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英語教學理論

小學英語教學理論

發布時間:2020-11-25 12:58:03

⑴ 當今小學英語教學的最新理論成果

·前言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范圍的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標志是信息技術。而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得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當代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我國公民具備使用外語的基本技能。但是,由於底子薄、語言環境差、師資水平不高、教學設備條件有限,特別是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評價手段單一,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更有效大面積地提高外語的教學質量,教育部決定,把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作為21世紀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並就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形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准(3-12年級)》。
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外語水平。小學生模仿力、記憶力、可塑性強,具有許多成年人甚至中學生所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小學開設英語課可以發揮他們學習語言的潛力。小學開英語課可使小學生了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開闊視野,擴展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修養,樹立國際意識。因此,小學普遍開設英語的目的並非要求學大量的語言知識,而是如小學英語課程標准所要求的那樣,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積極的態度,建立起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配套教學資料
我們學校早在1996年就率先開設英語課,2000年秋季正式使用PEP小學英語教材。這是一套高質量的教材。必須有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還要搞好良好的中小學英語教材的銜接。

三·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
首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求。例如數字、顏色、食品、服裝、玩具、動植物、身體、個人、家庭、學校、朋友、文體等,以及周圍環境和社會生活,這些鮮活的話題,教材採用兒童喜愛的表現形式,如韻律詩歌、寓言故事、會話表演、游戲等,呈現給學生,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語言功能、結構、話題、任務有機結合。以話題為核心,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學生通過用中學、學中用,「習得」與「學得」結合,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拼讀的習慣,逐步培養起初步的語感。
第三,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情景法、視聽法、結構法、功能法、全身反應法、沉浸法等,創設情景,促進相互交流,如創設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遊、問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情景,開展互動式、合作式學習。當孩子們扮演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時,他們會喜形於色,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受到很大激勵。
第四,練習和活動的形式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徵。手、腦、口、耳、眼、肢、體並用,動態、靜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注意發展多元智能。
第五,注意利用多種媒體,提供配套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置身於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優化教學過程。
第六,注意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提供評價手段。
第七,具有與之相銜接的中學英語教材。

四.小學英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生學外語有其優越性。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發展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小學英語教學正面臨一些問題。
1、小學英語教材的版面設計問題。教材表面看起來很熱鬧,也很活潑,色彩斑斕,但結果是使教材版面過於紛亂,內容繁雜,主題不突出,很容易分散兒童的注意力,不利於教師組織教學和處理學習的內容。比如,由於每個單元的前言的版面的內容過多,在編排上反映不出學習的順序,師生會感到無從下手。此外,有些教材僅僅反映了一種外在的東西,忽略了內在的因素,如兒童的認知特點,語言學習的規律,外語環境下的語言學習的特點,課堂教學環境中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問題等。例如,有的教材中游戲量和活動量過多,沒有考慮到大班教學中實際課堂組織活動的難度。
2、教材中語言不夠真實的問題。有些教材在語言的呈現上存在著不真實或不夠地道的問題,也就是說語言不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或者說有很重的中國式英語的味道。這里所說的真實性指兩個方面:一個是語言情景的真實性問題,一個是語言本身的真實性問題。有些對話的編排是僅僅為了練習某個句型,盡管有一些插圖,但是說話人之間所說的話缺乏連貫和邏輯。關於語言的真實性問題的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英語中的「What'sthis?」這個句型。老師常常是指著杯子或黑板問學生「這是什麼?」每個學生都知道那是杯子或黑板,語言就沒有真正的交際意義,因為在真實的生活中,很少有人問這種明知故問的問題。用「What』s thisinEnglish?」提問還比較合適。因此,教材在編寫中就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展示出語言在實際運用中的意義和功能。比如,設計一個不易辨認的物體,問學生「What'sthis?」,這樣學生的回答也具有了真實意義上交際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或者,設計一個猜物的場景,讓學生運用這樣的句型去猜測物品,這樣語言才可能具有實際的交際意義。只有地道的英語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3、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問題。這里並不是要求教材對學生進行道德的說教,而是要提醒教材的編寫人員在選材和編寫中要注意選材內容和語境的設計應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例如,有的教材畫面中,水管子的水流了滿地,這就不利於對學生進行節水的教育。還有的教材在對話中討論考試的分數,孩子得了高分就高興,得了低分就難過。還有的教材簡直教會學生說謊和捉弄人等等。這都不利於我們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在引進的教材中要特別注意教材的內容應該符合我們國家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觀。
4、對國外引進教材的改編問題。目前使用的PEP小學英語教材質量比較高,語言真實地道,文化內容豐富而生動,版面設計精美,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實踐,有很多優點和值得借鑒的地方。但又普遍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如:語言輸入量偏大,難度較高,對教師要求較高,文化內容雖然豐富但有局限性,反映的往往是某個國家或區域的文化,不能反映出中國的文化,關於語言知識的學習不夠系統或者跳躍性比較大,學生學習感到越來越難等等。因此教材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們的課程標准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們國家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學生的需要以及我們國家學生學習語言的特殊的環境。因此,如何將國外的教材很好地進行改編,以適應我們國家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內容要求都是值得很好研究的。

