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教案位置(上下前後;左右;位置)
教案編寫應明確的幾個概念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以系統和回連貫的形式,按章、節提綱挈領地答敘述有關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 2、授課計劃 授課計劃是集體研究的結果,由所有任課教師,有關人員集體研討確定
㈡ 學前班數學區別左右前後人教版教案
學前階段數學認知拓展
如果認為學會100以內加減法,就算數學厲害了,我覺得有些專狹隘。算術是研究數和數屬的運算的,然而數學要比算術廣泛得多。簡單地說,數學包括所有一切,但又比這一切更為廣泛。數與形是兩大基石,下面關於學前階段數學認知拓展的建議。
① 數
→ 生活中數無處不在,形式也不同,去拓寬孩子數的認知范圍吧。
今天坐的公交車是幾路車?325路,這串數字倒過來是多少呢?
② 形
多去用眼觀察,動手觸碰,動腦思考,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建立初步的空間幾何認知。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積木嗎?想想這些形狀有什麼特點,能說出它們得不同或相同之處嗎?
通過,找差別類題目訓練孩子觀察力,通過搭積木,拼拼圖,七巧板等培養圖形認知以及圖形組合能力。
③ 其他認知
認識左右,上下,前後等方位。認識奇數偶數,認識輕重,認識時間,認識鏡面對稱,觀察物體,認識錢幣,認識長短,大小等等。隨時隨地都是課堂,只要家長肯上心。
㈢ 中班數學辨別里外上下前後左右教案和相應的說課稿,有嗎
設計意圖:
在一次游戲活動中,娃娃家的媽媽對爸爸說:"你去把奶瓶給我拿過來吧!"爸爸找了一會沒有找到,就問媽媽:"在哪裡呀?我怎麼找不到呢?"媽媽指著冰箱說:"在那裡呀!"可爸爸還是沒有看見。通過這次事件,我感覺小班孩子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方位,因此在聖誕節來臨之際,我開展了此活動,希望通過活動的神秘和有趣讓幼兒輕松地掌握簡單的方位。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理解並掌握方位詞:上下、里外。
2.積極參與、大膽講述,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創設情境:兩棵掛有禮物的聖誕樹;幾只放有禮物的聖誕帽子。
2.各種包裝好的禮物,聖誕老爺爺手套一隻。
3.音樂:聖誕歌。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進活動室。(播放聖誕歌)聖誕節快到了,聖誕老爺爺給我們准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塊兒去瞧瞧吧!
評:聖誕歌這段音樂比較輕松歡快,聽著音樂進活動室可以讓幼兒容入到聖誕節的氣氛里。
(二)感知方位:上下、里外。
1.找一找、說一說禮物在哪裡?
(1)師:聖誕老爺爺把禮物放在哪裡了?我們一塊兒去找找吧!(播放聖誕歌)評:讓幼兒自由找禮物,說說禮物放在什麼地方,這里給幼兒一個自由說的機會,同時也給了幼兒和老師、好朋友相互交流的機會。在音樂的伴奏下,氛圍比較輕松、活躍。
(2)提問:聖誕老爺爺把禮物放在了哪裡?
評:對小班的幼兒來說,說完整的語言是很重要的,這個環節不僅要讓幼兒理解上、下、里、外這些方位詞,還要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這樣才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語言特點。
2.游戲:摸摸禮物跑回來。
聖誕老爺爺要請小朋友去摸摸禮物,你們願意嗎?(游戲玩法: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男孩摸摸樹上面的禮物女孩摸摸樹下面的禮物快回來。)評:在理解方位詞的基礎上,和幼兒玩一個他們平時經常玩的游戲,加深了對方位詞的認識。這個游戲不僅活躍了活動的氣氛,而且可以遞進師生間的感情。幼兒對這個游戲很熟悉,所以我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男孩、女孩分開摸不一同方位的禮物,一方面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同時解決了游戲時擁擠的現狀。
3.自由取下自己喜歡的禮物。
(1)師小結:聖誕老爺爺帶來了這么多的禮物,有的放在上面(動作),有的放在下面(動作),有的藏在裡面(動作),有的擺在外面(動作)。
評:教師結合動作小結禮物的方位,動作的表現更加形象,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2)小朋友你們想要這些禮物嗎?請你去拿一個自己喜歡的禮物。
評:看到這些包裝精美的禮物,孩子們一定很想要,如果一直把禮物掛在樹上或者放在帽子里進行教學,過一會就不感興趣了,所以設置拿禮物這個環節,進一步滿足孩子們的需要。
4.藏禮物,說說將禮物藏在了哪裡。
(1)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今天我們一起和禮物捉迷藏好嗎?
