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教育學》讀後感
[《小學數學教育學》讀後感]
最近在網上讀了《小學數學教育學》,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新的知識,掌握了許多教育教學規律,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小學數學教育學》讀後感。
小學數學教育學是建立在數學科學,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基礎上的應用教育理論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
《小學數學教育學》體現了「按需施教,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的原則,以教育學,心理學、小學數學教材教法的交叉點為其新的邏輯起點,綜合研究小學數學科教學與教育學和兒童心理發展的關系,從小學數學教育目標、教材、大綱、教學過程、學生、教師、課內外教育,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教育評價與教育科研等多個層面,全方位綜合化系統研究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法問題,並為我們小學教師提供了一個在更高層次上研究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法問題的台階,幫助教師拓寬視野,打開思路,提高教學法水平。
學習《小學數學教育學》具有特別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育學》是專門研究小學數學教育的基礎理論學科,又是指導小學數學教育的實踐學科,它是小學數學教育實踐的科學總結和高度概括,是小學數學教育實踐的、正確的、完整的反映,因此,它對小學數學系教育具有指導作用,讀後感《《小學數學教育學》讀後感》。有的人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但是自己沒有具體去實踐過;有的自己沒有學過教育學,但一樣教了幾十年的書;我認為:沒有實踐依據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在缺乏理論指導下開展教育實踐,難免會有失誤或多走彎路,只有學習小學數學教育學,才能在教育實踐中自覺地按教育規委辦事,事半功倍,才能在工作中表現出更大的目的性,自覺情和創造性,才能更好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創造性工作,小學數學教師要扮演多種角色,既是教育者、管理者,又是兒童的「兄長」「朋友」,既教書又育人。小學數學教育既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數學知識,又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理解力和表達能力。當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素質,完善教師的形象,必須從多方面學習和努力,而學習和研究小學數學教育學,有助於小學數學教師加深對小學數學教育的認識,在師德、知識、能力等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樹立起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思想。
〔《小學數學教育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㈡ 小學生藝術與數學讀後感
讀《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有感
做為一名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每天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時常反思自己的課堂,有時也有精彩,有時也有遺憾!
有幸讀到蕾鈴主編的《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讓我得以在家中領略名師的風采,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本書共為讀者介紹了八位小學數學界的名師:有追尋常態下生命課堂的劉可欽老師,有抒寫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有展示瘋狂數學和諧魅力的華應龍老師,也有表現課堂樸素之美的徐斌老師,有注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師,有引領讀者感受數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老師,有一切服務與學生讓數學教育更有價值的夏青峰老師,還有以「為學生所需而教為樂」的田立莉老師。品讀著他們匠心獨具的教學案例,感受他們對數學課堂和數學教學的獨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絕。
激動於名師們在書中留下的真知灼見:多問「怎麼想的」少問「為什麼」;簡單的錯,不簡單的處理;讓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探究、學會玩、學會發現、學會應用、學會欣賞;為學生所需而教;放開手,他(她)們走得很好……
感慨於課堂說真實話比說正確話更重要,追求朴實無華有實效的劉可欽老師;感慨於將責任和追求寫進課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師;也感慨於立足學生個體差異,促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的田立莉老師……
欽佩於徐斌老師的智慧、華應龍老師的「瘋狂」;也欽佩於在同一個地方不重復講同樣課的錢守旺老師;更欽佩於「從打工仔」到「全國數學課堂教學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師……
如:劉可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雙基」,使之扎實到位;用居家過日子的心態,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與學生共度分分秒秒,讓課堂生活回歸常態;用自己的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鼓勵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感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激勵;用積極的行動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樹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已經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斷豐富自我,適應變化,追求變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節課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課堂的每一分鍾里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讓學生去說、去想、去討論、去對話、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來探索和獲取新知……。劉老師上課,並沒有依賴精妙的課件,用的大多是傳統的教育媒介,但她與學生的交流自然、流暢,給學生充分的發表風解的機會,關注每個孩子的心靈感受。比如劉老師認為「某某同學說得很,誰能比他說得更好?」這樣的話傳遞給發言的學生的是何心情?「誰能比他說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恰恰忽略了發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正是經常重復這樣的錯誤嗎?劉老師認為不妨換成這樣的話語:「某某同學讀得相當好,還有誰也想試一試?」這樣才會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用劉老師的這種方法,關注每一位學生。
