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創新,有更深層的認識,我們要本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切實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工作,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水準得到明顯的提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一)教學的模式相對落後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要求小學的數學教育應該注重課堂互動性和趣味性的提高,讓課堂變得更加的開放和富有活力,讓孩子在提高數學知識的前提下,可以從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孩子在各方面得以全面的提升。但是目前的大多數小學的數學教育只是簡單意義上的按照教學計劃的照本宣科,小學的數學教師只是依照現有的教材給孩子講授知識,沒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的程度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和規劃,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這種教學的模式不利於學生積極的思考,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且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束縛了學生個性的成長[1]。
(二)教學內容缺乏創新
小學數學的教學很重視理論上的教學,這就使得教學的內容過於單一,甚至在數學的教學中主要是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缺乏創新性的方法讓學生提高做題的技巧,提高做題效率和正確率。另外由於教師平時不注重教案的更新和課題的研究,所以數學的教學和教育受到教育內容的約束,這就使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的思想變得很守舊。因此學生不光是學習知識,更重要是學習方法和技巧。
(三)學生的情況不均衡
由於每個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這使得學生的數學教學顯得異常的艱難,因為每個孩子的水平不一致,而且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情況也是極不均衡,因此學生接受和適應新鮮事物能力也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一些學校的小學數學教育就忽視了對於不同個性孩子的培養,而且家長和老師對於學生的數學教育並不重視,認為小學的數學教育只是簡單的數學計算,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就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阻礙。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性對策
(一)充分利用現代技術體現教學內容
進入網路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而且現代的新興技術的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而且小學生對現代技術的接受速度也非常快,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應該充分利用微信和網路技術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推廣,使小學的數學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加多元化。新興技術的應用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逐步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另一方面,作為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新技術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要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使得自己的授課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得以拓展。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並且對於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驗證。教學創新之後,要想使教學模式創新經驗得以應用,就要對其創新成果進行全面的論證,確保其創新成果滿足實際需求[2]。
(二)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
教師應該以學生目前的思維發展水平為依據選擇教材,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新知識得以充分接受,通過新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新的知識與原來的知識融匯貫通。首先,小學數學教材應包含思維激發方面的內容,在教學創新和提高上,教材的選擇也是教學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這一認識,在小學數學教材選擇和應用中,需要保證教材中包含思維激發的內容,以此滿足開發學生思維模式教學的目的。其次,小學數學教材應具有提高計算能力的內容。計算能力的提高可以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計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過程中,應保證教材內容中含有計算能力培養和提高。再次,小學數學教材應該包含有新舊知識接續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首要注意的是新知識和舊知識的相互銜接和續接。為此,在教材選擇中,應含有新舊知識接續的內容,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夠在形式和內容上得到高度的統一,使得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認知的高度統一,從而促進孩子身心的發展[3]。
(三)提高學生課堂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思考數學問題,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自身天性好動和可愛的本性的特點,教學的設計時盡量考慮教學形式和內容的趣味性,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對以後的學習充滿信心;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選定一個習題,讓學生通過這個習題找出不同的解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和同學進行交流和探究,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成績好的學生帶動落後的學生,使得班級的整
㈡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一提到數學教育,人們關注的是學生學到知識的多少,學業成績如何,至於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價值、地位都無情地忽略了,學生更多體驗到的是數學學習的苦澀和知識的深奧,而對兒童是否享有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把數學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數學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則從來沒有為孩子想過。數學,究竟給我們孩子的童年留下了什麼?是給學生一堆金子,還是給學生一個點金的手指?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我們是否口服心服一個新的觀念?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是: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比獲取知識重要。只有在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中,兒童才能體驗到數學奇境的樂趣,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者和開拓者。那麼,怎樣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活用教材,構建探究式學習方式呢? 一、創設探究情景,激發探興趣。 蘇聯心理學家奧加涅相曾說過:「數學教學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質量的動因,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能力的前提。課堂上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把主動參與的火焰點燃,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有開發智力、挖掘潛能的內驅力。有了興趣,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是教師常用一種手段。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知識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為學生認知「最近發展區」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源,從兒童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例入手。