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年級下品社我的愛是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我的愛是什麼》主題活動是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二單元《家庭因我更美麗》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
【基於標准】
1、回憶家人對自己表達愛的一些事情,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愛。
2、說一說自己對家長的愛,關心自己的家庭生活,愛自己的家人。
3、通過一個小事例,理解家長的愛。
4、用多種形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內容分析】
《我的愛是什麼》主題活動是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二單元《家庭因我更美麗》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平時家長對自己的愛,理解家長愛的方式,並能主動大膽說出自己對家長的愛,能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些行動中,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嬌生慣養,家人為孩子包辦了一切,而孩子也感覺家長這樣做是理所應當的。通過調查發現我班的孩子很少通過言行為父母做些事情,更別說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了。所以在學習本課之前,先安排孩子留心觀察父母對自己的一些行動,並在家主動表達對父母的愛。我們班的孩子有音樂特長,所以在設計本活動時,讓孩子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關心家庭生活,愛自己的家人,能從語言、行動方面理解家人、關心家人,從細節之處表達對家人的愛。
2、提示學生如何對家人付出自己的愛,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學習重點】
通過言行向父母表達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學習難點】
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
【教具准備】
學生生活錄象片段 課件 自編歌曲
【評價設計】
1、交流式評價: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交流,在交流中對學生進行評價。
2、表現性評價:通過小組討論表現、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適當對學生進行點撥。
【基本評價題目】
1、說說在家中家人是怎樣表達對自己的愛的。
檢測:學生了解家長對自己愛的方式。
2、學生用語言、行動表達對家長的愛。
檢測:學生用不同方式表達對家長的愛。
3、通過一個教學情境,說出自己的感受。
檢測:學生理解家長不同方式的愛。
【學習過程】
一、回憶導入。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在家中家人是怎樣表達對你的愛的?
(學生說出家長表達愛的方式。)
師:家人對我們的愛不止止表現在一個字上,而是媽媽的擁抱,爸爸的目光,還有那可口的晚餐等等。那麼你對家人的愛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我的愛是什麼》。
二、 過語言、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師:那位同學願意說一說你對家人的愛?
(學生說出自己是如何用語言、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的。)
師:同學們真是長大了。下面我們看一段錄象,看這個小朋友在家是怎樣做的?(放錄象)
師:看完這個小朋友在家中的表現,你想說些什麼呢?
(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師:老師希望你們能經常這樣做。下面把你在家中的表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並選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小組內合作演一演。
(生交流、表演)
師:通過你們的表演,老師也感受到你們真的長大了,老師希望你們永遠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
三、能夠理解家人對我們的愛
1、設置情景:老師收到一位小朋友的來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我的一位同學生病了,我送他回家,當我回到家時已是晚上9點,我一回到家,爸爸就訓了我一頓,我感到很委屈就哭了,到後來我想想,爸爸也是因為關心我、愛我才這樣做的,我想向爸爸說明情況,可我不知該怎麼做?請幫我想個主意,好嗎?
2、同桌一起想主意。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並有感而發,說說自己被父母誤會的情況,以後再有這種情況發生該怎麼做。理解家人的嘮叨也是對我們的愛。
四、表達對家人的愛
1、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不僅能用一句貼心的話、一個小小的行動去關心家人、幫助家人,還能夠理解家人對我們的愛。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對家人的愛,可以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歌、一個小小的行動、一句貼心的話、一個小故事。(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學生自由結合,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2、師:哪位同學願意到台上展示?
