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生的腰鼓有哪些打法
腰鼓是我國古老的民族藝術,它來源於生活,又很好地表現了生活。腰鼓是滿、彝、漢等民族棰擊膜鳴樂器。歷史悠久,發音脆亮,在民間廣泛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我們固村小學自1992年組建學校腰鼓隊至今,堅持活動不間斷並將其設為一個課外活動小組,定時活動,活動小組的成員就是學校腰鼓隊的骨幹力量,腰鼓作為一項民間藝術我們也將其帶入音樂課堂教學之中,使更多的同學了解和掌握打腰鼓的技巧、技法,進而弘揚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學校腰鼓隊曾經參加過多次慶祝會、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宣傳等社會活動,受到領導的肯定和廣大群眾的贊譽。
二、學生腰鼓的結構簡介及規格
鼓身木製,形如木桶,中間較粗而兩端稍細,兩面蒙以牛皮、馬皮或羊皮(圖)。鼓身塗以朱漆或繪有花紋圖案。腰鼓有大小不同規格。大號腰鼓,鼓長38厘米、面徑20.5厘 米; 二號腰鼓,鼓長33厘米、面徑16厘米;三號腰鼓,鼓長31
厘米、面徑14厘米;四號腰鼓,鼓長26厘米、面徑12厘米。鼓身一側裝置兩個鼓環,系以紅綢布為鼓帶。兩根鼓棰 長25厘米,棰尾系以紅綢穗為飾。
三、腰鼓的挎法
演奏時,奏者將鼓帶掛於右肩,鼓身斜挎左腰,雙手各執一棰敲擊,兩棰即可同擊一端鼓面,也可各擊一端鼓面。
四、鼓點簡介
腰鼓發音清脆響亮。無固定音高。鼓點有花點、碎點、單點、雙點、起鼓點、路鼓點、邊點、幫點等。花樣有敲小棒、雙展翅、歡呼跳躍、串花籬笆、對臉笑等。
1、鼓棒執法:
2、起鼓點:
××⊙
×⊙
| ×
O|
咚咚巴
咚巴
咚
××⊙
×⊙
| ×
O|
咚咚巴
咚巴
咚
××⊙
×⊙
| ×
×|
咚咚巴
咚巴
咚
咚
××⊙
×⊙
| ×
O‖
咚咚巴
咚巴
咚
打法:雙手按節奏敲擊。腳按節奏踏步四次。
「咚」為右手棰尖敲擊鼓心。
「巴」為左手棰尖敲擊同側鼓心。
3、路鼓點:
×⊙
×⊙ | ××⊙
×⊙‖
咚巴
咚巴
咚咚巴
咚巴
打法:雙手按節奏敲擊。
腳:一種方法是按節奏踏步四次。第二種方法是一拍左腳向前邁一步,二拍右腳向前邁一步,三拍左腳向前邁一步,四拍右腳跟在左腳後成丁字步。
「咚」為右手棰尖敲擊鼓心。
「巴」為左手棰尖敲擊同側鼓心。
一拍前半拍右手棰尖敲擊鼓心後甩至右側身後,同時眼睛看右手。
二拍拍前半拍右手棰尖敲擊鼓心後甩至胸前。
三拍按節奏敲擊。
四拍動作同二拍。
4、花樣(一)敲小棒
手:一二拍同路鼓點,三四拍雙手鼓棒在胸前按節奏敲擊五次。腳:動作同路鼓點。
5、花樣(二)雙展翅
手:一拍雙手鼓棒同時敲鼓一次後拉開。
二拍雙手鼓棒同時再敲鼓一次,三四拍動作同路鼓點。
腳:動作同路鼓點。
花樣(三)歡呼跳躍
手:一二拍動作同路鼓點,三拍雙手舉至頭上方左側,四拍雙手舉至頭上方右側。
腳:一二拍動作同路鼓點,三四拍雙腳各跳起一次。三四拍口喊「嘿嘿」。
6、花樣(四)對臉笑
手:一拍雙手鼓棒同時敲鼓一次後拉開。
二拍雙手鼓棒同時再敲鼓一次,三拍動作同一拍,四拍雙手舉至頭頂,一組隊員身體下蹲轉至左側,二組隊員身體下蹲轉至右側。
