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應注意的幾條原則
在批評學生時,要達到良好的效果,需要遵循以下8項原則。
1
態度誠懇
批評學生,必須是真心實意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而不能因自己的權威受到了觸動,丟了面子,就把心中怒氣發泄到學生身上,進行挖苦、諷刺。批評要讓學生體會到愛心和關切,從而真正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交流。
2
實事求是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一切的批評必須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實的基礎之上,使批評不會讓學生覺得是無稽之談。同樣道理,教師批評學生,評價也要客觀,對缺點和錯誤,既不能誇大,也不輕描淡寫,不但要明確指出錯在什麼地方,還要幫助找出改進方法,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改正自己的錯誤。
3
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盡管我們的批評未必會有切膚之痛的深刻,但能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出發,學生最終會領悟到老師的用意。實際上批評也是愛。
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對來說,學生的自尊或虛榮就更強。當我們當眾發現學生的某種錯誤的言行和舉動,或者由學生舉報經過自己詳細了解證實某生確有錯誤的時候,不宜在班會或公開的場合批評,這樣會傷害他們的自尊,會令他們感到難堪,以致自慚形穢,甚者導致學生從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
4
情真意切
感情真摯的批評才能打開學生的心窗,切忌故作姿態,冷嘲熱諷,甚至惡語中傷,中國有句古話叫"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更何況我們面對的還是孩子,是脆弱、敏感、易受傷害的心靈,因此,我們的批評要是善意的,而非惡意的;是激勵、鞭策,而不是打擊、貶損;是維護人格的尊嚴,而不是辱沒人格;是愛而不是恨!是藏在嚴峻的外表下深沉的、熾熱的愛,如果說是恨,那也是"恨鐵不成鋼,恨木不成材"的恨,而不是憎恨,要選擇恰當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5
有的放矢
批評學生方式方法的選擇,要根據當時的具體環境和學生的個性特點、情緒狀態及承受能力而定。如必須當場提出批評的,應及時批評;事態不嚴重的,事後提醒;學生已認識個人的錯誤,且處於自責狀態的,用委婉的語氣批評或事後批評;學生自認有理,且處於強烈的抵觸情緒時,避開正面嚴厲批評。
批評學生還要考慮其個性特點,不同性格的學生對批評的反應往往不一樣,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須因人而異。
如對於有惰性、依賴心的學生,宜用措詞較尖銳,語調較激烈,但絕不能諷刺挖苦、肆意辱罵;
對於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宜用對錯誤不「和盤托出」,而是逐步傳達出批評信息,使對方逐步適應,逐步接受,這種方式不至於一下子談崩;
對於盲目性大、自我覺悟性差,但易於感化的學生,宜藉助他人的經驗教訓,運用對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評的內容,使被批評者感受到客觀上的某種壓力,促其自我反省;
對於脾氣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動的學生,宜以商討的方式,平心靜氣地使其在一種友好的氣氛中自然接受批評意見;
對於善於思考、性格內向、各方面比較成熟的學生宜將批評的信息,以提問的方式傳遞他們,學生自然就會意識到,並加以注意。
對於自尊心很強,自覺性和悟性較高的學生,批評盡量不用激烈的言辭,也不能羅唆不休,只須指出問題,點到為止;
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一般宜通過鼓勵達到批評的目的。使他們從鼓勵中發現不足,看到希望,增強信心。
批評有針對性,收效才會大。老師在台上大講特講,但講得大,講得空,一般學生既摸不著頭腦,犯錯誤的學生也不怕,還是我行我素。批評要有的放矢,就是指批評要針對具體的人和事上,批評要帶有明確的目的,點明改正的方向。
6
留有餘地
在批評教育時,力求點到即止,留有餘地,給學生一個自我批評、自我教育的機會。這樣學生既易於接受,又對老師的寬容產生一種負疚感,從而有利於不斷鞭策自己,盡量少犯或不犯錯誤。如果老師對學生的錯誤嘮嘮叨叨,否定或者貶低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批評的積極性,那麼學生就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結果事與願違,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從學生的心理承受出發,恰當地運用「留有餘地」的批評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
