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一、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環境
要想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音樂教師就應當想方設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帶著好奇心學習音樂知識。但是,不少音樂教師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沿用傳統老舊的教育教學模式,一味強調向學生灌輸音樂知識,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使學生沒有一點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的機會。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一味地強調自己是教學活動中的權威人士,任何人都不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加以質疑。例如,教師會有唱錯音的時候,因懼怕老師的「白眼」、「批評」,小學生總是不敢向教師指出錯誤,這樣既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又不利於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為此,音樂教師首先應當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轉變自身角色,從單一傳授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要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機會,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以營造雙向交流、和諧、自由的音樂教育教學氛圍,以使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自行接受教師的教育,以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二、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創新
只有當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時,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才會不斷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不斷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敢於創新。小學生對於各種事物都保持強烈的好奇心,一旦他們親身經歷,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其提供必要的條件,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他們進行創新。例如,再向學生展示各種打擊樂器,使其對各種打擊樂器的工作過程有所了解後,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使其也可以成為一種「打擊樂器」,如有的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利用易拉罐和酒瓶等製作出了「打擊樂器」。教師在展示學生親手製作的各種「打擊樂器」後,可以鼓勵學生用這些「打擊樂器」試圖演奏出各種旋律,在這種親身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其創新思維得以形成,創新能力得以提高。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完善,多媒體手段被廣泛應用於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小學生實施創新教育,不能僅僅採用音樂書本教材、錄音機、電子琴等教學設備完成各種音樂教學活動,而是應對教學手段加以創新,應當將多媒體技術巧妙地應用於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採用動畫、音頻、視頻等表現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可觀可感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以對課堂教學內容加以豐富,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加以激發,解除傳統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性思維造成的禁錮,使學生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想像力,積極動腦、積極探究,以逐步形成創造性思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為了使用多媒體技術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僅僅利用多媒體技術代替傳統的錄音機等教學設備播放一些歌曲,這樣不僅無法幫助學生進行音樂藝術欣賞,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創新教育的目的。
四、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旦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表揚,學生就會產生繼續朝向目標前進的動力。為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具有發現「美」的眼睛,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當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提出新的想法時,教師不要急於否定或者完全忽視,而是應當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對於學生敢於提出新的想法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積極思考、積極表達,而且也有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Ⅱ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引言
在音樂教學中,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於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教師所教的知識為基礎,結合生活實際與學習實踐,對未來進行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別出心裁的設計出新思路、新問題、新創意、新途徑、新方法的新型學習實踐的教學活動。並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為學生終身喜歡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對於中學生來說,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注重知識傳授,多為「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和創新。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使音樂課堂教學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的教學體系,為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服務。
筆者結合兩年的中學專業音樂教學實踐,對綜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在這里,介紹筆者的幾點經驗和體會。
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創建新型的音樂課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要特徵,嚴重扼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所以要進行模式的「變革」和「更新」,建立一種以「主體性、創新性」現代教學思想為體系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探索,在學習中創造。筆者在課堂教育中,選用教學模式時,把握以下兩點:
1、 教學設計要以學生實踐為主線,探究知識為中心,創造知識為重點,培養能力為宗旨。