通過生活展現情境,故事演繹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語言對話情境的途徑,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例如教學「商不變性質」時,教師創設以故事激趣(課件出示,猴兄弟賣餅廣告圖)的情境。小兔最愛吃蘿卜做的餅了。一天它來到森林裡的「賣餅店」,想買好吃又便宜的餅,但給猴兄弟廣告難住了,不知買誰家的便宜。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幫它嗎?請看廣告:猴哥的廣告:「快來買餅吧! 120 元可買 60 個。」猴二的廣告:「特大優惠! 1200 元可買 600 個。」猴弟的廣告:「大減價了! 12 元可買 6 個。」教師問: 1 、「你覺得買哪一家的餅便宜。請你算一算。 2 、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們。這樣故事導入新知探索,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促使學生急於參與新知的探索之中。 二、實施探究操作,引導探究行為。 「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行動與思想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由此可見,操作是學生智力活動的源泉。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使他們的眼、手、腦、口並用,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數學要領的理解,幫助他們掌握有關的算理,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導他們主動探究知識,促進他們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思和創造力。如數學三角形的認識時,一開課,我就讓學生拿出三根長短不等的小棒,用三根小棒拼組不同的圖形,能拼多少個就拼多少個。同學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拼出了我意想不到的許多圖形……這些豐富多彩的圖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重視探究過程,不斷升華體驗 影響課堂的優質、高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不會學數學,沒有很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會學數學」,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常用分析、綜合法、實驗操作等的學習方法的培養,還要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操作、思考、觀察、嘗試、討論、交流等探索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留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述、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若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代替;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範。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要求學生課前准備幾個紙圓,上課時,教師在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情況下,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對圓已有哪些認識?(會有學生說圓心、半徑、直徑。)你能想辦法找到圓心、半徑和直徑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紙圓進行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的學習活動。(1)通過折一折,使學生發現比較長的摺痕是圓的直徑,短摺痕是圓的半徑,摺痕相交的一個點是圓心;(2)說一說,讓學生仔細觀察摺痕,同桌互相說一說什麼是圓的直徑、半徑和圓心;(3)量一量摺痕的長短,學生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即 1/2 );(4)同桌比一比,學生發現在同圓或等圓里,所有的直徑或半徑都相等。這樣設計,給學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較多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參與探索的意識。 四、創設階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可作為認知的對象,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策略,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表達、學會學習。教師應努力把教學過程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歸納和總結,從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應適時指導,並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精心設計適當的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梁,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克服障礙,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如:教學「能被 3 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先出示一組比較簡單的數: 9 、 12 、 33 、 123 、 186 、 219 、、 726 ,讓學生判斷這一些數中哪些能被 3 整除,並能發現規律,此時會有學生說「個位上的數是 3 、 6 、 9 的數能被 3 整除」,也會有學生提出「 12 的個位不是 3 」,但是它也能被 3 整除的質疑。教師再給出這樣的一組數: 23 、 46 、 149 、 323 、 916 讓學生判斷、驗證。學生根據剛才得出的結論認為能,而又被驗證的結果所否定。這時,這一矛盾立刻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教師抓住時機,要求學生想一想:能被 3 整除的數會不會與 3 會有關系,如果有關系,又有什麽樣的關系呢?(會有學生說:這些數是 3 的倍數),你能舉出能被 3 整除的數嗎?讓學生大量列舉數例,然後仔細觀察這些數,看一看有什麽特點,相信你會有所發現。學生經過舉例、驗證、交流、總結,在尋找結論的同時,不僅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也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讓學生主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的平台,並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才能促使學生持續和諧的發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㈢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傳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裡,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准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五、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於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
六、注重教與學的反思,保證數學教學更有成效。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生狀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於創造條件,讓教學准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使學生能習;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㈣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
主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數學課程標准》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其實質是要求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並從中獲取探求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呢?現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託;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學《擲一擲》時,我首先告訴同學們,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摸球的游戲。我手上拿的紙盒裡裝著標有數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個,請你來閉著眼睛隨手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幾號球呢?(教師搖晃盒內的球後,請一個學生閉眼摸一個,同時請學生們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幾號球?)生1:他摸到的是6號,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號,也可能摸到3號,生3:我看他說不定摸到的是4號或5號或6號。(學生猜後,教師讓摸球的學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對的同學歡呼雀躍)師:想一想,我們能事先確定摸到幾號球嗎?