(展示、匯報)
五、結束活動
師:同學們都很了不起,用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同樣的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我們也愛自己的家人,讓我們對家人的愛永遠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會更加溫馨、更加美麗,讓愛永遠住在我們的家中。
師:老師這有一首歌《讓愛住我家》。老師把這首歌送給大家,也希望大家把這首歌帶回自己的家。
讓愛住我家
我愛我的家,爸爸媽媽還有我,愛就是貼心的話,讓家永遠溫馨。
我愛我的家,爸爸媽媽還有我,愛就是小小的行動,讓家充滿歡樂。
我愛我的家,爸爸媽媽還有我,愛是理解的微笑,讓家永遠幸福。
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充滿歡樂,擁有平安,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
在歌聲中結束本次活動。
『貳』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習慣,如驕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學生,用知識去啟迪學生,用技能去武裝學生,讓他們真正學會與人交往.這樣,我根據新課標提出 「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學進入生活,貼近生活,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觀察、去探索、去得出結論.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教育學生明白和夥伴玩要有禮貌,講文明,注意安全,並通過活動體驗和夥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標: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文明的解決玩中出現的矛盾,學會與人交往.教學方法: 「興趣是步入創造大門的台階.」對於剛踏進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為了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人交往.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交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建構,使學生掌握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天真活潑、喜歡好動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盡量營造一個趣味盎然、輕松和諧而又積極主動的情境,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教學過程: 根據一年級兒童特點和本教材特色,圍繞「在生活中進行情感體驗」的主旨我設計了和同學聯系、高興地玩、安全地玩、有創意地玩四個教學環節.(一)活動一 和同學聯系 上課的開始我就用樂樂小朋友與媽媽的談話錄音引入課題.然後出示小朋友和同學通電話的情景,(播放課件)愛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生動有趣的聲音和圖片滿足了兒童精神需要,深受學生的喜愛.我藉助富有表現力的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從知、情兩方面為教學的展開作好了鋪墊.緊接著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猜一猜,他們會怎麼說呢?然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情境表演,這樣自然地將學生帶進生活中來,讓學生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動二 高興地玩 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活動中我們必須讓孩子進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因此我設計了兩個讓孩子進入生活的活動情景:①說一說、評一評,②我們去做客.在整個活動中注重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在說一說中,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一個問題:「你和同學最喜歡玩什麼游戲?」然後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在評一評的時候,我先要學生讓學生看錄像,找出錄像中到同學家玩的學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應改正,從而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討論分析,從中得出結論:到同學家做客應講禮貌,再設計「我們去做客」這一課堂活動,再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互相到別的小組那裡做客,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如何接待客人,如何當一名受歡迎的客人. 低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僅處在萌芽狀態.他們活動的每一環節都需要具體形象相輔助才能順利進行.據此,我在小結時屏棄了老套的言語式表達方式,而是採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電教設備,這樣學生在樂意接受中觸發情感的升華.(三)活動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並不等於掌握,「臨岸羨魚,不如歸而織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兒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將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中的一些危險的游戲,並說出一些生活中學生玩過的危險游戲,讓學生感觀,然後讓學生判斷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四)活動四 有創意地玩 學生在明白了玩的時候要講禮貌,注意安全這個道理後,我要學生說說圖片列舉的一些游戲,並說說還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安排了學生玩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鞏固今天學生的內容.教學效果預測: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活動」為主線,貫穿於兒童生活中,讓兒童在活動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然而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須持之以恆.
『叄』 如何上好小學品社課(課堂隨筆)
讓學生喜歡品社這門課程,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課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農村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應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要利用《品德與社會》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農村小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讓學生學會認識社會,正確了解社會,同時還得養成良好習慣品質,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情感,更是要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正確了解祖國,通過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實踐等活動,不斷修煉自己,教會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本書內容大多取自生活,都是些尋常事,且恰恰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活實際,而孩子的思想很單純,在同伴之間要進行社交。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交到更多的朋友呢?但是在交友的同時,應要分辨清楚什麼是好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外面的世界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我校的孩子,他們還小,不怎麼懂事,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正處於摸稜兩可的階段。若在昏沉的引誘下,會導致學生不愛學習,不僅自己不學,還會影響他人,甚至逃學,出現這種情況,需要有正確地引導,關鍵是老師要起帶頭作用,做好學生的引導者,指路人。如何把學生從坑裡拉出來,重新振作精神,揚眉吐氣。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但不是叫你孤軍奮戰。因而在遇到困難或壞人的時候,及時尋找朋友或老師來幫助,齊心協力,互相合作,堅持到底把困難解決好。
對於這些浮於表面的現象,大多能感知到,可有些卻不知不覺地隱藏在知識的背後,雖然學生的知識豐富,頭腦中或多或少保持清醒狀態,但迷信活動依然存在,比如看風水,算命,看手相等。不過像我們有點知識頭腦的人一般不會輕易相信。可現在出現更為高級的,比如電腦算命。偶而個別學生還很重視星座。這時老師要指導學生不要踏出科學之門,用科學來揭穿這些迷信活動的真面目,不僅自己學會了,還要回家後如何跟親朋好友談科學知識來拯救那些精神迷惘的人。
在這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打架斗毆已成家常便飯,要讓學生分清黑白是非,任何一種小小的行為就是屬於欺負行為,嚴重的會導致犯罪。且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講哥們義氣,動不動一大幫人打一架,老師要引導如何處理這樁小事。首先正面面對錯誤,其次,承認錯誤,最後道歉。別小看,就因學生平時不注意才會最終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場面。
我升上了二年級復
我們制班裡故事多
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
好書大家看
秋天在哪裡
秋天的收獲
秋遊去
秋天的節日
你真棒
我也棒
學做「小雄鷹」
做個「快樂鳥」
我升上了二年級(1)
【教學目標】
1、在班集體中,能和同學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
2、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並願意朝著新的目標努力。
【重難點】
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並願意朝著新的目標努力。
【教學過程】
一、和同桌一起分享快樂。
1、同桌交談:暑假裡最高興的事是什麼?學到了什麼本領?