要笑著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著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樂著做同事,盡享工作帶來的友情,不斷吸收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長的快樂。
細細品讀每一位專家的觀點都讓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劉可欽: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潘小明的課堂人生;華應龍: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徐斌:課堂的樸素之美;林良富: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錢守旺: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課堂追求以及田立莉:為學生所需而教。他們都是站在生命成長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無私的愛去澆灌每一位學生,注重用恰當的方式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每次讀到這些文字都觸動著我的心靈,感動的同時,暗自下決心也要做一名這樣的教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給予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
縱觀專家們的成長之路無一不是辛勤伴著汗水,耕耘伴著收獲。最讓我們學習的是專家們對教育孜孜以求的態度和如痴如醉的迷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以大師為榜樣,學習-實踐-反思,在三尺講台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㈢ 求讀書筆記範文5000字,無論好壞。不管你有幾篇。都復制上來。
駱駝祥子
他們的車破,又不敢「拉晚兒」,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車,希望能從清晨轉到午後三四點鍾,拉出「車份兒」和 自己的嚼穀。他們的車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錢。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 貨物,都是他們;錢少,可是無須快跑呢。
賞析: 車夫的坎坷和悲慘生活,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他決定去拉車,就拉車去了。賃了輛破車,他先練練腿。第一天沒拉著 什麼錢。第二天生意不錯,可是躺了兩天,他的腳脖子腫得象兩條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 來。他忍受著,不管是怎樣的疼痛。他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事,這是拉車必須經過的一關。非過了這一關,他不能放膽的去跑。
賞析:寫祥子遇到的困難,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社會底層人民的幸苦
他不吃煙,不喝酒,不賭錢,沒有任何嗜好,沒有家庭的累贅,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兒就沒有個不成。他對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 非打成自己的車不可!是現打的,不要舊車見過新的。
賞析:寫出了祥子的堅定和自信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他愛自己的身體,都那麼結實硬棒;他 把臉彷彿算在四肢之內,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裡以後,他還能頭朝下,倒著立半天。這樣立著,他覺得,他就很象一棵樹,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的。 他確乎有點象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祥子的堅定性格與鍥而不舍的精神
他得另去找事。自然,他得一邊兒找事,還得一邊兒拉散座;騎馬找馬,他不能閑起
來。在這種時節,他常常鬧錯兒。他還強打著精神,不專為混一天的嚼穀,而且要繼續著積
儲買車的錢。可是強打精神永遠不是件妥當的事:拉起車來,他不能專心一志的跑,好象老
想著些什麼,越想便越害怕,越氣不平。假若老這么下去,幾時才能買上車呢?為什麼這樣
呢?難道自己還算個不要強的?在這么亂想的時候,他忘了素日的謹慎。皮輪子上了碎銅爛
磁片,放了炮;只好收車。更嚴重一些的,有時候碰了行人,甚至有一次因急於擠過去而把
車軸蓋碰丟了。設若他是拉著包車,這些錯兒絕不能發生;一擱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
有點楞頭磕腦的。碰壞了車,自然要賠錢;這更使他焦躁,火上加了油;為怕惹出更大的
禍,他有時候懊睡一整天。及至睜開眼,一天的工夫已白白過去,他又後悔,自恨。還有
呢,在這種時期,他越著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沒規則;他以為自己是鐵作的,可是敢情他也
會病。病了,他捨不得錢去買葯,自己硬挺著;結果,病越來越重,不但得買葯,而且得一
氣兒休息好幾天。這些個困難,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買車的錢數一點不因此而加快的湊
足。整整的三年,他湊足了一百塊錢!
賞析:寫祥子遇到無數的困難,突出祥子和當時人民生活的坎坷,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這樣下去,幹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買輛車,一
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賞析:寫出祥子的希望與開心,最後一句是過渡句,這一段為下文祥子的車被搶做鋪墊
可是,謠言,他不信。他知道怎樣謹慎,特別因為車是自己的,但是他究竟是鄉下人,不城裡人那樣聽見風便是雨。再說,他的身 體使他相信,即使不幸趕到「點兒」上,他必定有法,不至於吃很大的虧;他不是容易欺侮的,那麼大的個子,那麼寬的肩膀!
賞析:寫出了祥子的自信,所以不相信謠言,也為下文車子被搶做鋪墊
戰爭的消息與謠言幾乎每年隨著春麥一塊兒往起長,麥穗與刺刀可以算作北方人的希望
與憂懼的象徵。祥子的新車剛交半歲的時候,正是麥子需要春雨的時節。春雨不一定順著人
民的盼望而降落,可是戰爭不管有沒有人盼望總會來到。
賞析:從側面寫出作者對戰爭的厭惡
謠言吧,真事兒吧,祥子似乎忘了
他曾經作過莊稼活;他不大關心戰爭怎樣的毀壞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無。他只關心他
的車,他的車能產生烙餅與一切吃食,它是塊萬能的田地,很馴順的隨著他走,一塊活地,
寶地。因為缺雨,因為戰爭的消息,糧食都長了價錢;這個,祥子知道。可是他和城裡人一
樣的只會抱怨糧食貴,而一點主意沒有;糧食貴,貴吧,誰有法兒教它賤呢?這種態度使他
只顧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禍患災難都放在腦後。
賞析:寫出祥子的樂觀,也從側面寫出了戰爭的壞處,和作者對戰爭的厭惡
他越想著過去便越恨那些兵們。他的衣服鞋帽,洋車,甚至於系腰的布帶,都被他們搶了去;只留給他青一塊紫一塊的一身傷,和滿腳的皰!不過,衣服,算不了什麼;身上的傷,不就會好的。他的車,幾年的血汗掙出來的那輛車,沒了!自從一拉到營盤里就不見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難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這輛車!
賞析:寫祥子幾年血汗買來的車被搶還被打傷,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輛車不是隨便一說就行的事;至少還得幾年的工夫!過去
的成功全算白饒,他得重打鼓另開張打頭兒來!祥子落了淚!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
的一切了。憑什麼把人欺侮到這個地步呢?憑什麼?「憑什麼?」他喊了出來。這一喊——雖然痛快了些——馬上使他想起危險來。別的先不去管吧,逃命要緊!
