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 小學人教版 思想品德 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180
人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上冊全冊)[二年品德與生活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教案(人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上冊教案)人教版第三冊<品德與生活>教案我升上了二年級我們班裡故事多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好書大家看秋天在哪裡秋天的收獲秋遊去秋天的節日你真棒我也棒學做「小雄鷹」做個「快樂鳥」我升上了二年級(1)【教學目標】1、在班集體中,能和同學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2、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並願意朝著新...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98
人教版三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案[三年品德與社會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案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第一課家人的愛一、主題目標: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厲也是愛。學會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二、教學重點:強調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父母的情感。三、課前准備: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事,並作為觀察記錄,學生自己小時候...
㈡ 政治教案設計中如何選擇媒體
--什麼媒體。
㈢ 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教學案例它為什麼學得那麼好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的各門功課都是基礎課,從小打好基礎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2.知道各門課程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偏科有礙全面發展。
情感:
1.有學好各門功課的願望。
2.敬佩學好各門功課的同學。
行為:
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不偏科。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依據課程標准「勤奮學習」德目中得有關要求編寫的。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等素質。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小學開設的各門功課都是基礎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各門功課之間又都是有聯系的,因此要學好各門功課。有些家長認為考試科目就是重要科目,不考試的科目就不重要,以至於造成孩子的學習出現偏科現象。這是不正確的。
因此,教育學生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很有必要。
教法建議
1.課前,教師應了解一下學生對各門功課的態度、興趣,班上哪些同學能夠做到認真學習每門功課,哪些同學有偏科現象,偏哪些科目,原因是什麼,以便課上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
2.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各門功課,讓學生討論其內在的聯系;也可以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職業,讓學生認識,任何一項工作都不是依靠單一的學科就能做好的。
3.在教學第三部分時,可組織學生討論「現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的問題。讓學生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出現了很多邊緣學科,各門學科互相滲透,越來越頻繁,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僅僅學好一門學科是無法實現的。讓學生知道,現在就必須認真學好各門功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七課 認真學好各門功課
㈣ 怎樣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設計
評價是泛指對人或對事物的一種價值判斷。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注意充分發揮評價的學生主體、教師主體和家長主體的作用,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最終實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體發展、自主發展和個性發展為宗旨的評價。
政治課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根據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標准、任務和基本原則,利用一定的評價技術和方法(手段),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給予教學價值與教學效益上的判斷,為被評價者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機會,鼓勵被評價者展示自己的水平和成績,並做出結論或資格證明。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檢驗教學效果及教學改革方向正確與否的重要手段,是檢驗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程度的有力措施,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激勵手段。
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既包括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也包括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是對思想政治課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方案進行全面的價值判斷;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是對教學設計方案實施過程及其有效性如何的評價。設計與實施是教學的不同環節,設計是實施的操作藍圖,實施則是把藍圖變為現實。教學設計的評價側重於對教學方案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行評估;而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則是側重於對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的探索過程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做出評判。兩者既不能截然分開,也不能相互代替,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一、評價的基本原則
