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科學教學論文小學科學課如何使用多媒體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並注重學以致用,發展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價值。
⑵ 怎樣寫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一、當前小學科學論文,大家最關注什麼
1.從關注的內容看,分為六大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學生學習、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開發和教材。課堂教學研究最為集中,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學意外各2、記錄、數據收集與整理、教學現象、紀律、教師指導各1;教學環節或全過程2)。課堂教學研究對老師來說最為熟悉也最能寫出文章來。
2.從論文的形式看,分為理論探討型、實證研究型、經驗總結型三大類。
(1)理論探討型主要從思辨的角度對某一現象或教學概念進行理性探討,可以包括什麼是該
(2)實證研究型論文是指研究訪談、調查或實驗基礎上寫就的研究報告
(3)經驗總結型可分為:經驗總結型的論文包括教學策略、實踐反思、教學隨筆、個案分析等形式。
二、優秀教學論文的基本特點
1.論文的選題針對小學科學教育的熱點問題,源於教學實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實。
《小學生家庭實驗室項目實施問題與對策》——課外活動,做到人無我有。
《讓科學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的嘗試》——德育滲透,人無我有;
《建立科學探究差異研究共同體,改善後三分之一孩子的認知結構》——關注差生,做到人有我新。
《《小學科學學科「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再實踐與反思》——學生評價,做到人新我實;
2.論文的主要論點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給人以啟發,少有「正確的廢話」。
3、論文的例證新穎,引證有說服力,論證有深度,研究成果或教學對策能指導實踐
三、論文撰寫的問題與建議:
(一)選題與標題
1.問題:(1)選題過大過寬,例如《科學教育需要均衡發展》,《農村科學教育之我見》;(2)選題追風,如《把握總舵 和諧構建科學課堂》。人們常說,題好文一半,可見選題是至關重要的。
2.建議:角度要小而新,小題大做。很多老師為選題犯愁,
3.標題:第一,在內容上,標題應准確反映研究的主題與范圍,《科學教育需要均衡發展——對新課程實施中兼職科學教師培訓的一些思考》,這樣的主標題顯得很蹩腳。第二、在語言上,標題應注意准確、簡潔、完整。《「與思維同行」:小學科學有效探究的原點追尋——小學科學課堂「探究秀」的反思與糾正》這樣的副標題
(二)行文
1.問題表徵:(1)概念界定不清,與標題不符
(2)分類標准不統一,面面俱到
(3)引用不嚴謹,實踐性不夠
(4)提出問題不做歸因分析,建議沒有針對性
(5)有文學化傾向
⑶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科學課有效性教學的幾點做法(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學科學課堂必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三維目標。促使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指標。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五點做法。
(一)利用學生親身感觸,創設教學情境。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教學設計的有用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我們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從被動學進入主動學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課件打出字幕: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發生7.6級地震。接下來播放災後損失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由於對這場大地震學生們非常熟悉,就使得學生在驚心動魄的事實和觸目驚心的損失數據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現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會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去。
這樣,使我們的科學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鮮活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到科學知識有用,體會科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過程中。
(二)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展區,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中,我們分析學情後認為:學生對水中加鹽能夠增加水的浮力科學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學了解到這一基礎,就可以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增加物體的排水體積上,做好小潛水艇的沉浮實驗上。
這一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是「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基於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本節課就是要讓他們再度體驗和經歷這一系列探究過程。
(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促進有效探究
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與材料親密接觸,是科學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蘊涵著典型的科學概念的材料,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帶給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體驗和經歷。