賞析: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斗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墮落的故事,無情地批判了那個社會--不讓好人有出路的主題思想。
這些日子,他的血似乎全流到四肢上去;這一刻,彷彿全歸到心上來;心中發熱,四肢反倒
冷起來;熱望使他混身發顫!
賞析:寫出了祥子的激動和興奮
讀後感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壓迫。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車,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於是,他省吃儉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但是那時是抗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里糊塗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的寄託-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誘惑他,祥子上了當,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於難產。虎妞死後,小福子又表示和他一起過,可是當祥子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後去找小福子時,才知道小福子已進了「白房子」 並上弔死了。
從此以後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為了行屍走肉。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產生的。小說,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說,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明天會怎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2.《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拚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祥子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小說還細致地描繪了祥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願望所作的各種努力。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盡管他懷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看見過螞蚱嗎?獨自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群,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光,誰也沒法兒治他們!」盡管這種提法還比較模糊,也沒有在作品中進一步用具體的情節正面地表現出來,卻仍然可以看出這是老舍探索勞動人民解放道路所得出的一個嶄新的結論,顯示了他過去作品中所沒有的可貴的進展。
3.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戰亂,壓迫,金錢,人力車夫……
這所有的詞融合在一起就是兩個字--祥子。駱駝祥子。
一個來自農村的青年農民--祥子,拋開除了自己就空無一人的家,到城裡來,天天省吃儉用,拚命拉著賃來的車,沒日沒夜,為的只是能攢出錢來買上一輛自己的車。三年在祥子的努力中一晃而過,他有了自己的車,他可以不再受車場主的氣,他可以想怎麼拉就怎麼拉了!可痛快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戰亂中的北平危機四伏,正在拉車的祥子莫名其妙的就被軍閥的亂兵抓了回去打雜,這一切的困苦祥子都能忍受,但最讓他痛苦和憤怒的,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寄託--用三年的心血與汗水換來的新車,被搶走了。祥子歷盡艱辛逃回了北平,在「仁和車廠」,壓抑著滿腔的悲愴和痛苦,繼續拉著憑來的車。千辛萬苦,當他終於在一個平和善良的人家找到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拉包月車的工作後,又因為僱主被特務盯上而被反動政府的偵探以「買命」的名義榨取了他僅有的一點點積蓄,同時也丟了那份安定的工作。面對這一個個接踵而至的沉重打擊,他依然驕傲的抬著頭。他是年輕氣盛,高大健壯的祥子阿!怎麼能這么輕易的被困難打倒?他不肯屈服。他要用自己的力氣、自己的血、自己的汗來掙出自己和妻子虎妞的飯錢!虎妞以低價為祥子買了一輛車,可本以為又回到從前的祥子卻又不得不因為虎妞的喪事而再把車賣掉。
祥子是個善良正直但很要強、肯奮斗的人,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場主劉四爺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因為他認為 「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他不喝酒,不吸煙,沒有沾染上一點點地惡習,可上天對這個可憐的老實人還是沒有半點的憐憫。無數的打擊、挫折,終於把祥子這個「鐵打的」人的「鐵打的」精神給碾壓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麼拚命的拉車,不再煙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見了,只剩下學會了吃喝嫖賭,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的行屍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寫的那樣:「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墮落不是祥子的錯,而是整個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變了質。
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用盡了所有的力,也吃盡了所有的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為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們也應當學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斗過了,便能問心無愧。
4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朴,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揚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於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藉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願望。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後,我從中了解到了在當時混亂的社會里,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讀後感魚兒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讀後感魚兒]放寒假了,要利用假期時間好好的充實自己,所以到東圖的新華書店買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讀後感魚兒。到了那裡一看,老師的輔導書太多了,左看看,右翻翻,覺得每一本書都挺好,可是我也不能都買回家呀。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了吳正憲老師的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就愛不釋手的看起來。發現真不錯,就決定買這本書,回家慢慢的消化。記得吳老師說過: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帶著對吳老師的尊敬細讀這本書,這本書告訴了我如何從一招一式的背後去挖掘深刻的道理,完成從教學技術到感悟教學規律的升華,真正提高執教能力;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上好每一節數學課;如何讓每位學生獲得高質量的數學學習等等。它不僅為我今後的數學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也通過一些名師的教學片段,讓我又重溫了大師們的風采,下面就談談我讀這本書前兩章的一些深刻感受和收獲:書中詳細的介紹了16種教學策略:1、進行學情調研的策略。2、制訂教學目標的策略。3、設計探究學習的策略。4、設計合作學習的策略。5、提問和理答的策略。6、追問的策略。7、利用生成性資源的策略。8、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策略。9、促成學生認知沖突的策略。10、比較的策略。11、利用學生已有經驗的策略。12、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策略。13、滲透轉化思想的策略。14、滲透對應思想的策略。15、滲透函數思想的策略。16巧妙運用數學史知識的策略。每一種教學策略都能對課堂教學起到指導作用,都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少走一些彎路,讀後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讀後感魚兒》。第二章的第一個策略使我印象深刻--提問和理答的策略。提問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課堂離不開提問,但如何能進行有效的提問呢?如何能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問後面對學生的回答又應該如何回應?怎樣理答?