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引導學生在繪畫創作中利用色彩表達情感
主題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數量大,是小學美術教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經過幼兒階段的繪畫技法練習小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厚的造型素材, 教師要做的就是對其運用能力進行訓練和提高。對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
一、挖掘主題,確定造型 要成功地表現主題就必須准確地把握主題的深刻含義。學生對主題的理解總是停留在表面,膚淺的認識使作品沒有深度,缺乏內涵,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在學校組織的世園在我心中主題藝術月活動中,為了更好地把握世園會的主題思想,請學生從年中國第一屆世園會主題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開始挖掘。學生查找資料、追溯歷史、了解含義。明白人與自然只有和諧,才能共生存,否則會受到自然無情報復的道理。學生很快確定了合適的內容來表現主題。有的保護動物,有的植樹造林,有的和動植物做朋友,從不同角度准確地體現世園精神。年的世園主題是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與自然和諧共生,含義是:天指自然,人指城, 城自然和諧共生;創意自然是指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復自然,使自然為人類服務。於是,世界各國手拉手、環境保護、瀕危動物、植樹造林等內容躍然紙上,將人們的環保意識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根據主題,合理造型 造型是用繪畫、拓印、雕塑等造型手段和方法,創造視覺形象,表達對自然、對社會的感受和個人思想、情感的活動,使學生獲得美術創作的體驗、樂趣和認識,理解形式美法則,提高造型表現能力。學生造型表現經驗豐富,但是根據主題的含義合理造型還很不足。比如怎樣選擇和主題相符的造型?怎樣合理地將零散的造型組織成美觀的畫面?都有待於提高。 在《假如我是巨人》中,引導學生觀察總結造型組畫的要領:
1.為故事主人公設計一個形象(根據情節加上人物動態)。
2.根據主要情節畫出其他人物。
3.根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添上背景。 這樣學生就很容易上手,畫面內容表達得准確到位。
三、運用技能,進行構圖 學生在構圖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如:構圖單一、畫面內容無主次、布局欠合理、作畫總是不習慣,從整體到局部不先用長線條畫大形來明確構圖,而習慣從局部開始,逐一刻畫完畢的方法,不能把握整體的構圖,結果出現畫得太大或太小,甚至畫不下就壓縮比例和空間等現象,所以我總是向學生強調將主體畫在畫面的主要位置,根據畫面留白去添畫。在《詩情畫意》中,引導學生根據古詩的分類不同進行構圖。寫人的古詩,可以將詩中寫到的人物作為畫面的主體,著重描繪。畫寫景的古詩,可以先確定近景且具體刻畫,遠景可以畫得稍微簡潔一些。畫敘事的古詩,可以是單幅的,選擇詩中最精彩的一個場面,也可以採用連環畫的形式。
四、運用色彩,表達主題 繪畫中的色彩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再現性色彩,另一種是表現性色彩。再現性色彩是創作者客觀地再現物象的色彩,是比較寫實的;表現性色彩則是創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運用色彩進行表達,表現性色彩並不是寫實的。 不同的色綵帶給我們不同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畫面,這就是色彩的表現力。我們了解了色彩的感受力,就可以運用色彩幫助我們營造畫面意境和情調,表達主題思想。《地球的新生》一課中部分學生運用青翠的綠色、純凈的藍色、明媚的黃色表現我們美好家園,倡導大家愛護環境衛生保衛地球。也有部分學生運用白色、灰色、黑色、赭石色表達自己對環境日益惡化的憂患意識,為人們敲響環保的警鍾。
五、使用文字,補充說明 為畫配書更能展現藝術的高雅,書畫的完美結合更能很好地體現作品的意境。唐朝詩人王維第一個把詩寫進畫里,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呈現的是書和畫的完美結合。學生經過欣賞、討論,對這種藝術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創作慾望,總結出詩的豎式和橫式表現都是可行的表現形式。並根據需求的不同(以詩為主還是以畫為主)調整詩在畫面中的比重,以達到詩話畫合一相得益彰。 總之,在小學階段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抓住不同主題進行創作,構建層次,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是我們每位美術教師義不容辭責任。
2. 美術有哪些基礎知識
1、三度空間。指由長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縱深)三個因素構成的立體空間。繪畫中,為真實地再現物象,必須在平面上表現出三度空間的立體和縱深效果。
2、量感。藉助明暗、色彩、線條等造型因素,表達出物體的輕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覺。如山石的凝重,風煙的輕逸等。繪畫中表現實在的物體都要求傳達出對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實在感。運用量的對比關系,可產生多樣統一的效果。
3、空間感。在繪畫中,依照幾何透視和空氣透視的原理,描繪出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穿插等關系,使之在平面的繪畫上傳達出有深度的立體的空間感覺。
4、體積感。指在繪畫平面上所表現的可視物體能夠給人以一種佔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覺。在繪畫上,任何可視物體都是由物體本身的結構所決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塊面所組成的。因此,在繪畫上把握被畫物的結構特徵和分析其體面關系,是達到體積感的必要步驟。
