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師感動學生的故事
秋天的腳步款款而至,第26個教師節已在眼前。當我們一天天成長時,恩師的滿頭青絲也正在漸漸變白。人說師恩難忘,從頑皮孩童到青澀少年再到風華青年,教師,是每個人生命歷程中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在教師節來臨之際,除了表達尊敬,讓我們衷心地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教師是人類最光榮的職業,他們的美不只是站在講台上,而是言傳身教中帶給無數個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和感動。尊師崇道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願你、我、他不只是在教師節才想起他們。何英:一個用「心」做教育慈善的人
何英,白泉高級中學的一位普通生物教師。一開始,何老師只是簡單地想幫學生解決學費、生活費,讓學生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而後來她逐漸把幫助寒門學子完成學業自覺主動當成了一項業余工作。十多年來,她為100多位學生申請各類社會助學金,關注幫扶10多位貧困家庭學生完成了大學學業,目前她仍在幫助一位學生度過難關。
三間低矮平房,黃土和石塊壘起的外牆,屋中的泥土地因連日下雨潮濕不堪,竹席把房子隔成了三間,推開最西邊的房間,花花綠綠的畫報糊著牆頭,學生小王正在床上寫作業。這是1999年何英第一次去小王家家訪時看到的場景。
中考時,小王以一分之差與舟山中學失之交臂,家裡沒錢供他上好的高中。何老師為小王感到可惜,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這個孩子上好高中。當時何老師的月工資不到一千元,可是她卻將500元塞給小王,鼓勵他一定要讀高中考大學。可是500元遠遠不夠,於是,何老師聯繫到了貝有添先生,他答應資助小王。三年後,小王以超過重點線三十多分的成績被大學錄取,而貝老先生也一直資助他完成學業。去年春節,小王來老家結婚,何老師受邀參加婚禮,老屋還在原來的地方,但已經翻新,看著當年的學生現在事業有成,生活幸福,讓何老師心裡觸動很大:教育能改變一個貧困家庭,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一定要繼續做教育慈善。
長期的貧困生幫扶工作讓何老師清醒地明白自己要做的事: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努力地用「心」去感召另一群人的慈善之心,讓施者欣慰,讓受者感恩,用善心善款育人無痕,這是教育者的本份。於是,何老師決定講她經歷過的故事,講讓她感動的好心人,然後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扶貧助學中來,撫慰寒門學子之心。徐芸萍:在她眼裡,沒有一個差生
「每個學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學生是你的六十分之一,卻是家庭的百分之百。」在班級管理中,徐芸萍從不因學生家庭文化、經濟等背景的不同而區別對待,也從不因為學生成績差而另眼相待。在她眼裡,沒有一個差生。
在她接手的一個班級中,曾有四五個男生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個別還是別人眼中的「雙差生」,但他們酷愛打籃球,集體榮譽感強。她就利用這點讓他們組織一支籃球隊,並和他們一起制定規章制度:籃球隊必須要有強烈的班級榮譽感;成員必須吃苦耐勞,在訓練中如此,在學習上也如此;如果籃球隊中有一成員一星期作業不及時完成,下星期所有成員取消打籃球權利;如果這一學期籃球隊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學習有進步,獎勵他們一個籃球等。這些規定既給這些學生一定壓力,也給他們動力,為了有打籃球的機會,他們之間相互督促,相互幫助,規范了他們的行為,也促進了他們的進步。果然,他們不負班主任的重望,在全校和全區籃球賽中都取得很好成績。為幫助學困生擺脫學習困難,她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義務為他們輔導功課。