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識字教學中應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
識字寫字教學的意義,識字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識字寫字教學對完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目標和任務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培養語文綜合素養的前提和保障,是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要手段。毋庸置疑,學生不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就無法閱讀和寫作。只有當兒童學會了一定數量的漢字,並且牢固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才能閱讀,才能運用所識漢字表情達意。因此,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
識字寫字教學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漢字是表義文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在識字寫字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字形結構特點,字音的讀音的差別,字義的不同用法,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從漢字的音形義關系及漢字的構字規律鞏固漢字的結果,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同音字,多義字和形近字的特點,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寫字能促進智力的發展。有研究表明,寫字具有對人腦的調節和滋育作用。漢字的形像特徵,書法運作的信息直接在右腦進行處理,呈現右腦活動加強之勢,有「書寫激活效應」。
漢字書寫的這種「激活」,有助於改善於大腦的關系。學生寫字靠手指的觸覺把握筆的運動,手與腦有一種天然的關系,手指的觸覺靈敏度很高,管轄手指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功能區域的面積很廣,手指經常活動,能促進大腦發展,增強腦的活動能力。
識字寫字教學有助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識字寫字有利於學生的語言發展,兒童在學前階段,已經基本掌握了口頭語言;入學後,學習字、詞,才可逐步實現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由會聽、會說到既會聽、會說且會讀、會寫,促進語言的全面發展,提高語言能力。
B. 小學生語文識字教學方法
1、花樣猜字謎。
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猜字謎比賽」,教師出示兩類字謎:一類比較簡單,一類較難一些。哪個組猜對的謎語最多,哪個小組獲勝,最終老師會評選「冠軍組」、「亞軍組」、「季軍組」三個小組,對應的還有其他獎勵的獎品。在匯報生字的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上台給大家表演。可以任意選擇一個生字進行表演,一位同學做動作,另一位同學猜是哪一個字。如在教學動物名稱時,可以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動作與外形特徵。這樣給學生創造表演機會,加深對動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牢牢記住動物的名字。最後哪個小組猜出的字最多,哪個小組獲勝。學生可以在快樂的學習中識記生字,享受識字樂趣。
2、開火車識字。
把學生按照小組形式分成一列列小火車,教師出示生字,讓學生按順序識字。哪個生字讀錯了,這輛火車就會暫停,選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改正,待改正過來再重新接著開。看哪列火車中途沒有失誤能夠順利到達終點,並賦予「動力火車」稱號。同時結合「造句小達人」的方式,即以個人為單位,在教學詞語的過程中,適當選擇幾個詞語造句,看誰造的句子最多,造句造得最多的就可以成為「造句小達人」,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在句子中熟記生字或詞語。
C. 針對小學中年級識字教學有哪些合理建議
識字教抄學是小學語文教學襲五大領域之一,它貫穿與小學語文教學全過程。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項任務。准確把握「識字與 寫字」的學習目標,對於改進識字、寫字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乃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都要重要的意義。
一、 認真研讀三書,明確識字、寫字教學的目標要求
(一)學習課程標准,把握目標要求
1.基本理念解讀
(1)多認少寫,認寫分流
課程標准在具體陳述「識字與寫字」的學段目標時,明確提出來「認識」和「學會」兩種不同的目標,旗幟鮮明地體現了「認」「寫」分流,多認少寫的理念。第一學段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第二學段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第三學段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D. 小學語文教學的識字策略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然而,我們感到困惑的是,在低年級課文中,生字量普遍較大,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既要學文,又要識字,還要寫字,往往感到力不從心,一不小心就造成拖堂,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
《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階段識字寫字的總體要求是:"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會寫。"在第一學段的要求是"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可見,識字寫字的任務主要放在了第一學段。因此,一、二年級教材生字量都不在少數。那麼,如何提高課堂上的識字效率呢?
首先,要正確區分一類字和二類字的教學任務。一類字是要求達到"四會"(會讀、會寫、會說、會用)的字,即達到"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在閱讀和寫作中正確運用"。而二類字只須達到"一會",即"會讀"即可。如果把一類字和二類字混為一談,則勢必會延長教學時間,增加學生負擔。
二類字的教學可以採取"四步走"的方法。第一步,學生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並將生字所組成的詞劃下來。第二步,教師將帶拼音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以小黑板或大屏幕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藉助拼音進行認讀,認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等,總之,要讓學生充分地認讀,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認讀的機會。第三步,把拼音"帽子"去掉,讓學生在丟掉拼音"拐杖"的情況下再次進行認讀,以強化對生字的認識。第四步,把生字送回到課文中,讓學生再次讀課文,這一次讀課文可採取指名讀或分段讀的方式,目的在於讓學生熟讀課文並進一步鞏固識字效果。有的老師可能會擔心,這樣只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學生能記得牢嗎?其實,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今天所學的二類字,隨著年級的升高,會逐漸成為一類字,學生還要再次學習。即使沒有成為一類字,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與這些生字反復見面,也能把"生字"變為"熟字",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其次,對一類字的教學要有側重點,切不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在識字教學中,有的老師擔心學生這也不懂,那也不會,於是,從字音到字形,從偏旁到結構,從組詞到說話,一一點到,本意是想面面俱到,其結果卻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反而"面面不到"。而且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快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使識字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語文版二年級下冊第10課《葡萄溝》一文共有12個一類生字:吾、季、留、杏、密、蜜、坡、搭、摘、釘、溝、夠。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這12個字中最容易讀錯的是"吾、摘、坡",因為"坡"容易讀成「pe」,"吾"容易讀成三聲,"摘"是翹舌音,因此,這三個字要從字音上著重強調;"密"容易與"蜜"產生混淆,"摘"容易把裡面部分和「商」的裡面部分混淆,因此,這幾個字要從字形上著重強調;而其它字都是合體字,其中的部件都是學生早已熟悉的獨體字,學生利用"加一加"的方法就能夠記住這些字,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進行一類字的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多種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的記憶。下面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識字方法。
1、兒歌識字。利用兒歌琅琅上口、便於記憶的特點,幫助學生記住漢字的字形。
如: 天氣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飛來飛去捉蚊蟲。
2、謎語識字。利用學生對未知的探究心理,將漢字編成謎語,幫助學生記住漢字的字形。
如:①王大娘和白大娘,倆人坐在石頭上。(碧)
②林中兩個叉,一隻大手把它抓。(攀)
③兩個兒童去砍柴,沒有力氣砍不來;
回家又怕人笑話,躲在山中不出來。(幽)
④有馬能行千里, 有土能種莊稼,
有人不是你我, 有水能養魚蝦。(也)
3、字理識字。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理解字義,巧記字形。
如:①雙手合十就是"拜",雙手分開就是"掰"。
②村前白水泉,村後山石岩。
客來魚羊鮮,味美舌甘甜。
第三,要加強當堂練寫的訓練。要想學會游泳,必須要下到水裡去,在岸上是永遠也學不會游泳的。學生要想把字寫正確寫美觀,也必須在練寫的過程中去完成。在目前的教學中,我們不能重"識"輕"寫",一堂課40分鍾幾乎都用在了"識"上,而把"寫"放在了課外,殊不知,練寫的過程既是對"識"進一步鞏固的過程,也是讓學生體會漢字形體美的過程,如果任由學生在課下練寫,則不僅體現不出教師的書寫指導,而且學生容易寫錯筆畫或寫錯筆順。
總之,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不會很久,因此,低年級教師要多變換教學形式,把游戲、兒歌、謎語、競賽等穿插在教學活動之中;充分了解學情,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識寫並重,才能有效地提高識字寫字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