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內容十分廣泛,評價對象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集體。一句話,在教學過程中,對一切人與事都可以進行評價。但評價並不是盲目、隨意的,也不是主觀想像的,而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則的要求,力求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權威性。
1.主體性原則
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同於其他各科的教學,它更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要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主體性越突出,獨立探索與合作的機會就越多,創造性情感、學習的慾望就越強,其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養,教學就越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因此,教學評價必須突出主體性原則,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從被動接受性學習的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性學習的評價,自覺地將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樂園」,讓教學活動(過程)充分體現學生是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行為主體。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教學評價的關鍵,就是要求評價者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與學的主體。從總體上說,評價是指導教師去大膽的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也就是說教學應當是教師去主動地適應學生,而不是去主宰學生。評價是為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服務,而不是學生的發展為評價的需要服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全體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數尖子生、專長生;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只突出一方面而偏廢其他方面;還要注重全體發展和全面發展前提下的個性發展和自主發展。因此,教學評價既要考慮全體學生的面上的活動情況,更要重視特長學生的個性發展狀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奠基。當然,評價也是為了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3.創造性原則
激發創造情感是實施發展性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思想政治課發展性教學的內在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種手段和整個過程,都應該充分體現創造性思維,做到與時俱進,營造無時不創造、無事不創造、無人不創造的生動活潑的環境氛圍,使學生在創造情感的支撐下使創新思維活動得以充分實現,使創造才能和創新精神得以充分展示、外顯。
因此,發展性教學評價的主要原則是創造性原則。沒有創造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教育,創新是發展性教學的靈魂。當然,主要原則並不等於唯一原則,評價標准應當多元化而且必須多層次化。因為單以「創造性」來評價教學過程,就會引導教師單純追求教學設計的創意,追求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的特色而忽視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可操作性原則
可操作性是指將評價的各項指標化為具體的目標或者操作程序,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量化的指標體現質性的規定,並更多地採用質性評價法,並且使用操作性語言加以解讀。例如,設計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是教學設計的目標之一。
但是,科學性是抽象的、原則性的概念,不具有直接操作性。但它包含的指標很多,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以下三項直接可測性的指標來體現「科學性」:一是教學設計與施教方案的觀點、目標、內容、方法是否正確;二是設計方案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規律,是否體現新一輪課改的方向與精神,教學過程是否優化有序,是否體現教與學的互動、合作、探究;三是設計方案與教學方法是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具有可行性和針對性。總之,評價指標只有用可操作性語言來描述,評價才可能是科學、可行和有效的。
二、發展性評價的重要性
發展性教學評價歸根到底就是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尤其是促進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目的教學評價。其核心是以師生為本、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強調在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豐富個性的情景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激發學生對知識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體系與意義的主動建構。
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發展性評價是思想政治學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與時俱進、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通過這一評價對思想政治課的發展性教學行為進行導向、激勵、鑒定、制約和調整,從而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也有利於師生群體整體素質的提高。從實踐上看,發展性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
1.評價的目標導向功能有利於堅持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正確方向和基本任務。評價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的基礎知識,宣講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學生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使之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創新型、合作性和復合性人才。
2.評價的過程反饋調節機制有利於發展性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有效性的充分實現。一個好的教學模式,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經過協商、討論、辯論、比較等不同的溝通方式進行反復的修改和完善才能得以完成。發展性教學新模式的完善是通過恰當、系統、積極的評價環節來實現的,只有經過評價反饋、調整、反思,才能產生最優化最有效的模式。