腳:一二拍動作同路鼓點,三拍一組隊員左腳向左轉,二組隊員左腳向右轉。四拍右腳至左腳左後方。
7、花樣(五)串花籬笆
手:動作同路鼓點。
腳:第一遍路鼓點兩排並成一排,一組隊員在前,二組隊員在後。第二遍路鼓點調整隊形。第三遍路鼓點一排分成兩排,一二組互換位置。第四遍路鼓點調整隊形。第五至八遍路鼓點同一至四遍路鼓點。
學生創編腰鼓花樣:
花樣(一):節奏同路鼓點。腳原地踏步。
一二拍同雙展翅狀,口中喊「嘿嘿」兩聲。
三四拍按節奏敲擊鼓邊。
花樣(二):節奏同路鼓點。腳原地踏步。
一二拍同雙展翅狀。三四拍同「歡呼跳躍」的三四拍。
花樣(三):節奏同路鼓點。腳原地踏步。
一拍雙手同時敲鼓一次後向右下方甩。
二拍雙手同時敲鼓一次後向左上方甩。
三四拍按節奏敲擊。
花樣(四):節奏同路鼓點。腳原地踏步。
一二拍按節奏敲擊,同時前排隊員轉身與後排隊員相對。
三四拍按節奏互相敲擊對方鼓身
花樣(五):節奏同路鼓點。腳原地踏步。
一二拍按節奏敲擊。
三拍左腳跳起,雙手同時敲鼓一次後拉開同雙展翅狀。
四拍右腳跳起,雙手同時收回敲鼓一次。
花樣(六):節奏同路鼓點。隊形同「串花籬笆」。
動作同「歡呼跳躍」或同「敲小棒」。
『貳』 打腰鼓的基本動作
一、起跳步:(中速)
要求:右臂從體前伸直向上,鼓棒與地面平行。右腿成九十度,跳得越高越好。
二、大纏腰:(快速)
(1)雙腿跳起直分,落下時成弓步,右臂起跳時從體前伸直向上,同時搖頭。
(2)右腳在原地踏一步,左腳吸在右小腿上,雙手後擊鼓。
(3)左腳向正前方踏出一步,右手擊鼓,左手甩綢。
(4)右腿伸直向上跳起,落下時吸左腳(手勢同二)
(5)左腳向後踏一步,同時轉身(從左邊轉),雙手從右往上甩出。
(6)過檔,右手從褪下打擊鼓面{且不可彎腰,曲腿}
(7)右腳落下時轉向前方跳一下,雙手自然下垂。
(8)雙腿跳成左前右後直叉。
(9)雙手在體側甩動四次,跳起並腳,曲腿彎腰。
(10)雙手自然下垂圓圈,並腳向上甩綢。
三、交叉跪打:(面對面)(中速)
(1)一四同大纏腰,(5)左腳向前踏出一步,雙手從右往上甩綢。
(6)過檔 (7)同上 (8)雙腿跳落下時成右腿直跪左腿叉(學生
腳對腳) (9)雙手在 體側甩動四次,前爬後仰。 (10)跳起並腳曲
腿,彎腰右轉一圈。
四、大豐收(慢速)
(1)起跳雙手從右向左平畫圓,雙腿落地成左前右後弓步,上身與地面平行低頭。
(2)後撤一步,變為右前左後弓步,雙手從左向右平畫圓甩出,上身同(一)
(3)左腳向上跨一步,雙手自然垂在體側。
(4)向上跳起,右腿成90度,同時雙手向上甩綢。
五、十字梅花(中速)
(交叉跪打)
六、擦背(中速)(面對面)
(1)左腳向左跨跳一步,同時吸右腳於左小腿,搖頭,再向左踢出右腳,雙手從
胸前打開成左外高,右內低姿勢。
(2)相反方向,出右腳(同上)
(3)左腳向對方踏出一步,同時吸、右腳打四下鼓。
(4)右腳向下方踏出成右弓步,同時背對背,左手 擊鼓,右手高舉過頭頂。
(5)--(8)換方向。
(9)彎腰曲腿從右方轉一圈,打四下鼓,到達對方位置。
(10)並腳向上甩綢。
七、盤龍記(快速)
(1)到(7)同大纏腰。
(8)跳起落下成左弓步右跪姿勢。
(9)雙手在體側甩兩次綢。
(10)站起轉身並腳甩綢。
八、軟纏腰(慢速)(面對面)
特點:搖頭晃腦,扭腰擺胯。