剛柔相濟
剛柔相濟是指老師批評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去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用剛制柔,以柔克剛。對女同學用剛,則有震撼力,對男同學用柔,則可避免抵觸心理。
剛與柔的使用均以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為重點。特別是些犯有錯誤的學生,他們的自尊心表現得就更為復雜一些,因為做了錯事,受到別的同學的責備,產生了自卑感,有時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實際上,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幫助。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蓮柯曾說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對這些學生,在批評時既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又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美國著名的管理家亞科卡說過:「表揚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評打個電話就行了。這就說,涵蓄而不張揚的批評有時比那種「電閃雷鳴」式的批評效果更好。
8
迂迴啟發
我們不僅要有一針見血,開門見山的直接批評教育,也要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迂迴批評教育。這樣可以避免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鋒,引導、幫助犯錯誤的學生消化、理解、醒悟,從而改正錯誤,使批評達到目的。如此批評沒有劍拔弩張之勢,往往卻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批評是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認為:"表揚是愛,批評也同樣飽含著對學生的愛。"有些學者也認為「過度的嚴厲會造成恐懼,過分的溫和會有失威嚴。不要嚴酷得使人憎惡,也不要溫和得讓人膽大妄為。」相信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成長會更健康,祖國明天的花朵開放得會更燦爛。
Ⅱ 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批評老師
向校長投訴,如果這是學校的決定要看教育局的處理,但是要建立在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
Ⅲ 教師該如何批評學生
近年來「快樂教育」、「成功教育」成為社會主流,批評作為教育手段之一,往往被人們忽視。樹木需要澆水施肥,也需要修枝剪葉;樹人需要關心愛護,也需要批評教育。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應以表揚為主,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決不意味著不能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事實上批評同表揚一樣,都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批評和表揚應結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質教育,並不意味著拋棄批評教育。但是應該說,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表揚,害怕被批評,要想使學生接受批評,教師的批評要充滿真情,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明白老師的批評是為他好。
1、批評學生要對事不對人。
當你提出批評時,一定要針對某一具體的學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論。批評學生時要把受批評學生的人和個人的行為區別開來。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某一行為和情況做出批評,而不要轉化為對某個學生的一種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批評、管教、甚至懲戒,都是針對學生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尊嚴。
