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案評語怎麼寫
1、教師通過對課本的獨到深入的講解,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能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使內學生對知識的掌容握更深刻。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教學目的十分明確。
2、老師在授課中,內容深且廣,涵蓋面廣,能聯系古今,結合時代背景。教師的教學效果極佳,可以使同學在領略知識魅力的同時提高自己實際技能。教師教課內容廣大博深,高質量,高效率。教課內容新穎,獨特,有個性。
(1)小學思品教案檢查評語擴展閱讀:
編寫來源
模範教案的來源
網上有許多現成的教案資源,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尋找利用,不過最精良的資源往往是收費的。
通常在教學當中,教師往往更喜歡於找免費的教案資源網站
通常免費的教案資源網的幾個缺點是:
1.往往內容相對比較貧乏,格式不夠好。
2.內容沒有非常條理地進行整理,歸類未必正確。
3.課件版本可能相對比較舊,尤其是近幾年教材在改革。
4 .網站的廣告比較多,尤其是有些網站還有很多彈窗廣告。
最精良的資源往往是收費的,但是未必收費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教案都是老師根據參考資料自己寫出來,一線的在職教師,他們都是很用心的去寫教案,所以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㈡ 老師備課檢查評語
能具體點嗎
㈢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檢查評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都是1的幾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准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討論揭題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願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錶示!」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錶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並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說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麼意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裡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給以肯定。並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深化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麼,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為什麼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並示範)「寫這個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你們想試一試嗎?」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准、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活動要求:拿出老師發的長方形紙,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然後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塗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塗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