2、 教學實施要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給他們探究問題、探尋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這種音樂教學模式緊扣「主體性、創新性」教學思想,為學生創設探索、想像的時間和空間,啟發學生勇於發現和創新,鼓勵他們大膽想像,可以標新立異。
(二)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會學生學習為目的,教師傳授為主,忽視因材施教,束縛了學生的手腳,禁錮了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的教會為學會,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同時給學生創設大膽發問、質疑、創造的空間,讓他們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讓每個學生的智、情、意、行協調和諧地發展。此外,還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筆者在教學方法的選用方面,總結出以下兩點:
1、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多樣性指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音樂教學中某一知識點的教學,往往通過各種教學渠道滲透來達到預期的目標。如利用器樂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韻律和演奏能力。加強律動和歌唱表演,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審美素養。音樂本來就是聲音的實踐性藝術,學生只有在反復的演唱/演奏/律動/聽辨中不斷領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才能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2、 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各年級段的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地區、學校、班級間的差異以及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差異決定了音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音樂教學要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實行因材施教,如對個體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採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音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快捷簡便,直觀形象等特點,它通過圖象、文字、音響等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產生想像和聯想,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形象思維的展開起到了重要作用。音樂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刻不容緩,它能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優化於傳統教學。
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處於直覺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他們常常只局限於看到事物的具體特點和外部聯系,而對揭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內部聯系的能力還比較缺乏。有部分教材內容對學生來講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如果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創設行動有趣、色彩鮮艷、動靜恰當的畫面,把靜態知識作動態處理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
Ⅲ 如何營造開放性的小學音樂課堂
一、教師的自身素質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音樂是一門特殊學科,它不單單是理論與知識,更重要的是實踐藝術。音樂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因此,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於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部門調查顯示:教師談話或授課時音調適中、語氣親切,能根據內容情感調控說話的節奏,學生在這樣的言語狀態下能保持學習興趣;反之就有60%的學生產生反感。因此,音樂要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將音樂藝術與教育藝術相結合。
二、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因此,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結合起來。教師要創設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活動空間,讓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三、有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對音樂語言處於感知的初級階段,對較為抽象的音樂表現形式難以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營造與教學內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唱《國歌》時,通過多媒體播放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手捧獎杯,仰望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的視頻,使學生如臨其境,被這動人心魄、扣人心弦的樂曲所渲染,使他們親身體驗國歌韻律的神聖和庄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感。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大量的圖片、掛圖以及密密麻麻的板書,既繁瑣雜亂又浪費時間,而且給學生以孤立、缺乏聯系的印象,而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這些弊端,並且節省板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內能輕松學到更多知識。
3.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多媒體構建的教學環境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並作用於學習過程。在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課堂有了全新的感覺,多媒體按人腦對信息的處理程序,由點及面地把信息串聯起來,突出重點,分析難點,為學生的思維搭設了階梯,為音樂教學帶來了新突破。
四、注重音樂實踐
1.自主性音樂實踐活動。《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音樂課程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以實現學生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
2.合作性音樂實踐活動。合作學習要求全員參與,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互相合作,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資源得到共享。 葉聖陶先生指出:「合作,就是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而不能各行其是。」為了增強小組合作,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例如安排二年級《龜兔賽跑》音樂故事表演時,教師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生綜合分組,合理安排組內小兔、烏龜、小熊等角色分工。這樣合作學習才能達到師生、生生之間相互配合,促進情感的交流。
