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備課,三角形三邊關系
課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能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獲得成功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難點:探索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教學准備: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你能告訴大家什麼是三角形嗎?
生: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師:不錯,那麼三條線段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嗎?能(不能)
師:那我們就來圍圍看吧。誰願意上來圍?(兩生上台演示——評析)
2、師:看來,有的三條線段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那下面我們大家都來圍圍三角形,好不好?
二、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
(一)圍三角形,創建研究素材
1、師:(1)同桌兩人合作,每次從5根小棒中任取3根來圍三角形,將圍的情況記錄在白紙上。要求分工合作:一人圍,一人記錄。
2、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反饋:學生匯報能和不能圍成的情況(教師板書記錄)
師:還有嗎?情況不少,我們就用省略號來表示吧!
[檢測錯誤情況——對同學們匯報上來的能和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各種情況,對照自己的記錄,看看誰還有意見?]
由同一平面內,且不在同一直線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常見的三角形按邊分有等腰三角形(腰與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與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邊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其中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統稱斜三角形。
⑵ 小學數學 認識三角形的教學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有關特徵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徵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並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徵以及特性。
教學難點:在操作活動中探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⑶ 求小學數學<三角形內角和>教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85頁例5。三維目標:知識技能:1.通過測量、剪拼和折拼等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0。2.會用新學知識解決一些相關的數學問題。3.積累一些認識圖形的經驗和方法。過程與方法:主要通過動手實驗法探索新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索中體現發現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重難點、關鍵:1.重點: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0。2.難點:通過操作活動探索和發現任意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0,並加以驗證,進一步感受結論是真實、正確的。3.關鍵: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0。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1.藉助等腰直角三角形初步感知內角和。教師:(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這是一個三角板,有幾個內角?【3個】每個內角各是多少度?【∠1=45°,∠2=45°,∠3=90°】三個內角一共多少度?【 45°+45°+90°=180°】2.引出課題。教師:把三個內角的度數相加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三角形,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 揭示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3.加深印象。教師:我們已知一副三角板其中一個內角和是180°,那麼另一個呢?【出示另一個三角板】它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度呢?【 180°】為什麼?【∠1=300,∠2=600,∠3=900,300+600+900=1800】 二、動手操作,探究問題1、觀察與猜測。教師:這三種特殊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0,1800是一個什麼樣的角?【生:平角】三角形內角的大小是不固定的,那麼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展示大小各異的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有沒有規律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一樣呢?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猜一猜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呢?還有鈍角三角形呢?(板貼分類: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來分類,就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種。教師:現在大家都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要判斷猜得對不對呢?用什麼辦法可以知道?(啟發學生通過測量驗證猜想結果)怎樣量?再想想,還有別的辦法嗎?【拼】怎樣拼?【生自由說】可以分別把三個角剪下或撕下拼在一起,還可以怎樣做?【折】怎樣折?折幾個角?【生自由說】可以把三個角折在一起,折成一個什麼樣的角?【平角】(板書:量、折、拼)願意嘗試嗎?【激勵學生興趣】提出合作要求: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能夠做到或者願意嘗試的方法進行驗證。採用測量驗證的同學將所測量的度數填在相應三角形的表格中,算出內角和。【展示表格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願意嘗試「拼」的同學可以看看書本P85的介紹,老師給每個同學提供了一個平角,採用「折」或「拼」驗證的同學看一看能否用得上。每個人都要驗證三種不同的三角形,三種三角形驗證完後再小組交流驗證結果,按照屏幕上的步驟說一說。比一比哪組完成得最快最好。出示驗證提示:⑴你選用什麼三角形,採用什麼方法來驗證?⑵經過操作得到什麼結論?2.動手驗證。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各種驗證方法同時進行】3.匯報結果。⑴測量。①分小組對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進行驗證。②組織學生匯報。③教師:通過剛才的測量,你發現什麼?(學生測量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多數是180°,但也有的是比180°小一點或大一點。)由於測量工具的誤差,和製作的三角形不夠標准,造成結果有偏差。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一個固定的值,應該是多少度?【1800】⑵折:根據學生的反饋,引導學生找准角兩邊的中點,並沿邊上的兩個中心折角,再折其他兩個角時也應這樣做。 ⑶剪拼或撕拼: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成平角如下圖。或者學生可能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依次畫下來,最終形成一個平角。 4.讓學生拿起手中的三角形,讓全體學生可以看到形狀不同的、大小各異的許多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都是1800。教師小結:不管三角形有多大,它的內角和總是1800。教師:同學們通過了自己動手操作證明這樣一個重要的結論。剛才大家採用量、折或拼的方法驗證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0。那麼我們就知道了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0。 【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0。】4.看書反饋質疑: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本P85的內容,請同學們看書,有疑問可以提出來。(教師巡視質疑)教師: 在一個三角形中,已知兩個角的度數,我們可以利用定理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利用這一規律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三、應用延伸,解決問題1.求出下面每個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列式計算) 教師:你會做嗎?怎樣想?小結: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0」減去已知角的度數和可以求出一個未知角的度數,再看下一題。【獨立思考之後再同桌交流方法,引導學生說出方法。直角三角形求未知角度數的時候:第三個圖還可以怎樣想?】2.求出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列式計算)【P88的第9題】 教師:看圖,你獲得哪些信息?引導:它們各是什麼三角形?內角有什麼特徵?小結:要求特殊三角形某個角的度數時一定弄明白這個特殊三角形內角的特徵,選擇合理、靈活的方法解題。 3.請給能組成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打「√」。⑴ 400 700 650 ( )⑵ 600 800 400 ( )⑶ 350 1000 550 ( )⑷ 900 480 900 ( )⑸ 300 1200 950 ( )【引導學生說出理由,鞏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0。啟發學生通過第⑶⑷小題明白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最多有一個直角;一個鈍角三角形最多有一個鈍角】4. 一塊三角板的內角和是1800。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板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指名指出拼成後的三角形,並指出三個內角。教師啟發後小結:無論怎樣拼,只要拼成是一個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0。5. 用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填一填。