生1:不能,1號到6號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個球被摸到的機會是一樣的。師: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號,那麼我們可以怎麼辦?生1:多放幾個6號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號球。師:為什麼?生:因為每個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個球不是6號,就有可能摸到這個球,如果全部是6號,隨便你怎樣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號。創設以游戲情境為主線,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和理解「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認識「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應用價值,初步掌握「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於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於老師而言,沒有去填「鴨子」,只是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多種學習條件,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二、加強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
動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學習中經常採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測和發現的載體,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和運用新知識的活動中去,最終達到學會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為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剪一剪、擺一擺、量一量等,精心誘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操作過程,使他們的手、眼、腦、口、耳多種感官並用,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或驗證結論,並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首先讓學生們剪下一個圓,師:同學們把你所剪下來的圓片對折,打開,換一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學生動手操作)師:對折若干次後你們發現了些什麼?生1:摺痕相交一點,交點在圓的中心。生2:每條摺痕一樣長,交點把摺痕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 師:你們有這么多的發現很好,這些摺痕相交於圓中心的一點,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O表示。師:你們發現圓心把每條摺痕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這是憑眼睛估計的,是否真的相等,請同學們拿出尺子量一量,並記下你所量的長度。(學生動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師:你們的結論,教師不否定。請在你們的圓上任取一點,量一量圓心到這點的長度,多做幾次,並記下所量的長度。(學生動手操作)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所量的數據。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㈤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有哪些
「整體教學」的五大策略
21世紀以來,我國小學數學教科書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一般採用「大螺旋式」編排結構,即在六個年級教學內容的整體編排上採用螺旋式,其中每個單元上採用直線式。這種「小步子」「高密度」的單元知識編排方式,雖然強調了數學內容內部每一領域的連續性與系統性,但是由於時間跨度大,學生容易遺忘,而且不利於知識整體結構的系統性。
數學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每個知識點都處於彼此關聯的知識體系之中,都存在著自身的歷史和邏輯結構。那麼,根據知識的結構體系,以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以整體方式展開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落實,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里主要介紹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本質內涵、理論基礎和實踐策略。
一、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本質內涵
整體教學是指基於關聯性和整體性原則,遵循學科知識的內在結構,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現狀,尋求學科知識之間以及學科知識與學習者心理結構之間關聯的教學方式。整體教學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學科素養為目標,追求學生習得知識的整體性和生長性,為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提供基礎。
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是指根據數學知識的系統結構,結合小學生心理特徵和已有認知基礎,整合相關教學內容,以凸顯關聯性和整體性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整體教學活動,不僅有利於小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本質,形成完善的數學認知結構,而且有助於學生獲得數學思想,提升數學能力,發展數學素養。
二、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理論基礎
1.結構課程論。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傑羅姆·S·布魯納在其著作《教育過程》中指出「一門學科的課程應該決定於對能達到的給那門學科以結構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教專門的課題或技能而沒有把他們在知識領域更廣博的基本結構中的脈絡弄清楚,這在幾個深遠的意義上,是不經濟的。」布魯納認為學生掌握學科課程的基本結構,不僅有利於對新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利於後續學習的開展。
根據結構課程論,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選擇和編排上,要理清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的核心知識,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系。教學中要體現數學知識自身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之間的應然聯系。
2.意義學習論。美國心理學家D·P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中指出有意義學習的條件為「(1)學習者表現出有意義的學習心向;(2)所要學習的材料對學習者來說是有潛在意義的。」條件(1)是指有把新的學習材料
㈥ 求一篇開題報告 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的策略
探究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不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蘊涵著代表其特質的教學精神。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探究教學往往存在著許多問題,深入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必將有助於探究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使課堂教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 探究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 有探究教學的程序,卻沒能體現其精神實質
探究教學有著不同於其他教學方式的實施程序。一些教師在採用探究教學時,整個程序雖然沒有缺少一個環節,但教師為了讓學生盡快學到知識,每個環節僅僅匆匆帶過。教師心目中所關注的仍然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點。知識目標雖是探究教學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但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是否獲得了深刻的情感體念、態度生成乃至整個生命的成長與發展。如果教師形式上採用探究教學,而關注的仍是知識的掌握,而非學生完整的生命成長,那麼探究教學就失去了其重要的精神內涵。