3.探究性音樂實踐活動。探究性學習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大程度上給學生以自由。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教師要善於引導,讓學生自主、合作、實踐、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小雨沙沙》中,學生在學習歌詞之後,教師提問: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麼情形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讓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看哪組學得快、合作得好。教師適時拿出各種樂器,讓學生自由為歌曲配樂,進行實踐探究,最後,可讓學生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真正實施了素質教育。
五、注重教學評價
《新課標》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評價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環節。評價要著眼於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方式。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所以,要更關注過程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採用自評、互評,並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加實施過程性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我們就要積極給予肯定。採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長期的努力、探索與實踐。創設一個能讓學生學得「多、快、好、深」的課堂,是我們音樂教師長遠的追求!
Ⅳ 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要注意哪些
一、結構化問題,這是正式開始面試考試的第一步,且尤為重要。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把握好第一步將給考官一個非常好的印象。說起結構化,教師資格證每年考試的結構化題目都在更新,而且題庫非常龐大,且考場的題目會隨機抽取,考生需要在考場上極度緊張的狀態下快速回答考官讀出的問題,難度可想而知。結構化的題目類型大致分為職業認知、綜合分析、教育實務三大類,考生在回答結構化問題時,其實是有方法和套路的。我認為抓蛇應該抓七寸,要想回答好結構化題目,首先要看清其本質,教師資格證考察的是考生是否具備當老師的潛質和素質,所以我們在回答問題時候就要圍繞教育工作、教師的職責等幾方面來答題,總體要做到三觀正、邏輯清、語言順。
二、試講,大家都說試講是面試考試的主體部分,是通過考試的關鍵,這沒錯。我認為只知道其重要性是沒用的,有用的是如何戰勝它。從考生的實際水平來看,大約百分之80%-90%考生都是沒有課堂教學經驗的,所以就算是10分鍾的試講也很難。應該如何讓這10分鍾呈現完美的課堂,需要我們思考,我認為10分鍾的模擬課程,需要考生有足夠的想像力,因為考場沒有學生,要模擬一線教學的感覺,首先考生要自己想像考場有學生,從而假設課堂互動。其次考生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水平,這個知識儲備不是要求考生的知識面有多廣,而是要求對所考學段的課本有足夠的了解和研究。這樣在考場上才能對自己備課的教案迅速記在自己的腦海裡面。最後我認為一個人的講課狀態很重要,只有要讓自己模擬的課堂感染考官,讓自己的思路帶動考官,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高分通過。
三、答辯,答辯是最簡單的環節,這個環節是整個考試的最後一步,我們同樣要好好對待,不能虎頭蛇尾,答辯會問關於試講過程中的問題,有時候會問個人信息問題,所以一定要如實回答,向考官表現出自己的真誠態度,誠實本來就是一個良好的品德,所以答辯忌諱胡編亂吹。答辯語言流暢、態度真誠就可以,答辯完成後要把黑板擦掉,這也充分表現了一個考生的綜合素質,這樣考官會覺得考生很有禮節,我中華文化很重視禮數,打動考官,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Ⅳ 談談在小學音樂課中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化教學媒體在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審美能力,並能很好的解決以往教學中出現的困難。在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能使復雜知識簡單化、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成功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例如,在教授唱遊課《小企鵝》時,由於學生沒有去過南極,很少看到過企鵝,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想像歌曲的音樂形象,可將歌曲和有關南極、企鵝的畫面剪輯成小影片,課前在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讓學生合著音樂,看著畫面進課堂。憨態可掬的企鵝和冰天雪地的南極一下就吸引了學生,使學生情不自禁的萌發了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學會唱後,可以利用「附件」中的「錄音機」將學生的演唱配上伴奏錄下來,然後播放,全班欣賞,使學生享受到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慾望。
二、直觀形象,突破難點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遠大於靜態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學中,以靜態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使之變得有聲有色。採用CAI動態圖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學生很少接觸過分聲部歌曲,為了讓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部和諧、音高和節奏准確,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並且用「音頻解霸」分別錄制兩個聲部的伴奏。
樂理課對於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但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可利用計算機集成化功能製作軟體,展示知識形成過程,為學生思維的條理化打下基礎。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時,就可通過「小兔分瓜」的畫面,在屏幕上演示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過程,並在每份上標上相應的節奏符號,讓學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含義,這樣一來,學生彷彿在欣賞一則童話美術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起來的音符時值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三、優化教學,擴充容量
運用多媒體豐富學生的想像能力。一方面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能保持新鮮感和參與熱情,一方面要有一個寬松的表達空間及治學的民主氣氛。新鮮感是吸引注意力和引起興趣的前提條件;表達空間是他們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鍛煉的場所,而廣闊的想像空間則是使他們暢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縛、自由發揮想像力的肥沃土壤。這正是傳統教學模式所達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電教手段表現出旺盛活力的方面所在。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多媒體輔助,可以優化提高教學效果,摒棄落後的教學方法,突破創新,擴大補充知識容量。例如在欣賞教學中,以前總是對錄音磁帶進行剪輯,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理想,但電腦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剪輯,使以前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效果更佳。