在「觀察水」的教學中,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或有色飲料)、白醋、糖水、水裝在燒杯里,准備幾根筷子用於品嘗。在教學中,如果選擇替代實驗材料一定要考慮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材料不當、分發材料的時機不當等都會造成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困難,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的有效指導,及時反饋和評價也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肢體語言,及時了解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的程度和學習的狀態,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激勵性評價、調節語氣、講話的頻率及需要重復或細講等,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巧妙的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從學生的表述過程中,及時准確地獲得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法、思維途徑及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驗課上可以問學生實驗要控制哪些因素?實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以及在分析實驗數據、獲取結論的過程中,當學生不能圍繞研究問題展開時,當學生在交流中詞不達意時,特別需要教師及時的有效指導。
(五)通過及時復習,促使學生鞏固科學概念。
在課的起始階段,適當的對上幾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復習;在課的結束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對本節課或單元的科學概念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做練習的准確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來全面獲取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掌握科學概念的情況,而後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給予恰當的彌補和點撥,以便使學生對科學概念有一個再學習、再理解吸收的過程。適時、適度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
教學過程是一個鮮活的動態過程。所謂「教學有法,貴在得法」,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立足於學
⑷ 小學自然科學教學論文 問題從哪兒來
談述小學自然科學教學論文 問題從哪兒來
觀察是思維的窗口,學生通過觀察,攝取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材料的比較和過濾,常能誘發認知沖突,發現問題。例如在教學《動物與環境》時,讓學生到操場上、花台邊找蚯蚓,比比誰找得多。(引導大家觀察蚯蚓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同時也為做實驗准備一些蚯蚓。)同學們通過觀察和比較,初步得出蚯蚓所喜愛的環境是怎樣的。又如為了讓學生了解魚的共同特徵時,讓學生觀察各種魚的標本和另一些叫魚不是魚的動物,如烏賊、章魚、鯨、娃娃魚等,提出問題去研究:為什麼烏賊、章魚、鯨、娃娃魚不能稱它們為魚?
三、在實驗操作中提問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實驗是直觀的、形象的、可操作的,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他們是非常感興趣的。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過渡階段,實驗操作能幫助學生存儲一定量的感性經驗,為過渡到抽象的認識作準備。實驗應該是精心安排的,學生應該是主動參與的,不能匆匆過場,搞形式。我們要把實驗操作與思維訓練相結合,不能停留在一些驗證性實驗的層面,實驗要有學生進一步探究的餘地,要把實驗變成產生認知沖突的搖籃,讓學生在實驗中不斷解決問題的同時,產生更多的問題。 如教學《凸透鏡》時,讓學生明確實驗要求後自主實驗,在實驗中同學們發現當凸透鏡改變與光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時,產生的現象不同。這與導入時的一個小實驗的現象有所不同,在認知上產生了沖突,有了新的研究方向,提出:當凸透鏡在光屏與物體之間移動時,會有幾種不同情況?為什麼?同學們的求知 打動了我,我和他們一起實驗探討,學生掌握了到中學才要求掌握的光學知識,知道凸透鏡的放大功能、聚光功能、成像功能都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放大其實也是成像,是物體在一倍焦距內,成放大的虛像。在實驗中教師要注重發現學生小聲嘀咕的問題,往往這些問題正是他們最想解決的問題。
四、在匯報討論中提問
在自然教學中,匯報和討論佔了很多時間。在以往的實踐中往往不夠重視,匯報和討論是搞形式主義,選幾位好同學過過場。我覺得這是極大地浪費教學資源,在匯報和討論中,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由於學生認知水平不同,往往為了一個問題而產生爭議。有爭議就不愁沒有問題產生。爭議中產生的問題往往很有價值,最能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小孔成像」的知識點時,我讓學生做完實驗後匯報、討論,結果產生了新的問題:有的實驗失敗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與孔的大小有關嗎?……學生對光的直線傳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五、在課外實踐中提問
****總書記曾經說過,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裡,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科學的探究光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特別喜歡老師讓他們課外去實踐(當然,最高的境界是學生自主地去實踐。)學生不斷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去認識更多的事物,在實踐中學生不可能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總會遇到難題,產生認知沖突,即原有的知識經驗不能解釋所遇到的問題,就會想一切辦法去解決它。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校開展航模比賽,由於規則允許對模型進行局部改裝,所以同學們在試飛不理想的基礎上開始改裝,但原來的模型配重較為標准,改裝後飛行狀況不如原來的,同學們懵了。理論和實踐產生的偏差,沒有讓孩子們失望,反而激發了他們的探究 ,飛機拆了一架又一架,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最後的勝利就屬於這些愛探究的孩子。
有了問題,才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才能真正得到體現,探究能力才會得到真正的提高。在科學課上如此,在其他學科也同樣如此。普羅塔克說過:「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我們應該摒棄原來的教師灌得多的陋習,解放思想,盡可能多地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點燃火種,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⑸ 小學科學課論文兩千多字以上的