對於他們所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總是耐心地加以勸導,從心靈深處打動他們,幫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部分學習好的學生,容易產生優越感、自私心理,個別易驕傲自滿,缺乏集體觀念。徐芸萍對這部分學優生除了在學習上給他們確立更高的目標外,還在思想和行為上提出更高要求,她要求學優生與學困生結對,幫助學困生解答他們學習上的各種難題。如果學優生不能與所幫助的學困生一起進步,則當眾宣布解除幫扶關系。她用這種辦法讓學優生帶領整個班級向更高的目標前進。所以她每屆帶出的學生不僅成績優,而且能力強,班風好,有著一種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風貌。林琴兒:走進他們心裡,每個學生都是天使
林琴兒,定海五中的英語教師,她班上有這樣一位男學生,聰明,但性格古怪,脾氣差,經常有其他老師反映。林老師找到他後,只是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他都低著頭,不肯說。林老師家訪後知道,男孩沒有母親,父親每月只給他五元的零花錢。一切都明白了,之後林老師偷偷給他一些錢,並叮嚀他:「下課後,去買點吃的。 」男孩的眼睛濕潤了,緊緊地攥著老師給的錢,輕輕地說:「你真像我媽媽……」從此,林老師再也沒有聽到其他老師狀告男孩了。有一次,男孩父親打來電話問:「林老師,我家孩子「手腳」如何? 」原來,孩子父親發現男孩口袋裡的錢了。聽完林老師的解釋,學生父親連聲感謝。後來,這位學生考上了定海一中,每到教師節都給林老師寄一張賀卡……
新學生入學前,要進行電腦分班。也許,這名智力發育有些障礙的樂樂(化名)和林老師有緣,林老師一上去就抽到了他。分班結束後,林老師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樂樂家。樂樂母親看到班主任老師滿頭大汗,連忙打開冰箱拿出一瓶可樂,遞給林老師。剛接過可樂,眼前突然闖出一個小男孩來奪可樂,林老師的心「咯噔」一下,就是他,這個學生能教好嗎?
上學後,樂樂不管是不是教室,仍像家裡一樣想玩就玩,要鬧就鬧,想睡就睡。林老師不是生氣,而是給了樂樂更多的愛。每天上學領到教室,放學後又將他送到校門口,天天如此。在學習上,林老師用樂樂特有口吻一字一句地向他提問,知道樂樂注意力不集中,常叫他上台板書……一次次的關愛,使林老師贏得了樂樂的信任,建立起了母子般的感情。每次下課,樂樂總愛粘在林老師身邊,一直跟到她進辦公室為止;要上英語課了,他總會跑到辦公室門口來接她。愛的滋潤,也最終喚醒了樂樂的智慧。他英語居然能考90多分(其他各科均為個位數),而且練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語。陳雪霞:師愛如清泉澆灌桃李香
陳雪霞,2000年8月到小沙中學工作,十年時間,陳雪霞的名字在小沙已是家喻戶曉。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陳雪霞的身體並不好,2007年7月下旬,患了聲帶腫瘤的陳雪霞在家養病,並打算到上海動手術。可她的心,卻牽掛著班裡正在學游泳的孩子們,尤其是小時候在溺水事件中僥幸生還的小陳,更是讓她牽腸掛肚。
顧不上夏天的炎熱和身體不適,也不顧家人的阻攔,陳雪霞乘了一個小時的公共汽車,來到學校的游泳池。果然,盡管大多數同學已經學會了基本動作,能快活地游泳了,可心裡留有陰影的小陳卻害怕地縮在泳池的一角。
陳雪霞心急了,連續好幾天,她頂著烈日守在游泳池旁,在鼓勵大家認真學習游泳的同時,引導怕水的小陳不要害怕,教他怎樣劃水,怎樣用力。為了打消小陳的恐懼,不會游泳且同樣怕水的陳雪霞甚至跳入泳池,給小陳做起了示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指導和鼓勵下,小陳很快學會了游泳的基本動作,也不再怕水了。然後,陳雪霞才放心地去上海動手術。
陳雪霞說:「教育如果沒有情感和愛,就像池塘沒有了水一樣。 」她一直用愛,溫暖著班級里孩子們的心。
來自大沙的小包是陳雪霞班裡的學生,他父母離異後又各自組成了新的家庭,他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特殊的家庭造成了他內向而倔強的性格,而且還染上了不少惡習。陳雪霞每天耐心地教導他,一有進步立即表揚他,有了錯誤及時幫他指正。慢慢地,小包各方面的表現都進步了。