如《鴨子拌嘴》的樂曲發展順序是出發———到池塘———拌嘴———回家,在錄音時,可分四次將四個樂段分別命名錄制,播放時點擊那個樂段,就會播放那個樂段。還可以將「拌嘴」這一樂段設定成循環播放,反復聆聽,便於在欣賞時加深印象,對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賞《豐收鑼鼓》第一樂段主題時,第一遍播放時,採用原速,學生聽完後說表現的是人們敲鑼打鼓,喜慶豐收的歡騰場面。第二遍,放慢了速度,學生聽後發現,歡快、喜慶的情緒沒有了,樂曲變得面目全非。通過這樣,讓學生認識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將更廣泛的應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上,全面提高音樂教學水平和質量。
Ⅵ 怎麼利用技術多媒體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充分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在此,筆者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 何謂多媒體音樂課
多媒體音樂課,即指「多種電教多媒體組合優化的音樂課」,也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音樂課」。尤其是後者,多媒體計算機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體的多元化、多樣化,具有突破時空的局限,運用多種藝術形式擴大容量的特點。它使音樂語言和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讓相對單一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並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學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以取得最優化的教育效果。
二、 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
1、德育、美育作用。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素材的組合、融入,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得到美的體驗。
2、可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音樂教學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如果把這些內容製作在課件中,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用多媒體音樂教學可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狀況。教者可通過多媒體在課前或課後製作好譜列,上課時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譜例和音響,有的課程還可採用多媒體手段(音視頻)結合演示授課。並通過音響感受擇選出最佳效果。
可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於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為師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提供了條件和環境,而且具有很強的人機交互能力,因此有利於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將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多媒體技術為實現新的音樂學習目標提供了便利工具,為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打開了大門,幫助學生組織、建構和完成多項音樂學習任務,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其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徑發展,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獲取音樂知識,還可以藉助於多媒體課件或信息,網路在計算機室或家中等場所朝進行個別化學習。
三、音樂課中多媒體應用的一些誤區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機械性。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究以情動人,因而它需要音樂教師的情緒投入,並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具體的分析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這些是多媒體技術所不能勝任的。有的音樂教師卻走進了這樣一個誤區,認為一節課所涵含的文化面越廣,使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教具越多,就越能顯示出教師思路的新穎和教學水平的高超,於是不管是公開課,還是調研課,或者評優課,課堂上幾乎都有電教媒體,而且更換頻繁,看得學生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記憶深刻的是有一次參加教學觀摩活動,聽了一節音樂公開課,課題為《小烏鴉愛媽媽》,由於歌曲內容具有一定的情節性,教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就把整個教學過程編成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再配上音樂播放,學生津津有味地一會兒看動畫片、欣賞圖片,一會兒還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分角色表演等等,這樣的課,學生的興趣是調動起來了,但學生的聽覺聯想卻被忽視了,以至於一節課下來,留給學生印象深刻的只是動畫形象和故事情節,而歌曲的主旋律卻不熟悉,這樣的音樂課能說是成功的嗎?我不由大惑:為什麼一定要用多媒體?又有表演和創作?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在欣賞畫面,根本沒有時間讓學生去仔細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學生又哪來表演的激情和創作的靈感?課後詢問這位教師,她說:「這是公開課,要有教學形式的創新,才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呀!」恍然大悟,原來她把新課程改革僅僅理解為在傳統教學手段上加入多媒體,僅僅理解為教學形式的創新!
四、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正確應用多媒體
首先、一定要處理好教師與多媒體的關系。
1、音樂教師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使用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和水平,進入教學藝術境界,另一方面,還要注意拋棄過分誇大多媒體的作用的錯誤傾向。現代化教學媒體,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工具,教學媒體必須依靠教師精心設計,操作,才能發揮它的效能,它是不可能替代教師的工作的。
2、教師對學生特有的人格影響,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
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劉德昌老師他在課例點評中強調:「要適度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師不要忘記自身教學能力的體現,不要完全藉助音響;教師教學語言在逐步散色,脫離了與學生交流情感的過程。師生對話很有必要,人—機對話代替不了人—人對話。作為情感教育的音樂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級第九冊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學生對歌曲旋律也許略知一二,但對於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於是我將台灣的地理﹑風土人情及澎湖灣的美麗風光等錄象資料做進了課件,讓學生通過最直觀的畫面了解寶島台灣的人與景,並且結合教師精心組織的語言導入本課課題。在讓學生欣賞澎湖灣風光的時候,我將《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進行聲情並茂的現場范唱,而不是讓他們聽磁帶里的范唱。當時,我發現同學們似乎被老師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基於這是一首來自台灣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了解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熱愛祖國,為祖國大一統事業祝福!我讓學生也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從現在就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為祖國統一事業作出貢獻。」……看著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豪情壯語,我也被感動了。最後全體師生共同唱響《我的中國心》結束課堂,課堂頓時被濃濃的愛國情包圍著,每個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