教師啟發後小結:無論怎樣折,只要折成是一個三角形,內角和也都是1800。【引導學生明白: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一個普遍規律,不因三角形的大小而改變,不因拼、折等圖形變換而改變。】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⑷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三角形的教學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當新課程改革向我們走來的時候,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輸、學生機械地接受的那種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滿快樂的思考、感悟的喜悅、彰顯個性的多元化評價,使課堂呈現勃勃生機,營造出一份和諧而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那麼新課改是不是就是一味的在活動中學習,合作,探索,而忽視數學本質的學習呢?縱觀之下,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新課程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改變。教學只求「表面熱鬧」,「穿新鞋走老路」,流於形式。如何才能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數學呢?
一、教學目標具體化
數學教學目標要具體化,在教學中就要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單元和課時。教師在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在研究學生、分析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師自身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善於選擇一節課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實踐中有的教師在一節課內羅列過多的任務,結果只能使任務的完成流於形式;有的教師只重視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任務。這些做法都必然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眾所周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是以好動,愛玩為天性,在學習上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並且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積極的探索慾望。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處於激活狀態,富有滿足感和愉悅感,從而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我要學」的意識增強。
情景創設的手段有很多,故事講述、實物模型、電腦動畫、演示實驗、表演操作等都能創設生動形象、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注意力集中。
(二)根據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設計新穎問題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三)根據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抓好直觀教學,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具體性。主要包括實物直觀、模擬直觀、圖表直觀、語言直觀。
(四)根據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強化觀察、製作實驗活動,讓他們多種器官並用,豐富感性認識,提高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
(五)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抓好課堂討論和學習競賽活動,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
(六)根據小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比如,在低年級教學中適當開展小游戲活動,做律動操,都是成功的實踐經驗。
三、讓學生置身於情景之中進行學習
教學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出發。因此,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問題情境」置於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思維更活躍了,同時也為進一步探究新知作好了知識上和心理上的准備,教學效果才會顯著。
四、對教材進行深加工,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一)轉變教師教育意識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前提。教材是線性的、封閉的體系,而教學是生動的、靈活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進行處理,設計出一個既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的,又更為吸引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適當的改變編排順序的教學過程,使之成為非線性的、開放的教學。一節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知有利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
(二)善於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基礎。在講「認識人民幣」時,我設計了一個「小小玩具店」的游戲。教師將5件小動物玩具剪紙貼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價錢和購買要求(錢要不多不少),教師做售貨員,學生為顧客,進行購買活動。這一游戲,把認識與使用人民幣緊密結合起來,購買活動熱烈有趣,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了高潮。
(三)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是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徑。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因此我們在創設情境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做到情境生活化,故事化,問題化,更重要的是教學需要,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教學,而不是為其所累。
五、教學應傾向於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再創造
探究性學習是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只有開放性的師生關系,教學內容,獲知過程與成果評價才能符合多姿多彩的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學生學習需要的慾望才會得到充分的滿足,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將得到有利培養。
課堂小天地,學習大舞台,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數學課堂提供的空間和舞台,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措施,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創新的過程,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目的。
⑸ 誰有小學數學《角與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來自林州一小,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教材中《三角形的認識》第一課時。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2、教材簡析: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線段、角的基礎上進行的,三角形是一種常見的幾何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是學習研究其它幾何圖形的基礎,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學好本節課內容非常重要。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遵循知識與技能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它目標(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實現為前提的重要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思想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精神。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知識目標:①理解三角形的含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按角分類的方法;②能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三角形的含義、特性及按角分類。
教學難點是:掌握三角形按角分類的方法。
二、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關於三角形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活動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我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再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的教學,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感知、操作、實驗、猜測、驗證,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既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習的能力。
三、說學法
為了體現以上教法,全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充分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擺一擺」、「找一找」、「數一數」、「猜一猜」等環節親自體驗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鞏固與發展、反思體驗四部分進行。
(一)情境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觀看有關三角形的實物圖像(電腦出示一組畫面:三角板、金字塔、彩色旗、自行車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圍繞三角形提出問題,歸納為①什麼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組成?③三角形有什麼特性?④三角形怎樣分類?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理解什麼是三角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讓已經點燃的興趣的火種閃爍出智慧的火花呢?