(1)到(6)動作同交叉跪打,只是要扭腰擺胯,並搖頭,而且所有跳改為跨步。
(7)右腿落地跳一下,不轉身。
(8)成左弓步跪姿勢。
(9)--(10)同交叉跪打。
九、錦上添花(中速)
(1)起跳步
(2)打四下鼓,兩人面看,同時喊嗨
(3)打四下鼓
(4)起跳,左腳落地,右腿向右跪出,同時左手向左上方伸出,右手向右下方伸
出。
十、十字步(中速)
特點:要有腳緊抓地面的感覺。
(1)右腳腳後跟踮起,同時吸左腳。右手迅速從前向後鼓棒朝下繞頭一周,擊鼓一
下,左腳向右踏出,身體朝向右側方。
(2)右腳向前方他出,曲腿,搖頭,在右手各擊鼓一下。
(3)左腳向左後方踏出,曲腿搖頭。
(4)右腳向後方踏出同上。
『叄』 關於打腰鼓的視屏或資料。
打腰鼓打腰鼓也是春節鬧秧歌時表演的一個節目。據說,聞名全國的安塞腰鼓,最早還是佳縣、橫山等地的移民帶到那裡後流傳開來的。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組成的方隊集體表演的。表演時,演員腰間斜掛小鼓,雙手持鼓槌,隨鑼鼓、嗩吶的伴奏聲揮臂擊鼓。其動作,時而騰挪跳躍,熱烈奔放;時而輕敲慢打,柔和靈巧取豪奪。其隊形,時為長龍,時為方陣,變幻有序,步伐齊整。特別是年輕演員,在表演中極其投入,龍騰虎躍,充溢著陽剛之氣,往往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目錄
腰鼓原流行北方,解放後也在杭州流行。表演時,每人左腰挎一個尺半長之圓形小鼓,雙手執系彩
打腰鼓
綢的鼓捶一對,邊行進,邊擊鼓,有正擊、順擊、倒擊、胯下擊等各種擊鼓花樣。腰鼓隊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達數百人,隊伍龐大,動作齊整,花樣翻新,綵綢飛舞,鼓聲震天,十分壯觀。現已成為各種集會上的廣場集體文娛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娛樂、鍛煉身體的活動。 腰鼓源自戰鼓。據說2000多年前,當時戍守邊疆的士卒,手持刀槍,身背著鼓,在與敵人短兵相接的時候,便擂起鼓,藉急促的鼓聲,砥士兵殺敵之氣。此後,從摯鼓殺敵逐漸演變成為由軍樂隊模擬征戰時各種廝殺動作的即興表演;至今陝北的無腰鼓,論在舞步還是在摯鼓時所造成的氣氛,都有著昔日的影子。 杭州民間新興集體舞蹈。腰鼓原流行北方,解放後也在杭州流行。表演時,每人左腰挎一個尺半長之圓形小鼓,雙手執系綵綢的鼓捶一對,邊行進,邊擊鼓,有正擊、順擊、倒擊、胯下擊等各種擊鼓花樣。腰鼓隊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達數百人,隊伍龐大,動作齊整,花樣翻新,綵綢飛舞,鼓聲震天,十分壯觀。現已成為各種集會上的廣場集體文娛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娛樂、鍛煉身體的活動。編輯本段表演紀實
由於橫山縣地處陝北的邊陲,對外交通不便,外界的影響較小,所以腰鼓原始粗獷的氣息也得到
打腰鼓