其次、要分辨主體與輔助的關系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只能起輔助教師教學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著名教育家劉德昌老師也曾告之我們:「教師應當把握住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多媒體只作為音樂課堂的輔助工具,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就象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便能提高教學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當,喧賓奪主,也會沖淡音樂教學本身,甚至影響和降低教學質量。例如盲目地依賴於多媒體技術,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教師上課不停地按鍵邊放邊講,成了一個「解說員」這不僅以計算機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師和學生的思路,人成了機器的奴隸,而且改變了音樂教學作為人文課程的學科性質,師生間和諧的人性關系被冰冷的人機關系所取代。
再次、使用多媒體要服從教學實際需要,這樣才有利於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教學中不能為直觀而直觀,為教學媒體而教學媒體,而是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突出音樂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賓奪主。例如:在學習一年級第一冊第7課欣賞曲《小青蛙》中,我設計了小青蛙、荷葉、月亮、狂風、暴雨、公雞等不同形象。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分別出現了美麗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蟲、在荷葉上跳躍的場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後,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勞動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又根據音樂力度的強弱、速度快慢、音色的變化完整地展現了故事的起始、經過和結果,學生加深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預先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確定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目的、方法,來達到輔助教學,獲得實效的最終目的。
最後、要認清優勢與局限的關系
選擇製作多媒體時要從多種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那些符合教學上實用,內容上正確,形式上美觀,製作上經濟,手法上創新等要求的多媒體,以實現整體優化的目標。
比如,第三冊「音的高低」一課,學生最容易把聲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來。在教學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講解交給了《音樂殿堂》來完成。軟體中有一個活潑有趣的卡通小精靈,就是他帶領孩子們暢游音樂的宮殿。打開「知識的宮殿」時,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間布置得較為凌亂的卡通房間,小精靈告訴我們:這間屋子裡放的都是與音樂有關的物品。根據上課內容的需要,點擊了放在暖爐上的一個娃娃,這是娃娃一邊向上跳,一邊講解什麼樣的音是高音,並用女聲尖叫聲為例子,既生動又形象:點擊了放在暖爐下的一個娃娃,他一邊向下跳,一邊講解,並以大提琴渾厚的低音效果來示範。學生在學習時有如看動畫片,興致十分高。演示結束後,學生能很快並且准確回答「高音」與「低音」的概念。優秀的媒體教學作品不僅需要優秀的教學設計,更需要優秀的二維動畫片、三維形象美工製作人員,需要高配置的電腦與大型製作軟體。可以這樣說:需要各種非常專業的人士共同參與。由於技術與設備等方面的條件限制,基層學校無法實現大家理想中課件的各種表達形式。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從考察市場上已有的教育軟體著手,認清優勢和局限的關系,將其對學習活動極具價值的部分引入教學活動,各取所長,整體優化。
總之,在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它可以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思維發散,培養學生想像美;引導藝術創新,發展學生創造美。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普及,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還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其技術的先進性,優越性,智能化將得到充分的體現。然而多媒體音樂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對傳統的教學手段全盤否定和排斥,而應該把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的生動啟發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技術輔助手段,它只能與課堂教學規律及特點相適應,多種教學手段協調互補,才能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Ⅶ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能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立體化,它對改革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更多的應用創造型人才,都有積極的、無可取代的作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從而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豐富知識,增強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了現代課堂教學的標志,它不僅僅為課堂創設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尤其是在音樂課堂,多媒體把抽象的教學內容賦予形聲並茂,使教學活動情景交融,為課堂教學做足了鋪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音樂的表現也更加准確。
那麼,多媒體是否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了物盡其用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案例一:在二年級《小號手之歌》一課中,老師的課件製作非常的精美,卡通的圖畫、鮮艷的背景、可愛的字體,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在了大屏幕上,一節課下來,歌曲聽了兩遍,學唱了一遍,其餘的時間老師都是把精力放在了出示幻燈片上,而此時孩子們的視線也都停留在了大屏幕上,對本堂音樂課的主要任務沒有任何印象。
案例二:在教唱歌曲《小螺號》這一課中,老師提前精心製作了很多的課件,准備著在課堂上能有精彩展示的機會,可怎知在課前兩分鍾的時候,電腦出現了問題,課件怎麼也打不開,老師頓時傻了眼,慌作一團,把學生扔到了一邊,到處找人來修,好不容易把人找來了,得到的答案卻是——電腦中病毒了,暫時無法使用。老師當場就說:「那我怎麼上課呢?我做的好多東西都要用呢!這可咋辦?」
多媒體使用過濫,喧賓奪主;老師過分強調預設,過分依賴課件,遇到問題便手足無措,影響了教學效果,原來沒有多媒體的時候我們是如何上課的呢?雖然多媒體是現代教育的先進手段,它也的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們也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多媒體是輔助我們來進行教學的,它不能代替我們教師的全部工作,充分地認識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如何利用多媒體來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好地服務呢?