1、通過用小棒擺三角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形成概念,抽向概括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強調「三條線段」、「圍成」二者缺一不可.
2、觀察: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三角形?不是三角形的讓學生說明理由(圖略),學生在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後,能很快地判斷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並能說出理由。這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含義的理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概念,真正成為概念的探索者與發現者。
第二部分:探究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組成?
通過讓學生摸一摸,找一找,動手感知,然後自學課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
第三部分:探究三角形有什麼特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的應用十分廣泛,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首先設計提問,生活中有些物體為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然後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拉用木條釘成的四邊形和三角形木框,學生發現四邊形木框容易變形,三角形木框不變形,使學生形象地認識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接著讓學生具體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讓學生感受到了三角形來源於現實生活,也應用於現實生活。
第四部分:探究三角形怎樣分類?
三角形怎樣分類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難點在於怎樣找出分類的標准,我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彩色紙剪出不同的三角形。當五顏六色的紙呈現在學生眼前時,一種對美的追求使他們都迫不急待的拿出剪子,互相幫助,相互交流,很快的剪出了各種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當學生的作品被展示到黑板上時,每一張小臉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這時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充分肯定了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熱情與合作的精神,然後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接下來我抓住時機適時拋出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給三角形分類?學生踴躍地提出了按顏色分類、按大小分類等,我都一一給予肯定,重點讓學生觀察剪的三角形的角有什麼特點?通過觀察、討論、對比,使學生知道了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從而很快的掌握了三角形按角分類的方法。再通過電腦演示集合圖,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到:把所有三角形作為一個整體,上面三種三角形作為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向學生滲透了集合的思想。」
三、鞏固與發展:
1、游戲:猜猜老師書中夾的是什麼角?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通過猜一猜使學生知道了露出一個直角的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一個鈍角一定是鈍角三角形,露出一個銳角的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這時我也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通過師生互動,平等交流,形成了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學習氛圍,使本節課的學習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2、數一數:圖中有多少個三角形(圖略)
這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學生有的提出按邊數、有的提出按角數,都一一給予肯定。強調在數的時候注意不重復數、不漏數,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樂於鑽研,善於思考,認真細致的習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反思體驗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探討了哪些問題?有什麼收獲?」
通過反思,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回顧與認識,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歡樂。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堅持了「學生是探索的主體」這一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⑹ 小班數學教育(身邊的三角形說課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像力從而為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准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像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范疇,從幼兒感知
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游戲法和啟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⑺ 小學四年級下冊蘇教版認識三角形第一課時怎樣設計
第一課時 認識三角形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培養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 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教材相關主題圖。
學生准備:白紙、作圖工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教材第80頁主題圖。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物體上有
角形?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那麼它究竟有什麼特點和性質呢?這就是這一單元我們將要學習的知識。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三角形。
(1)讓學生試著畫一個三角形。
(2)同學們看看自己畫的三角形,誰來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3)下面在你所畫的圖中標出你所指的邊、角、頂點。
(4)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5)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6)三角形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
(7)好。現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8)對學生的各種定義不置可否,讓學生看教材對三角形是怎麼定義的。
(9)板書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
鄰兩條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三、教學三角形的高、底。
1、下面請大家拿出剛才畫的三角形,找一個頂點向對邊作垂線。(教師巡視)
2、示範從三角形一頂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
3、我們來給這條垂線取個名字。板書: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道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線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剛才的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高和底嗎?
四、教學三角形的表示。
1、如果我們表示一個三角形需要畫一個三角形,那樣會很麻煩。大家想一想呢?
2、為了表達方便,通常我們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教師將三個字母板書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這個三角形我們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當然,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還可以用其他字母來表示。
課前熱身:說出圖形的名稱。出示圖形。
提問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
教學反思:本課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概念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三角形的定義,效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