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軾與墨竹畫法的鼻祖文同是什麼是什麼關系
蘇軾與文同是表兄弟,感情非常親密,而且自謂「吾為墨竹,盡得與回可之法」(見鄧椿《畫繼答》卷三);在元豐二年(1079)文同「知湖州」途中去世,蘇軾即接任湖州知州事;又蘇軾《次韻子由題憩寂圖後》雲:「東坡雖是湖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所以關於「湖州竹派」的命名出於蘇軾,應該是比較合理和可信的。
❷ 鄭板橋墨竹的繪畫特點
三、鄭板橋繪畫的形式表現特色 鄭板橋繪畫在形式上的表現特色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即書畫、題跋、布局、技法的表現。 (一)融合共通的書畫。鄭板橋繪畫傳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在他的藝術創作上,把畫、詩、書和印結合,讓它們成為不可分的綜合藝術。鄭板橋不僅以書入畫,而且以畫入書,鄭板橋學黃庭堅的長撇,又巧妙地參以蘭竹畫法,使字的中鋒一豎和一撇,猶如蘭竹葉的再現。鄭板橋的繪畫能使書與畫巧妙的融合成一體,詩書畫印相搭配,形成他個人的獨特的風格。鄭板橋把畫上的竹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密密麻麻的題跋上談出自己的創作經驗,精彩的畫論就寫在竹干之間,與鄭板橋特有的「六分半書」與畫呼應,形成獨特的風格。 (二)書畫合一的題跋 中國文人畫是以詩、書、畫、印結合的綜合藝術,自文同、蘇軾、米芾等人提倡以來,為了抒發情懷、寄寓人品及性格,畫家們將詩、書、印結合一體,讓它們融入畫面上,與畫不可分開。鄭板橋幾乎每幅都有題跋,鄭板橋題跋主要藉由「題畫」抒發個人的情感。題跋不只在內容上發揮它的作用,在畫面整體表現上增強中國畫的造型美,這也是鄭板橋繪畫特色之一。每一題跋都是一篇絕妙的小文,氣味雋永,寓意深遠。鄭板橋在書畫表現上不斷地尋求創新,「掀天搨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原來不在尋常眼孔中也」,因此「未畫以前,不立一格,既畫以後,不留一格」。 (三)不泥古法的布局 鄭板橋繪畫風格特色之一就是巧妙、大膽的「經營位置」。在布局的安排上「少不疏,多不亂」為其基本原則。通常題跋也納入為全幅構圖中的主要角色,而且畫中的主客關系也很和諧的安排。 (四)推陳出新的技法 鄭板橋畫蘭畫竹幾乎都用墨筆,筆法圓渾而不失勁秀,奔放而不流於狂縱。中國傳統畫蘭竹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勾勒的方式用墨描下來,另一種是直接在竹影的范圍內以寫字的方式畫下來。鄭板橋墨竹直接以墨筆揮灑,「寫蘭如作字,蘭葉尤妙,焦墨揮毫,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鄭板橋強調技法要從古法,先有繪畫的基礎才能求「寫意」。鄭板橋很重視傳統畫法,甚至說不學古法就不成畫。鄭板橋畫竹自有法則,遵守傳統法則而不受古法的拘束,這即是鄭板橋的「至法」。雖這些法則來自古人,又能化為鄭板橋的「我法」,這是鄭板橋在優良傳統基礎上,再以個人的深入觀察和經驗的累積得來的。鄭板橋畫竹技法,從竹節與竹葉來看,繼承了明清以來的「濃墨點節法」的傳統,又創造性地與「個」字、「人」字進行巧妙地疊葉,使整個畫面勁秀而富有生機。 四、結論 「書畫合一」雖然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但鄭板橋成功地推出獨創的畫風和精彩的繪畫理論,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但又超越了傳統文人畫的風格,在繪畫史上的確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鄭板橋強調學古的方法,學古不是死學而是要「活」學,他的墨竹就是學自傳統,是「各有靈苗各自探」的成果。鄭板橋的學習方法及態度方面對後人卻有很大的啟示和借監作用。
❸ 墨竹畫始於吳道子嗎
我國繪畫多以墨為主,以色為副,在畫家的筆下,不論寫生與寫意,均貴用墨,專以濃淡表屬現畫的意境,所以水墨畫構成繪畫中的最高格調。中國有墨竹畫法之前,先有雙鉤設色竹注2,開始是點綴在人物、山水、花鳥畫上,當作配景,漸漸成為鳥竹並重的構圖,然後從配景的地位獨立,稱為「畫竹」。
而「墨竹」的創始說法不一:相傳唐明皇在八世紀中,因竹影映窗玲瓏可愛,忽然產生墨竹的畫意。所以元代張退之在「墨竹記」上一開始便說:「夫墨竹者,肇自明皇…」。而宋黃山谷疑墨竹出自吳道玄,有雲:「墨竹起於近代,不知其所師承,初,吳道子畫竹,…不加丹青,已極形似,…意墨竹之師,近出於此。」注3然墨竹創始於何時?何人?傳說紛紜,又缺畫跡佐證,難明矣!不過從中可以知其並非由鉤勒法演進而來,而是由於月光照射,竹影映現,啟發了水墨寫竹的靈想。墨竹畫法在五代時已起端倪,到宋代蔚為盛事,言墨竹者皆稱譽文同。文同竹法最為完善,後之來者奉為宗師,大致不能越其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