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辦教育產權退出機制是什麼含義
《教育規劃綱要》大亮點4大特點
亮點之一:學前教育納入規劃
「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積極發展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制定學前教育辦園標准和收費標准。」「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將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十分突出。2009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學率僅為50.9%,學前一年毛入園率也只有74%。
亮點之二:縮小校際差距,解決擇校難題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實行縣(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在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亮點之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
「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適應城鄉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學校布局,辦好必要的教學點,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繼續堅持「兩為主」原則。
2009年的統計,我國有1.3億進城務工人員,他們如何享受「同城待遇」,包括如何解決其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入學,已成為面臨的重要課題。
亮點之四: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
「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校考核辦法。規范辦學行為,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
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課外及校外活動。各種考級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社會很多人呼籲取締奧數班成績加分政策。
亮點之五: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制度
「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制度,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
完善職業教育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主導、行業指導、參與的辦學機制,形成「行行出狀元」的良好社會氛圍。
亮點之六: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及其部門要樹立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減少和規范對學校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保障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
亮點之七:高校分類入學考試
「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高等學校普通本科入學考試由全國統一組織;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探索實行高水平大學聯考。」「完善招生錄取辦法,建立健全有利於專門人才、創新人才選拔的多元錄取機制。」
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未來十年,我國高招本科將建立健全5套錄取機制:普通高考錄取、自主招生錄取、錄取、定向培養錄取、社會特殊人才錄取。
亮點之九: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
「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完善津補貼標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制定教師住房政策。」
目前,我國約有1600萬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全國大部分地區教師工資為每月2000元左右。經濟利益驅使一些城市地區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生活壓力也使很多農村教師無法安心從教。
亮點之十: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職務(職稱),激發教師積極性
「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國家制定教師資格標准,明確教師任職學歷標准和品行要求。」「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探索在職業院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多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師的最高職稱為「副高」,與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不對等,這在客觀上影響了教師自我提高的積極性,不利於穩固並提升教師隊伍。
亮點之十一:糾正對民辦學校歧視
「大力支持民辦教育。」「清理並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開展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試點,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
依法明確民辦學校變更退出機制,民辦學校的法人財產權依法得到國家保護,民辦學校出資人可以依法退出。國家認可出資人的合法權利,尊重出資人的權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民辦教育領域,促進民辦學校更好更快發展。
2008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教育)10.09萬所,各類學歷教育在校學生達2824.4萬人。與世界其他一些國家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平分秋色的局面相比,我國的民辦教育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4大特點
特點之一:規劃時間長
未來12年教育改革發展的《規劃綱要》。
1993年,中央、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只有7年規劃。
1998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1999年,批轉。規劃的時限大約10年。
《十一五規劃》也只有5年。
同時,又有階段性,到2012年這樣一個階段,也就是在本屆的階段,通過編制《規劃綱要》同時也要解決當前存在的這些問題。
特點之二:《規劃綱要》質量要求
1、人民群眾滿意。
2、要符合中國國情。
3、要滿足時代的需求。
最為突出的是——體現了把滿足人民群眾願望與遵循教育規律相結合,把立足國情與借鑒國際先進理念經驗相結合,把廣納群言與專家咨詢相結合,把聽取教育系統意見與聽取社會各方面建議相結合,把充分討論與凝聚共識相結合,把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把總結歷史經驗、把握現狀與面向未來相結合。
特點之三:制定教育規劃綱要的主要原則
教育規劃綱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總體部署,在研究制定過程中始終堅持把握七條原則:
一是堅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作為思想基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強和改善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二是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緊緊抓住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牢牢掌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有力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襲和國內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深入總結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借鑒世界各國的有益做法,努力把握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整體考慮、超前部署,全面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順應人民群眾對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教育規劃綱要的落腳點,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體現雪中送炭。
五是堅持立足基本國情,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對各級各類人才和勞動者素質的全面需要,充分考慮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差別大、發展不平衡的現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六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突出改革創新,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支持和鼓勵各地各校進行探索和試驗,努力沖破傳統觀念和體制機制的束縛。
七是堅持依法治教,體現教育法律法規的原則和精神,注意與科技、人才等中長期規劃綱要相協調,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系統性。
特點之四:新的教育工作方針
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1. 優先發展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各級黨委和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積極性,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完善體制和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不斷擴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
2. 育人為本
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3. 改革創新
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良好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4. 促進公平
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5. 提高質量
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准。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准,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② 什麼是退出機制
行政角度公務員的退出機制:
就是公務員從各種途徑和渠道主動退出公職的機制。
退出的渠道可以是引咎辭職等。
經濟學角度:
可以有資本退出、企業退出機制。也就是主動、自動離開的意思。
③ 什麼是建立民辦學校的退出機制
《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專實施意見》提出,屬建立民辦學校退出機制。民辦學校終止辦學,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提出清算和安置方案,保證有序退出,保護師生權益,防範國有資產流失,維護社會穩定。民辦學校舉辦者退出舉辦、轉讓舉辦者權益或者內部治理結構發生重大變更的,應事先公告,按規定程序變更後報學校審批機關依法核准或者備案。
④ 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對在編的有影響嗎
1、這要看當地的具體政策
2、還要看是否超編
3、理論上都不排除
⑤ 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光指的是中小學嗎
是的。
任何改革的過程,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些擔心版也許明天就會發權生。但評價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准,是這項改革是為了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未來的發展,也急需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有了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才有高質量的教育和高層次的人才。
退出機制本該是一種常態。在企業,退出機制早就實施,「能者上、庸者下」早已成為共識。在機關,公務員也開了辭退的口子,不合格照樣走人。教師作為一個職業,理應遵循職業進退的規則,不能有任何「特殊」。要知道,企業不合格員工造成的損失,可能是生產了次品。而不合格教師帶來的問題,可能是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職業的門檻應該比其他職業的要求更高、更嚴。因此,我們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教師的退出。
⑥ 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是沒有編制了嗎
應該取消,這樣也許可以增加競爭力。
⑦ 為什麼山東不能學習寧夏,建立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
現在寧夏這邊。這邊的政策非常好,寧夏人也非常的善良。
⑧ 什麼叫做退出機制
1、投資退出機制是指風險投資機構在所投資的風險企業發展相對成熟或不能繼續健康發展的情況下,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本形態,以實現資本增值或避免和降低財產損失的機制及相關配套制度安排。
2、人才退出機制是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許多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人才退出機制,影響人才積極性的發揮。人才退出機制對員工產生壓力,壓力又產生動力,使這一機制有利於發揮員工的積極性。
構建人才退出機制要注重人員的考核、解聘、回聘和法律制度等問題。
(8)什麼是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擴展閱讀:
人才退出機制的重要性:
1、實現企業戰略的需要
企業戰略是一組企業活動的決策,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依賴於一系列功能性戰略,而這一系列功能性戰略中人力資源戰略最為重要。
2、實現人才職業生涯設計的需要
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其職業發展目標,並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
3、提高員工士氣的需要
動力來自於壓力,一個沒有壓力的企業也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這個企業必定是死水一潭。人力資源退出機制猶如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鯰魚效應」,對企業中的人力資源起到督促和激勵的作用。通過人才的退出機制保持企業人力資源的吐故納新,在人才退出的同時為企業注人新鮮血液,引入新的思想和理念,不斷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⑨ 儋州探索教師退出機制是真的嗎
在壓力和動力中,今年的儋州市中小學教師轉崗分流工作如期啟動,好多人的心被牽動著,包括老師、學生、家長以及教育主管部門。
雖然希望重回教師崗位,但她們覺得盡快退休更符合她們的實際情況。
儋州二中也有兩位老師因為學科專業知識測試不合格而轉崗了,這兩位老師在校時間長,對學校的變遷比較清楚,是深諳校史的「活字典」,學校便安排他們去修校史。「考試不合格的老師不能站講台,不能上課,但並不代表這個老師所有方面都不合格,要人盡其用。」
據悉,2016年儋州組織全市8320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學科專業知識考試,在考試、補考以及綜合考評中被列為不合格而轉崗分流275名教師,只佔3.3%,其中小學165人,中學110人,轉崗人員平均年齡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