(2)你怎麼和禮物玩捉迷藏的游戲的?
評:"捉迷藏"這個游戲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首先讓幼兒自己選一個喜歡的禮物,然後和禮物玩"捉迷藏"的游戲,使禮物和幼兒直間發生關系,在玩"捉迷藏"游戲的過程中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禮物藏在了什麼地方,這里說的方式也有好幾種,如先請幾個幼兒告訴聖誕老爺爺,然後請小朋友告訴旁邊的小朋友,這樣就滿足了他們說的慾望。"捉迷藏"的游戲可以使幼兒學習正確運用這四個方位詞。
5.歌表演"聖誕禮物"。
(1)教師演唱"聖誕禮物"。( 歌詞:聖誕禮物、聖誕禮物、在哪裡?在哪裡?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真好看、真好看!聖誕禮物、聖誕禮物、在哪裡?在哪裡?有的藏在裡面、有的擺在外面,真好看、真好看!)評:老師利用幼兒熟悉的"兩只老虎"的旋律,重新填了詞,使小朋友聽起來很明了,而且加上動作,更加形象生動,小朋友非常願意表演。而且我利用聖誕老爺爺的形象演唱,小朋友更加覺得希奇,聽的很認真。
(3)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演唱。
聖誕老爺爺唱的好聽嗎?你們想唱嗎?那我們一起跟著聖誕老爺爺唱吧。
(三)拆禮物。
1.搖一搖、聽一聽,猜猜裡面裝的是什麼禮物?
2.拆開禮物,相互說說盒子里的禮物是什麼?
3.品嘗、分享糖果。
評:最後一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高潮部分,其實從一開始幼兒就很想擁有這份禮物,當我以聖誕老爺爺的口吻說要把禮物送給他們時,他們可高興了,個個都迫不及待地想看裡面到底藏了什麼東西?於是我藉助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搖一搖,猜一猜裡面到底藏了些什麼,這里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小朋友的猜想很多,有的說巧克力、有的說積木、有的說小手帕……在這個充滿神秘的盒子里,到底藏著什麼呢?小朋友已經等不及了,於是我又以聖誕老爺爺的口吻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拆禮物,然後把自己收到的禮物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鞏固、運用上面、下面、裡面、外面等方位詞。
㈣ 小學一年級數學課本中關於左右是怎麼區分的
按觀察者的位置來定位左右或按被觀察者的位置來定位,具體應用方式如下:
1、被觀察者是人時,討論被觀察者的左右以被觀察者的左右來確定。
2、被觀察者為其他物體時,討論被觀察者的左右問題,以觀察者的左右來確定。
(4)小學數學教案辨別左右擴展閱讀
一年級學習分辨左右的意義
(1)在認識左右的教學內容中,包含著對左右的相對性的認識。而左右的相對性對兒童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一般要在 7~9歲,才能逐漸形成以他人為標准辨別左右的能力。如果按此規律,學生在8歲時,也,就是在二~三年級時,學習左右相對性比較適宜。但考慮到學前教育,以及後續知識的學習等因素,教材把左右的相對性內容安排在一年級 下冊。
當然如果不涉及左右的相對性,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安排在一年級上冊。考慮到左右的相對性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初步感知體會,所以教材中安排了左右的相對性內容。
(2) 一年級上冊教學中,學生在沒有認識左右時,就要回答類似「從左數起(或從右數起),誰在第幾?」的問題,這時就要先辨別左右再數數。由於我們讀書、寫字等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所以在教學序數時可以利用學生這些已有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