我想這都是我們老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通過讀這篇文章我知道: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問題開始。學起於思,思願於疑。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精心設計提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有意識的為他們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從而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教師提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在這篇文章里就向我們介紹了四種提問的策略,即為了促進學生理解而提問,使學生開動腦筋;利用追問使學生理解概念本質;為了解學生需求而提問,讓學生產生學習慾望;通過反問和追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這四種提問策略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傳授了行之有效的提問方法,能大大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還有就是理答的教學策略,說實話,當我剛剛看到"理答"這個詞語時,我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理答"對於教師來講可能是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或回答完問題之後,教師所採取的回應方式。教師的理答應該開放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文章也像我們介紹了三種理答策略,即教師要學會等待,促進學生反省和深思;重復學生的語言,突出教學重點、轉向,擴大學生的參與廣度。最後還向我們提出了關於"提問與理答"的幾點建議,有畫龍點睛般的將前面的策略加以升華和總結,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另外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還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精彩的課堂教學實錄,將枯燥的理論於生動的課堂相結合,牢牢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想如果讓我去讀一本理論書籍,就像前一段時間王飛老師推薦的《概率論的起源》、《第一次數學危機》,內容非常的豐富,可是我感到讀的時候很吃力,需要反反復復的去推敲裡面的文字,還需要在網上找資料,才可以讀懂一點,說實話,沒有太大的興趣,只是硬逼著自己去讀,去理解。就如同我們在課堂上單調的教授是一樣的,失去了調動興趣的原動力,所起到的效果也將是不理想的,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興趣,教師亦是如此!這本書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實錄,簡單明確的教學對比,讓我真真正正的將理論上升到了實際,將理論結合到了實際,更能在今後的教學中將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去!文章中匯集了吳正憲、趙震、潘小明、徐斌等多位教學大師的課堂精彩片段設計,也有一些同課異構的教學分析,還有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和新手教師的對比課堂教學,讓我能深切感受到書中的理論生於課堂,長於課堂,也能為課堂教學的提高而服務。()〔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讀後感魚兒〕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㈤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這本書,最近我認真品讀,感觸頗深,二十多年來,吳老師在小教戰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在漫漫教學路上勤於思考,善於反思,不斷挑戰自我,《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她憑著自己對教育的熱愛和執著,博採眾長,創立了自己的教學特色,趟出一條當代教師成功之路。她總結出的「吳正憲數學教學法」享譽國內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一切為了孩子!」這是吳老師教育思想的核心。吳老師以優秀教師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藝以及獨具感染力的語言,緊緊地抓住了孩子們的心。也令我折服。這本書共分四部分,「在探索數學教學改革之路上」,讓我深切的感悟到一位教師職業生命的價值所在。「和學生一起走進數學樂園」使我領悟到
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大家眼中的吳老師」是我從側面感悟到吳老師的成功源於他的人格魅力,她用心去擁抱生活,她用愛去托起事業,她用情去繪畫風采。在「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中反復品讀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我忽然有了一種新生的感覺,一種向上的活力。因而忍不住心中萌動的情感,稍作整理與大家共勉。
一、讓我領略了「自主學習」的魅力。吳老師的課堂上自始至終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以學生為主體」在她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她不是一位諄諄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使人泛起思想漣漪的老朋友。在吳老師執教的《平移和旋轉》一課中,她隨時關注學生的發展,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了自主學習的舞台,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讀後感《《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吳老師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使學生們感受到鼓舞和激勵。抽象的數學課不再枯燥乏味,而變得妙趣橫生。
二、讓我對課堂有了新的領悟。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好課的標准,我不敢妄自定論。通過聽吳老師的課和報告,我感覺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 真誠的教學感情
吳老師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課堂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用她的話來說便是:「課堂教學源於情!」她能夠真正做到從心底欣賞學生、贊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充滿了真誠的贊賞與熱情的鼓勵,如:「好極了!我很欣賞這位同學,很會傾聽,並會接納別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這些話語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語言的激勵,吳老師還非常善於用體態語言來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學生的心靈。如:用眼神表達、扶扶肩膀、摸摸頭、甚至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這一系列自然的行為,細膩地向學生傳遞著老師的信任,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那種深深的愛。相信,老師如此的身體語言定會震撼每個學生的心靈,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將比任何干癟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2、獨到的課堂設計
綜觀吳老師的眾多教學實錄,可以看到,無論哪節課,學生們都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她獨到的教學設計。吳老師對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精益求精,不是「為追求風格而風格」,而是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例如:在《旋轉與平移》這節課中,一方面採用了個人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讓學生充分應用多種感知通道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觀看游樂場中的活動場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和旋轉,進而又通過動手操作和活動進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轉。課的最後,教師設計了「樓房會搬家嗎?」、「聰明的設計家」、「巧算長度」等解決問題的題材,又讓學生在初步應用新知中感悟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學生在一堂課中初步完成了個體在認識上從感性到理性又從理性回到感性這樣兩次飛躍。這充滿智慧的教學設計環節深深地吸引學生,也吸引著無數的老師的目光。教學結束時,無論是學生還是聽課老師,大家都沒有一絲倦怠,反而有種「意猶末盡」的感覺,這正是吳老師教學設計藝術高潮迭起性的體現。另外,吳老師列舉的課例——《千以內數的認識》的設計也獨具匠心,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高潮迭起,充分體現出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3、揮灑的教學機智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看了吳老師的實錄課,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在課堂上那駕輕就熟的教學機智。吳老師對於課堂上的偶發事件能隨時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如:教學《平移和旋轉》時,課一開始吳老師問:「大家說玩好還是上課好?」老師的本意是借學生說「玩」引出遊樂場,但孩子卻說:「上課好」。吳老師巧妙地一引:「我認為玩不錯,上課好不好呢,你們需用心體會,40分鍾後再告訴我,好嗎?」話語不多,就把學生引入了課堂。這樣靈感性的發揮創造,是課前備課在課堂上的隨時延伸,是教師知識積累、各方面修養及激情瞬間的高度凝合。