這一切,歐洲西北部溫度將會下降5—8度之多,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了20噸一年,很可能引發新的冰河時期,8月份最熱的天居然達到了40度以上,劇中的情景正是幾百年後對我們地球的一個真實寫照!汽車尾氣與工廠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們周圍的環境在惡劣地變化,甲烷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對金融來說是天價!所以環境保護不應只停留在口頭上,空調還會浪費掉許多電,地震。這是為什麼呢。再過7年,大量土地貧瘠,凍雨,冰風暴,如果你轉為素食主義者,是全人類為了挽救地球的唯一方法,咳嗽:龍卷風,我們應該盡量做到。但,喉嚨發炎……最重要的是全球變暖。其實環保並不難?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舍棄肉類(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更可怕的是,降雨量加強!如今,新鮮的淡水供應成了問題,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逐漸體現出來,空調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呢。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不需要太多言辭,原本涼爽的秋天現在幾乎要到10月下旬才開始,如果人類不停止毀壞環境的話,還是不夠的,以後300年,更會牽連出許多負面影響,都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想必大家一定看過《後天》這部電影,對於一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南北極冰川融化,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天氣加熱,水資源破壞,輸送到外面,最終會導致人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水污染嚴重?有人說,這將成為現實,如果一直拖延,大量的尾氣嚴重影響著我們,破壞了墨西哥暖流,就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同時臭氧層被嚴重破環,而要真正付之與行動了,同時由於礦物質被大量使用:二氧化碳,就是你給這個星球的最好禮物,生態鏈嚴重被破壞:森林銳減,乘公交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天氣炎熱,但人們可曾想過。同時,海平面上漲。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別說金融,汽車在全世界已有7億輛,最終的結果,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導致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現在汽車逐漸增多,海濱城市,這還是最樂觀的數據,加劇了環境的惡化,由於北極冰融化!中國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實驗證明,是人類自己惹的禍.5噸。有人統計,洪水,據統計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是我們的地球面目全非,但那又能容納多少人呢,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減少1。 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 為了拯救地球,我們雖然也採取了行動,這一點,警惕全球變暖?原來,只要你支持環保,使用回收環保紙張,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斷後,海嘯……這並不是瘋狂的幻想,適當即可,燃燒出的CO2氣體導致了大氣污染,冰層斷裂,島國被淹。 這樣一來的悲劇是什麼呢:我們不是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答案雖是肯定的,英國.51噸一年科技小論文 ——警惕全球變暖 最近這幾年,全球變暖將會無可逆轉地持續?當然是顯而易見了,就連自己的生命也難保啊,所以要盡量避免用空調,在酷暑里泡空調成為了一項新的「業余愛好」,美國等國家紛紛行動起來:不開空調,大家覺得天氣一下子就變熱了,只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到21世紀,海平面將上漲半米多,從而造成的影響。 所以,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子,有人也許會說,空調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日本,溫度急劇下降!全球變暖不僅僅是天氣變熱,南北極出現臭氧層洞!)不用塑料袋。這樣惡性循環的話:治理溫室效應的資金太大了
⑹ 小學科學優秀教學論文科學課中如何應用多媒
、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要「務實」 在用多媒體課件時,不一定是課件越漂亮越好,場面越壯觀越好,關鍵在務實。但很多老師製作課件,不惜花時間、花精力對課件進行包裝,追求「新、奇、特」。過分注重畫面絢麗壯觀,對知識的涉獵更是面面俱到,整個課堂熱鬧非凡。在課堂上,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畫面的瀏覽上,把課堂掌握的重點卻拋之腦後。因此,製作多媒體課件要務實,讓實用性課件成為多媒體教學的主流,課件要求不必特別美觀,涵蓋的知識不必很多,只要能使抽象、難懂的內容變的直觀、易懂,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內化所學知識就夠了。