美術來源
歐洲17世紀開始使用「美術」這一名詞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活動。及其產物,如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等。
也有 認為「美術」一詞正式出現應在18世紀中葉。18世紀產業革命後,美術范圍益見擴大,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東方還涉及書法和篆刻藝術等。中國五四運動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近數十年來歐美各國已不大使用「美術」一詞,往往以「藝術」一詞統攝之。
工具材料
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的。以油劑(亞麻仁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操作的的一個畫種。
表現方法
傳統的油畫家採用焦點透視法作畫。在畫面構成上,它講究畫面景物充實,按自然的秩序布滿畫面,呈現出自然的真實境界。
3. 大學藝術生可以轉系嗎(美術轉音樂)
大學藝術生不可以跨類別轉系,不可以從美術轉到音樂。
藝術類院校藝術專業或普回通高校藝術專業的考生答,這類考生與其他類型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參加高考外,還必須參加所報考學校或者本地區組織的專業考試,該類考生必須是專業考試合格且高考成績達到該院校錄取分數線才能被錄取。
藝術類的專業性質比較強,對每位學生的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除了參加文化考試還要參加專業考試或專業水平測試,需要每位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不要將自己的實際情況被不切實際的、過大的夢想所蒙蔽,學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藝術類專業。
(3)小學美術教學敘事擴展閱讀
中國高等學校一般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允許轉專業:
1、學生確有專長,本人申請,由所在專業推薦,經轉入專業考核證實,轉入該專業更能發揮其專長者。
2、學生有某種疾病或生理缺陷,經學校指定的醫療單位檢查證明,不能在原專業學習, 但尚能在其他專業學習者。
3、學校認為有某種特殊困難,不轉專業則無法繼續學習者。但新生入學未滿一學期者,本科三年級及其以上或專科二年級及其以上者,自費轉入公費者,無正當理由者,均不得轉專業,須報學校教務部門審批或備案。
4. 五年級美術課堂教學觀摩李力加《為了什麼》
我們該怎樣上欣賞課
——李力加教授談《富春山居圖》的欣賞教學
李力加
李力加: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基礎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課標研製組核心成員、美術子課題負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與成果:教師教育美術專業課程與教學,兒童美術教育,藝術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學校美術課程與教學,民間美術。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2011年版)頒布一個多月了。新版《標准》修改最大的地方是「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按照要求,本領域三維目標
第一條為:初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
第二條為: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能夠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第三條為: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3月28、29日兩天,在杭州餘杭實驗小學聽取了「京杭兩地美術欣賞教學同課異構研討活動」。這次研討活動的內容是以不同形式,8位教師共同演繹《富春山居圖》。
執教美術教師來自杭州餘杭實驗小學滕曉芳;杭州蕭山銀河小學 趙小燕;杭州富陽實驗小學陸華軍;杭州臨安於潛鎮堰口小學孫瓊;杭州蕭山光明小學費幼文;杭州蕭山寧圍二小翟春波;北京海淀實驗小學汪秀華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小王書丹。本次美術欣賞教學涉及到二、四、五、六年級4個年段,其中二年級1節,四年級2節,五年級2節,六年級3節。
教育部國家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特級教師侯令先生主持本次活動。浙江省特級教師朱國華、朱敬東、章獻明現場點評,杭州市美術教研員李芳策劃並組織美術教師參與本次活動。
一個多月前,侯令先生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組織北京4名美術教師同課異構《富春山居圖》這一課時,我正好在教育部封閉開會。當時晚間,曾經用專用座機給北京上課的美術教師指導,會議重要,因此沒有到現場聽課。
據了解,在實際教學中,北京已經進行的4節,本次在餘杭實驗小學8節課,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並非很理想。這樣的現實,已經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提出以下問題:
為什麼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難上?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有規律可循嗎?
美術欣賞教學的核心問題在哪裡?
美術欣賞教學有效性達成的關鍵因素是誰?
如何推進全國范圍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
我的觀點1:
美術課堂上小學生審美情感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美術教師要從單一的語言「傳遞」方式,變化為師生共同與美術作品(教學課題)「交談」(對話)的互動狀態;