了保留。大漢們穿上陝北特有的碎花背心,大紅褲子,頭扎「白羊肚毛巾」,臉面經過濃抹艷塗;而身邊的腰鼓卻沒有添上顏色,原本的樹紋都森然可見。雖然,設備單是簡不過了,可是,後生打起腰鼓來卻特別起勁,像是要把年來生活的喜與悲,全在這些天盡情地發泄出來。農歷正月初七「人日」發,鏤鼓一向,嗩吶一吹,腰鼓隊就迅速地集合起來,過年幾天帶來的卻又將逝去的歡騰高潮再次被掀起,腰鼓隊在「傘頭」(隊長)演帶領下,表著邊打邊走的「路鼓」,沿門子拜年去。步伐不羈黃土飛揚竟高及人身,拜訪完村裡每戶後,意尤未盡、 情緒高漲的後生們,來到村口的寬敞的坡地上,表演起「場地鼓」。但見「傘頭」手中的「指揮棒」又一轉,嗩吶手馬上吹奏起音樂來;後生們粗如蟒蛇般的胳膊,拿著鼓槌紛紛敲摯扎在腰間的木鼓。每下摯鼓的動作,都是那樣飽滿,深沉有力,好像要把鼓皮敲穿才肯罷手似的。剎那間,密如驟雨的鼓聲,咚咚地響個沒完,像是搶著登陸的波濤,洶涌地撲向彼岸。站在這緣,只感到沙礫在微微戰栗,大地彷彿有了陌生的騷動但是這一輪急促的鼓聲,還不過是打腰鼓的熱身運動,後生們渾然忘情的步伐,才夠看頭,有的後生猛然一跳,然後在落地前的一瞬間,一邊打腰鼓,一邊腳面一扭,好像踢足球似的,使勁地往地下一踢,翻起地上的黃土,竟高及人身其他的隊員,冷眼一看,民不甘示弱,紛紛騰空躍起;頓時,鼓聲震耳,黃沙紛紛揚揚,彌漫著個天空,看上去果然氣勢懾人。比試後,有的後生隨著節奏的抑揚,雙腿在地上前後挪動,在地上留下凌凌亂亂的腳印;有的後生扭動身軀,腳板力向前滑行,地上劃出一道長紋,像是給壓路機壓過似的。跳著跳著,到最後,後生眼裡似乎連
打腰鼓
觀眾也不存在,他們逕自沉醉在舞步中,隨著心靈波動,廣袤的黃土地上跳出不羈的步伐。一切靜止下來,揚起的黃土徐徐降下,沾在後生一身一臉的汗珠上,後生屯時成了個黃黃的「土人」,但是個個都是笑容滿面,大陣仗拉開一兩里路。 安塞腰鼓的演出,陣容龐大為它的特色,甚至可有上千人參加表演;有時幾個腰鼓隊連在一起,竟能拉開一兩里路。舞者的裝束以模仿古代將士的素色便服為主,或黃或紅的包頭,與黃土的背景,襯托得人分明是。安塞腰鼓主要是掌握胳膊能否配合自如,然後隨心所欲地發揮起鼓點的節奏,往往一場腰鼓下來,邊氣壯如牛的小夥子也要癱軟在地上。安塞腰鼓表演可分兩種,即路鼓和場地鼓,與橫山縣腰鼓差不多,但場地鼓變化較少,主要是「十字大纏身」、「單腿盍耳」、「連身轉」、「馬步纏」等打法,光看這些名堂,已可猜想安塞腰鼓難度之高,動作之狂勁了。舞者裝飾有商周特色,洛川腰鼓風格迥然不同,被譽為中國最原始的扭扎式戰士舞蹈。洛川腰鼓稱為蹩鼓,鼓的大小與洗面盆相當,鼓槌細長,敲摯有力,鼓聲分外宏亮。舞者一律束胸,穿純白純黃底色的衣服,用白、黃方巾裹頭,背插四面小旗,戰袍呈三角形,全身衣物均用商周青銅器圖案裝飾;有的演員腰間束一寬板皮帶,上懸數顆拳頭大銅鈴,打扮威武,猛然看去,竟似京劇戲目中的武將。在表演時候,「蹩鼓」被綁在舞者腰間,由於鼓大、槌長,所以表演者動作幅度很大,要具有較大的彈跳能力,才能跳得好。「蹩鼓」的場南表演主要是布方陣,布成各種古代作戰陣形,而場上鑼鼓咚咚,鐃鈸鏘鏘,充滿著戰斗的氣氛,看得人們瞠目結舌。編輯本段鍛煉作用
有的辦公族由於長期從事伏案工作,漸漸患上了腰痛。可以練練這套健腎強體的簡易操--拳打「腰鼓
打腰鼓