看過一篇文章《尊嚴可以再撿起來嗎?》,寫的是一個學生上課看課外書,教師當場把書給撕成了碎片。事後教師找學生道歉,但學生不接受教師的道歉,反問道:「一個人的尊嚴失去了,可以再撿起來嗎?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彌補對我的傷害嗎?你根本就不配當我的老師」!從中可以看出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顧及學生的尊嚴,否則批評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批評學生要做到精確無誤,「批」與「評」有機結合。
批評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學生所犯錯誤的實質。精確的溝通會使你的批評轉化為一種改善關系的機會。批,是對學生的錯誤或缺點予以指出、糾正。評,是對學生所犯錯誤進行評論、評判。批是評的前提,評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關系,是辯證的統一。批評的目的在於通過批評達到糾正、幫助、指導的目的,使被批評者找到差距,明確事理,避免重犯。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不能簡單地一批了事,把批評完全等同於否定,那樣師生關系不會和諧的!教師應該以「批」為切入點,以「評」為落腳點,不要只「批」不「評」,或重「批」輕「評」,而要「批」與「評」有機結合。
3、批評學生要注意場合。
學生犯了錯誤,批評的場合與效果的關系十分明顯。同樣一件事情,批評的場合恰當與否,關繫到批評效果的好壞。教師應根據學生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和學生的性格、脾氣選擇適當的場合開展批評。一般來說,性質較為嚴重、影響較大或者帶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進行公開批評,以達到防止事態發展的目的。反之,則應採取不公開批評的方式,以達到既糾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題大作而傷害被批評者自尊心的目的,從而給學生創造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良好環境。然而許多教師喜歡把辦公室當作批評學生的場所,認為辦公室里氣氛嚴肅,對犯錯的學生具有威懾力。
有的學生性格內向,自尊心極強,在辦公室里當眾受責,會讓他感到奇恥大辱,常見到教師唾沫橫飛的訓斥,學生低頭不語的接受。最後好象被老師說服,但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從此與老師產生心理隔閡,對教師產生偏見,影響了正常的師生關系。甚至有個別性格暴躁的學生當面頂撞老師,讓老師下不了台,使問題嚴重化。
4、批評學生注意批評的尺寸統一。
不管是班幹部還是一般學生,有了缺點錯誤都應受到批評。如果該批的不批,不該批的狠批,那就會使學生產生不平衡的感覺,降低教師的威信,造成班級的不團結,從而也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
5、批評要「理直氣和」,善用無聲的教育。
當教師認為必須批評一個學生的時候,因為他犯了錯誤或者是學習態度很糟糕的時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稱贊一下他的某一優點,使批評的意見變的柔和並且易於聽取和接受。如果學生情緒比較激動的話,這樣柔和的誇一下他的話,他也會由「老虎」變成一隻可愛的「大貓」的。在批評的時候建議多用建議性的語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會……」也多用眼神、手勢等無聲的語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所鄉村學校請到了一位女省特級教師來上公開課,當特級教師走進教室的時候,講台上亂七八糟地散落著粉筆,桌面上鋪著一層粉筆灰。特級教師用目光掃視一周後,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筆,然後走下講台,繞到前面,背對著學生,面對著黑板,輕輕吹去桌子上的粉筆灰。片刻的沉靜後,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教師非常懂得「批評」的藝術,面對教室糟糕的衛生環境,她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不滿,只是「用目光掃視一周」,這無疑是一種無聲的批評,同時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寬容贏得了學生的掌聲,從而做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6、批評後要給他改正的機會。
對學生進行懲罰教育時,因為我們的對象是學生,有些錯誤學生並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們還必須「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錯誤的學生一棍子打死,要給他機會,讓他翻身。可以採用「有限違紀免責制」,「自選懲罰制」,「准違紀告戒制」等。