第二,學生的眼睛在看美術作品或教學主體物的時候,此刻的思維要從「觀察」狀態進入到「欣賞」的眼光;
第三,師生們整體的學習狀態要從「審察」某課題內容的外顯性,發展到心理內化的「審美」態度的轉換和轉移。
這三點由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角度來講的,這是小學美術課堂上學生審美發生的精髓。達不到這三點,談審美都是空的。
我的觀點2:
第一,美術課堂上,學生審美發生的核心為——體驗。而學生審美體驗的發生,需要達到「融為一體」和「抱成一團」的切身感受。這里有兩個層次的水平:
首先,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能夠喚起學生的知覺與美術作品所傳達的情感、信息、美術要素融為一體。
其次,當課堂上學生們的心境真正與美術作品的內涵抱成一團時,必然是自己感情被觸動,必然是當下的親身體驗,必然是心靈的附著。此刻,真正的審美感受才發生。
第二,美術課堂上審美的本質就是,美術教師能夠將所謂的審美主體、審美客體這兩者之間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真正的審美過程。
結論:
根據朱敬東特級教師提供的8節課的教學設計文本。今天在美術課程與教學論課堂教學里,給75名本科學生分別由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設計思路等主要角度分析,本次教學的8節美術課堂,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均沒有達到課程標准美術欣賞教學的要求。因為,所有的執教美術教師沒有從改變學生視覺思維的高度引導欣賞,因此,這樣的教學是無效的。雖然活動非常成功,但是,學生是被教師籠罩在某個層面的說教控制著,當美術欣賞學習中,孩子們沒有感動,沒有心靈的附著,一切都是無效的。
建議:面對這樣的現實,學習周紹斌院長在浙江省美術教師培訓和「國培計劃」美術教師培訓中的講座文本:
「欣賞的概念特徵:欣賞具有主觀的、個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覺的、自為的;浪漫的、想像的、創造的等表現特徵。同時也是人的個性思想、獨立精神與自我情感的體驗本能和自然靈性。」
目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最大問題在於,小學生們面對美術作品,缺乏自己「主觀的、個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覺的、自為的;浪漫的、想像的、創造的等表現特徵。」這樣的問題根源是:小學生們在課堂上並沒有與作品形成「融為一體」和「抱成一團」的狀態.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問題
一、習慣性知識點錯誤
本次「京杭兩地美術欣賞教學同課異構研討活動」,某教師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出現習慣性知識點錯誤:
知識技能:了解長卷的繪畫形式,結合古詩、題跋和黃公望人生經歷等對畫作進行賞析,理解山水畫造景手法(散點透視、計白當黑等),感悟畫家寄情山水的意境美。
知識點錯誤為:「散點透視」。透視學,是西方繪畫應用最廣泛的解決空間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美術教師以所謂「散點透視」來講中國山水畫,是非常荒謬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哲學觀念,對世界的「看」法(眼睛與內心世界),均是以全方位的視角對待生活世界,絕對不是西方人美術繪畫活動里三度空間定點看世界的所謂科學,中國文人是以哲學觀引領自己生存的,比西方人高明多了。中國歷史上的人文畫家全方位體現在具有時間流動性的概念,形成了四維的觀看方式。這是中國哲學觀決定的。
這個錯誤的根源來自,美術教師自身出道之前的中外美術教育史課程沒有學習好。美術教師並不明白當年透視學傳入我國,被某些人自己編寫的所謂「散點透視」觀點所誤導,然後,在個人的課堂上又將繼續誤導小學生。這是美術教師最容易犯錯誤的地方。
既然美術教師都知道講中國山水畫要陳述「天人合一」的理念,那麼,就絕對不能又錯誤的將「散點透視」當學科知識點。中國文人看世界的直接方式為「游動」,是「心在前、畫在後」。
以下另一教師的教學設計還是錯誤:
初步掌握由詩及畫,由整體到局部的中國畫欣賞方法。
中國山水畫(中國畫)的欣賞方法究竟是什麼?如何欣賞?用什麼方法?作為長卷的打開方式,究竟如何欣賞?美術教師需要研究、思考,課堂上不允許再有失誤,但希望發生爭議性地探究問題。
二、教學、學習方式需要改變
小學生審美情感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之一是:
第一,美術教師要從單一的語言「傳遞」方式,變化為師生共同與美術作品(教學課題)「交談」(對話)的互動狀態;
美術教師教學行為要由單一傳遞,也就是習慣的講授法轉變為引導性探究行為。為什麼?
課堂上學生有體驗,才能發生審美,有基本體驗,才是主動欣賞。因此,這一學習領域學生的學習特徵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灌輸的、單一傳遞的教學方法與行為,這樣,學生課堂體驗才能發生。課堂上學生們不能集體發生主動探究的體驗感受,你教師再高喊著審美,也是假的、表面的文章。
學生的探究學習行為,能夠激發體驗性內化心理產生,內化的課堂才是欣賞的狀態。因此,學生欣賞課學習行為要由原來等著教師「灌輸」某美術學科知識,轉變為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富春山居圖》所蘊涵的文化、哲學、美術學科知識,這樣,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才能有提升。目前,8個教學文本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都寫的非常空泛,學生憑著什麼形成下列目標呢?
了解和欣賞祖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灌輸的講授法教學,連基本的美術學科知識的基本目標也達不成。因為,《富春山居圖》為現成的「已有知識」。這個概念告訴我們,如何讓小學生對「已有知識」發生興趣,願意學習,必須形成體驗課堂,必須主動探究,必須達成
「欣賞的概念特徵:欣賞具有主觀的、個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覺的、自為的;浪漫的、想像的、創造的等表現特徵。」
三、教學觀改變
40分鍾的課,需要講述《富春山居圖》這樣宏大的文化、哲學的主題,內容究竟講多少?