當陳雪霞發現小包的「病根」在於家庭環境時,她像「錢塘老娘舅」一樣,做起了小包父母的思想工作。她給住在沈家門的小包媽媽打了20多次電話,還多次去小包的繼母家裡,經過努力,原本成了冤家的小包父母終於坐到了一起,共同商討對策。在陳雪霞的協調下,繼母同意讓他住到定海的家裡。於是陳雪霞又多了一項任務:每天帶著小包上學和回家。有時她還去小包家為他檢查作業和輔導他的功課,直到晚上9點多才回家繼續備課或批改學生們的作業。在陳雪霞的關愛下,小包的性格開朗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宓素梅:用愛詮釋無悔追求
三十年紮根鄉鎮小學,兢兢業業傳道授業之外,擠時間奔走鄉間,為破舊學校籌集社會愛心資助,她就是紫微中心小學原總務處主任宓素梅。30多年來,在她的努力籌措下,改造了三所學校的教學環境。宓素梅朴實無華的拳拳師愛,遍布雙橋。
從1992年擔任校長以來,每到一所學校,宓素梅始終把改善辦學條件,積極為農村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作為自己的第一追求。
1992年8月當被任命為雙橋強增小學校長時,她面對的是「雞鴨門前過,屋內上課屋外百姓吵架」的教學環境。 「學校沒有圍牆,人員進出復雜,沒有操場,體育課無法開展。 」宓素梅回憶說。為改善條件,她去鎮政府、村委會等募措資金,終於募得了幾萬元,自此學校才有了圍牆,有了操場。
眼看學校舊貌換新顏了,1994年8月,一紙調令,把宓素梅調到了教學條件更差的侯家完小,那裡校舍危漏,教室內陰暗潮濕,圍牆多處倒塌。惡劣的教學條件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面對嚴峻的現狀,宓素梅看在眼裡,急在心中,為了建造新的教學樓,她四處奔走,籌措資金。
「為了籌款,她命都快不要了。一次,有人提供線索,稱一位住在北門附近的人,知道雙橋台胞、僑胞的地址。整整一天,宓素梅就在那裡一幢樓一幢樓地打聽。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宓素梅終於扛不住了,從樓道里滾了下來,一個人躺在地上,連喊救命的力氣都沒了……」同事侯銀娣回憶說。
宓素梅的行為感動了不少居民,他們主動幫著宓素梅找台胞、僑胞地址。宓素梅將學校的狀況和學生對新學校的渴望,通過書信等方式,告訴了台胞、僑胞。最終,這名不起眼的小女子竟然籌到新建學校所需的30多萬元。
除了修建上述兩所學校外,在紫微中心小學十多年間,通過宓素梅的籌措,讓學校先後修建起了籃球場、圍牆、附屬幼兒園等基礎設施。曾有人問宓素梅這么多年,到底為學校籌到多少錢,而她扳著手指數了半天的結果就是「數不清了,太多了……」一旁與宓素梅同事多年的侯銀娣說,幾百萬是少不了的。陳國防:他們就是我的孩子「做教師自我感覺最幸福的是什麼?「「最幸福的是幾十年後,當學生看到你,他們還記得你,叫你一聲『老師』。」
某一天,辦公室里伸進一個腦袋,滿臉的青春痘,接著便是一大束鮮花,那是剛完成中考的學生來感謝陳老師;某一天,手機響了,那是某個學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了,來和老師一起分享快樂;某一天,辦公室里有個帥氣的小夥子帶著一個漂亮的姑娘,那是學生帶著新娘子請陳老師去喝喜酒;某一天,陳老師分喜糖了,那是有個學生得了個大胖兒子……那一個個瞬間,幸福總是滿滿地溢上陳老師的臉上。
陳國防是一位老師,更是一名慈父。三十多年前這樣,三十多年後依舊。
每到過年,他們家總是很熱鬧,常常一擺開就好幾桌,很是熱鬧,而這好幾桌里的都是他教過的學生,有些是剛剛畢業的,有些則是和陳老師沒有相差幾年的。飯桌上,聊的都是學生的生活,工作,甚至感情。而陳老師則是側耳傾聽,並不時地為學生們講講他的看法。
邱如磊,曾是他的學生,現在已經跟著父母遠在他國求學。但是就在前幾年,父母和他分開,把只讀低年級的小邱一個人留在舟山,那種無助的寂寞蠶食著孩子的思想。自閉,憂郁,孩子逐漸和其他的同學減少了交流。邱如磊說:「陳老師接手這個班級之後,發現了我,和我一起吃飯,還帶我去談心,走了很多路。」
那時候,陳老師的影子留在了心裡,我已經上大學了,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一定要來看看陳老師,哪怕是坐10多個小時的飛機,從地球的另一面來看老師。
