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品社我能為學校做點什麼教學反思
《我能為學校做點什麼》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學校名片,激發學生關心學校、熱愛學校的情感。 2、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良好個性。 活動准備: 1、學生設計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學生准備硬卡紙、彩筆、剪刀等製作工具。
⑵ 教科版五年級品社 站在長城上 教學反思
《站在長城上》是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通過這版篇課文的教學,我受權益匪淺。
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品德課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很多學生都去過長城,《站在長城上》這一課程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可我在第一個班級上課時,沒有注意這一實際情況,自己講解的過多,無法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注意力。於是,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作出了調整。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把主動權更多地交給學生,讓他們來介紹長城,講述自己遊玩長城時有趣的故事,和同學分享自己遊玩長城後的感想。然後,我再根據學生所說的,加以補充和說明。另外,我還適當地引導他們表達自己遊玩長城後的感想,激發他們對祖國的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⑶ 品社六年級《祖國有多大》教學反思
本課出自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一課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新課活動
1、認識圖例
2、游戲闖關,感受祖國的遼闊。
(1)數字告訴我
(2)算算才知道
(3)不比不知道
(4)歌謠告訴我
(五)、總結升華
「祖國有多大」作為「我愛祖國的山和水」這一單元的第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知道我們祖國的陸地面積大,幅員遼闊。本課綜合了地理和品德各方面的教育內容,較好的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並注意將品德教育與知識學習相融合。
學生對祖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我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認識中國。其實「祖國有多大」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我設計的游戲「闖關」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找一找、算一算、比一比、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祖國的遼闊。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祖國幅員遼闊,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整堂課中,我有效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配合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的課堂學習中。
最後的總結升華中,我用優美的語言引發學生對祖國遼闊的思考,在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幅員遼闊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祖國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但本課也有不足之處:
在第二大環節的闖關游戲中的第二小環節「算算才知道」中,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結合數學知識,利用計算器算一算「按人的正常速度4千米/小時,每天走8小時,從南走到北需要多長時間?從東到西呢?再算算繞地球一圈又需要多長時間?」我怕學生計算時間長,討論聲音大,擾亂的課堂秩序,所以帶領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而且沒有明確的強調活動形式。其實,這些問題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我的帶領非但沒有取得預料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並且在這一環節中,我並沒有充當一個參與者的角色,把課堂交給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當事先向班主任了解學生的能力,再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教學內容。
在「算算才知道」和「不比不知道」這兩個小環節中,我都忽略了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強調要求。雖然學生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很清楚小組談論、研究,代表全班匯報的活動形式,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在興奮時很可能就把要求給忘了。所以,在這兩個環節中,當小組討論完並沒有派代表,算完的同學立刻回答,造成了很多沒算完的小組很著急,還有一部分同學根本聽不清同學的答案,這樣的「亂」現象。在今後的教學中,像這樣的研究活動,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強調,例如,在討論前提醒大家各小組討論時要注意聲音的分貝,談論後立刻做好;在討論時,教師巡視的過程中,也要提醒聲音大的小組注意分貝;在大多數小組討論完後用:「比一比,哪個小組做得快,做得好,叫哪個小組先回答」等形式,給學生安靜下來的時間,使得課堂秩序盡然。
⑷ 小學品社評課堂教學反思應注意什麼
小學五、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這兩本書,涵蓋的知識面太廣了,學校、家庭、班級、個人、國家、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態環保等相關知識都有涉及。通過大半學期的教學和參加聽課、評課等一系列活動,有很多感悟和體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收獲頗多,現作如下反思。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標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