2、交換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說說作品中有意思的故事。
二、我們快樂的暑假生活。
簡簡單單的文字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謝謝 望採納
『伍』 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
http://www.060s.com/upload/keben/pinde.php 你自己抄看看吧 這里很多!
『陸』 我要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說課稿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說課稿
《分享的快樂》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分享的快樂》。本課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讓學生體驗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准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為以下三個: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2、實際參與合作,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互相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三、教學重難點三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四、教學方法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五、教學准備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准備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物品。我將准備西瓜、橘子。以及多媒體課件。六、教學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五個環節:(一) 歌曲導入,縮近距離(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 共同體驗,分享快樂(四) 回歸生活,體驗快樂(五) 故事延伸,共享快樂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一) 歌曲導入,縮近距離課前,引導學生唱《拍手歌》,上課伊始,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聽到大家愉快的歌聲,老師的心情也變的輕松愉快起來。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你將有兩份快樂。(教師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快樂。」這樣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融合在一起。 (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這時我會適時引入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這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首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接著我會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東西和別人分享才快樂。最後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比感知分享的快樂。我會先將准備好的西瓜讓一個學生吃,接著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分吃橘子。讓學生分別暢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 共同體驗,分享快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准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同學們讓我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來畫一畫、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在小組展示後,我將相機提問「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麼收獲?你的心情如何?」最後出示蕭伯那的語言進行總結(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從個體之間的分享擴展到集體生活中。 (四)回歸生活,體驗快樂回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隨機出示課本33頁的圖畫,「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不,這些孩子碰到了困難,我們該怎麼辦?假如你幫助了他,他會怎麼想?」 這樣,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最後我還將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分享的理解。(四) 故事延伸,共享快樂新課程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這一環節,我會先給學生講《盲人點燈》這個故事的開頭,而後讓學生去猜測故事結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明確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僅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七、板書設計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並茂的板書。它暗示著願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八、 教學理念最後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身邊的規則》2007-12-11 16:25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4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第四課《身邊的規則》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的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是外部的道德意識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學生的內在要求,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
規則來源於我們生活中,怎麼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規則的概念呢?我決定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入手,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激發學生興趣,進而讓學生總結出要想讓游戲順利地進行,必須講規則。這樣處理,將生活實際與知識點結合起來,學生印象深刻。然後我緊緊圍繞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將規則明朗化,細致化。潛移默化的使規則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頭。
二、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建立規則的概念,認識規則的普遍性,引導學生理解規則的必要性,懂得人們生活離不開規則,幫助學生初步樹立規則的意識,逐步將《小學生行為規范》等學校規則內化。
三、教學策略
品德與社會是綜合性課程,注重活動性,倡導在活動中發展,因此我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讓學生制定游戲規則,二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級實際情況,自己制定班規.藉以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的實效性。
四、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 創設情景,游戲導入
針對小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我以游戲導入,引導他們從自己喜歡的游戲入手,從中尋找規則,從而建立規則的概念。
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都喜歡什麼游戲?你能說說它們是怎麼玩的嗎?