」。 其做法:兩腳分站與肩寬,以脊椎為豎軸,肩隨臀部扭轉帶動兩臂雙拳,右拳打左腰眼,左拳擊右腰眼,交替進行。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可用手背、空拳、實拳擊打。 亦可分靜打和動打:靜打站立不動腳,宜在室內進行,上身彎90度擊打效果更佳;動打宜在室外晨練時進行,又可分走打、跑打、跳打,若身體條件允許,還可倒走打、倒跑打、倒跳打。擊打部位不僅只限腰部,可上移至背部極限處。編輯本段推廣情況
在新疆阿拉山口邊境農場九十團子女學校里,2008年11月,1500多名師生舉辦了一場腰鼓比賽
打腰鼓
,小小紅色腰鼓讓孩子們的冬天變得快樂有趣起來。據了解,這項活動在這所學校已經開展了兩年多。腰鼓源於陝西安塞,該校在選取課外活動項目時,把能長期堅持而又有趣、易於學生接受的活動內容篩選出來。安塞腰鼓打起來時,動作活潑可愛,運動量大,能表達個性,深受學生的喜愛,成了這個學校的陽光體育活動項目。 重慶巴渝民間文化藝術協會與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合作,將中老年喜歡的腰鼓搬上講台。2007年06月12日,第一階段培訓結束的學生在該院進行了打腰鼓匯報演出,贏得滿堂彩。該院老師稱,學生畢業後就業方向主要是物業公司、社區管理等,因此,學習打腰鼓是一項很實用的文藝技能。巴渝民間文化藝術協會會長董桂濤稱,打腰鼓走進課堂,通過教學的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民間文化,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嘗試。編輯本段相關
《黃土地》里那一千多人表演腰鼓的大場面,在粗獷雄壯的鑼鼓聲中,那些腰鼓手揮
打腰鼓
舞鼓槌一扭一跳的舞姿、那在舞步下黃土飛揚的畫面叫人忘不了別開生面的黃土高原。親臨現場體味到這漢民族源遠流長的士「勁舞特別是橫山縣的腰鼓,由於古味更濃,令人更加難忘。
『肆』 怎樣打腰鼓
1、打腰鼓的方法:
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組成的方隊集體表演的。表演時,演員腰間斜掛小鼓,雙手持鼓槌,隨鑼鼓、嗩吶的伴奏聲揮臂擊鼓。其動作,時而騰挪跳躍,熱烈奔放;時而輕敲慢打,柔和靈巧。
其隊形,時為長龍,時為方陣,變幻有序,步伐齊整。特別是年輕演員,在表演中極其投入,龍騰虎躍,充溢著陽剛之氣,往往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之聲。
2、打腰鼓的技巧:
腰鼓舞亦稱「打腰鼓」,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解放前流行於陝北一帶的民間舞蹈,多在年節喜慶時演出,有時也插入秧歌隊伍中,隨著秧歌隊邊敲邊舞。解放後幾乎遍及全國。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省內各地,為集體舞。
表演者有腰鼓手十數人或數十人,男女各半,並配有雙鑔和軍鼓軍號數人。腰鼓手男者頭上帶打布,上身穿白色或綠色對襟褂,下身穿彩褲,腰扎帶,面畫簡妝,一副英武之像。
女者頂頭巾,身著綵衣。所用腰鼓長約1尺左右,直徑5寸,表演時,腰鼓系於鼓手腰上。鼓手手執鼓槌,左右開弓,時而擊邊,時而擊面,同時變換各種隊形,並表演跑、跳、蹦、丟單叉、丟雙叉等技巧。