〔《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㈥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讀後感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讀後感]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讀後感
肇慶市封開縣南豐中心小學 吳金菊
今年暑假,我讀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一書,《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讀後感。讀完後,我撫摸著書本不由自主再次回味書中介紹的八位小學數學名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的感到這本書對我的教學工作太受啟發了,對我的教學工作太有幫助了。一些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疑惑也在讀書的過程中得到了解決。讀了這本書,突然發現自己欠缺的東西太多太多,太需要學習了。
書中介紹了劉可欽、潘小明、華應龍、徐斌、林良富、錢守旺、夏青峰、田立莉等八位小學數學名師的教學藝術和所具有的教學特色,並列舉了一些經典課例和教學片斷,以及每位老師的教學感悟等等,這些都給我以很大的啟發。
書中介紹的每一位名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課堂教學風格。如劉可欽老師的課堂樸素而不乏機智,用朴實而充滿人文情懷的語言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自由的發揮,讓每一個站起來的孩子都
能夠體面的坐下來,老師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礎上,充分讓學生表達,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讀後感《《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讀後感》。潘小明老師的「抬起頭,往下看」的說法形象的說明了潘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風格。抬起頭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往下看要透過數學知識的表面去發現並抓住支撐著數學知識的數學情感,讓學生親歷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不僅獲得扎實的知識技能,而且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往下」教數學,才能上出有深度的數學課。還有華應龍老師的「和諧」的教育教學藝術,徐斌老師的追尋真實有效與互動生成的課堂,林良富老師的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課堂魅力,錢守旺老師提出的在新課程背景下一節好課的五個特點:「新」、「趣」、「活」、「實」、「美」,夏青峰老師的一切服務於學生的學習的課堂追求,田立莉老師的為學生所需而教,所有這些都對我深受啟發,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八位名師,也許他們有著不同的教學風格,但是他們都有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發自內心的關懷,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這正是他們獲得成功的前提。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這些老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都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也只有保持對教育事業的這份熱情和執著,做到了這份堅持和追求,在課堂上使學生能夠真正的獲得發展,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開辟出一些屬於自己的天地,從而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㈦ 求5000字的讀書筆記
我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閱讀了《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感受頗深,讓我得以領略名師的風采,了解了他們真實的常態課堂,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曾非常羨慕別人課堂環節設計的巧妙、精彩的課件演示、火爆的課堂氣氛,當課外輔導員的時候,甚至曾把眼中這些令我羨慕的元素統統的搬到了自己的課堂上,但後來冷靜思考,卻發現除了當時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之外,留給學生的持久影響卻很少。所以我常常思考,我的教學中少了什麼?我要追求的是什麼樣的課堂?一些疑惑也就在讀書的過程中得到了解決。
這本書講述了8位名師的經典課例和課堂教學的藝術,各有各的課堂風格,有追求常態下生命課堂的劉可欽老師;有抬起頭、往下看的,書寫課堂人生到的潘小明老師;有展示瘋狂數學和諧魅力的應華龍老師;有把孩子帶入數學樂園,表現課堂樸素之美的徐斌老師;有注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細節中體現課堂美麗的林良富老師;有引領讀者感受數學課堂魅力的錢守旺老師;有一切服務於學生的學習,讓數學教育更有價值的夏青峰老師;還有對學生一視同仁,真正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學習中受益,得到不同發展的田立莉老師,這些名家經典典範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範例,下面是我讀這本書的筆記和心得,我將從書籍介紹、名師經典案例舉例分析及其心得體會、各名師經典語錄等方面進行敘述。
一、書籍介紹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根據8位老師的課堂特點分至8個標題「劉可欽:追求常態下的生命課堂」「潘小明的課堂人生」「華應龍:瘋狂數學的和諧魅力」「徐斌:課堂的樸素之美」「林良富:在細節中體現課堂魅力」「錢守旺:感受課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課堂追求」「田立莉:為學生所需而教」每個標題下都有畫外音、課堂教學藝術、經典課例、觀點、解讀五個模塊,本書主編是雷玲,本書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二、名師經典課例回放及其分析
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課例,我將其中的幾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從中受益。
這8位名師我最想要說的是劉可欽老師,因為我本身也很喜歡常態教學,在我幾次的課堂模擬或課外輔導員中講課,大部分偏向於常態教學,但是很多的教學手段、方法、課堂操控方面都比不上劉可欽老師,所以很是欽佩她。
人們常常說:聽劉老師的課,如沐浴春風,讓人感覺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脾;如品綠茶,余香縈繞,之前我還對這些話有所懷疑,但是讀過此書後,那些說辭並不覺得誇張,劉老師的課,用的是普通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育媒介、「並不高明」的教學設計,為什麼能達到「生命課堂」的境界呢?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只要劉老師往教室里一站,並不發話,學生似乎就受到一種感染。這種感染,就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劉可欽有「一種作為教師的氣質」,「這是一種較高的境界」。當然,這種「氣質」這種「境界」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與劉老師再教育教學中的長期積淀密切相關。劉老師的課,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刻意的套路。讓我們走進劉老師的課堂和教育故事,仔細品味劉老師與眾不同的「大家風范」,並從中尋覓一些「高招」和規律。
劉可欽老師常說:教師要善於向學生發出描述其思維過程的語言。
鏡頭回放1.「是誰引起了我們的爭論?」
(一次,劉老師在教學兩位數乘法時,大多數學生根據主題圖的情景都列出了20×3,並交流了方法,這是,劉老師發現有一個小男孩還是高高地舉著手。)
生:(用手指著自己的列式20+20+20=60)因為每捆小樹有20棵,3捆就是20加20加20,等於60棵。
生:(小男孩剛說完,一個孩子就馬上站起來發言)你是對的,但是這樣太麻煩了。
生: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個是乘法,一個是加法,乘法要簡單一些。如果有10捆小樹你就用10個20相加嗎?(其他同學也紛紛附和)
(那孩子立刻就顯得尷尬,局促起來,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劉老師俯下身對著他。)
師:你應該說些什麼?(孩子還是局促得很)你的對嗎?