1、引導學生說出不同游戲的玩法.
2、看來,每個游戲都有它不同的游戲要求。其實這個要求就是這個游戲的規則。
師:生活當中處處有規則,今天我們就和規則交朋友。導入活動課題。
2 調查交流、感悟規則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 。為了突出重點,我引導各小組從生活中不同的角度尋找規則,幫助他們把對規則的理解具體化、生活化。其中著重引導學生針對小學生守則內容發現學校規則,進行正反兩方面理解.進一步強化規則的重要性。
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學校、社區、公共場所去尋找規則.
2、引導學生分別從學校、社區、公共場所等不同方面說發現那些規則。
3、如果我們不遵守這些規則,又會怎麼樣呢?
教師小結:規則存在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啊,如果不遵守這些規則,會造成混亂也會出現很多的危險,因此大家一定要守規則啊!
3 拓展延伸、制定規則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守規則,我設計了如下兩個步驟,
第一大步是:讓學生從游戲規則的制定入手,明白規則是靠大家共同制定的,也要大家一起遵守。讓他們從活動中體會到只有遵守規則才能帶給我們快樂。
第二步、讓學生為自己班級制定規則。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同時將,《小學生守則》內化於心。
我是這樣設計
1、我設計了裝小球游戲,讓學生商量制定游戲規則。
2、學生談玩游戲中的體會和感想。
師小結:看來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玩出開心玩出快樂!
第二步:
1、我們學校每年都會評出優秀班集體,要想成為優秀班集體,我們班還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班規。交流討論。
4 自我評價、發出倡議
「聽聽激動,做做不動」是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做做能動」也是我這節課要研究的。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填寫自我評價表,及引導學生向學校發倡議這兩步,使學生對規則的認識由以前的「他律」逐漸上升為「自律」。
『柒』 急求小學品社《我們是鄰居》的教學設計(課件)或者是活動方案。如果有類似的教學設計也可以。急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願意與鄰居和睦相處,感受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懂得鄰里和睦相處可以使每一個家庭得到幫助,這樣不僅大家愉快,還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學生在親身經歷的生活中去了解事物,分析事物,從而形成正確地認識,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做一個文明的人。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是向父母、長輩調查與鄰居相處的故事,初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以及運用信息說明問題的簡單能力。在引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協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學習鄰里之間相處的常識,做個好鄰居
教學重點: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懂得鄰里和睦相處可以使每一個家庭得到幫助,這樣不僅大家愉快,還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
教學難點:願意與鄰居和睦相處,感受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學習鄰里之間相處的常識,做個好鄰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與任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遠親不如近鄰」的含義,初步體會鄰里關系的重要性。進而引出本課探究的主題。]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鄰居要是好 如同得大寶」嗎?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學生回答問題(預設:學生說的可能不夠准確或是到位,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2.師小結出示課題「鄰居」。
二、自主質疑,互動交流
[問題與任務:結合課題質疑,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突出新課程下的學生主體地位。]
3.教師提問:看到這個鄰居一詞,你想了解哪方面的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說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預設:什麼是鄰居?鄰居之間怎麼相處?)
學生結合已有學習和生活基礎以及書上故事的提示分4人小組解決問題
4.師生集體交流
⑴學生看書中的連環畫,將鄰里之間相處的故事。並為故事取名字。
預設學生取得名字:到鄰居奶奶家寫作業 一碗湯的故事 燈又亮了 等等
教師提問: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姑娘,有這樣的鄰居,你想說什麼?
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
⑵教師提問:你和鄰居相處時有哪些故事呢?你有又知道哪些鄰里之間相處的故事呢?請你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把搜集到的鄰居之間的小故事說給大家聽。(教師引導5—6個不同類型的故事:互相幫助、互相關愛、互相尊重、密切交往、互相理解,並采訪部分同學和這樣的鄰居相處有什麼感受?)
5.故事體驗
[問題與任務:知道在鄰里相處時也會有矛盾,發生矛盾時需要互相謙讓、互相諒解]
教師過渡:同學們,從古到今,不管是富貴還是貧賤,我們中華民族都有和鄰居和睦相處的傳統美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故事。播放課件「六尺巷」的故事。
學生讀故事,思考:故事講的是誰和鄰居之間的故事?他和鄰居是怎樣相處的?