能否以單元教學形式設計教學,將宏大的文化、哲學敘事,轉變為具體的學科問題探究敘事,由小見大。例如某教師設計了探究:
嘗試披麻皴技法,欣賞長卷美和體會名畫的筆墨趣味。
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好,但實際教學還需要研究。
另外,這8節教學中,其中有一課是不少美術教師認為當時教學現場效果相對最好的一節,
5. 小學生繪畫夢開始的地方主題怎麼做
美術學注重兒童教們真實、自由、自發地、創造性地反映客觀世界,完全自主地表現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理解、想像和審美的認識及個性。孩子們往往喜歡參考書本中的作品,模仿他們來畫,常常出現照抄照搬的現象,這源於孩子對自己的繪畫缺少自信心,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給畫自信心呢?可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珍愛童真
童真即具有自然、真實、自發而完美、璞玉天成的特性。珍視童真,是培養兒童繪畫自信心的必要前提,體現童真也是藝術家們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兒童們純真、自然,不懂世故,不知避諱,不會做作,不違事實地描繪,眼中的世界總是那樣迷人,看到事物的大形狀,往往是最動人、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常常忽視細枝末節。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人物頭大身子小,頭上只有眼和嘴,而無眉、鼻、耳似張樂平的三毛形象,太陽大於樹,小鳥大於山……他們尚未發育完全的小肌群之手常表現出一種風趣的誇張、簡練的變形,這和大師們有某種驚人的相似。對於這些,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評價作品的好壞,「像」只是評價作品好壞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孩子們用童心觀世界,只抓住最動人的部分或瞬間,而對次要部分「視而不見」,「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凸現出藝術真諦。童真可貴,童心不可違,天真出真趣,天真出真情,天真出清新。有一次讓學生畫出的《開心的小朋友》,有一位平時並不優秀的學生在作業中人物形象粗曠,五官模糊,只以粗線條勾出極富有表現力的大輪廓,豐富熱鬧的的場景,深深地表現了「開心」二字,雖然畫面構圖較亂,但亂得開心亂得熱鬧,讓孩子們用特有的觀察、理解和繪畫語言,稚拙無飾地表達純真的心靈和原始朦朧的審美,畫出孩子們自己的一片潔凈的天空。在作業評價中,對富有童真的作品採取了高度的認同,保護孩子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藝術靈感,意在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和高尚的審美情操,增強其自信心。
二、尊重其自由、自主創造的天性
自由活潑、無所畏懼,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和畫是自由的、毫無束縛的。在雪白的牆上亂塗亂畫,有時塗得很興奮,很有激情,甚至有點自鳴得意,事後卻招致大人們的厲色喝斥或棍棒相加。這是許多人曾有過的共同經歷。可曾知這使幾多的「藝術天才」胎死腹中?如稍加誘發,其中必有上乘的「抽象藝術品」面世。我在教學中從不用成人的思維給孩子太多的規定,即使臨摹范畫也准許根據其自身的興趣自主增刪,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想像中的向日葵》這一課時,孩子們初次接觸想像畫,即使對想像畫沒有太多的了解,但他們心中已經有了好多有趣的想法,我沒有讓他們參考書本畫,而是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愛的方式畫下來,沒有給孩子很多的規定,完全由孩子自由發揮,相信自己能畫得比范畫更棒。孩子們的自信得到了極度尊重和滿足。
三、讓孩子在喝彩中成長
受自尊的驅使,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肯定。兒童的這種慾望尤為強烈。考慮到這一點,我覺得應該給孩子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一個屬於自己的大舞台。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常常請孩子們帶著他的作品,走上講台,響亮得向大家說一聲「請大家看我的作品!」然後用自己稚拙的語言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而下面坐著的孩子則是評委,可以舉手幫他提點更好的意見,也可以拍拍手錶示出自己的表揚。站到講台前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表揚,這大大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對於作業的評價,也請孩子用自己的眼光來評,不一定把目光投下優秀的學生,對後進生的一點進步,也加以鼓勵。無論是誰,你只要畫得又快又好,都可以貼到教師的展板上。這樣一來,孩子的繪畫興趣和積極性更高了,能貼到展板上的孩子個個神彩飛揚。
望採納。
6. 小學生怎樣畫生活的點點滴滴,並用文字敘述繪畫本
可以畫畫下課的時候啊,或者體育課啊,或者寫作業什麼的文字方面就像寫日記一樣咯
7. 如何欣賞繪畫
繪畫分成很多種,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肖像畫,靜物畫等等,無論任何繪畫,任何題材,都要依靠作品的造型與色彩,就是繪出它的形狀,它採用的色彩,以及各種光的運用。繪畫的造型,就要求有很好的素描基礎,不會素描是畫不好油畫的,就如同在沙灘上建高樓,是建設不起來的。
在欣賞一幅油畫作品時,還要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創作這幅畫思想內容,一個畫家創造一幅作品,都帶著他的思想,反映畫家的藝術境界,我們欣賞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畫家創作這幅畫的時候,也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對於人物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深度,創作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幅好的作品,能夠陶冶人的情致,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發現世界上的美好,使我們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具體的人物和景色,有更深刻的理解。
8. 隨便寫一篇敘事的作文,但是必須是自己寫的,必須是自己寫的,急急急!
