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怎麼寫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探討:
(1)寫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貳』 小學科學《地震》怎樣運用信息技術
【摘要】採用最先進的網路來開展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收集信息——研究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拓展信息的自主探究科學的過程,開啟了學生的心智,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師生藉助互連網,共識共享,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背景】
為了在教學中真正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我把一些傳統的一講到底的課,平時同學們不易見到的一些自然事物;要通過間接經驗獲得對這些事物的了解等內容。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對這類課堂教學進行了精心設計。現以《地震》為例將課堂中體現我的設計思想的一些教學環節實錄如下:
【教學過程】
教學情景一:
設計思路:利用多媒體視頻,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在這個教學環境中,在導入部分, 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特定情景中進行活動,讓學生進入情景,對有結構的材料充分感知,在頭腦中引起認知和情感上的興奮,對原來可能不感興趣的主題感興趣,產生探究的好奇心,進而提出科學問題
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看一段影片。
師點擊視頻,出現汶川地震凄慘景象。(學生邊看邊嘆息,有的甚至驚呼)
師: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
生:地震。
生:地震發生的時候很可怕。
生: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橋梁斷裂,給人們造成很大損失。
生:地震會奪走人的生命。
……
師:關於地震,你知道什麼?
學生回答。
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回答。
師: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震這種自然現象。
【評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體這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導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學生不自覺地就捲入到了現在要探究的問題情景中來了,為學生後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情景二:
設計思路:網上查找資料,實現資源互享。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願組合成為學習小組,通過上網瀏覽 . 篩選和整理資料,培養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以語言等形式輔助網上交流,實現全班資源共享。
師:既然你們想知道這么多和地震有關的知識,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震。請同學們選擇要研究的問題,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開展研究。
按學生提出的問題分成4個學習小組:社會學家組、歷史學家組、抗震減災組和地質學家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要研究的問題,組成了合作學習小組。把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源進行分析-整理然後把研究成果提交到老師指定的網站,形成地震專題網站!(http://aqw.zt.luohue.net/)然後在專題網站上匯報各小組的成果。
【評析】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把信息技術多媒體影像和 Intemet 網路,進行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科有效整合,力圖創設一種基於網路的學習共同體,由學生自己進行網路資源的搜集、研究、整理、應用,使學生在共享性的學習活動中共同建構知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就初步經歷「收集事實—研究事實—整理事實—應用事實」的自行探究科學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了學生,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形成的學生自己研究的專題網站。
教學情景三:
設計思路:進行信息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科學志向。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激勵學生課後對所感興趣的問題繼續進行研究。有什麼困難 . 建議可以通過電子郵件、QQ或專題網上留言等形式發表觀點。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對地震有了很多的了解,知道了關於地震的很多奧妙。那你們還有什麼新的問題想提出來繼續研究呢?
生:我想知道,人們能不能建造更加結實的房屋,在任何地震中都不會坍塌?
生:我想知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要是可以發明一種能及早預報地震的儀器或機器人就好了。
生:我想知道我們這里以後會不會發生地震?
……
師:哦,看來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雖然學到很多關於地震的知識,但對地震還有很多問題想繼續探討。那我希望同學們下去後,繼續關注和地震有關的網站,把你們最新學到的知識,在班級論壇里或通過電子郵件告訴其他的同學和我,讓我們繼續研究地震!
【評析】一節課的結尾應該是既能實現課堂教學目標,還能給學生留下無窮的回味和思考,變封閉式為開放式的課堂,雖然課上完了,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遠遠沒有結束,這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和意義無疑是極其深遠的。
【教學反思】
1. 教學設計突出了「以學論教」的教學理念,營造了「參與」、「樂學」的情景。從課上學生的網路學習到小組學習成果展示,再到觀察游戲課件選擇防震措施,一個「參與」和「趣味」貫穿始終。課堂上學生置身於相互觀摩、傾聽、參與之中,學習興趣盎然。
2. 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 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利用網路進行教學後,由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進行網路資源的搜集、研究、整理、應用,學生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自行探究科學的方法,發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培養合作精神。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在小組里進行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吸收和學習別人的觀點,從而構建起新的和更深層次的理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競爭意識,也讓他們學會了怎樣和別人相處和分享研究的成果。
4.進行信息的拓展,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科學知識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信息技術能力在應用中得到鍛煉。雖然這個活動是在科學課上進行的,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但由於在整個過程中都涉及到信息工具的使用,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例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下載、電子文檔製作、研究成果提交的網站等等,都需要相關的信息技術作支撐。
【整合應該注意的問題】
對於小學生而言,較多地處於領會水平。網上的資料絕大多數是針對於成人的,有些資料還很專業,這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由於小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制約,他們閱讀這些資料後,往往只能達到領會水平,而更高級的「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水平則大多出現在「社區工作人員」的任務中。因此,對於小學生的網上主題探究,必須要有成人的指導和幫助。
網路上的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都不能直接用於教學,重復現象較多,質量比較低。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時,也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技術指導。
【教學困惑】
雖然在進行這類課的教學中我積累了一些好的教學經驗,但還存在一些困惑,想讓各位專家和同行點撥:
1. 怎樣有效地處理信息。在課前和課堂上,學生搜集了大量的信息,有些信息還特別進行了分類和整理,但總的來說,信息過多過雜,怎樣有效地處理這些信息呢,望專家指教。
2. 在合作學習時,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形式分組(是事先分組還是課堂上自願分組)?