7、批評教育要「前堵後截」。
所謂前堵,就是教師在批評學生某一缺點或錯誤時,應該指明該缺點或錯誤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出現的,而非一貫的、必然的。教師對學生以前的失誤或過錯,要表現出一種大度和寬容。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以前的過錯經常掛在嘴邊,學生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放棄繼續努力的嘗試。
所謂後截,就是教師要對學生有信心,不把學生現時的缺點或錯誤當成永久不變的事物來看待,而是積極樂觀地相信學生犯錯只此一次,希望並相信他今後會克服缺點,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錯誤,防止學生自暴自棄。
一位學生在晚自修時和同學在大聲討論問題,我們看以下兩種處理方案:方案一:一位學生在晚自修時和同學在大聲討論問題。任課教師發現後,示意這位學生停下來。老師對這位學生說:「我猜想是不是題目太難,自己做不出來,然後你非常想把這道題目討論出來?(
接受並理解現在的行為
)我知道,你以前自修時從來沒有影響別人。(前堵)我更相信,你以後在晚自修的時候是不會大聲討論問題,不顧及別的同學的感受的,你說我說的對嗎?(後截)」方案二:一位學生在晚自修時和同學在大聲討論問題。任課教師發現後立即走過去,大聲說:「小偉,你自修怎麼又在講話!學校怎麼規定的,不是不允許晚自修講話嗎?可你從來都不聽,自修課總是影響別人。(前聯)今天,你一定得給我寫檢討書,否則,你以後自修課還會影響別人。(後推)」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那一種教育效果好就不言自諭了。
8、明白批評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有的教師便嚴厲地批評學生。批評不斷失去效果,於是批評的方式不斷升級,到頭來,批評成了目的,教師為批評而批評。這樣的批評不但不能產生效果,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反抗。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一下,便會知道,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批評只是其中一種手段,而並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達到目的的話,批評並不是必需的。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看,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長大可能成為部長、總理,也有可能淪為罪犯。而在學校階段,就用恰當的批評手段讓他們銘記終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這不也應該是學校肩負的責任嗎?事實上,現在有些學生的違規行為已處在違法犯罪的邊緣,等到他們真的犯罪了再來進行教育,就已經遲了。我認為,在違紀和違法犯罪之間,學校起著巨大的作用,而小懲大戒的批評教育手段則會讓他在邊緣處止步。怎樣對待學生的不足與失誤?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心平氣和地直面學生的不足和失誤,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育方法,幫其改正錯誤,促其不斷進步。
Ⅳ 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好不好
好,老師出於對學生錯誤的糾正,會對學生進行批評,也是對他向好的方面發展的引導。
你想想的,如果老師不是為了學生好,誰會抱著一肚子悶氣去費那麼多口水
Ⅳ 關於老師的批評學生時學生怎麼辦
好好的道歉啊,現在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有了錯誤應該勇於承擔,而不是仗著老師的身份盛氣凌人。
你道歉的,學生會原諒的,會很相信你。因為你有了師德。
Ⅵ 教師該如何批評學生
第一,教師的頭腦要始終保持冷靜,多想一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但學生的心理還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不良行為反反復復,表現為幼稚與成熟共存、獨立性與依賴性同在、自覺性與隨意***替。那種期望紀律教育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期望學生個個守紀,人人優秀,是不符合客觀實際和規律的。我們教師應有正確的認識,並作好處理學生各種問題的心理准備。
