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行文優美,圖文並茂,適合兒童閱讀和學習的課文,作者用簡潔流暢的筆觸把我們帶進了寶島台灣,講述了台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聽到了那濃濃的鄉音,看到了那深深的鄉愁,「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裡的小朋友正等你們和他們一起玩呢!」兩句話,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強烈的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盼望台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
學情分析:
學生對海峽兩岸骨肉分離的原因知之甚少,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教學時,要採用探究式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講、打」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學生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3.有盼望台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蘊含的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願望是難點。
課前准備:
1.生字、詞卡片。
2.學生收集的有關台灣的資料。
3.中國地圖,雪景圖和雪景動畫。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小朋友,你們喜歡雪嗎?還記得去年下雪時的情景嗎?
2、 是呀,下雪時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整個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話世界一樣美。小朋友還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國台灣省的小朋友卻不像你們這樣可以享受到雪帶來的樂趣,因為台灣冬季較溫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裡的小朋友是很難看的雪的。
3、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看雪》篇課文。
2. 紫藤蘿瀑布,背影,鄉愁 這三篇課文分別出自 人教版 幾年級 幾冊 幾單元
久等了!抄(語文陳老師襲)
1、《紫藤蘿瀑布》,宗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單元第4課
2、《背影》,朱自清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第7課
3、《鄉愁》,餘光中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第1課
願對你有所幫助!
3. 鄉愁是在小學人教版幾年級語文書上
小學六年級上冊特訓教材上。
4.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在新課改浪潮中,作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師生交流更加暢通,學生興趣更加濃厚……然而,不少課堂在熱鬧背後表現出放任浮躁的傾向,教學效率並不理想。如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寫減少了,琅琅讀書聲變少了,語文味也越來越淡了……作為語文教師,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鑽研教材——有效教學的前奏 筆者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鑽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價值取向。若對文本的解讀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1.鑽研課文題目——牽一發而動全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鑽研教材先要琢磨題目,有些題目不僅反映了課文主題,而且暗示了行文線索,是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的第一級台階。利用文題設疑求答,能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慾望。在鑽研教材時,先和題目對話,從課題出發,扣住突出反映題眼的重點句段,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 2.琢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含情。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藉助語境產生豐富的內涵。鑽研教材時,每個標點都不該放過,要認真琢磨它的深刻含義。《望月》寫「我」和小外甥賞月背詩,並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對詩一段中,出現了「…………」並自成一節。仔細思考,一般的省略號都是六個點,這里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一個省略號不足以表達詩句很多。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並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認知基礎。 3.利用文本空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給讀者留下「空白」,在閱讀中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從而充實內容,豐富內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深入細致地閱讀,方能發現。因此,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去發現「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開教學,是教師在閱讀文本時的再創造,是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培養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鑽研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奏,透徹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師「輕松上陣」,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進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有效教學的主曲 如果我們在課堂中多設置情景,讓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營造溫馨和諧、清新活躍的語言環境,語文課將會由機械傳授、盲目灌輸變為積極地、正確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會由被動地接受改為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配合、熱情地參與,成為真正生動有效的課堂。 1.創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調動學生感情、點燃激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性思維。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長相思》時,就是在他那充滿激情、如詩如畫的導語描述中開始的:「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後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和音樂中,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興趣盎然。 2.創設自主而創新的學習情境。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創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中如果學生主動參與越積極,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就越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3.創設合作而互動的學習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都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大家共同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相互聽取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同樣,語文教學也只有在師生共同營造的環境中才能更有效。 (三)完善策略——有效教學的強音 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要新穎,要具有啟發性和包容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通過提問要能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2.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地講解和指導。例如,在教學《槐鄉五月》時,從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過渡,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來到槐鄉,看著美麗的槐花,聞著迷人的香味,感受著孩子們的歡樂,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假如你們就是槐鄉的小主人,你們准備怎樣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你會怎麼做,怎麼說?」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就被帶入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去。 3.有效作業。教學中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後,並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效率。精選作業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設計作業時關注學生全體,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不把作業當成負擔。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筆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來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5.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鄉愁 著名詩人餘光中祖籍常州,現居( ),離開故鄉既( ),又( )
著名詩人餘光中祖籍常州,現居(台灣),離開故鄉既(渴望回鄉),又(無可奈何)。
6. 紫藤蘿瀑布,背影,鄉愁 這三篇課文分別出自 人教版 幾年級 幾冊 幾單元
1、《紫藤蘿瀑布》,宗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單元第4課 2、《背影》,朱自清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第7課 3、《鄉愁》,餘光中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第1課
7. 小學語文課導入方式有哪些及舉例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麼《陋室銘》一文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8. 鄉愁詩兩首出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書哪一冊
餘光中的《鄉愁》,人教版 初中第三冊
席慕容的《鄉愁》,人教版 初中第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