3. 匯報交流的時候,採用哪些方法匯報交流能更好地讓每個孩子參與,而不會只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演講會」。
【結束語】在學生困惑不解、知識不足、無法感知、缺乏興趣、主動參與等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老師的教學手段,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但,千萬別讓多媒體技術成為課堂的表演道具。「信息技術的運用應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信息
『叄』 求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反思
在近兩年的小學《科學》課堂教育教學中,深感《科學》科目教學的不容易,深知《科學》教育教學的艱難與困域。現對本人在《科學》科目的教育教學中的體會做一梳理與反思。
一、 觀念滯後
《科學》是一門較為綜合的對學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非常有益的學科,但是現在有些教師(包括本人及學校某些領導在內),對此學科都當作傳統中的副科目對待,導致諸多教師在《科學》教育教學中都有不嚴格、不規范、不認真對待態度,也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科學》此科目的馬虎應付態度。同時也致使學校對《科學》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低下,從而造成學生在整體素質的缺陷,誤人子弟,殃及社會,損於國家。這是何等的嚴重問題!頗值得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及各基層的諸多教育工作者與各領導的熱切關注、支持與幫助。同時,也很值得相關的直屬管理領導的認真反思。制度是否健立健全了,制定的制度是否真正落實執行了,落實的程度如何,基層的某個角落是否存在有「被遺忘的角落」,是否有弄虛作假的行為,各學校各教師是否尚存在馬虎應付的心理,如何處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等等。這都是需要教育直屬界的領導的認真、踏實、嚴肅對待與落實的嚴峻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話一句,一切都是假工假做假應付假態度!總之,領導、教師的新課改的教育教學觀念必須要徹底、徹底的改變。
二、理念欠缺
國家對各課程的改革已實施幾年,可以說國家各教育培訓部門每年都進行了相關的各學科的課程項目的有計劃的有系列的教育培訓。但效果是不是很好,想必大家心裏面都有個底。實話實說,現在我們的諸多教師都是被傳統的教育教學的舊觀念嚴重束縛著,在小學都是把語文、數學當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在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的培訓時,也存在著這樣的偏科嚴重心理,特別是某些學校的主管領導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偏科心理,致使在接受這樣的「副科」教育培訓時,教師馬虎應付,甚至有些學校領導明知有這樣的相關的「副科目」的教育培訓,而沒有派相關「副」科目的教師去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導致了教師在進行這樣的「副」科目的教育教學中,觀念難改,理念缺乏,教改無果,教育無望。譬如,某些教師在上《科學》的課時,只是把課文念一遍,學生在下面聽一下就算了事,至於其相關的實驗、活動或某種探索,一句話「學校的條件有限」就把本來是非常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事情給搪塞過去了。還有更甚者的是,有些教師為了省事,上課時,直接把本該是由學生課中或是課後去認真思考、探討、交流或查詢來解決的時事知識、地理基礎常識或是政治常識等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了學生,致使學生都有了不愛思考、不想探討,不善交流等的不良習慣。學生在學習上的創新性思維、獨特的思考等能力都得不到應有的培養。這樣學生就習慣了「飯來張口,衣到伸手」,於是,教師教得多「死」,學生也就學得多「死」。另外,尚有部分年級的《科學》的任教教師,對所教學科只是蜻蜓點水般地隨便選了部分內容來教教而已,當然這也可能與學校安排的《科學》科目節數太少的原因有關(有的一周只一節),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不知「天南地北」,學生得到的只是零散的不系統的科學知識,怎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怎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怎能促進新形勢新課改「更上一層樓」,跨上新台階。
因此,可以這樣說,作為新時期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有責任認真學習新知識與新的課改理念,徹底擺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方式的束縛,用新理念、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素養。同時,在工作中要有認真、負責、踏實的工作態度,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新課改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辜負國家和人民付於我們的責任,才能對得起我們的後代的子子孫孫。
三、 資源缺乏
農村鄉鎮小學,特別是邊遠偏僻的農村小學,在各年級的《科學》教育教學中,由於教學資源的嚴重缺乏,在教學中有許多都涉及到實驗、活動或需要上網查詢才能解決的各種問題,教師只能照書讀書,把「復雜」的問題簡單的一筆帶過,把教學內容應付完畢就算「萬事大吉」了。於是都形成了領導不重視,教師不認真,學生不積極的惡的連鎖反應,造成了設了科目而又不重視科目的不良局面,浪費了課本、人才等資源,耽誤了學生的智力、能力等培養,影響了學生的一生。同時,也剝弱了教師的教學銳氣與消退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因此,本人熱切呼籲上級直屬主管領導、學校的主要領導和廣大教師都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中小學的各科目教學,特別是所謂的「副」科目的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教育教學進行的硬體環境,為我們的新課改做好步步升高的鋪墊,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備。