2、 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卻沒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採用探究教學的課堂上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給了學生探究的時間,讓學生經歷整個探究的環節,但整個過程,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意圖,遵循教師制定的方案,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得出教師想要的結論。教師每一歩都牢牢掌握著教學的支配權,學生自主的空間非常狹小,幾乎沒有自己做決策的機會和權利。在這樣的探究教學中,學生有探究的時間卻無自主的空間。而喚發學生自主學習是探究教學的基本精神所在。探究教學不是讓學生接受現成的知識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其出發點就在於喚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學生自主性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中自己去質疑、判斷、分析、比較和概括,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自主選擇、自我擔當。
3、主張學生自己探究,卻不能善等學生的差異
探究教學是讓每個學生自己去經歷、體驗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和體驗。一方面,他們的探究過程與教師設想的會有差距,畢竟學生與教師在觀察現象、思考問題、分析決策等方面存在差異;另一方面,由於不同學生在學習需要、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學習優勢方面各不一樣,因而每個學生的具體探究過程以及從中獲得的體驗也就各不相同。然而,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忽視這些差異,要求所有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設想,在同樣的時間內採用同樣的方法、以同樣的速度找到同樣的答案,達到同樣的水平。當學生得出與教師意見不一致的答案時,教師總是急於否定強求一律;當學生用各自的方式與路徑進行探究時,教師不能信賴、接納、期待每一個學生,而只是把賞識的目光投向其心目中的「優等生」。
4、 主張學生自己探究,卻不能寬容學生的失誤
一些教師在採用探究教學時,雖然給了學生嘗試探究的機會,但對學生的失誤卻缺少寬容。因為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尋找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疑問、困難和障礙,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甚至會出現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卻找不到確切答案的現象。然而也正是這個過程給了學生從錯誤、挫折和彎路中學習的機會。教師的寬容能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有一種心理安全感,願意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而不用擔心被挖苦、嘲笑;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即使在探究中遭遇失敗也相信自己經過努力一定會成功。寬容能增添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們感到自己有價值、被尊重,從而願意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即使任務艱巨也不畏懼、退縮。若是教師缺少寬容,不僅會使學生失去了從錯誤中學習知識的機會,而且會使學生喪失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積極探索的慾望。
二、 實施探究教學的策略引領
課堂中探究教學的基本程序可以概括為:「問題—探究—反思」。它們有相對的靈活性,既可以貫穿於整節課中,也可以體現在某個教學環節內,多次循環使用。在此程序中,教的活動包括組織學習活動,促進思維開展,喚醒學生潛能等;學的活動包括觀察、操作、猜想、聯想、推理、交流等。如何使以上教學活動能得到有效實施,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 創設問題情境,增強探究動力
有問題才會激起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任何問題的出現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或「沖突」,將他們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問題意識,激發認識沖突。小學數學大多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習內容採取背景化和豐富化的處理,為數學知識找到緊密聯系的「原型」,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的經驗來理解數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創設問題情境要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吊起學生的「胃口」,讓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活動,提出的問題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且明確具體,富有啟發性;要努力選擇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富有時代氣息的、具有引發思考懸念的內容,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但要避免夾雜無關的內容和「無病呻吟」的思想教育。
2、 提供活動時空,優化探究環節
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活動時空是課堂探究教學的中心環節。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究活動,以及探究活動本身質量高低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探究學習的優劣。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提供探究材料。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總想通過動手觸摸等手段來達到探索周圍環境的目的,並在探索的同時產生一種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及與同伴分享發現所帶來喜悅的強烈願望。事實上,必要的材料是激發、引起探究經歷的一種有效載體。為此,教師要注重選擇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具有多方面聯系的材料,以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探究,使學生從一些較為復雜的材料或信息中,親歷探究過程並發現規律。
(2)確定探究形式。數學課堂探究性活動的形式一般有:A、學生獨立探究。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念,以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進行探究和發現,對探究的問題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獨立探究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得數學知識,而是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增強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B、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個體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對某些問題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再進行合作探究與交流。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小組或班集體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探究過程,滿足自我表現的慾望,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挖掘和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師生的情感在交流中升華,思維在交流中互融,成果在交流中分享。
(3) 選擇探究方法。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運用:A、操作引探。通過創設富有挑戰性的、能激起學生探究慾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動手、動口、動腦的操作活動,從而建立概念、發現規律、啟迪思維、感悟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程序為:問題-操作-發現-結論。B、猜想驗證。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材料,對數學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尋找方法,合理論證;親歷論證過程,體驗「冒險、創造、發現」的喜悅,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啟蒙。活動程序為:問題-猜想(假設)-論證-結論-評估與交流。C、觀察歸納。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整理、分類、觀察和自組算式等,從大量的具體事例中歸納和發現事物的一般規律。通過這樣的探索與發現、觀察與分析、歸納與驗證等一系列思維活動,使學生掌握探尋客觀世界某些規律的思想方法。活動的程序為:舉例-觀察-歸納-驗證。D、類比聯想。讓學生通過類比及聯想的思維方法,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發現數學原理和方法,進而推演出結論。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活動的程序為:提供舊知-聯想遷移-驗證結論。
3、 經常評價反思,感受探究活力