有的教師一見到學生違紀,就恨鐵不成鋼,沖動起來,大發脾氣,嚴厲訓斥,甚至處以體罰或變相體罰,其結果是學生在當時要麼被馴服,要麼頂撞起來,即使勉強把事情處理下去,學生也是口服心不服,不可能達到批評教育的效果,過不了幾天,又舊病復發,這種惡性循環終將導致學生產生日益嚴重的抵觸情緒。教師遇到這種事情,惟一正確的方法就是要壓制住自己的激動,冷靜、冷靜、再冷靜。教師要明白,我們的心理比學生成熟,知識比學生豐富,通過思考會想出許多恰當的方法來。
第二,教師要注意批評的語言,不要傷及學生的人格和自尊。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違紀學生雖然有時沒有是非觀,但卻有著很強的自尊心,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在批評時要注意態度不宜生硬,語言比較委婉,不能傷及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同時,批評還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多擺事實,講道理,談方法。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平等、關心和愛護,他才能從內心深處接受批評,進而改正缺點和錯誤。學生課堂違紀,這是教師最常見的事情了。不同的教師,可能就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在處理這類事情時,我通常是以探討問題的方式,用比較含蓄的語言,點化學生:人民軍隊有了嚴格的紀律,就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個人是組成集體的「細胞」,要想班風純正,每個同學都應努力;人與人要相互尊重,課堂上遵守紀律,就是尊重老師、尊重同學;班上有的同學成績好,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課堂上能遵守紀律,認真聽講。然後我還給他鼓勵:「你這么聰明,如果更懂事一點,在紀律上嚴格要求,學習上更加努力,你不僅能夠取得學習上的進步,而且還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語重心長的勸戒,清晰明了的道理,學生自然知道自己以後該如何作了,這種循循善誘往往比一陣疾風暴雨式的責難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教師還要善於把握批評的時機,因勢利導,點撥指引。
武術中有「四兩撥千斤」的招式,其實質就是要善於把握時機和角度,巧妙用力。批評學生也是這樣,選准時機,幾句話就可為學生指點迷津,卻毫無批評之虞。比如,當平時調皮的學生在運動會、藝術節等比賽取得了好成績的時候,老師可以這樣說:「你要是紀律上注意一點,那就再好不過了!」又如,批改考卷或作業時,可以把平時違紀的學生找來,一邊批改一邊點撥:「你看,這類題老師在那天的課上已經講過,你當時違反紀律,沒有聽講,這不,出問題了!」還如,後進學生遇到困難、不幸和疾病時,老師在帶領同學幫助他之後,說:「今天老師和同學這么關心你,幫助你,你今後一定要爭口氣!」也許這一句話就可能成為他今後改正錯誤的強大動力。對違紀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而善於批評教育卻是一項教育藝術。在批評教育違紀學生時,教師僅有上述健康的心理還不夠,還必須有恰當的方法,方法好才可能效果好。不當的批評,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引起學生的反感;而恰當的批評則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學生受益匪淺。那麼,批評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方法之一:先揚後抑,白璧微瑕——轉換法。
教師批評學生是針對其短處或錯誤,而每一個人不會只有短處、錯誤,而沒有長處和優點。心理學研究表明,被批評者最主要的心理障礙是擔心批評會貶損自己的形象。因此,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批評學生時,是從肯定和表揚學生開始的,先消除其心理障礙,然後再適時轉換話題,對他提出恰當的批評,這時學生就會覺得教師的意見是善意的、全面的、可以接受的。如在教育一些後進學生時,教師就可以先誇獎他頭腦靈活、團結同學、熱心助人、有文體特長等,之後再指出他需要改正的地方。事實證明,先抑後揚的轉換法對於學生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方法之二:旁敲側擊,巧作暗示——暗示法。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是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的。學生的一般違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暗示法提醒學生加以改正。有句話說得好:「校園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園無閑人,人人都育人。」如學生課間追逐打鬧,教師可做一個「暫停」的動作,學生在說粗話臟話,教師可做一個「閉嘴」的動作等;又如學生在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搞東西、東張西望等,教師就可採用提高音量、放慢語速、停頓一下、目光注視、走過去輕輕敲一下桌子等方法讓學生回過神來,這樣既不打斷自己講課的思路,又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專心聽講。暗示法的優點在於巧妙地批評制止學生,而一點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