(4)小學生打腰鼓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腰鼓的風格特徵:
1、通過動律的變化表達舞者的內心激情。舞者擊鼓時情不自禁地微微搖頭晃肩,使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有機地結合,達到神形兼備、和諧自如。
2、舞者揮槌擊鼓有股子狠勁,無論是上打、下打還是纏腰打,雙手都要將鼓槌甩開。但雖狠而不蠻,顯得挺拔渾厚,猛勁中仍不失其細膩之感。
3、做踢腿、跳躍動作時,無論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動作,都要有股子「蠻」勁。節奏歡快,難度較大,代表了腰鼓粗獷豪爽、剛勁潑辣的風格。
4、擊鼓轉身是腰鼓表演的關鍵。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動作必有轉身,轉身時必須要猛,特別是做騰空跳躍落地蹲,邊轉身、邊起步的一套動作組合時,必須在固定的節拍里,運用迅速地猛勁才能完成動作的變化與連接。
5、動律形態復雜,跳躍幅度較大。表演隨著節奏的加快,腳步便開始復雜的踢踏跳躍,並加大身體左右擺動的幅度。如做「馬步蹬腿」、「連身轉」、「馬步跳躍」等動作時,舞者運用弓步向後連跳兩次,然後左腿大步前跨,右腿發力蹬地而起,勢若龍騰虎躍,顯示出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狀態。
『伍』 腰鼓的打法:系法,基本鼓點,基本步子
1、腰鼓的系法抄
將鼓帶掛襲於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在右腰處扎老蝴蝶結。
2、鼓棒的持法
雙手各執一棰,右手:大拇指朝鼓棰頂住鼓棒,小手指穿過鼓棒,另三指自然捏住鼓棒,手心成握球狀;左手:小指朝鼓棰穿過鼓棒,其餘手指同右手持法。
腰鼓的基本鼓點是不變的,節奏歡快,永遠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出示:╳ 0 ╳ 0 ╳ ╳ 0 ╳ 0
3、基本步法——原地踏步
「轉四方」步法。一至九小節打法相同。
第九小節身子下蹲,第十至十三小節:身體隨鼓點上下起伏,第十四至十六小節打法也相同,最後一下身體向左轉一個方向。如此反復四遍回到原方向。
拓展資料:
腰鼓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它來源於生活,又很好地表現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擊膜鳴樂器,歷史悠久,發音脆亮,在民間廣泛被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
『陸』 有沒有打腰鼓的教學視頻
打腰骨視頻
『柒』 求學打腰鼓的鼓點 咚咚吧咚吧咚怎麼打
打腰鼓主要有大換點兒和流水還有小換點兒,你說的是大鼓還是小鼓?
『捌』 腰鼓的初學知識
好的,謝謝
『玖』 我想學腰鼓,哪裡有教學視頻
我想學腰鼓
『拾』 中老年腰鼓教學視頻
去優酷查一下,應該有一些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