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案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06 21:14:31

⑴ 如何在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單

余文森在《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意蘊》一文中指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共同趨勢已經從知識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養教育。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從雙基能力走向三維目標到目前的素養教育。

知識、能力、素養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也是可以轉化的,知識、能力可以轉化為素養,素養也可以生發出知識和能力,這就是三者相互聯系的一面。

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重要、不可缺的素養。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任何一門學科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都要從素養的高度來進行。價值引領、思維啟迪、品格塑造是學校和教師的三大核心任務。

一、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

北師大肖川教授認為:「從學科角度講,要為素養而教(用學科教人),學科及其教學是為學生素養服務的,而不是為學科而教,把教學局限於狹隘的學科本位中,過分地注重本學科的知識與內容,任務和要求,這樣將十分不利於培養視野開闊、才思敏捷並具有豐富文化素養和哲學氣質的人才。」實際上,任何學科知識就其結構而言,都可以分為表層結構(表層意義)和深層結構(深層意義)。表層意義就是語言文字元號所直接表述的學科內容(概念、命題、理論)(內涵和意義),深層意義是蘊含在學科知識內容和意義之中或背後的精神、價值、方法論、生活意義(文化意義)。表層結構和意義的存在方式是顯性的、邏輯的(系統的)、主線的。深層結構和意義的存在方式則是隱性的、滲透的(分散的)、暗線的。但它是學生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根本(決定性的東西)。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學科教學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價值意義,即人的意義!

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遺憾的是,在我們中小學,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學生學科知識掌握得很熟練很牢固,解題能力也很強,但是你跟他相處,馬上就會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麼東西,這東西就是素養!學科教學要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豐富、思維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靈自由的人。

二、學校教育要重點培養學生三大核心素養

我們把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看成學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們也把正確的價值觀、科學(先進)的思維方式和優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

價值觀是一個人心靈的風向標(管「心」的)。一個人首先應該對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有意義的、好的、對的,什麼東西是值得追求的、堅守的、效仿的,有正確的基本的認識和判斷,這是為人之根本(是人的觀念系統的「根目錄」,其他觀念都是「子目錄」),學校教育若不在這上面紮根,就會迷失方向,人的素養就會有根本的缺陷。

思維方式是一個人腦力勞動(認識活動)的武器(媒介)(管「腦」的)。它是由思維方向、思維品質、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等構成的綜合體。科學的思維方式決定一個人腦力勞動的水平和質量。學校教育教學不能只在知識點和能力點、知識和能力的細節上做文章,而是要在引導和啟迪學生學會正確的思維上下功夫。

品格是一個人的行為(廣義)表現和為人形象(管「行」的)。它是一個人素養的直接反映。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是內隱的,那麼品格則是外顯的。一個人言行粗俗、舉止不端、品性不良,缺乏基本的禮貌、禮節、涵養、教養,其他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若失品格,一切皆失。」這三大核心素養是學生整體素養的三根支柱,缺失會造成人的素養大廈的坍塌。

學校教育教學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價值引領、思維啟迪、品格塑造是學校和教師的三大核心任務。

(一)價值引領(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價值引領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講,價值觀是關於如何做人做事的觀念、准則、規范,它是一個人信念、信仰、理想的基石(內核),決定一個人的精神品性。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要對價值觀有較全面的認識。從價值指向的范圍來看,我們可將價值分為:(1)人類基本價值,即為全人類所普遍認可和提倡的價值,如人道關懷、同情感恩、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等,雖然不同國家在意識形態、政治理念、社會觀念上有著較大差異,但在倫理價值、行為價值特別是善惡區分上卻有基本的共識,有著一定的同一性,從而形成人類的基本價值。(2)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它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積淀下來的積極的、健康的並被全民族共同認可的基本價值原則,如愛國、孝親、仁愛、勤奮、禮讓謙遜、恪守誠信等。(3)現代社會價值,它是與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如個體獨立與自主、社會公正與平等、經濟市場化等。教師要充分理解各類價值的內涵和意義,並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和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解、價值准則,這樣才能以鮮明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立場引領學生、啟發學生,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第二,要著力提高自身的價值判斷能力。在價值多元和社會實踐日趨復雜的今天,要引領學生做出理性的、正當的、合適的價值選擇和判斷,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教育教學中如果缺乏理性的觀照,缺乏價值判斷的基本能力,價值引領可能淪為一種盲從,失去正確方向,甚至陷入「非價值」或「反價值」的誤區。所以,教師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各種價值並擁有價值判斷能力。教師本人對做人、做事推崇什麼樣的價值觀都外顯或內隱地傳遞著價值,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價值引領從「正面」的角度講,就是價值引導,直接引導學生接受社會認可的主流價值觀;從「側面」的角度講,就是價值澄清,即對學生不正確、片面的價值觀進行澄清。