生:當然對啦!(非常小聲)但是我的太麻煩了,沒有這個(指著乘法算式)簡單。
師:是啊,這種方法對嗎?(「對」全班齊答。)當然是對的啦!(邊說邊畫了一個大大的紅鉤)只是不簡便。好,快感謝大家對你的幫助。
(孩子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向全班同學鞠躬敬禮後,很體面地回到了座位上)
這樣的例子在劉老師的課堂上還有很多。在交流演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時候,有些孩子「另類」、「錯誤」的方法往往會受到其他學生的議論,甚至藐視。如果此時學生的自尊心收到打擊,往往就再也不願意交流自己的想法,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劉老師不迴避這些問題,他會抓住這些孩子的想法,引導大家討論、分析這種方法的思路和優劣,但是在最後,一定會反過來啟發全班同學:「是誰引發了我們的爭論?沒有他的貢獻,就沒有我們精彩的討論,我們一起來謝謝他。」
這樣,學生才會願意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也只有這樣才能慢慢形成崇尚真實的表達交流的課堂文化。所以,劉老師說:「課堂上,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說真實的話,說真實的話比說正確的話更為重要。」
劉老師經常拿一些例子來引導青年教師。「××同學說得很好。誰能比他說的更好?」「嗯,你說的很清晰,還有誰能說得更清晰一點?」……這樣的言語,傳遞給每一位發言的學生的是何心情?第一個發言的孩子又有何感受呢?表述不太好的同學還能有參與的機會嗎?「誰能比他說的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是恰恰忽略了第一個孩子的心情,孩子不是我們表演的工具。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要關注的,恰恰更應該是那些需要幫助和支持的孩子。
我覺得不妨換成這樣的話語:「××同學讀得相當好,還有誰也想試一試?」或者「××同學讀得怎麼樣?」讓學生評價後再鼓勵:「誰還能讀出這樣的感受?」這時,孩子們關注的不是誰讀得好,而是怎樣能讀出感受。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怎樣幫助學生回答好,而不是「誰比誰說得好」。
我們練習講課的時候,在課堂上「為什麼」發問不斷,學生被問得一頭霧水,不知怎樣答才合老師的胃口。
而劉老師主張在課堂上要盡量少問「為什麼」,將之換為「你是怎樣想的」、「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嗎」。同樣是發問,但是作用卻大不相同。「為什麼」使學生處於教師的對立面,以學生回答是否正確為指向,指向的是結果,學生可能會因怕回答有錯,而遮掩一些真實的想法。而「怎麼想的」將教師擺在了傾聽的學生想法的位置,更加關注學生的正是想法,關注的是思維的過程。
我們在學習專業課程中學到,在小學課堂上應該經常充斥著「嗬,你真棒」、「哇,好樣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評價語言。但是在劉老師的課堂上,卻並不多見類似的誇張評價,有的只是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相匹配的引導性評價。我們可以將劉老師的評價語言分為兩類。
一類是與學生的行為習慣相聯系的:「好,明白的孩子請你坐正,我就知道。」「完成了的孩子坐正了。我們來讀一遍,讀的時候注意節奏。」……類似的評價,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提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訓練。
另一類評價語言是與教學內容和過程密切相關,啟發學生思考的。「誰聽明白了?」「說說你是怎麼想的。」每到關鍵處,劉老師的這些語言巧妙地將學生推向了課堂的前台,智慧地把自己隱藏在了課堂的背後,這樣的課堂相對而言控制要少一些,更多的是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讓每位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彰顯了劉老師對學生的尊重。
鏡頭回放2.將再平凡不過的事情做得不同尋常
(口訣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口訣的鞏固和記憶部分更是如此。一次,在口訣編制後的鞏固教學中,劉老師不經意間的幾個小技巧,令學生興趣盎然。)
師:(指著黑板上編制的口訣)下面,我只哪個我們就讀哪個。(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節奏快。)
師:好,下面自己念,一分鍾,念熟了!