總之,小學開設英語課很有必要,但也面臨著種種問題,如能認真研究,解決開課中的實際問題,一定會大大促進我國小學英語教育的改革。

⑵ 小學英語教學理論與思考收獲和反思、啟示

小學英語課堂最重要的是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興趣。但是很容易走極端,比如為了追求「熱鬧」,把課堂變成游戲樂園。或者重應試,把課堂變得過於沉悶。最好的結果就是讓小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用。但這個說到容易,做到很難。簡單的說說吧,課前導入要能吸引小學生的眼球,也就是要精彩,這樣才能在開頭就激發起小學生的興趣。同時過渡到呈現時又要很自然,不要讓別人有遷強的感覺,組織導入就要根據新課內容而定,要和新課有銜接。還有一件事 我目前上的ABC天再線口語的老浉和我們說過,如果要掌握好英語是不難的;一定要有一個適合的研習空間與實習口語対象 重點就是老浉敎學經驗,東南亞口音重 一定要找歐美籍 發音純正非常重要,不間斷天天口語溝通,1&1針対性敎學就有非常.好.的進步幅度!捰程結束後需要重復溫習捰程彔音音頻,更可以加深印象 實在是真的無口語交談的人,希望能去 VOA或滬江取得捰余學習材料閱讀,多說多練一下子口語就培養起來,學習成效應該可以更佳的;也可以在導入中把上節課學習過的內容帶過,這樣更好地進入新課的學習。導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歌曲,游戲,問答,實物呈現等等。

小學教學英語直接法的理論是

就是直接學習,理解,運用英語。
其特點是:1.把學習英語和母語的過程等同起來,英語學習應在自然的環境或氛圍中進行 2.要求在外語和客觀事物之間建立直接聯系,培養學生直接用外語思維的能力(方法為直觀教學法,就是用實物、圖片、肢體語言、同義詞、反義詞等) 3.模仿和感知是外語教學的基礎,使學生不自覺地使用外語
4.連貫的語言活動是教學的出發點,句子是教學的基礎 5.語法放在次要地位,高階段要求學習語法 6.語音和口語是外語教學的基礎,是語言活動的中心。

⑷ 小學英語常用教學方法

一、聽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英文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英語的言語技能,因此,眾多英語專家都強調「聽說領先」的重要性。具體到小學英語的「聽」的教學,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來說(以下簡稱從學的方面說),要多聽老師、磁帶或其他聲音媒體的范讀,也要有針對性地對比著聽聽同學、自己的讀音與范讀的異同;從教師教的方面來說(以下簡稱從教的方面說),不僅要多聽學生(尤其要多聽單個學生)的發音,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聽標准語音,不斷提高自身的語音水平。」

二、說

筆者此處所指的「說」不僅包括「說話」,還包括「朗讀」。聽了范讀之後,經過內部消化,再用 「說」的方式將學習的成果表達出來,這才是學習英語的一大目的。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認真模仿和跟讀范讀者所讀的字母、音素、單詞、句子等,並經常朗讀所學內容,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多運用英語與他人交際;從教的方面說,在課堂上要堅持用英語教英語,在課外也要盡可能用英語與學生交流。」

三、讀

筆者此處所指的「讀」專指「閱讀」,而不包括「朗讀」。小學階段學生由於所學英語詞彙量少,閱讀能力一般較差。但應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從開始學英語就培養閱讀的習慣、多找一些與自己所學英語水平相匹配的英語讀物來閱讀,以鞏固和發展所學英語知識。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經常閱讀已學過的課文、對話和教師自編的小短文、小話劇、現有的簡易英語讀物等;從教的方面說,要多多閱讀有關本專業和教學方面的書籍,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編短文的水平,多看學生的習作。」

四、寫

與「讀」相似,小學生「寫」的水平有限,但又不能完全不寫。要本著學以致用、邊學邊用、以用促學的原則,從一開始就加緊「寫」的訓練。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多做連詞成句、修改病句、翻譯、看圖寫話、小日記、小短文等練習;從教的方面說,要經常給學生撰寫可供閱讀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劇等。」

五、看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認識活動以 感性認識為主,而人的感覺活動又以視覺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利用一些形象具體的東西來幫助學生加深映象,促進記憶。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多看老師的口形,認真看好老師出示的直觀教具,仔細觀察老師的表情、動作、眼神、體態等以幫助自己理解所學內容;從教的方面說,要多給學生看實物、圖片、模型、動畫等以提高教學效果,多觀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應以調整自己的教學。」