理想,是江河中的航標,是風浪中的小船所想到達的彼岸,是每個人一輩子追求的目標。有了理想,生活才有方向,學習才有動力,人生才有價值。
世界上不乏名人志士,每個人心中也都有各自崇拜的人。我最最欣賞崇拜的是瑪麗·居里——偉大的居里夫人,我的理想,也就是成為像居里夫人一樣的科學家。
四年前的一個夏日,母親搬了一大堆書回家。「咦,那是什麼書呢?」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我躡手躡腳地湊上去,想要看個究竟。「呵,《世界名人大傳》!」我一看高興極了,抓起一本就看起來……書中介紹了許多名人,有居里夫人、諾貝爾、愛迪生、達爾文、牛頓、拿破崙、阿伯羅特、霍金、愛因斯坦、托爾斯泰……在這些名人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居里夫人。
過了一年,媽媽又買了《多少天才出少年》,書中有許多居里夫人為了探索科學奧秘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的動人故事,她生生地打動了我。從此,我就有了想成為一名科學家的理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理想的認識更深刻,對居里夫人的了解也更深入。一篇《跨越百年的美麗》,讓我更加崇拜居里夫人,也更想成為像居里夫人一樣的科學家。
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有了理想的動力,我開始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課前我認真預習,上課時我專心聽講,課後我一絲不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並利用剩餘時間進行廣泛的閱讀。小學畢業了,我取得了優異成績,成為班上唯一的優秀畢業生。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找到更多更好更強的競爭夥伴。有了理想的指引,我在不停地追求。我參加了二十八中(這是一所優秀學子嚮往的初級中學)入學考試,在一千多名考生中我進了前十,我被分在有著全新教學理念的徐老師班上,共有七十名同學,進前十的我們班有三個。在這個大家庭裡面,同學們你追我趕,不亦樂乎。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有奉獻精神和為祖國爭得榮譽的心……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考取省級重點高中,必須考取知名大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理想,是指南針,是燈,是路標給陷入迷霧中的人們引導方向。我有自己的願望,自己的理想,我喜歡我的願望,我熱愛我的理想。
理想是磐石,理想是火,理想是路,理想是前進的動力,是生命的源泉……
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她深知榮譽只是理想帶來的副產品,她的最終理想是為社會做出自己最大限度的貢獻。
我的理想是要像居里夫人一樣……
這,便是我的理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當然我也不例外。小時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寶箱中,也裝著五彩繽紛的理想。今天我就打開我的百寶箱,把裡面的寶貝一一拿給你看。
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個理想。當一名女警察。小時候的理想現在想起來既可笑又幼稚。當時的我其實是喜歡上了女警察們漂亮的警服,和她們站在馬路中央指揮交通時的颯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發生了改變,因為我逐漸了當一名女警察的辛苦與困難。
於是,當一名畫家成為了我的第二個理想。從小我就對繪畫很敏感,很喜歡畫畫,經常自己畫出一些「大作」,然後拿給爸爸媽媽看。爸爸媽媽得知了我喜歡畫畫,馬上就給我報了美術班。可能是因為小孩子貪玩兒的天性。上了美術班後的我變得不怎麼喜歡畫畫了。甚至上美術課時逃跑去和同學玩兒。就這樣,我的第二個理想便又化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個理想時,我已經上了小學4年級。那時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從小到大我接觸過好多好多老師,有年齡大的、資歷老的;也有年輕的、經驗少的。但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老師,教哪一門學科,我都非常喜歡他們。將來也想像他們一樣站在高高的講台上給我的學生們授課。
如今我已經是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了。快要步入中學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對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現在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或許你會說,這並不算是什麼理想。但是在這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會不會再改變。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終不變的,就是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現在有不少學生經常高談闊論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往往沒有做好身邊一些應該做好的小事。甚至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都沒有做到。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不能有著「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想法。要腳踏實地地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礎。最終才能實現它!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變,但是不管我長大要做什麼職業,做什麼工作,對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條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要從小事做起,總自身做起。做一個對社會和全人類有貢獻的人!
9. 簡述美術欣賞三種類型敘述方式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關心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indexquote]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的制訂,為探討美術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要求和作用,研究活動的方式和學習領域,促進美術教育質量的提高,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的階段目標,分別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價、綜合·探索作為美術教育的四個學習領域,為了提高美術欣賞課的認識及其質量,今天就美術欣賞課的基本要素(美術欣賞的地位、作用、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討論、基本方法,教學設計及其常規要求)進行一些探討,供大家討論、研討。
一、美術欣賞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學的藝術教育內容一般有三個方面,即藝術知識技能、藝術表現、藝術欣賞。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藝術課的基本現狀是,一方面只注重於知識技能的教學,藝術欣賞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環節,甚至有些經濟不發達,邊遠落後地區基本上是個空白,特別是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校。另一方面教師素質和教學設備等原因,教學中確實存在不少困難,一是教師的美術教育理論不夠系統,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二是必備的欣賞教學設備(幻燈片、掛圖、音像資料等)缺乏,無法進行欣賞課教學,三是美術欣賞教學不被重視,教學研究不可能擺到應有的位置。