3.評價的動機激勵作用有利於調動政治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有效教學活動逐步引向深入。學校領導可以通過發展性教學評價,樹立典型,推廣經驗,表彰先進,激勵後進,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使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評價的鑒定、總結功能有利於推進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教學,實現發展性教學的目標。評價可以客觀地、科學地鑒定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的質量狀態,具有哪些優點和缺陷,有哪些長處和不足,是否體現現代教學新理念,從而激勵政治教師以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風格去設計教學模式,形成教學特色,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與此同時提升自身的素質。
三、發展性評價的基本方法
發展性評價的方法已經由傳統單純注重量化的考試分數轉變為更注重質性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具體的方法有:檔案袋評價法、表現性展示評價法、優秀政治小論文評價法、辯論與演講評價法、評價量表、個案分析、課後訪談等等;對教師來說,可以採用開放性訪談、參與型和非參與型觀察、實況錄像分析、即席演講等等。
思想政治課教學發展性評價標準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方向性、可行性、前瞻性。因此,評價標准應該符合發展性教學和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應該把評價學生是否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放在首位,使所培養出來的學生能運用所學書本知識解決現實社會的實際問題,以促進每個個體最大限度的發展,特別高水平學生的全面而充分的發展。與此同時,還要考評教師的創新素質與教學的有效性。
㈤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200字
一、學習禮貌用語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日常禮貌用語。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 課題。1.師:小朋友們每天米上學,是怎樣跟爸爸媽媽道別的呢?2.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老師扮家長,學生與家長告別)3.師:去上學時,對爸爸媽媽說「再見」,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4.導入 新課:會使用禮貌用語的孩子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那麼除了「再見」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呢?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第一課《學習禮貌用語》二、自學課文,初步明理。1.生自由看課文中的插圖。2.提問:通過看圖,你知道r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
(生: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三、聯系實際,加深明理。(一)出示幻燈:學習第一幅插圖。1.畫山的小朋友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您好、你好)2.他們是在什麼時候使用「您好」的?(板書:見面)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你好、您好」?4.教師小結:每天與老師、同學、朋友、客人等第一次見面時嬰主動打招呼,問候對方。(二)出示幻燈:學習第二幅插圖1.畫中的小朋友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再見)2.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再見」的?(板書:分別)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再見」?4.教師小結:每大上學與家人分別時,放學與老師、同學分別時,與客人道別時都要說「再見」。(三)出示幻燈,學習第三幅圖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2.他們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請、謝謝)3.什麼時候用「請」?什麼時候用「謝謝」?(板書:有求別人,得到幫助)4.小表演: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清、謝謝」這兩個禮貌用語。a.向同學借鉛筆;b.邀請同學參加生日晚會。5.教師小結:在要求別人或請求別人時,要說「請」,在受到別人關心,得到別人幫助,接受獎勵或禮物時,都要說「謝謝」。(四)出示幻燈:學習第四幅圖1.圖中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們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對不起、沒關系)2.什麼時候使用「對不起」和「沒關系」呢?(板:打擾別人,別人道歉)3.你過去用過「對不起」和「沒關系」嗎?4.教師小結:給別人添了麻煩的時候,如妨礙丁別人,打擾了別人或損害了別人的利益,都要誠懇地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當別人道歉時,應該說聲「沒關系」,表示原涼。四、聯系實際,導之以行。1. 想一想。(見課後練習)2. 演一演。①小玲有—·道數學題不會做,她去辦公室清教老師。②小剛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他很高興,他打電話把這事告訴外地工作的姑媽。3. 玩一玩。(見課後練習)五、總結全文,提出要求。1. 學習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禮貌用浯記心裡;你拍二、我拍二,得到幫助說「謝謝」;你拍三、我拍三,提出要求「請」在先;你拍四、我拍四,打擾別人賠不是;你拍五、我拍五,見面問好真和睦;你拍六、我拍六,分別說聲「再見」了;你拍七、我拍七,禮貌孩子笑嘻嘻。2.今天我們學習了「你好、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這幾個禮貌用語,並且知道了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語言,希望同學們從今以後,把禮貌語言記在心裡,掛在嘴邊,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板書設計 一 學習禮貌用語
見面:「您好!」「你好!」
分別:「再見」
有求別人:「請」
得到幫助:「謝謝」
打擾別人:「對不起」
別人道歉:「沒關系」
教學後記:
本課旨在教育學生學會「請、您好、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教材選用了「與人見面」 「與人分別」 「借書」「踢球」這四個生活場景,深入淺出地教育了學生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用語。我在上課時對教材作了兩處修補。第一,我認為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比教材上《大山的迴音》更能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切入課題。第二,本課道理淺顯,重點應放在導行上,我另增設了借鉛筆、打電話等即興表演,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禮貌用語恰當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㈥ 寫一份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案包括哪些
是幾年級的呢?