六、思

雖然小學生的認識活動以感性認識為主,但若不從一開始就加以理性認識方面的指導,學生往往學得很膚淺,甚至與教師的期望大有差異。因此,充分給予學生以思考的機會將對學生學習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說,要經常思考『教師所教知識自己是否已聽懂?』、『自己的發音與標准音有多少差別?』、『現在所學的知識與以前所學的知識有什麼聯系?』、『怎樣讓學習的效果更好?』等問題;從教的方面說,要經常思考『自己教學的方法是否得當?』『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怎樣用更好的方法達到效果?』等問題。」

七、動

小學生生性好動,而「動」對於學生加深記憶、促進理解所學知識又大有好處。因此,適當地讓學生在上課時邊學邊動,對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具體說就是:「從學的方面來說,要適時做些聽詞指物、聽音動作等活動;從教的方面說,上課時要邊教邊動,充分運用表情、動作、眼神、體態等增強教學效果。」

⑸ 小學英語理論學習筆記5000字

教師理論學習材料(五)
新課改基本理念集錦
1、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2、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把學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要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要求通過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潛質達到教育目標,要善於發展學生的優點並幫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績論、唯表現論,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3、課程結構:每門課程的內容如何兼顧知識、兒童和社會的需要與可能,涉及課程標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書)的編寫。

4、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5、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6、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它包括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如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

7、積極主動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8、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別強調課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行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9、科學人文性課程:這種課程以科學為基礎,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為最高目的,強調人的科學素養與人文修養的辨證統一,致於科學知識,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的溝通與融合,力求把「學會生存」「學會尊重、理解、寬容」、「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創造」等教育理念貫穿到課程發展的各個方面。

10、回歸生活的課程生態觀:即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課程的基本來源(即:自然即課程,社會即課程,自我即可課程)。

11、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是用什麼方法、手段,通過什麼途徑獲取知識,教師應盡可能創造一種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主動獲取知識的氛圍,應引導學生學會收集、分析、處理、運用信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2、三級課程管理模式:讓地方、學校參與課程決策,讓校長教師乃至學生和家長、社區人士享有參與基礎教育課程建設的機會,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13、教材是範例:教材是學校用於促進學生發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種材料),教材內容是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的一種(不是唯一的)「話題」,是特定的範例。學生學習教材內容的最終目的不是為記住教材的全部內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訓練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利用教材為「中介,」通過組織師生對話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啟發學生的思維及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教師教學的重點不應是教材內容的完成,而是學生學習態度、習慣、方法思維方式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使學生由能學會真轉正為能會學習。

14、教室是實驗室:教室不是教師表演的專用舞台,而是師生互動交往的一個場所;教室不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教室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15、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的重點應是學生(學生的態度、情感,體會、經驗、發展等)而不應是學科,教師的講解、輔導、指導、展示、演示、釋疑、評價及組織操作觀摩等都應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盡可能做到認知和情感的統一。

16、課堂教學注重過程: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會學」而不是只關注學生的「學會」,教師的教學設計應以改變學生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設計,應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過程。

17、綜合實踐活動: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18、新的教學觀:是一個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19、新的教師觀: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與學生的關繫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學生觀:學習的主體,人格獨立的人,有個體差異的人,個性豐富,富有潛力的人。

21、新的質量觀:實現由「以分數為標准」到「以每個學生德、智、體等諸方面素質與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為標准」的轉變,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22、自主學習: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相對於被動學習)。

23、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和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相對於個體學習)。

24、探究學習: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相對於接受學習)。

25、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重視語言能力與數理邏輯能力評價、也要重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評價。

26、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除筆試外,口試、答辯、操作考試、聽力考試、過程檔案記錄(成長檔案袋,科學、藝術活動夾)、鼓勵性評語、預測性評語等等。

27、過程與結果評價並重:過程評價主要在於促進發展,結果評價則有比較明顯選拔甄別功能。

28、發展性評價:要求關注全人發展,關注個性發展,關注發展過程,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以來,使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29、教師專業發展:簡單說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發展。

30、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審視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經驗理論化,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自我監控能力形成和提

⑹ 小學英語課程基本理念

(一)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四)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br> (六)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路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⑺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啊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故事導入,歌曲導入,懸念導入,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10、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1、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7)小學英語教學理論擴展閱讀

英語教學是指對於英語是或者不是第一語言的人進行教授英語的過程。 英語教學涉及多種專業理論知識,包括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詞彙學、句法學、文體學、語料庫理論、認知心理學等內容。

英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對於英語是或者不是第一語言的人來說,英語學習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都是至關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英語教學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