根據上述情況,加強美術欣賞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健全學生的人格,完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體系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充分認識美術欣賞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有助於我們重視美術欣賞課,提高欣賞教學的質量,通過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外的優秀作品,繼承和發揚中外優秀傳統文化,共享人類社會的藝術資源。
美術欣賞應在藝術教育中有什麼地位、作用,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提高認識,明確其地位和作用。
1、美術欣賞是美術教育(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美術欣賞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中外優秀作品的專門欣賞,另外二種是隨堂欣賞和參觀欣賞。
從美術欣賞的要求來看,我們要通過欣賞課,讓學生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的美,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逐步提高對作品的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要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①美術欣賞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美術欣賞過程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創造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欣賞者(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了重新構建,它把欣賞者潛在創造性充分發動起來,欣賞者動員著自身種種內在儲備來進行創造。即根據自己的經歷、學識、個性、想像力、情感傾向去改造,創造審美形象,使美術的審美對象帶上了獨特的個性創造力印記。(千萬個欣賞者走進同一美術館,蘊藏著千萬個不同的藝術形象)。
②美術欣賞能有效地培養欣賞者的自立性。
由於欣賞者在生活經驗與性格氣質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也有高低之別,特別是各自對藝術作品的心理期待,因而,在美術欣賞中對藝術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受便不能不打上欣賞主體的烙印,我國古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流傳"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魯迅:同是欣賞《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閨秘事……。"美術欣賞並不是人雲亦雲的事情,任何一個欣賞者相對創作者及其他欣賞者來說,自主性都表現得十分鮮明。
③美術欣賞能有效地培養欣賞者的想像力。
想像是藝術的生命,離開想像,藝術就難以生存。人們常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無畫處皆成妙境""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就是藝術的"空白"和"不確定性"的表現。可以說是對欣賞者想像力的一種召喚和等待,它召喚著欣賞者運用想像力對藝術作品留下的空白進行填補,對藝術作品所存在的不確定性進行確定,而欣賞者想像力的這種充分施展,恰恰又是藝術欣賞活動使人獲得審美愉悅體驗的主要原因,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2、學生心理發展的作用。(藝術教育心理)
當人們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會由然而生一種美好的心情。對於這種美好的心理,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說過"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炫"。可見,人的心理活動與藝術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加強美術心理研究是當今藝術教育研究的一個趨勢。
心理發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年的心理連續變化的過程,不僅是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質的變化,不僅指向前推進的變化,也包含衰退消亡的變化。狹義的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年期間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也就是指個體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改善和提高的過程。這里所講的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是指狹義的心理發展,即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
小學階段又稱童年期或學齡初期,是指六七歲到十二三歲時期,這個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兒童從這個時期起步,進入學校這一新的生活環境,開始了以學習為主的活動,因此,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比學前兒童有了明顯的發展,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小學生的思維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小學的四年級前後(約10-11歲),是思維發展的轉折期。
②小學生的情感易外露,不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情感雖然經幼兒期顯得含蓄了,但仍然比較外露,也比較容易表現出來,容易產生激情,心境持續時間不太長。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容易變化。他們不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常表現出欣喜若狂或痛哭流涕的情緒狀態。但隨著年齡增長,情感的穩定性不斷增強。同時,由於入學後生活內容豐富了,因此,情感的內容也不斷豐富、深刻。
③小學生意志行動的目的較具體,自製力較差。低年級學生的行動目的是比較具體的,也比較短,中高、年級學生則逐漸學會自覺提出比較遠大的行動目的,但還不穩定。低年級學生的自製力比較差,易沖動,易受別人的影響,中、高年級學生的意志力有了發展,意志行動的主動性、獨立性、堅持性都有所加強。但是,在整個小學階段,還不善於控制自己。
④小學生進入學校後,自我意識在學前階段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加速發展的現象。總的趨勢是兩頭快中間慢,一年級到三年級為第一上升期,三年級到五年級為平穩期,五年級到六年級為第二上升期。
3、發揮美術欣賞教學的審美教育的作用。
①欣賞教學與審美教育
所謂欣賞是通過作品中介形成作者與欣賞者的對話。欣賞也可以說是欣賞者通過作品參與創作的過程,欣賞不僅僅代表單純的美感享受。作為帶有創造性質的欣賞活動的契機,正是這種感動喚醒了欣賞者的審美感覺,並進一步提高了審美意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欣賞不單純美的享受,而是一種審美意識的再創造。
欣賞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雖然很多人並不認為圍繞著名畫和名作的觀賞能夠創造什麼東西。但欣賞好的作品完全可以達到審美意識的再創造,如果欣賞一幅作品僅限於從自身角度發問而不與作者的創作動機相連,那麼非但無法產生對話,連理解都很困難,所以欣賞有時甚至要採取從完全相反角度來觀察的方法才能奏效。例如,當我們為自然界的美妙風景所感動並萌發出表現慾望時,我們已能體會在與風景的對話中,描繪風景的畫家在內心所具有的創作心態了。
在描繪作品時,不管是畫家還是中小學生,一般都是不斷糾正自己的構思,不斷修改筆下的作品的,他總是將眼前與筆下的風景作比較,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內心不斷地與對象(風景和作品)進行對話,通過這樣的對話,作者的審美意識不斷得到訓練,並逐漸接近更高層次的審美要求。當代著名日本畫家東山魁夷在其頗具影響的《與風景對話》一書中曾寫道:"在與無聲的風景的對話中,默默地認准自己的路……我不願失去一顆純潔的心,一顆把美看作樸素的生命而感動的心。"在這本書中東山魁夷真切地表達了一個畫家對美的理解。