【規定一分鍾的時間,適度的緊張和壓力有助於促進學習】
師:停,口訣終究不能寫在黑板上的,應該寫在哪呢?
生:(孩子們想了想說)書上。(有孩子哈哈大笑)
生:腦子里!(這個孩子的發言立即找來一片注視的目光)
生:噢,腦子里!(孩子們恍然大悟)
師:好,要寫在腦子里。那我們就把它擦掉。(隨著擦的節奏讓孩子齊讀:「一二得二——」)
師:擦完了,可誰裝在腦子里了?(學生紛紛舉起小手)好,我們一起背一遍。
【一個簡單的「擦」和「裝」字,讓原本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有了情感,有了生氣、活力】
師:嗯,不錯,再給一分鍾時間,閉著眼睛獨立地背,把它們背熟。什麼才叫背熟了呢?脫口而出。因此,在背的時候注意發現秘訣,待會兒交流。
(孩子們都閉上了眼睛大聲地背誦。有的孩子記不住,想了想後睜開眼睛偷偷地看了看黑板上的乘法豎式繼續閉眼背。)
師:有什麼秘訣?
生:口訣的第一個數字除了第一句是一外,其他的都是二開頭。
生:口訣的結果從上往下看每次都多了2.
生:從下往上每次都少了2.
生:二七就是兩個七,7加7就等於14.
……………………(孩子們紛紛說著自己的發現)
【如果此前的記憶還是「死記」的話,這里就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是巧記。讓孩子們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想法,有助於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把握和記憶。】
師:好,我們明白了,那我們把算式也擦了?
生:擦了!(答得很乾脆)
師:好,這次我倒著擦,你們倒著背。
(學生隨著老師擦得節奏背誦:「二九十八,二八十六……」)
【又是一個「擦」字,但是倒著擦,孩子們倒著背。這樣一個小小的策略變化,再次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師:現在認為自己能背的有誰呀?會背的的孩子請站起來!(孩子們都站起來了,雖然有幾個孩子有些勉強。孩子們很整齊地背誦了一遍。)
師:不錯,我們誇誇自己。會誇自己嗎?(孩子們還不好意思地相互看了看)「以後哇,覺得自己做得很棒可以誇誇自己。怎麼誇呢?我教大家一個方法……」
師:誰不僅會正著背,還會倒著背?
(陸續地有十來個孩子站了起來,老師熱情地伸出大拇指表示鼓勵。接著又有幾個孩子受到鼓勵站了起來。孩子們背誦的速度明顯地比較慢,顯得有些吃力,但還是很准確地背誦下來了。劉老師表揚說,能站起來就是好樣的,正當有孩子准備坐下時,劉老師阻止了他們。「我們應該會表揚他人。」劉老師接著教給孩子們表揚他人的辦法,並鼓勵孩子們在以後上課時可以鼓勵別人和自己)
劉老師這些看似普通的「小技巧」在課堂上非常受歡迎,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這些「小技巧」,與耗時的大情境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點,受學生喜愛,並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效率很高。
關於劉老師的課堂課例還有好多,我只是篩選出以上兩個課例分享給了大家,書中劉可欽老師的好多話語讓我茅塞頓開。作為教師我們要關注重視的是能給學生持久影響的常態課教學,要著力提高常態課的教學質量。
劉可欽老師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四小學校長。大凡聽過劉老師課的老師,都覺得劉可欽老師的課堂,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課堂——氣氛火暴,師生熱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沒有設計得精妙絕倫,令人拍案叫絕。聽劉老師的課,如沐浴春風,讓人感覺清新自然。劉老師曾經也追求過那種令人拍案叫絕的設計,但現階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態的教學中,給學生不同尋常的感受,並持久地影響學生。
劉老師上課,並沒有依賴精妙的課件,用的大多是傳統的教育媒介,但她與學生的交流自然、流暢,給學生充分的發表風解的機會,關注每個孩子的心靈感受,如果在以後我們的教學課堂中,使用劉可欽老師的常態教學再加上輔助的多媒體設施,我想這對我們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三、劉可欽老師教學感悟(列舉2條我喜歡的):
享受做教師的幸福
要微笑做老師,把陽光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蹲著看學生,學生會回報你每天的驚喜;樂著做同事,盡享工作帶來的友情,不斷吸收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長的快樂。
要做一個激情與理性融於一身的老師
要有感召力、影響力,教師的工作要求我們要有較高的溝通能力,如果沒有激情就很難動之以情,扶之一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難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因此,應該激情與理性並存,熱情與真誠同在,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簡單的說教,主動用兒童的眼光與孩子交流。
作為未來的教師當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爛漫的童真時,我感覺任重而道遠。這本書中需要我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做為未來的老師我一直在努力,通過對他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何為孩子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在讀書中,讓我得以領略名師的風采,了解了他們真實的常態課堂,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我感覺很充實,領悟了一些教育的真諦,感受著教育的神聖。讀書,真的會使我們的人生收獲一份真實而奇妙的美麗。
我這個也是盜用來的,我們班導師也要我們寫5000字的讀書筆記,太無恥了,誰寫的那麼多啊
讀書就是苦,我從來沒寫過5000字的文章,真坑爹。
㈧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師讀後感
我心目中的數抄學老師 我喜歡襲我現在的數學老師,因為他對我們很好,他愛我們,喜歡我們,我心目中的數學老師作文。可同學門卻不知道珍惜他的勞動,小學六年級作文《我心目中的數學老師作文》。老師上課時,同學們吵啊,鬧啊,插嘴啊……什麼都來了。老師呢,一會兒停下來講紀律,一會兒生氣,一會兒要我們罰坐,一會兒快樂,表揚一些同學,一會兒上課。老師已經很累了,同學們不知道,從老師的眼神來看,他很疲倦了,還要給我們上課。我希望老師的臉不要再拉長了,一直把笑存在臉上,丟掉生氣、煩惱。其實,大家喜歡你,我也喜歡你。希望你給我們一些勇氣、鼓勵,我們不會讓你失望的