方法之三:以心換心,說理導行——引申法。
對那些比較頑劣的學生,教育轉化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引申法。它要求教師全面分析學生所犯錯誤的根源,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認識,找到有效方法,督促學生改正。
我用引申法教育轉化過許多學生,其中有這樣一個學生,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這位學生和社會青年交往,經常曠課,即使到校也是三兩天就違紀,讓老師十分頭痛。我先了解其家庭情況,他的父親有殘疾,脾氣不好,動不動就打他;母親經常嘮嘮叨叨,吵得他心煩意亂。於是,在和一些不良社會青年交往中,他感受到了家中沒有的「溫暖」、「平等」,也學會了抽煙、喝酒、打架、逃學等。了解情況之後,我進行家訪,同家長交流了教育子女的正確方法。然後又一次次找他談心,談同不良社會青年交往的危害,談青少年時期時間的寶貴和學習的重要,要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要理解老師的一顆愛心,同時還要求他每周匯報一兩次思想和動態。通過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談,較長時間的跟蹤教育,該生逐漸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學習、紀律方面進步很大。
方法之四:前車之鑒,現身說法——認同法。
在批評學生之前,教師可以先談談自己以前所犯過的類似錯誤,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認同」反應,感到師生之間還有「共同點」,犯了錯誤也並非不能理解和原諒。有了這種認同之後,學生就易於接受教師的批評教育。如有學生偏科,對不感興趣的學科極不認真,教師可以來個現身說法,作為學生的前車之鑒,提醒學生逐漸改正。又如,有學生在上課作惡作劇,影響了課堂紀律,教師也可用此方法教育學生:「我以前讀小學的時候,也曾經在課堂上調皮搗蛋,現在想來,真是不懂事,對不起老師。想一想你今天的行為對不對呢?」這樣一說,教育效果顯然比直接批評學生不尊重老師要好得多。
方法之五:不計前科,慷慨表揚——激勵法
清朝教育家顏元曾經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有一則公益廣告也說得非常好:「誇獎可以誇出好孩子來。」對於後進學生來說,太多的批評已讓他們沒有了自信心。這時,教師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不計學生前科,把所犯錯誤擱置一邊,不聞不問;反倒對其優點慷慨表揚,對其進步大膽激勵。學生會逐漸體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評判出自己所作所為的是非美醜。教師不斷的表揚和激勵,必定會讓學生的自信心越來越足,進步也會越來越大。真的有一天,「丑小鴨」就變成了「白天鵝」,一個改過自新的好學生就這樣給誇出來了。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這樣的批評就是藝術的批評。當一個教師的批評成為藝術時,批評不但不會疏遠師生之間的關系,反而會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教師和學生在一次次的理解與交流中,建立起了平等、尊重、和諧、融洽的關系。藝術的批評,在誠摯的愛中稀釋;誠摯的愛,在藝術的批評中升華。
Ⅶ 為什麼現在的老師都「不敢」批評學生了
不是不敢批評學生了,而是怕批評學生了,要知道現在的學生比老師厲害,其實專有些時候老是怕的是學生屬的家長。
再說老師只要是把自己的分內工作做完,其他的真的就不管了,你學生愛學習就學習,不愛學習他們也不管,可以說現在的老師完全沒有以前的那種教書育人的職責了。
Ⅷ 教師批評學生應注意什麼