因此無論是欣賞還是表現,其本質都是相類似的,即再造審美意識,可以說它們是達到同一目的的二個兩方面。表現運用的是畫筆或雕刻刀,直接與素材接觸,在手腦的配合過程中鍛煉並提高審美意識。欣賞雖然沒有上述的具體活動,但在與各類作品的接觸過程中,自身的審美意識被喚醒,同時產生更高審美水平的追求。可以說這二者的基礎都是審美意識與作品,但實質上卻是自然觀、文化觀與人生觀的真實投射。
②欣賞教學與思想教育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生美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主講,存在著一種"異化現象"。就是說,在中小學美術教育實踐過程中,由於指導思想不明確,教學方法不得當,教師素質不高等原因,美術教育往往易於喪失自身的本質特徵,既沒突出美術的特點,又沒突出中小學教育的特點,以至於它從實質上講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實的中小學美術教育。
一方面,中小學美術教育缺少藝術的特點。就整個教育范圍而言,中小學美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相對獨立性,這一現象具體反映在人們對於藝術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的理解與確定上,它或者被納入德育的范疇,或者被納入智育的范疇,名義上藝術教育姓"藝術",實際上藝術教育姓"德"或"智",藝術教育因而主要成為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和"殖民地"。
另一方面,中小學美術教育缺少中小學教育的特點,普通教育不普通。中小學的藝術教育是普通和普及的藝術教育,而不是專業和職業的藝術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學要求、教師素質等方面,都與專業藝術院校的藝術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中小學藝術教育朝專業藝術教育看齊的傾向。我們把這種傾向叫做"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專業化"。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德育化問題
使用"德育化"這個詞,未必確切,我們想說的是,在我國,一個長期困擾著中小學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問題是,把美術教育等同於或附屬於思想政治教育,認為"藝術育人"或"寓教於樂"就是把美術完全當做一種德育的媒介和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從而把藝術教育納入到了德育的軌道。
[NextPage]
美國藝術教育家加登納在考察了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後,寫了《中美藝術教育的區別》一文,該文在對兩國藝術教育的目的進行比較時指出:"同一般教育一樣,中國的藝術教育也有政治的、精神的、道德的目的,並追求某種美學的目的。參加藝術活動被認為可以提高人的情操,激發積極的動機和善良的情感。衡量藝術作品和藝術表演的尺度,也是看其在這方面做得怎樣。在美國,藝術的政治、精神及道德的目的都不明顯。事實上,如果有人說藝術作品或藝術教育是為了一個政治目的服務的,大多數人都不會明白是怎麼回事。對藝術會提高人的道德或精神境界,他們也不以為然。事實上,美國人習慣於把藝術視而不見自我表現、創造力、自發性和個人變異的源泉,而不是那種政治的、道德的、精神的目的。"從加登納的這種對比中不難看出,中美兩國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目的確實存在著圈套的差異。應該說,像美國人那樣對藝術教育所具有的政治、精神、道德方面的作用持完全漠視或不以為然的態度是不對的,是具有一定消極影響的。藝術不能簡單從屬於政治,但也不可能脫離政治。而像我們這樣,把思想道德教育目的視為中小學藝術教育主要甚至惟一目的,並明確加以強調,也是值得斟酌的。
因此,我們對中小學藝術教育德育化問題提出異議,並不是否定在德育范疇內通過藝術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這不是針對德育藝術化而言的,而是針對藝術教育德育化而言的,即不贊成把整個藝術教育納入德育范疇,把藝術教育僅僅作為德育的一條途徑,或把藝術教育等同於德育的做法。
我們引用一位美術特級教育所寫的關於一堂《革命歷史畫》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革命歷史畫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本欣賞專題集中選擇了《血衣》、《地道戰》、《蔣家王朝的覆滅》、《開國大典》等四幅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經典作品。《血衣》是對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集中的形象概括;《地道戰》反映了中國人民同日本帝國主義的頑強斗爭;《蔣家王朝的覆滅》表現了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徹底垮台的偉大史實;《開國大典》體現了經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共慶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宏偉場面與喜慶場面和昂揚振奮的精神與熱情。四幅巨作連起來欣賞,既有代表性,又有系統性,能以較完整的歷史進程,生動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體會到新中國來之不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繼承革命傳統,致力四化建設。"
看了這段"教學指導思想",也許更多的人會毫不猶豫地認定這是一堂思想品德課,而不是藝術欣賞課。應該說,這堂課如果是一堂採用繪畫欣賞的形式來進行的思想品德課,而不是以繪畫欣賞為內容的美術課,無疑將是一堂十分優秀的課。
如果按照上述"教學指導思想"的思路來上這堂課,即把主要精力甚至全部精力集中到挖掘四幅美術作品的思想內容上來,四幅美術作品僅僅是作為一堂思想品德課的直觀的畫面作為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因而從"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的角度來看,這堂課可能是很成功的。嚴格來講它並不是一堂美術欣賞課,而是一堂思想品德課。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上這堂課,即從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形式入手,從分析藝術形式如何表達內容入手,讓學生的注意力真正集中在藝術作品上,教師聯系這四幅畫重點分析繪畫形式的各種要素是如何刻畫人物性格和表現場面的,比如,作品是怎樣通過色彩的冷暖、光線的明暗、線條的粗細、位置的主次等變化,來塑造人物、景物、環境並體現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的(《血衣》的悲壯、《地道戰》的勇猛、《開國大典》的宏偉)。這樣,藝術形式和藝術內容就很好地統一了起來,既讓學生真正地欣賞了藝術,也讓學生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了解革命歷史,盡管了革命歷史並不是這堂課所刻意追求的。顯然,這堂課是一堂地地道道的藝術欣賞課。
應該說,真正的美術教育是作為一種審美的教育,而不是作為一種道德的教育而產生德育效應的。藝術教育的德育效應,主要還不是直接從藝術作品的思想政治內容中獲得,而必須是通過審美教育這個核心環節,通過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感悟來獲得。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的發揮,並不依賴於直接向學生灌輸道德信條、政治目標,而首先是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的審美情感等到培養和發展,審美情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使學生的審美趣味變得純潔、審美能力獲得提高。健康的審美趣味,又為高尚的道德觀念的形成提供了動力和條件,"有了審美能力,一個人的心靈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各種美的觀念,並且最後接受同美的觀念相聯系的道德觀念"。
