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省第十五屆青年教師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姓名
獲獎項目
頒獎單位
獲獎時間
王穎
論文《以一種主動,愉快的方式學習——初步探索實踐小學國際理解英語課校本課程教學》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一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王威威
《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一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方文傑
論文《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以一種發現式學習的方式》獲二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夏英
論文《播下幸福的種子》獲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二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李紅
論文《讓上課成為對話》獲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三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李琦敏
論文《雅園雅生》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三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顏詩琴
論文《淺談故事教學,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學習興趣》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三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奉小剛
論文《效應式地習慣培養之有感》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三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張小濤
論文《心理輔導校本課<選擇>教學目標設定反思》獲四川省第十一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三等獎
四川省教育廳
2010.9
② 2018年下半年湖南省教師教育學會中小學教師論文評選結果
2018年9月下旬交的論文12月發的證書,請問我在哪找通報,急用。沒有通報評職稱不算。沒有發表文章。怎樣找通報。
③ 四川省教育報刊社第八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結果
各市、州、縣(市、區)教育局:
為促進我省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推動學習型學校的深入開展,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經與省教育廳人事處、基礎教育處、師范教育處研究,並報經省教育廳領導同意,決定開展第八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具體組織工作由四川教育報刊社承辦。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選活動主題
本屆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的主題是:素質教育的行動研究。
二、評選辦法及要求
(一)圍繞「素質教育的行動研究」這一主題,結合本人理論學習和課改實踐,著力研究如何以課程改革為載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素質教育體現在行動中,落實到-課堂上,實現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結合本校、本人的科研課題和工作實際進行思考、研究、總結。
(二)請各市、州、縣(市、區)教育局將此《通知》轉發到學校,將此項活動與教師的學習、培訓結合起來,認真組織實施.各師范院校和教師進修校也要積極動員和組織教師參與這一活動,以推動培訓工作的開展。各地可以學校為單位組織教師撰寫論文,經初選後寄稿參評.教師個人也可直接寄稿參評。
(三)參評論文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根據內容自行擬定題目。每篇論文字數一般不超過3000字.請用稿箋紙抄正或列印,並請自留底稿,因人手有限,—律不退稿。
(四)組委會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評審分為初評、復評和專家組評審,最後由組委會對評審結果進行審定。
(五)來稿請寄:成都市上南大街49號吉祥大廈6樓四川教育報刊社陳玲收,郵政編碼:610041。截止日期:2007年7月31日(以寄出時的郵戳為准)。
(六)參評論文每篇繳納評審費50元(用作組織評審、製作證書、郵費開支等)。匯款請寄:成都市陝西街26號四川教育報刊社,收款人欄填「出版發行部」。注意:匯款人的姓名和參評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定要相符。
(七)來稿務請在信封左上角註明「論文參評稿」,以避免混入其它稿件,延誤評審。請隨稿件附寄評審費憑據的原件,並請自留復印件。
三、評選獎次
本屆活動將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對獲獎者將頒發由主辦單位獲獎證書.一等獎按繼續教育10學時計算,二等獎按8學時計算,三等獎按5學時計算,計入獲獎者的繼續教育檔案,並將作為獲獎者考核晉級、申報職稱時的參考材料。未獲獎的論文將按繼續2學時計算。
四、評選活動組委會名單
為加強評選活動的領導,組建第八屆教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組委會。
主 任:塗文濤(省教育廳廳長)
副主任:汪風雄(省教育廳副廳長)
何紹勇(省教育廳副廳長)
姜樹林(省教育廳副廳長)
周光富(省委教育工委委員)
成 員: 王建貴 (人事處處長)
劉 莉(基礎教育處處長)
錢仁芳(師范教育處處長)
謝志道(四川教育報刊社社長)
四川省教育報刊社章
二00七年四月六日
④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為題目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中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中國古代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五種。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把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把「先生」改稱為「老師」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西席、西賓:漢明帝劉庄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坐次以靠西牆(西邊),面向東方為尊。漢明帝給桓榮安排坐西南面東的坐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師長: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為變。」山長:源於《荊相近事》,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岳,以講學為主,受業者眾多,尊稱蔣維東為「山長」。先生:老師;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如你先生、我先生);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老婆對老公的稱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嗎?他不在家。「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先生」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⑤ 小學教師優秀論文《我談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課題研究」》
我們原有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逐漸顯露出它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無耐和乏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開這種困惑的鑰匙。 以往的數學課堂更多的是關注書本知識的學習,教材內容、師者知識有限,學生將要被動接受的就是這有限的教學內容。殊不知我們完全忽略了學生、社會、生活中蘊涵的廣闊教學內容。在我們運用新教材,並想著力解決這種現象時,把關注的目光鎖定在「數學小課題研究」上。 我們的組織形式採用的是「班級授課制」。這種封閉性極強的組織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個授課班學習的學生在經歷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學習後形成幾近相似的學習習慣。這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實現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相悖的。「小課題研究」正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有關社會和生活中問題的研究。小課題研究組織形式的靈活性,正是我們迄今為止能夠找到的可以彌補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數學小課題研究的基本框架 小課題研究不是數學學科的專利,他同樣存在於其它學科。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數學小課題研究的模式另闢蹊徑。我們在小課題研究的反復實踐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確定了它較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為:問題的生成——組建研究小組——制定活動方案——實施活動方案——匯報與交流。 二、數學小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 (一)問題的生成 選題的過程就是學生跨進研究性學習大門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確立研究專題的第一步學習活動,是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創新精神的起點。 1生成問題的途徑 途徑一:教師開發教材資源而設定的。 在我們的教材中就蘊藏著大量的小課題研究內容。因此,在小課題研究開展的初期階段,為了保證所選課題有可研究的價值,實施時切實可行,由老師結合教材內容開發資源、設定選題是一個較為便捷的途徑。比如說我們的教師就結合數學教材設計了許多富有創意的小課題。如:《你寄過賀卡嗎》《一億有多大》《我長高了》《營養午餐》等。 途徑二: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由學生提煉的前提必須是學生在進行了一段小課題的研究後,漸漸地養成了「學數學看生活,生活中想數學」思維習慣才能進行的。學生觀察生活的角度與成人不盡相同,來自他們的靈感更鮮活,他們在生活中引發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小課題研究的目標。比如,大商場經常開展促銷活動,學生隨家長在購物中就會遇到這樣的疑問:商場的促銷活動,我們真能佔到便宜嗎?當���#��提出這個疑問後,教師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好問題,和學生經過推敲,形成專題:《買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並以這個為主題開展了小課題研究。學生的興趣濃厚,並且操作性強。還有的學生發現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費提供巴士,接送顧客,這樣超市還能獲利嗎?學生把這個問題帶來,經過大家的歸納,形成研究課題:《超市商品小調查》。在學生的慧眼觀察下,小課題研究的范圍開闊了,如:《運動與身高》《植物園里的數學問題》《副食品種消費比例》《乘車的學問》等成果顯著的小課題涌現了出來。途徑三:困擾學生的經常性問題
⑥ 2013年江蘇省第十一屆"藍天杯"中小學教師優秀論文評選結果什麼時候才能公布
現在已經到各個縣市了吧,問當了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