學生回答問題(預設:讓一讓 )
教師小結:看來無論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我們都需要鄰里之間的相互幫助。當鄰居家有困難時,應主動幫助;當鄰居和你家有矛盾時,應多為別人想一想;如果妨礙了鄰居的利益,就應主動承認錯誤,並立即改正。我們只有這樣互相體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鄰居之間才能和睦相處,大家都會感到心情愉快、生活安定。
6. 學生寫一寫:鄰居家為我家帶來的幫助,我家為鄰居家提供的幫助。——展示作業
三、總結
教師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鄰里之間相處的學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談收獲
『捌』 小學品社家鄉特產知多少教學設計
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家鄉特產知多少》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家鄉有哪些特產,感受祖國物產豐富。2、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發展,激起愛家鄉的豪情。3、培養搜集資料,處理材料的能力。教學重點:多種渠道地搜集家鄉特產的宣傳資料,廣泛地知道各地特產的名稱。教學難點:能夠找到家鄉的特產和自然環境有關,與當地經濟發展有關。教師准備:課件學生准備:1、調查家鄉的特產的知名度。2、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家鄉的特產。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一、了解特產特點1、出示圖片,圖上的產品你認識嗎?吃過嗎?2、這些產品有什麼特點?3、這些產品都是一個地方所特有的,因為頗具特色,所以聞名全國,這些產品就是我們日常說的————特產。(特產是指一個地方特有的產品,他不為其他地方所有,也指一個地方的著名產品。)二、了解各地特產1、你知道我國各地有哪些特產嗎?學習課文後匯報交流。根據學生說的隨機課件出示特產的圖片或資料。2、你還知道全國各地的哪些特產?3智力小問答:看誰的知識面最廣!(把特產與地名用線連起來。)海南水稻福建武夷山花蟹台灣大鵬灣鐵觀音茶江蘇泰州市橡膠三、探究特產成因1、思考:為什麼各地會有不同的特產?和各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有什麼關系嗎?(四人小組討論)調查表特產名稱吐魯番葡萄調查途徑詢問家長、上網、查閱網路全書產地新疆吐魯番原因分析絲綢之路將葡萄種子引入了中國。新疆氣候乾燥,陽光充足,適合葡萄的生長。我的收獲特產的形成與當地的地理環境與歷史原因有著密切的關系。2、集體交流,交流調查表。3、小結:特產的形成和發展,往往和當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經濟發展、歷史發展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四、交流各地特產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搜集到的各地特產的圖片、包裝、宣傳畫、實物以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各地特產的特點。2、總結全文。第二課時一、介紹家鄉特產1、課前,我們分小組了解了家鄉的特產,下面分小組交流,將自己家鄉的特產向同學作一個詳細的介紹。2、小組派代表上台介紹自己家鄉的特產。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上台介紹一種特產的產地、特點、加工、歷史等。(如龍井茶、杭州絲綢、王星記扇子……)教師可以穿插著介紹相關的文字資料或播放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和影像資料。3、小結。二、宣傳家鄉特產1、家鄉的特產是我們引以為榮的。但是現在家鄉的特產知名度如何呢?2、課前我們的同學走上街頭進行了「家鄉特產知名度」的調查,我們來看看結果如何?3、出示調查表。特產名稱了解人數知名度(%)龍井茶絲綢西湖藕粉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共調查了()人1、看了這組數據,你有什麼想說的嗎?2、怎樣使家鄉的特產享譽全國,走向世界,為家鄉的經濟帶來更大的發展?讓我們來為家鄉的特產設計一種較為合適的宣傳方式。(小組選擇最喜歡的一種特產。老師提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考慮:)a)創造性寫作:怎樣做廣告,寫創意廣告詞,宣傳優質產品,樹立品牌意識。b)美術:為特產設計外包裝。……3、各小組分頭討論、准備。三、推廣家鄉特產1、分小組交流。2、教師點評並小結。四、課後延伸:課後了解的家鄉特產。附板書:3、家鄉特產知多少海南橡膠福建武夷山鐵觀音茶台灣大鵬灣花蟹江蘇泰州市水稻以上就是《家鄉特產知多少》教案全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