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中班社會中秋節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及有關習俗。 2.積極參與表達與交流怎樣過中秋節。 3.體驗中秋節家人團聚的歡樂氣氛。 活動准備: 1.教具:人物、花燈、月餅、桌子、紅菱、藕、糖水芋頭等圖片,教師自製ppt,實物:芋頭、蘇式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2.經驗准備:了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完成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了解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1.了解中秋節的由來。 師:明天是什麼節日呀?中秋節有個美麗的傳說叫什麼?裡面講了個什麼故事呢? 師小結:嫦娥為了保護後羿才吃了仙丹,結果呀他們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只能遠遠地互相對望,互相思念。人們呀非常敬重嫦娥,為了紀念她,人們就把月亮又圓又大的那一天訂位中秋節。 2.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 小學美術中秋節詳細教案怎麼寫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字數限制,後面的發圖,可以用文字掃描得到上面的文字。
詳細教案:
一、活動目的:
1、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中秋節讓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國各地過中秋的風俗。
3、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時間:2018年9月25日
三、活動准備:蘇軾的《水調歌頭》ok帶、中秋燈謎、圖畫、月餅
四、活動地點:八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
老師導入: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去年開始,國家把這個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休息一天。從而可以看出,中國逐漸對傳統文化和民俗越來越重視。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中秋佳節,一起來感受中秋佳節。
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1、 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同學們,每當天氣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麼,月亮像什麼,
出示圓形月餅,讓學生比較。
老師:月亮在最圓的時候是什麼日子,
說中秋節的由來。
老師: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滿,象徵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它起源於魏晉時期,在唐朝初年成為我們國家固定的節日,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中秋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剛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報的遺俗。
2、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老師引: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月圓人團圓」,
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師:有誰能來講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起源及一些民間故事, 生:嫦娥奔月:
指名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引導學生講述不同版本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等。
老師:看來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
3、學生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老師引:好,聽了我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
3. 中班中秋大團圓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准備: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嘗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4. 小班語言認識中秋節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活動准備:
1、每一個孩子准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認識中秋節」這堂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聽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過節該吃月餅了,代表家人的團圓。
5. 幼兒園大班開心識字《中秋節》教案
設計理念: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其賞月、吃月餅的活動凸顯著人們家人歡聚一堂的和樂畫面,憧憬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福和願望。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賞中秋、品中秋、畫中秋的活動形式,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體驗節日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簡單了解中秋節的習俗。
2.讓幼兒體驗過中秋節的愉快,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准備:
1.圖片袋:月亮、兒童畫圖片、已剪好的黃色月亮(圓形或月牙形)足量2.視頻:《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個月餅活動過程:
一、"月亮做衣裳"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2. 9月8日就是中秋節,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決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沒有穿上好看的衣裳?為什麼?
(2)師幼互動交流,知道月亮會從月牙狀慢慢變成月圓狀,又變到月牙狀。
二、"月亮的色彩"1.師: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麼呢?(賞月、吃月餅)2.教師出示月亮圖片,師幼一起賞月。(引導幼兒說一說月亮里都住著誰?)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1.師:剛才說到了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還會吃月餅。(教師出示月餅念兒歌)中秋節里月兒圓,餅兒圓圓像月亮,香香的月餅嘗一嘗,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極啦!你是不是也想嘗一嘗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餅)3.幼兒開始月餅分享會。
三、"月亮的故事"美術活動:《月亮的故事》
6. 中秋節賞燈會教案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所以被稱為中秋,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圍繞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雲,口裡嚼著香甜的月餅,「人有悲歡離合,我們一家也開始賞月光,那就是廣寒宮里的嫦娥。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美」。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吃月餅了,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每季又分為孟,皎潔的月光,溫暖著我的心,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好朋友----苗苗。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八月節」,更明亮。
我凝神望著月兒。在中國的農歷里,別提有多美了;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如果你仔細看。」這句話描述了我此時的心情、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
我們全家人圍站在陽台上。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中秋那天,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就會發現那裡面有黑色的影子,不知她現在是否也在望著月亮、玉兔和桂花樹。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思念著遠在他鄉的我呢。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月有陰晴圓缺,像水似地瀉向大地,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彷彿在告訴我不要太悲傷,分著吃?只是月亮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遠在他鄉的遊子,在這天。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此事古難全、吳剛。此夜。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因而中秋也稱仲秋,所以又叫做「月夕」,相傳。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這不、仲,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那股愁雲已經消失了。
爸爸告訴我。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圓月像一隻雪球高懸中天、季三個部分,趁著今天是中秋節。這時,把大團圓月餅分成幾塊,一年分為四季,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幾朵灰白色的;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吃月餅。這時中秋作文
中秋節
7. 幼兒園大班主題式課程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活動准備] 1、每一個孩子准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8. 中秋節《月亮變變變》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 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 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准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 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 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 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 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9. 大班《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教案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