總之,小學《科學》科目的教育教學,需要大家的共同熱切的努力與支持、配合與合作。同時,也特別需要《科學》科目的組織教學的領導與教師要努力切實轉變教學觀念,用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盡可能地把《科學》科目教得更加科學與精彩。
『肆』 地震來怎麼辦 安全教育教案和反思四年級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震的本領,加強幼兒面對地震,快速疏散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設計開展本節以「地震應急避險」為內容的安全教育課程.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掌握安全知識,從小樹立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
2.設計安全教育課程,以豐富地震知識,提高防震意識與幼兒應對危險能力.
3.通過演練,讓幼兒懂得地震來時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培養幼兒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地震災害.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懂得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幼兒從容應對地震災害的冷靜心態和逃生要領.
活動准備
教學用具:1.幼兒教師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傳掛圖,課件,地震視頻小簡段,愛心小背簍.
2.逃生小書包(手電筒,礦泉水,麵包,打火機,刀子,繩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課前熱身
老師帶領小朋友閉著眼睛聽音樂,讓幼兒感受地震來時天崩地裂的感覺,教師觀察小朋友的表情.
聽完音樂提問:1.音樂表現的是什麼聲音?(地震時的聲音)
2.小朋友聽了音樂以後有什麼感覺?(害怕)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使幼兒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的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幼兒討論問題)
二、幼兒根據討論的結果按自己的方法進行演練,教師對幼兒的演練過程做觀察記錄.
三、教師對幼兒的撤離演練做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講述觀察記錄,總結幼兒的演練效果(從幼兒的撤離路線和撤離時的動作進行評價).
四、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在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保護自己?
(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使幼兒知道圖中標記路徑為安全的並且為最近路徑.)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引導幼兒討論:怎麼走到達安全地帶的路徑最快,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按順序,聽老師指揮,不擁擠等.)
4.組織幼兒進行演習,演練室內緊急避震和撤離.若在演練過程中出現幼兒擁擠,無秩序老師要及時糾正並組織再次演練,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五、讓幼兒了解一些防震減災的基本常識.
1、自由討論,教師拓展.
a.如果在平房裡,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鑽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樓房中,發生了地震,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牆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櫃等傢具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牆角,並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台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後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牆的同學要緊靠牆根,雙手護住頭部.
d.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後,接著會發生餘震,餘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e、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築物中避險.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後被埋在建築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注意保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2、觀看圖片,演示課件,視頻.
3、教師補充講解正確的避險,逃生,自救方法.
4、通過觀看汶川,玉樹地震後全國支援幫助災區的圖片視頻,教育幼兒從小有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心靈.
5.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疊祝願星,祝福災區小朋友,把祝願星投在愛心小背簍里.
六、活動結束
總結本節主要內容:地震來了怎麼辦?
讓小朋友背起自己的逃生小書包在正確的演練一次,地震來了怎麼辦.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和實際演練,讓全班幼兒知道了,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危險不要慌張,要學會冷靜對待天災,小朋友之間要從小培養互幫互助的情感友誼,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巢屋.
