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教師寫課題選什麼類型的較好,
沒看懂,
㈡ 教師如何選擇研究課題_(轉)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 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等。 二、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穎。 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 ,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 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三、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點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系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與應用研究相對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抽象、一般為特徵,主要是增加科學知識的組織體系,並不一定會產生直接的實際價值的結果。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徵,主要是解決直接的實際問題,增加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如,《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路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一線教師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這是因為學校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它時刻產生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應用性研究的成果實用性、操作性強,可以推廣開來,並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師運用這些成果。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理論條件 資料信息 設備工具 氛圍環境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㈢ 中小學教師怎樣做課題
中小學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第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
第三、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第四、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㈣ 學校與教師如何選擇研究課題7
道客巴巴精品文檔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 教師個人小課題 教師小課題 縉雲教師進修學校 研究性學習課題 幼兒園教師個人課題 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 研究性課題 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㈤ 小學數學教師要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再者,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性思維內的中心概念。我容更欣賞的一種解讀是:課題就是一個以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台。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選題參考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5、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6、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7、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8、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9、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㈥ 中小學教師選擇研究課題,應遵循哪些原則
研究要想出成果,中小學教師在選擇研究課題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一是課題應該從教學實際工作中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完全可以作為研究問題,甚至上升為科研課題。比如,有的小學生只顧聽不去做筆記,有的太重視筆記而影響了聽課效果。應該怎樣正確處理聽課跟筆記的關系?如何指導學生做到聽課、筆記兩不誤?努力研究這些問題,必將取得一定的成果,這樣的成果一經推廣應用也必將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生成績的提升。總之,課題來自身邊的教學實際,研究更具針對性,研究結果才有實際推廣價值。
二是課題宜小不宜大。一方面,中小學教師主要任務是教育教學工作,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太大、太深、太難的課題研究;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不是專門的科研人員,教育理論素養和科研水平有限。多研究些「小微課題」「草根課題」,既符合自身實際,也有利於自己教學工作的改進和提高。比如,「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研究」這一課題就過大、過寬泛,如果分解成「預習習慣研究」「復習習慣研究」「作業習慣研究」「課堂習慣研究」「考試習慣研究」等,課題就變小了,研究的面就窄了,可以進行深入研究。積少成多,積小成大,宜小不宜大,應該成為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的重要原則。
三是課題應側重應用型研究。中小學教師不是理論家,搞課題研究應該少些理論探索,多側重應用方面的研究。純粹的理論研究不是教師的強項,也難以出成果。教師的優勢就是教學實踐活動豐富,這是不教課的專家學者難以比擬的,因此,側重教學實踐和教學行動的應用型研究契合中小學教師工作的特點,研究下去也容易出成果。比如,「課堂學生心理變化研究」就過於學術性和理論化,而且此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而「如何提高復習課學生專注力研究」,則是偏向實踐應用的好課題。不少學生因缺少好奇心和新鮮感上復習課往往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夠集中,研究這一問題極具現實意義。
四是課題研究應遵從學校科學規劃、教師積極分擔的原則。有些學校要求教師「人人有課題」,從教師專業成長和改進工作的角度看,鼓勵人人搞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但學校應對研究課題進行統籌管理,並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比如,「如何提高我校英語教學水平研究」,該研究用幾年?有哪些子課題?不同年級如何分工協作?每個英語教師擔負什麼研究任務?對此,學校層面要進行設計和管理。課題共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不僅有利於出科研成果,也有利於學科整體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因此,作為學科組的一員,中小學教師在研究自己喜歡的課題的同時,還應遵從學校的規劃和統一安排,積極完成好自己承擔的課題研究任務。
㈦ 中小學教師如何確定科研課題