㈨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後感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後感]《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後感我次閱讀了《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這本書,這是一本為我們一線的教師量身定做的學科教學評價用書,《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後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我想,這段話同樣適用於教師,同樣要幫助教師"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書中說到,目前很多老師對評價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最主要的是將測試與評價混為一談。有些人以為測試的結果就是評價,還有認為評價就是考試,而將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成長檔案袋評價、長短作業評價、社會實踐考核評價等視為無效評價。這種測試及評價在一些地區誤導了評價的方向。我們認為,多元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等新的評價理論應當與傳統評價中的合理成分和有益做法相結合。簡單的理解就是:測試之於評價,測試是手段,評價是目的;評價之於發展,評價是手段,發展是目的,讀後感《《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後感》。只有徹底理解了兩者的關系,我們廣大的教師在測試、評價和發展的關繫上就可以放開手腳,運用智慧,創造出因人而異的學科教學評價的方法來。效果、效率、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也是本書就教學評價提出的新理念。以往我們過多的注重教學效果,以效果的好壞來評價教學的得失與價值。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對單純追求教學效果的價值觀產生了動搖,這無論是對教學方式還是學習方式的變革都要重新審視。如果單純追求教學效果,往往會導致教學的作秀和學風的浮躁,學習情景熱熱鬧鬧,細細品位卻沒有什麼可以咀嚼的東西。同時,由於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和誤區,一些教師以為發問就是探究,分組就是合作,於是不顧教學的投入和產出之比,在偏離教學任務的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用較高的代價換取較低的效益,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追求的不僅是教學效果要好,教學效率要高,而且教育投入與產出之比要合理。這本書就上面陳述的問題給了我很多新理念的理論引導,當然再好的專業引領也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才能體現其真正價值。我次閱讀了《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這本書,這是一本為我們一線的教師量身定做的學科教學評價用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我想,這段話同樣適用於教師,同樣要幫助教師"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書中說到,目前很多老師對評價的認識存在許多誤區,最主要的是將測試與評價混為一談。有些人以為測試的結果就是評價,還有認為評價就是考試,而將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成長檔案袋評價、長短作業評價、社會實踐考核評價等視為無效評價。這種測試及評價在一些地區誤導了評價的方向。我們認為,多元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等新的評價理論應當與傳統評價中的合理成分和有益做法相結合。簡單的理解就是:測試之於評價,測試是手段,評價是目的;評價之於發展,評價是手段,發展是目的。只有徹底理解了兩者的關系,我們廣大的教師在測試、評價和發展的關繫上就可以放開手腳,運用智慧,創造出因人而異的學科教學評價的方法來。效果、效率、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也是本書就教學評價提出的新理念。以往我們過多的注重教學效果,以效果的好壞來評價教學的得失與價值。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對單純追求教學效果的價值觀產生了動搖,這無論是對教學方式還是學習方式的變革都要重新審視。如果單純追求教學效果,往往會導致教學的作秀和學風的浮躁,學習情景熱熱鬧鬧,細細品位卻沒有什麼可以咀嚼的東西。同時,由於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和誤區,一些教師以為發問就是探究,分組就是合作,於是不顧教學的投入和產出之比,在偏離教學任務的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用較高的代價換取較低的效益,這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追求的不僅是教學效果要好,教學效率要高,而且教育投入與產出之比要合理。這本書就上面陳述的問題給了我很多新理念的理論引導,當然再好的專業引領也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才能體現其真正價值。〔《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㈩ 《李烈講怎樣學好小學數學》讀後感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它給予我們營養,豐富我們的知識,增加我們的閱歷。
「我教小學數學」與我們的工作很貼近。我手捧李烈老師的《我教小學數學》很快就讀完了,還意猶未盡,一點一滴,好像就在我們身邊,那麼親切自然,她猶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濃香四溢,回味無窮。書中那一個個源於教學實踐的真實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鋪滿了平凡而又閃爍著智慧之光的創新足跡,更讓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師的敬業精神,佩服她細致的教學藝術,更佩服她睿智的頭腦與眼光。特別是書中講述的「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的教育教學觀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貫穿「以愛育愛」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各方面得到健康發展。李烈老師的教學能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學生成長的寬松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等,從而真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生命體驗過程。讀後,使我不禁想到如今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任務很繁重,心理壓力更是大。當面對的孩子上課不認真時,當孩子們的作業大面積的出錯時……,常常是火冒三丈,感覺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竟然是這樣的回報,多少有些傷感和無奈;但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失望,然後就免不了對學生一頓責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