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老師奉獻的小故事
請看下面這個故事吧(摘自網路):對教師的職業,人們有著數不清的贊譽:「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教師是鋪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教師是春蠶」,「教師是孺子牛」等等。教師有一個充滿關愛、熱情大度的胸懷。他們把奉獻作為自己的快樂,把給予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教師像太陽一樣為學生播灑光和熱,使學生變得強健有力、自強自立、努力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在甘肅山區有位叫張學成的小學教師,被人稱為教壇的保爾。他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甘為奉獻者之一,他的事跡使無數的讀者聞之落淚。他任教的小學是當地條件最為艱苦的地區。就在張學成任教不到一年的時候,接二連三的不幸降臨到他身上。先是一次普通的靜脈注射,意外地使他下身偏癱;接著,他的左腿在進行化療時,不慎造成大面積燒傷;此後,他的左腳又遭到感染做了植皮手術。1998年秋季,他又被醫生告知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而且可能會發生癌變。病痛折磨著他的肉體,但並沒有削減他對教育的熱愛。路不能走了,他讓妻子牽著毛驢接送;講台上站不住了,他就趴在講桌上講課;學生們多次哭著把老師抬進教室。冰雪天里,妻子抄起鐵杴在前面為他鏟腳窩,張學成緊跟身後,一跌一撞地向學校走去。一段正常人只需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夫妻倆卻攙扶著足足要走5個多小時。他對學生關愛備至,即使在債台高築、生活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仍然經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為貧困生墊交學雜費、買學慣用品。他身殘志堅、紮根山區、獻身教育的事跡被廣為傳頌,被人們譽為「教壇保爾」。就是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張學成在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他說:「當一名教師,是我生命價值的體現。我最深的體會就是要熱愛學生,熱愛可以改變一切。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山區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用知識來回報山區,回報社會。」有一位普通教師的話語更體現了他們奉獻精神的偉大: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贊美,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默默無聞的奉獻;不要給我們太多的物質和金錢,因為我們怕世俗的物慾污染了我們純潔的心靈;不要給我們太多的稱號,因為我們只喜歡兩個字「老師」……人之為人在於我們擁有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精神和靈魂。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為是他們把無知的人們帶進了具有高尚精神的社會大家庭,是他們促進了人類社會由愚昧走向文明的步伐。原文鏈接地址: http://www.cye.com.cn/hudong/20090817105433.htm
2. 關於老師的感人事跡/簡短點的
用仁愛與豁達的胸懷包容每一位孩子從教三十多年來,她用慈母般的心胸去善待每一位學生。當班主任時候,學生請病假,再忙她都會抽出時間去家裡看望他(她);學生遇到困難,她都會千方百計去幫忙。學生吳雅紅,突然患了急性胃病,必須少吃多餐,她天天為她煮點心,一直堅持了一個學期,讓她能堅持學習,並且在當年的升學考試中考上了重點中學。她心中始終牽掛著學生,即使自己做大手術還躺在病床上,聽到了許金發同學患了急性肝癌,學校師生為他捐款時,在出院的第二天,硬撐著還不能挺直的身體,瞞著家人,雇了一輛「港田」車,忍受著一路顛簸的痛苦,趕到金發同學家裡看望他,給他送去了老師給他最後的疼愛。在參加鎮運動會前的訓練中,許燕討同學不慎腳扭傷了,下午放學,她天天載他去安海推拿,晚上住在她家,第二天再送他上學,堅持了半個多月,直到他的腳傷痊癒,並在鎮運動會中破了記錄,代表安海鎮參加市裡的運動會,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小啞女許亞萍同學,由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家裡人忽略了對她個人衛生的照顧,她的衣服既破舊又骯臟,很多同學都不願意與她同桌,她送了幾套衣服給她,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改變了她在同學面前的形象,在她的關照與教育下,班上的學生懂得關心她了,幫助她了,班級團結互助的風氣也得到發揚。三十多年來,她給家庭困難學生很多的幫助:在學校學生生病碰傷了,她送他們去診所看病,為他們貼上醫葯費:缺少學慣用品,她送給他們;喜歡看書,送給他們課外書;家庭困難交不起學費,她悄悄地為他們補上……她總是默默地做著這一切,如母親般的無私關愛,默默奉獻。「問題學生」是讓教師最頭疼的「問題」,教書三十幾年中,她從沒有讓手中的一位「問題學生」輟學或轉學。用愛去寬容他們的過錯,用真情去感動他們的人生。許秀蓮同學,由於母親難產去世,再加上家庭的問題,給她幼小的心靈抹上了濃濃的陰影,小小年紀萌生幾次的自殺動機。知道了此事,她主動地請班主任把她交給自己,緊緊地跟蹤了她三年,與她談心,不斷地買書給她看,與她交談書中的故事,交談人生的快樂…….三年中,把她當女兒一樣的呵護,終於讓她走出了陰影,快樂地生活。許輝農同學,是個讓教師接了都想馬上就退掉的學生。她努力地挖掘他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對自己也有了信心,改變了自己,最終成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待「問題學生」,她總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極大的耐心和愛心,給孩子留下改正錯誤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家校聯系作用,經常去家訪,利用晚上打電話聊天的形式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給家長希望,也給孩子信心。