小邱說:「我的記憶中,陳老師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我坐在陳老師的腿上,陳老師輕輕地摸著我的頭,像慈父一般。」
2. 我班主任老師到我家家訪,我爸媽都不在家出去有事了,我對她客氣,給她倒茶倒水,她卻說這時討好她沒用,
你在給大家講故事吧,你老師也太隨便了
3. 誰有小學家訪故事
我 沒有
4. 急需話劇《家訪》的報幕詞 話劇是關於留守兒童 老師家訪的故事 希望報幕詞能夠直入人心
家長意見及建議:
作為家長,看到孩子能進入實驗中學學習,覺得是為他今後的成長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答平台,因此時常教導他要好好學習,珍惜機會。自上初中以來,他在學習方法、個人品質、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我們覺得很欣慰,感謝學校、感謝老師!
這次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他各科考試成績均不太理想,分析原因,除了粗心大意外的學習習慣亟需改正外,也暴露出既往基礎知識不夠牢固,閱讀理解能力較差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除了加強督促引導外,希望老師能針對問題進行指導,共同努力讓他有進一步提高。
5. 作文家訪好故事學生角度寫1500
通過各種形成的家訪活動,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存在學習、情感、交友等心理問題:
1、(學習困惑):初中學生肩負家庭的重託,背負沉重的中考壓力,年齡特點,出現了不少學習困惑、自信不足,情感困擾等心理障礙的學生。如來自農村的我校初三(1)班學生梁某,因家庭困難、家長期望過高與現實成績相差太遠,壓力太大、神精緊張、懼怕考試。
2、(情感困擾):我縣外出務工人員很多,催生出校園「留守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這一群體占我校學生數有一定的比例,他們在心理、行為、等方面極不穩定,這部分同學因長期與監護人分離,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愛而導致不少心理問題。如七年級學生馬某,擔心與男生交往,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3、(交友困惑):來自鄉下初二(10)班同學李某從小失去父親,母親改嫁,寄養在經濟本來就不寬裕的大伯家裡,造成他性格內向,自卑心理很強,語言等行為習慣與其他同學相比差異很大,作為優生的他學習成績曾一度下滑。不願與別人交友。
二、案例主題:
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家訪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以家訪工作為突破口,從不同角度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學生焦慮、厭學、自卑的不良情緒,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思想氛圍,從而把我校打造成為和諧舒心的陽光校園。
三、案例分析:
當今社會處於轉型期,中學生心理問題日益暴露出來,老師面對外面的世界覺得眼花繚亂,各種煩惱、矛盾紛紛出現。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感到枯燥的德育教育、思想工作已經力不從心,在很多事情上,學生的違紀帶有一種故意的心態,他們也知道那樣做不對,但有的不由自主的去做了,很多學生的違紀就是屬於「明知故犯」的;與此同時,老師的不當的教學行為經常使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心理困擾。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全面鋪開和深化,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6. 小學家訪記錄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