學習數學也是一種體驗活動。為此,提供足夠的時空讓學生去反思和體驗探究發現的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1) 小組評價。在交流過程中,可以經常問學生:「你對其他同學的探究成果如何評價?」等,以此引導學生開展積極評價。這樣,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進學生在認同、批判不同觀點的過程中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學會評價,形成健全的人格。
(2)自我反思。即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審視和反省:我是怎樣進行探究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哪些疑惑?這種審視和反省,是學生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饋,進而根據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調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於自己深刻認識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形成認知結構,總結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另一方面有利於培養自我調控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總之,探究教學其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會求知;分析問題、動手實踐、解決問題;敢於發問、敢於探究、學會發展;參與競爭、努力超越、學會生存。
㈦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1教學目標,要簡潔、准確,便於學生理解。2自學指導,要明確、具體,便於學生操作。3合作探究,要形式多樣,便於學生交流,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4探究後的總結性交流,教師要把握好度,盡量使問題通過「兵教兵」來解決。6合理的作業訓練,要針對性強,面向全體學生。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
㈧ 怎樣做好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中的
小學數學教學中採取探究式教學,有利於學生找到適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對於小學生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那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見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其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夠認真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主動觀察、反復思考探索事物的內在動力,對學生認真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有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才能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並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將自己對數學的探究內化為一種需要,一種樂趣和一種強的內驅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要如實的貫徹好探究式教學,那麼教師就應從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思維發展階段的特點,積極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案例把學生引入一個與教學目標相關的情境中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會極大提高學習興趣,改變以往上課不專心、聽課缺乏興趣的現象,點燃學生的「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給學生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並不只是單純地把知識言傳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親身去感悟體驗數學知識,並有意識地去探索問題的整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如實的發揮好課程改革指導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積極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給學生探究學習的技巧和方式,引導學生高效的自主探究學習,使探究式教學真正的落在實處,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意義。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在探究前應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點撥、啟發、引導和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積極嘗試自學,使學生獲得經歷學習過程、自主探究規律的機會,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中應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積極的在學生的探究中給學生滲透探究的一般方法:①操作�D發現�D應用。②猜想�D驗證。③觀察�D歸納�D反思。④類比�D聯想等等。使學生掌握好基本的探究技巧,為學生的有效探究提供保障,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三、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肖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仍然各是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學習應是一個不斷交流探討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式教學,除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之外,教師還應積極地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識,獲得知識。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要開放教學環境,優化師生關系,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合作學習數學,集體去研究數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發表獨立見解,敢於與教師爭論,與同伴爭論,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自然、和諧的探究氛圍。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己利用模型和自己所知道的例子和知識,自主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並且讓學生自己聯系生活,對問題進行深究,尋找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發現問題規律。同時老師在一旁傾聽,對學生的理解進行評價、指點、和糾正錯誤,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有效的產生了思維碰撞,達到了培養發展學生探索性學習的效果,同時,在學生的合作的過程中,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對學生的後繼發展意義重大。
四、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講過程的教學形式,為了能給學生最好的引導,那麼,它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則基礎上在去開展教學。對於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來說,教學中,教師要如實的遵循好以下幾個原則:①貼近生活性原則: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體現了數學,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要充分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②時間保障性原則:盡量給學生多一些探究的機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份活動的空間,多一些成功的喜悅。③方法指導性原則:進行適時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不能成為一種放羊式。④民主和諧性原則: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保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和學生搞好關系,爭做學生敬愛的好老師。教學中,只有教師認真的遵循好以上幾個原則,並切實的實施好教學環節,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會逐步提高。
總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採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是國家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的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積極的在教學過程中總結,不斷探究完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