真正的藝術教育(或叫藝術化的美術教育)與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在德育功能的發揮上,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首先藝術化的美術教育,注重讓學生對藝術本身的領悟,通過對藝術形式與藝術內容之間相互關系的把握來理解藝術的思想內涵,從而獲得德育效果;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則注重讓學生了解藝術作品所描繪的內容,把藝術作品僅僅看做是一種有利於表現德育內容的直觀教具。
其次,藝術化的美術教育,重在以情動人,較少作語言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是藝術審美方面的,德育效果的獲得主要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長久的;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則重在以理服人,作較多的語言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是藝術作品的政治思想意義,德育效果的獲得和保持很可能都是即時性的。
再次,藝術化的美術教育,主要教學生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丑,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從而使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美好;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則主要是通過藝術作品所提供的具體場景,教學生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從上述幾點區別中我們不難感到,德育化的藝術教育實際上已經更多地是屬於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藝術教育。
③美術欣賞德育滲透的優勢
小學美術欣賞課它有著豐富的教學形式,以豐富的形式對小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充分發揮美術欣賞課的優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有著特殊的優越性。
⑴形象性
直觀形象的內容有機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⑵靈活性
美術創作的廣泛(自然、人物、歷史等)題材的廣泛和欣賞手段的多樣性。
⑶趣味性
藝術欣賞課上,學生對古代的藝術品有著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是時又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欣賞課,教師擺出了瓷器、紫砂壺、刺綉織品、紅木雕刻工藝品,講述了有關知識後再讓學生仔細欣賞,使學生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燦爛多彩的,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⑷適時性
教學時機的安排和選擇
4、美術教師素質的作用
美術教師的勞動與美術家的勞動,同樣都是創造社會精神財富的勞動,是復雜而具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美術教師不同於美術家的是他不但可以創造出美術作品,更主要的是與其他教師共同培養國家未來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美術教師的工作是傳遞人類的美術文化,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文化素質和為培養未來的美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美術教師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啟蒙者。美術人才的早期發現、扶植、培養與美術教師的關系極大。美術教師的工作又是塑造人的工作,是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具備現代優秀人格品質的神聖工作。
①具有合格學歷的文化基礎知識。
美術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神聖事業。文化基礎知識是美術教師職業必備的文化修養的重要方面。合格學歷或同等學歷的文化基礎知識,是從事教育和美術教學工作的文化基礎,也是美術教師進一步自學、進修的文化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是美術教師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教師在兒童的眼中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知識寶庫"。因此,教師具有的知識面愈廣博、愈豐富愈好。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美術與環境、文化、社會、宗教、政治、經濟等關系密切。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不了解文化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對美術的理解便不會很深。僅以高中美術欣賞課本中涉及的作品為例,就需要有歷史、地理、宗教、文學、社會學、美學、哲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知識,更不必提美術自身的理論知識了。不具備這些知識,便無法講授中國古代雕塑、建築、繪畫和工藝美術;不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無法啟動小學生對海洋、星空進行想像的創作;不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無法引發學生創作有關環保、人口、未來等宣傳畫構思的靈感,無法讓學生理解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作為人文主義旗幟的社會意義;沒有中西文化知識,無法做好中西美術的比較;沒有文化學、美學、藝術哲學的知識,不了解歐洲文化,便不可能理解現代派作品等等。豐富的文化知識,是教師自身理解美術的基礎,更是從事學科教學的底蘊。
②具有豐富的美術專業知識
美術教材內容範圍廣博,涉及美術四大門類的各個方面。這本身就要求美術教師對授課的理論知識要精通。精通才能正確地講授理論概念、技法知識、名詞術語。何況美術教師所接觸的學生來自各式各樣的家庭,他們可能在本學科領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美術教師一般應能給予正確的回答。美術學習不同於數學的學習,在數學課上,學生不會提出遠遠超出其學習范圍的更深奧的難題。而在美術課上,學生對美術作品隨時一個發問,就可能是高深的美學理論或藝術創作的理論。例如,學生見到一張抽象派的畫,就可能問"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也是畫嗎?"為什麼那樣畫?"對當代先鋒藝術學生會有更多不解的問題,回答學生們對行動藝術、波普藝術,解釋室內堆放一堆廢物之類現成品藝術的問題,解釋用布將德國國會大廈包起來,用繩子將樹林是的樹一棵棵連起來之類的作品,不僅需要教師精通美術發展史,還要懂得藝術哲學,尤其現代藝術哲學,不然無法為學生們解惑。隨著中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增多和高中美術欣賞必修課的開設,美術教師要勝任教學,就得有美術史論、美學的扎實基礎。
③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
理論講述的技能
准確、生動、迅速的演示技能
"一專多能"形成多方面的美術能力。"多能"是博學、博會,對教材的各種藝術形式、手法、主題及歷史背景,及其相關知識都能勝任。
④具有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美術教師要具備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既要了解普通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更要掌握美術學科教育教學理論。這是美術教師理論知識結構的重要方面。美術教師的教育科學理論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教學規律,才能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教材,教師本人的教學經驗也才能獲得升華,使經驗上升為理論。
10. 小學音樂和美術以及勞動與技術的論文
我的學年論文就是這個題目
請留下郵箱,我發給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