第一.以退為進。在勸告學生時候,教師可以先適當地表示對學生的某些想法的理解和肯定,這樣做會使學生覺得老師是通情達理的,消除學生心理上的第一道防線,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勸告。譬如,教師試圖勸告一個長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應該進行體育鍛煉時,這個學生很有可能說是自己學習時間太少,沒時間參加體育活動,這是教師就要以退為進:「是啊,目前我們學校對學習確實抓的很緊,進行體育活動也確實會佔用不少的學習時間。但是,同學啊,我們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啊,調節大腦活動,不是更能提高學習效率嗎?」這樣的勸告就顯得很是合情合理,可以達到我們施教者的預期目的。 第二.邏輯誘導。教師在勸告學生前,可以先明確要求學生改變什麼態度,然後找出一些與這種態度相違背的事實來發問,從而促使學生接受正確的態度。譬如,一個學生覺得自己的努力對學習成績的提高不起什麼大的作用,由於成績不理想而失掉了上進的信心。施教者要勸告他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就可以取得進步,就可以這樣問他:「那一次,你考試成績有提高,不就是你刻苦努力的結果嗎?」「本學期,你總成績不如上學期,不就是因為你沒有上學期那麼專心刻苦嗎?」當這個學生自己承認確實存在這些事實後,就會否定悲觀失望的態度,相信自己通過努力是會趕上或者超過同學們的。 第三.以褒代貶。現實中,多數學生喜愛聽到教師贊揚自己的話,很不樂意聽到教師批評自己的話。假如教師改變一味批評的做法,巧妙地運用以贊揚其進步代替批評其不足,效果就會更好些。譬如,一個姓歐陽的學生偷賣了自己家的澆水用的塑料管子,他預料到一場嚴厲的批評即將來臨。然而,班主任老師在班會上卻出乎意料地表揚了歐陽同學:「歐陽同學偷自己家的塑料管子賣掉,固然不對,但他賣得的錢,和以前用途不同,不是買煙抽,更不是買酒喝。而是每天買早點,按時到校。因為過去家長不給他錢讓他買早點,他只好在家自己動手弄早飯,導致上學常常遲到。這一周,他一次也沒有遲到,正是他決心改正錯誤的開端。對此,我們應該持一分為二的態度!」意外的表揚,使歐陽同學萌發了上進的新芽,以後在老師多次及時地鼓勵和幫助下,他逐漸進步了,犯錯誤的幾率明顯下降。 第四.參照對比。對於學生的缺點,教師可以不先做正面批評,而是尋找好的榜樣進行對比鼓勵。譬如,一位學生作業潦草,教師欲令其重做,但學生依然如故。這是,教師應該找一個字跡工整的作業給他看看,並對他說:「你看,這本作業寫的多好啊,你只要認真,我相信也會寫得這樣好的」。自此以後,該生作業潦草的毛病居然得到的克服。 第五.巧下台階。每當學生的缺點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評可能會因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僵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把握語言分寸,在幫助學生下台階的同時做出暗示。譬如,一位教師在布置課堂書面作業後,發現一位男生伏在桌面上遲遲未動筆。坐在旁邊的女生忍不住說:「老師,我的同桌趴在桌子上,他什麼也不作」。這時,教師委婉的說:「做作業以前是要進行認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問題呢。相信他會在考慮成熟以後馬上動筆寫作業的」。那位男生慢慢抬起頭來,向老師報以感激的目光,迅速拿起筆寫作業。 第六.分散注意。每當學生犯了錯誤而又固執己見的時候,開門見山地勸告往往會碰「釘子」。教師可以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從他敏感的問題上引開。這樣做的目的是:既可以避免很快陷於僵局,又可以使學生的身心的開放狀態中理解和接受勸告信息。譬如,有一位學生因為計較老師提意見的態度而頂撞了老師,當班主任把他帶到校園僻靜處,然後關切地和他談家常,班主任順勢提出一個問題:「當你父母發現你和弟弟有錯誤時候,會是怎麼樣的態度呢?」學生說:「他們會很焦急很嚴肅的批評我們」。班主任接著問「你的父母在批評你的時候會說些過頭的話嗎?」學生答:「會的,這時很難免的」。班主任引導說:「你的老師批評就像你的父母一樣。作為你,首先要考慮的是老師的意圖和批評的內容,不要斤斤計較老師的態度,你應該像理解父母那樣去理解老師啊。當然,作為老師本人也要不斷的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和教訓、、、、、、」這時,學生真正的服氣了,與那位科任老師重歸於好。 第七.間接提醒。實際生活中,確有一些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也很注意運用表揚的手段。但習慣在「但是」後面來一個很明顯的轉折。譬如有的老師說:「某同學最近進步很快,但是,上課不注意聽講,課後不認真復習。」結果不僅勸告沒有奏效,而且前面的表揚也被學生認為是虛情假意。倘若老師以間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評,很委婉的表示對學生的要求,例如這樣說「你最近進步很快,如果你能進一步抓好課堂聽講和課後復習兩個環節,相信你的學習成績會提高的更快。」這樣說法,學生很容易接受。
Ⅸ 小學教師有時批評學生語言過激該怎樣整改措施條例
萬寧市和樂鎮羅萬小學 王小飛
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有些老師喜歡用粗暴的方式如謾罵、體罰等去批評學生。殊不知,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它不但達不到讓學生悔過的目的,還可能因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讓他們破罐子破摔。其實,就像環境經過綠化和保護會變好那樣,學生的心靈也只有在綠化和保護中都會健康發展。當學生犯錯誤時,老師可採取綠化式批評,即在批評學生時要照顧到他們的尊嚴和人格,以文明而智慧的方式綠化他們的思想,使他們自覺地走向正道。那麼,批評學生時該如何做呢?要注意做到以下五個度:
一、誠心勸導,以情感人,使批評有溫度
實施批評教育,就必須讓學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讓他改正錯誤,好好學習功課,好好學習做人。語言要充滿真誠和真情,能體現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以讓學生感到自己的話溫度適宜,願意接受批評,從而利於學生的成長。春雷有個壞習慣:愛扯女生的頭發,若對方反擊,他還和女生對罵,語言極不文明。是比較感情化的新班主任找春雷單獨談心:告訴你,我小時候有個同學也是這樣的,喜歡欺負女生。老師批評他,說他‘耍流氓’,他不服,就越發使倔,你也有這種心理吧?春雷點點頭。可是老師的這樣一句話改變了他:‘誰家都可能有姐妹,誰都有媽媽,我們要尊重女性,尊重女生。試想,如果你是女孩子,別人老欺負你,你高興嗎?如果有誰老欺負你的姐妹,你同意嗎?而且事情鬧大了還要上勞教所啊!’你能明白老師的意思嗎?由於老師的話既不火爆也不冰冷,而是如春風春雨潤物無聲,春雷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便決定改掉惡習,不再讓老師操心。
二、對照規章,以理服人,使批評有尺度
教育學生,不是讓他們聽老師的話,而是要他們聽規章制度的話。學生違規犯紀,需要批評,就要搬出規章制度指出他犯了哪條,要有根有氫,而不能以老師比學生高人一等的姿態去鎮壓,更不可莫須有、楊當然。只有把握了這個尺度,學生才能明白錯在何處,應該怎樣改正,也才易於他們接受批評。朱老師接手的班不少學生是屢教不改的挨批評專業戶,被人稱為油條班。但朱老師很有辦法:他讓同學們共同討論並制定管理班級的各項班規,在全班達成共識,並用它作為班級管理的尺度,誰不守紀律,就讓大家給他量刑定罪。這樣一來,搗蛋鬼就沒法子倔犟了。有個綽號叫鐵戎蘆的男孩子,很喜歡音樂課,但他經常在別的課上練習,擾亂課堂秩序。於是在一次他敲擊課桌唱樂譜時,朱老師這樣批評他:你很有音樂細胞,今後一定能在這方面有出息,但你不應該為了自己的愛好而影響了大家學習,對嗎?我記得班規第十五條‘為個人利益影響他人學習者,罰站一節課’是你定的,你看鐵葫蘆臉紅了,主動站了一節課。自然,他以後再也不好意思違規了。
三、柔中帶剛,剛柔並濟,使批評有韌度
批評學生的語言忌走兩個極端:一是不痛不癢,二是火急火爆,因為經常這樣容易使學生思想疲軟。明智之舉是把二者適當綜合一下,盡量做到柔和中含有威嚴,威嚴時能讓學生感到關心,即讓自己的批評帶有一定的韌度。這既能讓犯錯誤的學生受到譴責,又能避免讓他產生逆反心理。一個學生經常上課遲到幾分鍾,理由不是今天頭疼就是明天發燒,惹得代課老師極為不滿。但溫柔勸說他當撓癢,嚴厲處罰他就犯倔。沒想到他最終讓新班主任給開化了。在他又一次遲到時班主任撫摸著他的肩膀說:反正已經遲到了,同學們也會原諒你影響課堂秩序,還在乎這幾分鍾干嗎?瞧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若摔到傷了身體或跑貧了氣,耽誤的可就不是幾分鍾了。以後你能准時最好,不能准時就算了,別跟身體過不去。誰都會明白這句話的批評和指責之意: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學習。但由於這樣的意思含在了關心中,學生感到很受聽。如此一來,他還能倔得起來嗎?
四、剋制激情,注意言行,使批評有風度
無論學生怎樣違反校規校紀,也不管出發點有多好,作為老師都要調控好情感的閘門,把握好言語的分寸,做到言行文明,而不要對學生進行打罵或語罰。因為是老師,就要展示出老師的形象和風度,粗俗、野蠻只能體現老師的無能和無知,且極易傷學生的自尊,達不到教育目的。一次數學課上,兩名女生竟在老師眼皮底下看小說,老師十分生氣,可她沒有大發雷霆,而是克制地說:你們兩個真聰明,深知‘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地方啊’。可是,你錯過了學習的機會,升不上學走向社會時,可就不能天天靠看小說過日子了,到那時你們若要在工作時干別的,恐怕就沒有人會縱容你們,而是會‘放你們的學’。兩個女生臉紅了,都自覺地收起小說。設想,若是老師暴跳如雷,那學生該多傷自尊?老師又該多沒涵養?
五、隨機應變,巧妙處理,使批評有靈度
批評學生,難免出現信息不準確、方式不恰當、考慮欠周到從而批評錯了的情況,這極容易出現不是委屈了學生就是讓犯錯的學生逍遙法外的情況,這對教育學生顯然是不利的。為避免或減少這些情
Ⅹ 教師一味批評學生 課上要求一致的正確答案有什麼壞處
有人來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雖然源這種觀點有些片面,但是現實中確實如此。學生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渴望被老師理解尊重。如果教師總是批評學生,會導致學生厭學,不利於今後的學習成長。要求題目答案一致會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