⑺ 小學科學論文:如何在科學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大門的向導,學生對科學課感興趣,就會孜孜不倦地學習鑽研,學習起來就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科學》的興趣呢?結合本人教學經驗淺談以下幾點見解。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周圍的一切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有一種神秘感,科學課本身就蘊涵著一種內在的吸引力,許多秘密往往能引起他們刨根問底,總想問個「為什麼」,恰恰科學課就是解決他們這些「為什麼」的「金鑰匙」。教學時如果教師努力創設有趣的情景,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謎語、游戲、詩歌等與教材有機融合,形成一個切入點,學生就能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既激發了本節課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和學習態度。我通過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利用卡通、動漫、錄像、演示、唱歌、游戲,將教學內容和學習的過程與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融為一體,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有趣,順應了小學生天性好動、趨樂、善於模仿、可塑性強的生理、心理特徵,極大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樂學,愛學,增強了求知慾望和學習自信心。
二、展現科學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適時地介紹科學史中一些趣味性的發現,可以使學生意識到一些偉大的發現總是在平淡的學習探索之中造就。這樣對於激勵學生大膽自主地去創造、去探索很有鼓動作用,無形之中就強化了學生對於學習科學的興趣。還可以介紹一些生活中的有關科學知識,這些現象多發生在學生自己的周圍,所以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十足的興趣,他能夠看到自己所學知識的用處,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於科學更深入地學習的興趣。宋代理學家主張「樂學」,認為「教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新《科學》教材編排重視學科趣味性。如在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進行了大單元的教材呈現方式的嘗試,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持續一個月的主題學習中,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探索活動不斷深入。學習活動向著更多、更廣闊的領域拓展。使科學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寓興趣於科學信息之中。
三、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容易受當前具體生動的形象所吸引和誘惑,總是從對事物本身的喜愛出發來認識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強烈的好奇心,努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具備了強烈好奇心、求知慾,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使抽象內容頗有情趣。抓住學生對一切事物感到新鮮好奇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這樣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聲音是怎樣產生》一課教學中,抓住學生對一切事物感到新鮮好奇的心理特點,課前幾天布置學生准備材料,要求是:只要是能發聲的物體都可以帶來,有趣的更好。上課時,讓學拿出自己的實驗材料,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使物體發出聲音。不一會,教室里就響起了高低、長短、強弱、的各種聲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的探究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通過科學實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實踐性強的課題興趣濃厚,在科學教學中我會安排一些由學生動手的內容,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並為學生創設「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如在教三年級《科學》下冊《燈泡亮了》一課時,在教學前讓學生准備手電筒的開關,感受開關的功能—控制小燈泡的亮滅,使學生經歷研討、動手操作等活動過程,做出了不同樣式的開關,不拘泥於教材指定的兩種方式,經教師巡視發現他們做實驗用的材料不是老師限定的,這樣充分體現學生具有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用自己做的小開關製作一個能交差控制紅、綠燈的電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及時點撥,學生在安裝過程中興趣濃厚,全體積極參與,這樣不同形式的組裝完成,經過反復實驗小燈泡果然發光。在學生體會到成功之際,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在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中間放一盞黃燈,應該怎樣安裝?學生探究活動繼續進行,經過小組合作,實驗又一次成功,在此之際教師及時給學生激勵評價,學生為自己取得成功而自豪。
總之,我們要保護學生求知慾的嫩芽,迎合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在我們的教學中要以興趣為起點,為先導,設計一系列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發展,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興趣中不斷提高。
⑻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論文
在農村小學,由於實驗器材等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的開出有一定的困難。那麼,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科學教師,怎樣才能保證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巧設懸念,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而懸念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願望。
二、有效調控實驗過程,做好實驗評價。
1、實驗目的抓得准
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在我們的周圍的空氣一課中,空氣存在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還是放大水裡,使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不知道為什麼做實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應努力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質量,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