『伍』 地震了怎麼辦教案及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震的本領,加強幼兒面對地震,快速疏散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設計開展本節以「地震應急避險」為內容的安全教育課程。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掌握安全知識,從小樹立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
2.設計安全教育課程,以豐富地震知識,提高防震意識與幼兒應對危險能力。
3.通過演練,讓幼兒懂得地震來時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培養幼兒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地震災害。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懂得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幼兒從容應對地震災害的冷靜心態和逃生要領。
活動准備
教學用具:1.幼兒教師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傳掛圖,課件,地震視頻小簡段,愛心小背簍。
2.逃生小書包(手電筒,礦泉水,麵包,打火機,刀子,繩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課前熱身
老師帶領小朋友閉著眼睛聽音樂,讓幼兒感受地震來時天崩地裂的感覺,教師觀察小朋友的表情。
聽完音樂提問:1.音樂表現的是什麼聲音?(地震時的聲音)
2.小朋友聽了音樂以後有什麼感覺?(害怕)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使幼兒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的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幼兒討論問題)
二、幼兒根據討論的結果按自己的方法進行演練,教師對幼兒的演練過程做觀察記錄。
三、教師對幼兒的撤離演練做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講述觀察記錄,總結幼兒的演練效果(從幼兒的撤離路線和撤離時的動作進行評價)。
四、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在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保護自己?
(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使幼兒知道圖中標記路徑為安全的並且為最近路徑。)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引導幼兒討論:怎麼走到達安全地帶的路徑最快,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按順序,聽老師指揮,不擁擠等。)
4.組織幼兒進行演習,演練室內緊急避震和撤離。若在演練過程中出現幼兒擁擠,無秩序老師要及時糾正並組織再次演練,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五、讓幼兒了解一些防震減災的基本常識。
1、自由討論,教師拓展。
a.如果在平房裡,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鑽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樓房中,發生了地震,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牆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櫃等傢具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牆角,並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台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後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牆的同學要緊靠牆根,雙手護住頭部。
d.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後,接著會發生餘震,餘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e、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築物中避險。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後被埋在建築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注意保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2、觀看圖片,演示課件,視頻。
3、教師補充講解正確的避險,逃生,自救方法。
4、通過觀看汶川,玉樹地震後全國支援幫助災區的圖片視頻,教育幼兒從小有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心靈。
5.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疊祝願星,祝福災區小朋友,把祝願星投在愛心小背簍里。
六、活動結束
總結本節主要內容:地震來了怎麼辦?
讓小朋友背起自己的逃生小書包在正確的演練一次,地震來了怎麼辦。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和實際演練,讓全班幼兒知道了,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危險不要慌張,要學會冷靜對待天災,小朋友之間要從小培養互幫互助的情感友誼,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巢屋。
『陸』 <<地震時如何逃生>>教學反思
創造逃生條件。 困在裡面,只要能動,就要想方設法鑽出去。要尋找可以挖掘的工具內,如刀子、容鐵棍、鐵片等用來挖掘廢墟。要憑眼睛和耳朵、感覺找准逃生方向:那裡可以看到光線就說明距離短;那裡可以聽到聲音就說明距離近;哪個方向感覺風大就說明距離近等等。 堅持就能勝利。 需要強調的是,被埋在廢墟裡面的人,只要能堅持下去,生存率還是很高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市區約有86%的人被埋壓,在極震區約有90%以上被埋壓。以數字計算,在近70萬市民中,約有63萬人被埋壓,其中死亡近10萬人,約占被埋壓人數的16%。當時的唐山平房佔多數,和今天的汶川情況相近。
『柒』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地震了怎麼辦》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抄孩子們通過聽、看、想、說、議、學、練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主動積極性很高,不知不覺中就知道了在地震來臨時怎樣自救的方法。根據中班孩子的好奇特點,在第一環節,我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孩子帶著問題去看,去聽,然後進行討論。談觀看地震的感受。接下來是在地震來臨時自己如何自救的環節,我鼓勵孩子自己大膽想辦法,表達自己的看法。開始時,孩子們的想法是零碎的,經過老師的分析,引導小結,個體經驗就變成集體有價值的完整經驗了,在第三環節中,我採用了游戲體驗法,在設置模擬地震的氛圍中學習簡單的自救方法,有為心理學家曾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因此,我相信通過游戲活動一定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活動,我也受到一定的啟發,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為孩子設計有價值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的體驗,讓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