第三,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領。學校里的各門學科知識都是學生建立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礎,不同學科中蘊含著具體豐富、不盡相同的價值內容及形態。學科教學內容按照蘊含價值目標的程度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含有顯性價值目標的教學內容,即教材通過文字材料直接體現出價值目標,比如高中語文《包身工》一文,該內容直接體現出的是反抗壓迫,維護與熱愛正義的價值觀。二是內隱價值目標的教學內容,這類內容主要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似乎不含價值因素,但在反映客觀現實、揭示客觀規律的過程中同樣蘊含著價值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善於發現教學內容背後的價值因素,把教學內容中內隱的價值因素挖掘出來,形成價值目標。比如,進行生物學《遺傳病》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描述病人患病時生理上的痛苦以及他們心靈上遭受到的折磨,從而引發學生的同情心,並培養學生的愛心。還有一類教學內容,本身並未隱含價值目標,對這一類內容的教授,如果教師具有價值教育的意識與能力,可以通過師生交往、教學組織形式等方式,在行動中達成價值目標。」

(二)思維啟迪(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從認識論的角度分析,可以把思維方式看作人的認識定勢和認識運行模式的總和;從個體的角度分析,思維方式是個體思維層次(深度)、結構(類型)、方向(思路)的綜合表現,是一個人認知素質的核心。美國教育學家克羅韋爾指出:「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不是責任感,而是……去發現新的思維方法。」

生命是一種開放性、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思維也應該具有開放性、生成性的特點。這是人的能力不斷發展的內在機制。思維一旦模式化、格式化,就不可能有創新,能力發展也就停止了。

學校和教師要將學生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提升到奠基學生能力基礎、關乎學生人生長遠發展的高度來認識。當前,要從以下兩個維度著力:第一,從客觀性、科學性的角度講,要注重科學精神和客觀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學會用事實、實證、邏輯、推理和論證進行思維的能力。以《論語》中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求自己。「勿意」是指做事不能憑空猜測主觀臆斷,一切以事實為依據。「勿必」是指對事物不能絕對肯定或否定,要有辯證思維。「勿固」就是不能拘泥固執。「勿我」就是不要自以為是。第二是從主觀性、主體性的角度講,要注重學生批判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獨立、獨特、個性、新穎的思維和想像能力。

從教學的角度講,第一,要積極倡導原生態的教學(學習)。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以知識授受為任務和以「記—練—考」為特徵的教學方式、模式,這種教學幾乎把思維都剪輯和閹割了,學生沒有多少再思維的意義和含量。要把原生態的核心性的學習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直接面對原生態的問題情境和文本本身,從而有更多自己原生態的思維介入。「例如,語文需要直接的讀和想,而不是進行語言分析、搞字詞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語文素養形成的基本過程。」

第二,要積極倡導有高階思維的深度教學。沒有高水平的思維參與和投入,知識學習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符號知識(表層結構)的學習上,而不能深入知識內涵(深層結構),獲得知識的價值和意義,進而使知識和思維能力獲得良性循環的發展。思維水平的發展主要包括思維能力的提高、思維品質的提升和科學思維態度的養成。實施深度教學,是實現知識教學的豐富價值、使學生知識學習與思維能力實現同步發展的必經之路。深度教學是指「超越表層的符號教學,由符號教學走向邏輯教學和意義教學的統一」。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超越表層的符號知識學習,進入知識的邏輯形式和意義領域,將符號學習提升為深層意義的獲得,使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做人。

第三,要注重原生態的問題。一是根據提問概念的性質不同,提問可以分為「生活提問」和「邏輯提問」。前者主要是以現實的生活實踐為基礎,後者則以抽象的邏輯思維為主要方式。我們知道,教科書知識本身和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根本區別的。教科書的編寫主要遵循學科知識體系邏輯,它是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並加以概括的,更多偏向於「邏輯提問」。從學生的知識學習任務來看,需要將學科知識還原並運用於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而不是僅僅學習孤立、靜止的學科知識內容。二是原始問題與課本習題。原始問題是指對自然界及社會生活、生產中客觀存在、能夠反映科學概念、規律本質且未被加工的科學現象和事實的描述。而課本習題則是把科學現象和事實經過一定程度抽象後加工出來的練習作業。

(三)品格塑造(優秀、良好品格的培養)

有一名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在幼兒園。」記者接著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獎獲得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後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答記者問告訴我們:一是良好的品行和習慣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本條件,二是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對人的終身發展作用非常大。我認為,這兩點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特別要重視的問題。孩子品格形成的關鍵期在少兒時期,少兒時期忽視甚至放棄對孩子的品格教育,必然給孩子留下隱患甚至危險。