五、畫龍點睛。
在多媒體課件中,我們將面對大量的相關資料,對這些資料我們一定要仔細篩選,既要使課件豐富多彩,又要避免多媒體喧賓奪主,在案例一中,教師只注重了多媒體的運用,沒有考慮到教學的重點以及本質,因此偏離了課堂的方向。我們只有對教學內容與相關材料進行分析,找准課件展示的最佳時間,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學習《快樂的潑水節》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傣族的風土人情,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潑水節帶給人們的快樂,我在導入部分選擇了一個潑水節潑水的視頻,配上了歡快的傣族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為課堂教學做足了鋪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演唱的慾望。學生在多媒體課件聲、色、形的渲染下,容易進入到教材特定的意境中去.
七、合理應用。
在教授《少先隊員採茶歌》一課時,我端了一杯茶水來到了教室里,問學生:「你們知道老師喝的是什麼嗎?」學生齊聲答道:「茶水.」。
「那你們指導茶的種類有哪些嗎?」學生們頓時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課堂氣氛活躍,而且非 常自然流暢的引入到了本科的教學中,我覺得這比用課件播放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就是說,多媒體的運用應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我們盡量用一些常規手段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避免多媒體使用過濫。
八、豐富內容。
音樂的多元化不僅僅在於它的表現形式、演唱發法,同時它本身也有豐富的文化背景,許多文化都滲透在音樂之中。在教學中,教師光用語言,圖片等方式傳授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而運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去體會,證這樣既真實自然,也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比如在教唱《快樂的潑水節》這首歌時,把傣族的建築、風光風景、風土人情、歌舞形式、服裝等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民族的文化。
五、巧用多媒體促進教學彌漫 。
在《音樂課程標准》中指出「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彌漫式教學」。
以前我在教課時,教授一首歌曲要經常倒帶,一遍一遍的,又麻煩又耽誤時間,現在好了,有了多媒體,我們上起課來方便的多了,利用彌漫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既省時又省力。彌漫就是充滿,到處都是的意思。「彌漫式教學法」就是讓音樂貫穿音樂教學的始終。有時音樂是教學的重點,有時音樂是活動的背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時沉浸在音樂中,在「潤物細無聲」中逐漸感知音樂、體驗熟悉音樂,進而能有感情地表現音樂!
總之,多媒體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作為音樂教師,我們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終究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要正確處理課堂與多媒體的關系,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避免陷入誤區。只有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音樂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
Ⅷ 小學有專門上音樂課的教室,學校卻讓老師在平常班級里上,只有多媒體,請問這種音樂課上的意義在哪
根據問題內容,您應該是家長吧,您好!
首先您應該明白什麼是小學音樂課,小學甚至初中、高的音樂課不是具體地教會在校學生如何彈奏樂器,更多的是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這算是德智體美勞的「美育」的教育內容吧。
如果您將音樂課誤解成只是教孩子如何彈奏樂器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不要忘記:校外的興趣班是做什麼的,還有學校並不是萬能的,樂器彈奏也並不是技能的義務普及。
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凈化學生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至於有專門的音樂教室而選擇在平常班級里上,一是要根據學校以及老師的課程安排,如果只是對音樂進行欣賞等理論性或階段性的理論性學習,起碼在現階段,專門的音樂教室本就沒有必要使用。
如果校內有音樂藝術生,那更能說得過去。
小學跟小學也不一樣,有的人小學一年級,有的人小學六年級,他們的自製能力一樣嗎?注意力一樣嗎?懂得愛護並保護樂器以及其他的公共物品嗎?如果期間出現物品損壞,誰來賠償呢?如果損壞由多人共同導致,如何分別定損賠償?
很多問題其實是應該需要家長去思考、去理解的,畢竟,當代環境下的教育有時候也不過是孩子與家長的互相拋棄吧?
那麼,是學校、是老師發揮了中介作用,他們理應得到理解與尊重,而不是盲目的質疑與揣測!
回答完畢,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如有疑問,請追問,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Ⅸ 從哪裡可以找到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如果可以下載,將重謝!在線等!
1.初中音樂課件://www..com/s?wd=%B3%F5%D6%D0%D2%F4%C0%D6%BF%CE%BC%FEppt&lm=0&si=&rn=10&tn=icafemedia_pg&ie=gb2312&ct=0&cl=3&f=1&rsp=1
2.小學音樂ppt課件http://www..com/s?wd=%D0%A1%D1%A7%D2%F4%C0%D6ppt%BF%CE%BC%FE&lm=0&si=&rn=10&tn=icafemedia_pg&ie=gb2312&ct=0&cl=3&f=1&rsp=2
Ⅹ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構建正能量課堂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