她手中,收下了很多的「問題學生」,但經過她的教育,總能「脫胎換骨」,因此,老師們常笑著說「吳老師,我們班的某某同學看來又得來你這吃一帖靈丹妙葯了」,許奕祥、許傳芳、許奕志、小金龍、許鴻泰、郭林宏、許國鴻……當他們從她手中放飛時都能變成一個個全新的人,個個都是好孩子。很多家長都愛把他們自己也教育不了孩子交給她,有的甚至把孩子送到她家,要求在學習上輔導他們,在生活上管教他們,她都盡量幫忙,但三十幾年來,我從不收家長的一分錢家教的補習費、一份小小的禮物。用善良與摯愛去善待每一位教師她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好教師,老師們喜歡她,接近她,與她交朋友,誰有困難或煩心事時,都願意跟她聊一聊,說一說,她總是樂意傾聽並給予幫助或開導,在年輕教師心中,有時她更像是一位好母親。她有一顆善良與仁愛之心,長期以來關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學校的老教導退休前中風了,急需一大筆治療和康復的費用,他的家庭困難,無力支付,在校長的支持下,她頂風冒雨,奔走各校,為他募集醫葯費三萬多元,解除了他燃眉之急。上學期沈英雪老師因病請假,她幫她尋醫找葯,晚上經常打電話關心她,鼓勵她要堅強起來,自動代課近一個月,不要學校一分錢補貼。只要老師遇到困難,她都竭盡全力給予幫助。在與每屆學校領導相處中,她默默地當好一顆鋪路的小石子,團結合作,溝通上下左右,讓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難怪學校領導說「她是教師的粘合劑」。
3. 關於老師的小故事。
恩老師
感恩老師,給我前進的動力;感恩老師,給我飛翔的翅膀;感恩老師,給我專指明人生的方屬向;感恩老師,給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師就像是一支紅燭,一點一點的融化我們心靈的冰川,走近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遠離寂寞。她給我們的愛,輕輕的,柔柔的,像茉莉一般,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師的愛,無私中透露著平凡,卻又暗含一些偉大。它像一股暖流,滲入我們的心田;像一種呼喚,幫助我們落寞的心靈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陣春風,給我們溫暖和溫馨。我們的老師,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簇擁的鮮花,一支支粉筆是他們耕耘的犁頭;三尺講台,是他們奉獻的戰場。他們的幸福,是桃李滿天下,是學生喚他的一聲「老師」。感恩老師,用優異的成績,用可驕的成功,用你一點一滴的進步來告訴老師,「老師,我能行」
4. 關於老師的小故事
一個學生去參加三好學生的頒獎大會,但他沒有被選上,這是。她的同學哄她,說:老師喊你去領獎,他真的跑了上去,可是校長問他:你上來干什麼,他說:上來領獎!這是下面的同學說道:他真的信了,好傻!他感到十分窘迫,這是老師趕忙說道:由他呀!哦,原來是我忘記了!這是校長說道:你平時都很嚴厲,你今天怎麼這樣!其實他並沒有得獎的,老師為了幫自己的學生,另可讓自己被校長說。
原文其實還有一節,是他長大後回憶這件事,十分感動,為了節省篇幅,省略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不行還有一個
永遠的第十一位教師
在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學校里,因辦學條件差,一年內已經先後走了七八位教師,當村民和孩子們依依不捨的送走第十位教師後,人們寒心的說:「再不會有第十一位教師能留下來了。」後來村裡找了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來代一段時間的課。一個月後,女大學生被分配到城裡工作。當女大學生收拾好行裝,離開住所,准備離開的時候,她背後突然意外的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聲音在山谷中回盪,久久不決——那是她第一次教給孩子們的詩。她回過頭來一看,一群純真的孩子齊刷刷的跪在遠處高高的山坡上——誰能受得起那天地為之動容的長跪呀!她頃刻間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識的孩子們純真而無奈的挽留呀!
女大學生的靈魂就在瞬間的洗禮中得到了升華,她毅然決定留了下來——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間,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去上初中、上高中、念大學......後來這位女大學生積勞成疾,被送往北京醫院治療......
當鄉親們把她接回山村時,人們見到的只有被裝在紅色木匣內的她的骨灰......
後來,這個村裡有了不成文 的規定,不論誰來教書,永遠都是第十一位教師......
如果還不行再給你找一個
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老師再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他把那個女孩背到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救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背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如果還不行,我就無語了
5. 小學學敬教師的小故事短文
1、程門立雪
游恭,五代時人,學問廣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學者,典故「程門立雪」講的就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
2、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誤會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飢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荊條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盪盪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師,彷彿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麼 一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傳說島上的荊條為秦始皇敬師的精神所感動,皆垂首向下,如叩頭答謝狀.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