有專家指出,衡量一個人是否是「受過教育的人」的根本標准,不在知識,而在美德,除了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包括那些更具有道德意味的品德,如仁慈、公正、誠實、寬容、講信用等。

從廣義的角度講,品格可分為:行為習慣、個性修養、道德品質(風范)三大組成部分。品格突出一個「品」字,一定要把學生培養成有品質、有品位的人,這才是「受過教育的人」的形象。「謝謝你、對不起、請原諒」應該成為每個學生常說的話語;「誠信、寬容、感恩」應該成為每個學生常懷的意識。

多年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張揚個性的必要性,但決不能忽略對孩子的公德教育,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禮讓仁和、合作共進的為人智慧。值得強調的是,品格只能由品格來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來培養,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到。教師的勞動有特殊性,在引導學生認識周圍世界的同時,自己也作為周圍世界的一個重要成分(活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參與到學生的認識過程之中。這是因為教學不僅是知識的輸出,也是教師內心世界的展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流露的思想、品德、風貌、學識、才能、作風、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和熏陶學生的心靈。學生有向師性,從幼兒園兒童到大學生都有模仿教師的傾向。所以,無論教師是否意識到,事實上教師的言談行為、為人處世的態度都被學生視為榜樣,被學生竭力模仿。

深圳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在國內尚屬首創。《指導意見》將八大素養的提升列為主要任務:覆蓋品德、身心、學習、創新、國際、審美、信息、生活八個方面;具體提出了構建新型課程體系、建立綜合素養「陽光評價」體系、建設新型育人隊伍、發揮家庭教育積極作用,以及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等五大主要路徑和保障措施。《指導意見》秉承「兒童優先」和「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核心理念,旨在培養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會責任感強,具備國際視野、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特區新一代青少年。深圳小學校長王海林表示,「八大素養」的准確定位和深刻闡述,表明了深圳基礎教育的三個回歸:回歸兒童、回歸生活、回歸審美,並最終指向幸福。

「八大素養」和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的語文素養是相互通融的,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那麼,該怎麼尋求一種合適的方式進行融入我們的語文課程呢?

其一,語文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語文是人類「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於漪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語言負載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漢語言文字負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沒有生命的符號,而是蘊涵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祖國語言,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語文教學應當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學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里的先進文化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這一點跟「八大素養」中的「品德」、「身心」、「國際」素養不謀而合。

其二,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這點與「八大素養」的「學習」、「信息」素養培養密切融合。

其三,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學生被動聽講。機械操練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啟發式教學、會話式教學,提倡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允許每個學生朝不同方向發展,要求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的評價。

其四,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強調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實踐性。一些新的語言學理論,尤其是文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先進理論在語文教學界得到廣泛認同,語文教學要重視傳統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體現漢語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體現在,閱讀教學要重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強綜合,突出重點;要重視誦讀、感悟和積累,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淡化語言知識教學要求,減少單項的、機械重復的練習,避免繁瑣分析和形式主義。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淡化文體,強化體驗,鼓勵想像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這點與「八大素養」當中的「生活」、「創新」密切聯系著。其五,高雅的言談舉止。「八大素養」將品德素養提升排在首位,並明確提出「傳承深圳精神」的任務: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品德素養的培養才是第一位的。一個人道德不行,才能再高也枉然!而品德素養的提升我個人認為,我們傳承民族文化的語文學科,責無旁貸,任重道遠。綜上所述,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既是一種交際工具,也是一扇認識人類文明的窗戶。語文學科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上,起著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原先限於認知領域的「語文能力」已不能全面概括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目標和功……

總之,素養導向的教學要求教師:首先要具有積極的生命情態,是心地善良、有情有愛、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對社會肩擔道義,對工作愛崗敬業,對生活樂觀向上,對困難愈挫愈勇,對他人團結合作,對自我勤奮進取。其次要具有強烈的育人情懷。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是途徑、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

我們以「八大素養」為行動坐標,原本枯燥的語文課一樣可以上的色彩繽紛。以上就是我對「八大素養」如何融入語文課程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當之處,還請在座的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望採納謝謝!!!

⑵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 新課標 數學核心素養有哪些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意識、解決問題能力、數學信息交流、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教育青少年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從小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是他們能否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關鍵之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三大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這是數學教育多年來指導思想的突破與革新。也就是說,當前我們要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實現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大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能力,把新課標理念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目標,逐一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重要成分,所謂「數感」,是指學生對「數」的敏銳、精確、豐富的感知和領悟。數感的建立水平是學生個體數學素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1、創設生活情境,啟蒙數感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可見,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學習離開了生活,將會寸步難行,而「數感」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盪鞦韆,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願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於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隻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又如,教學質量單位時,讓學生到市場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各種瓜果、蔬菜的重量等,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數感。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閱讀全文

與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