翼翼粼翼黔矍翼黔的臀擎結論;所以論進行教育科研的第一個環節獻暴確定科研課題。版教育利研權課題是一個有待於解決、驗證或回答的問題-一,、啊課題的料抓惡齋森贛價目可以用肯定的語句表述。課果用肯定語句表述,說明研究教育科研的賣質、對科研課題義還不理解。~科研課題可以用句或疑問句表述,比如「良好習習慣是提高中學生語文學績的基礎,『就不能作為科研謬應改為「l容養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研究」,或「培養生良好的語女學習習慣,提高文成績的融」。2.科研課題應是個有確義的具體問題科研泥果題不能太大、太今否則研究就無法下手。一尤其.撇卿黝恤撻悖誠題致障籍瀕縱忡小學教師來說,選題宜/』、不宜大宜易不宜難。耍/J≮題大做'不台匕題小做。課題越大_研究越空,E嘭「學生學習規律的研究」就無法?手。如果把課題確定為「對,』&萼筆學習方法的指導研究,rl就b匕{弼切一有些大謂瓣實際操怍晡赫通過界定研究范圍分解為莞翔每課題,子課題可以分解為_些更,的_亍嘲i題。比如。
㈧ 小學教師如何做好小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課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
(2)科學性原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在進一步歸化出具體的學科範圍,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積極參與活動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參與綜合實踐?」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不喜歡參與活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綜合實踐活動不想參與?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能力的研究」
總之,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倡導課程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回歸,基於整體論的視野而力圖超越原有的學科分割的局面,通過活動,把各種知識和技能綜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並促進其個性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不管在課堂開展,還是在課外實施,都必須一個一個、一次一次地進行。每一個活動、每一次活動都需要對活動主題設計,每次的主題設計都要對活動要素進行思考,並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選擇,才能完成主題活動的方案設計。
課題的資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動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幾個食品攤點,學生買小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看到了一點,我和校領導商量確定了活動主題《班級地上的食品袋》讓學生在師生生成的課題中調查,活動的同時,接受了環衛教育。在學生學習過後,發現學生的興趣濃厚,在與其商量後,以此為活動主題,在書與生生成的主體中,學生再次感覺到了節約的必要性。環境的保護與節約教育的主題從而產生,遵循著師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會生成的原則,這樣的設計面向了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和分門別類的學科界限,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健全、整體發展,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要有課程開發意識,重視和開發、可利用四種課程資源:從學生的活動需求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從教師對活動提供指導的實際出發,發展教師的愛好和特長,開發教師的教學潛能;從學校對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重視利用學校的傳統的優質資源和辦學特色資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強化和新增學校特色;從社區和當地社會環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利用社會性資源實踐。
㈨ 小學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課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
(2)科學性原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在進一步歸化出具體的學科範圍,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積極參與活動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參與綜合實踐?」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不喜歡參與活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綜合實踐活動不想參與?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能力的研究」
總之,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倡導課程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回歸,基於整體論的視野而力圖超越原有的學科分割的局面,通過活動,把各種知識和技能綜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並促進其個性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不管在課堂開展,還是在課外實施,都必須一個一個、一次一次地進行。每一個活動、每一次活動都需要對活動主題設計,每次的主題設計都要對活動要素進行思考,並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選擇,才能完成主題活動的方案設計。
走過一年的綜合實踐課的歷程,我深深地體會到,課題的資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動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幾個食品攤點,學生買小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看到了一點,我和校領導商量確定了活動主題《班級地上的食品袋》讓學生在師生生成的課題中調查,活動的同時,接受了環衛教育。在學生學習過後,發現學生的興趣濃厚,在與其商量後,以此為活動主題,在書與生生成的主體中,學生再次感覺到了節約的必要性。環境的保護與節約教育的主題從而產生,遵循著師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會生成的原則,這樣的設計面向了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和分門別類的學科界限,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健全、整體發展,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實踐使我懂得,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要有課程開發意識,重視和開發、可利用四種課程資源:從學生的活動需求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從教師對活動提供指導的實際出發,發展教師的愛好和特長,開發教師的教學潛能;從學校對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重視利用學校的傳統的優質資源和辦學特色資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強化和新增學校特色;從社區和當地社會環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利用社會性資源和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