這邊有初一的你可以參考下: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備課及教學設計
杭州市三墩中學 王彬
第一單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部分 單元分析
u 設計依據:
1、 初中是學生生活的一個新轉折點。
學生跨入初中,跨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這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轉折。在面對新的學校、新的同學和老師、新的班級以及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生的反應可能是復雜的,心理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設計本單元,是為了引導學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得高興和祝賀的事情,從而使學生對新的學習階段充滿好奇和熱情,編織新的夢想和期待,並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這個新的階段有新的發展。因此,把這一單元的名稱定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導學生用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迎接新生活,它完全不同於消極、被動適應。「笑」表達了樂觀、積極、主動,還表示了有信心。這里用「迎」而不用「應」,因為「迎」表達了主動、積極的心態,而「應」是「適應」、「應對」,含消極、被動的意思。
2、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教育生活場所,面對一個新生活的起點。
初中生活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新起點,新的學校和班級是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面對的環境。如何引導學生盡快融入新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對新的學校、新的班級產生熱愛與歸屬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以後的生活,是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
2、 學習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
學習是學生各種活動中的主導活動,所以對學習問題專門設立一課。在新的學習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與難度的增大,學生在學習方面遇到困難是難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可能會由小學時代的優秀生成為初中時代的後進生。因此,如何認識新階段學習的新特點,保持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初中學習的特點和方法,是學生能否在以後的學習中有信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斷爭取進步的基礎,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本單元單獨設計了「把握學習新節奏」一 課。
u 本單元設計的課程標准依據:
在課程標准中,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初中生活的內容,但是,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的多方面要求都與這一新的起點有關。所以在初中生活開始時就設計這一單元,進行有關內容的初步引導。
本單元的設計依據是課標中的以下要求:
Ø 養成團結、樂於助人的品質。
Ø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Ø 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Ø 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
Ø 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增進與老師的感情。
Ø 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u 內容結構分析: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七年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生活的開始,初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的生活有很大的差異。
從學生群體而言,對農村的學生來說,升入初中,意味著他們開始走出村落,開始與更廣泛范圍內的同齡人接觸,共同度過初中的學習生活;對於城市的學生而言,同樣也意味著一次同齡群體的重新組合。
從學習內容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習難度增加了,范圍擴展了,學科的門類增加了,要求更適合的方法與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
這些問題是學生進入初中生活後馬上面臨的問題。依據課標「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增強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准中的有關規定,我們設計了第一單元,引導學生「笑迎新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與集體中愉快地生活與成長,以積極的心態融入新的環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是這一單元的核心設計意圖。
本單元設計了兩課來達到以上目標。首先從學習生活的新環境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包括新學校、新同學和新集體等方面。然後從新的學習生活的角度引導學生盡快把握新的學習生活的特點。
第一課《珍惜新起點》,從初中生面臨的新的學習生活開始,談到新的同學關系,談到如何創建新的集體,這是從面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重點是在於引導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環境,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中,並對新集體開始產生歸屬感與主人公意識。
第二課《把握學習新節奏》,是從點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適應問題。這一課主要圍繞著學習問題,設立了「學習新天地」和「享受學習」兩框內容。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初中階段的學習特點,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珍惜學習的機會。
第二部分 課的內容結構分析
第一課 珍惜新起點
[內容結構]:
從小學到初中,意味著學生從一個小學生成為了一個初中生,是學生發展中的新階段,學習的環境,學習的任務都有了變化;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將在這個階段認識新的朋友,度過自己的青春期,為今後的升學或就業奠定基礎。因此,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新起點的重要意義,並進而珍惜這個新起點,是本課設計的意圖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學生對新學校、新生活的感覺,因為有可能學生所就讀的學校並不是自己所喜歡或理想中的學校,因此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學生發現新生活中的樂趣是很重要的。而班級中學生之間關系的融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以後生活的小環境的好壞,從大環境和小環境兩個方面著手,學生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孤獨感就會慢慢減弱,學生之間的融洽程度也將提高。
第二框中,首先讓學生共同生成一個集體的美好遠景即集體建設的目標,在有了目標之後就要解決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問題。一方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找到 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長;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層層深入,使學生對如何建設一個優秀的集體有一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