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五年級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教案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學設計 熱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學設計
作者:李祖鋒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7015 更新時間:2012-12-14 11:29:4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過程與方法
.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索物體沉浮的原因。
.學慣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
.感受科學原理應用於實際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難點:控制變數,研究體積和重量對物體沉浮的影響 。
教學准備:水槽、浮標、注射器、空瓶子、橡皮、桔子、石塊、白蠟燭、泡沫、回形針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
1、導入: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去研究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知道了有些物體在水中是會沉的,有些是會浮的。你還知道什麼?
學生回答:同種材料做成的物體,它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和輕重無關。
師:那不同的材料的物體他們的沉浮和它們的體積大小與輕重有關嗎?
師:這是上一節課我們研究過的材料以及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課件展示上一堂課研究過的各種物體)
師:老師在課前把這些材料重量稱了一下,並按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了一下:(點擊課件展示)
學生分析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它們的沉浮與輕重有沒有關系。
學生回答
預設:學生:沒有關系
師:你有什麼依據?
生:因為我發現桔子是最重的,但是它卻是浮的,而石塊比它輕,卻是浮的。
師:那在這些數據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學生舉例
師:那在這七種才料中有沒有重量重的是沉的,而輕的是浮的。
生:有。比如。。。。。
師:那通過剛才的分析,你覺得這些材料的沉浮和它們的輕重有沒有關系?
生:沒有
體積的分析:
師:老師還把這七種材料按它們體積大小的順序排列了一下。我們來看看。(點擊課件)
師:在這組記錄中我們能不能看出它們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是否有關?
學生回答。
……
課件羅列兩次排序照片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看來不同材料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和體積似乎沒有關系!
生:嗯
師:我們想一想,假如我們想來研究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是否有關,這組材料行嗎?
學生分析後得出:不行,因為這些材料不僅重量不同,它們的體積也是不一樣的?
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材料去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看!
學生分組討論。
預設匯報:我們在研究物體輕重對它沉浮影響時,應該保持它們的體積是一樣大的。
師:那你這個方法中,你改變了哪個條件?
生:它的輕重
師:哪個條件是不變的?
生:重量。
師: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必須相同, 這種研究方法我們叫什麼?
生:對比實驗。(教師板書記錄)
師:那如果我們要研究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是否有關。我們又該怎麼研究?
學生對比前一個方法回答。
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師:(出示材料)老師這里有一組材料,它們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體積是可以改變的。(演示改變方法)你能用它們來研究哪個問題?
生:研究體積。
師:(出示另一個材料)我這里還有一些小球,我們觀察一下,它們什麼是相同的?
生:體積。
師:是的。這些小球體積是一樣的,但它們的重量卻不相同。我們可以用來研究哪個問題。
生回答。
實驗要求講解。
師:現在我們有了符合要求的材料,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實驗的要求。(課件出示)
師強調完成第一個實驗後,拿第一份材料到講台前換取第二份材料。
學生領取材料並分組活動。
實驗結束匯報。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回答,課件輔助出示:
課件:在重量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
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
三、我們的挑戰:
師:剛才同學們很會思考,很快就知道了物體的沉浮與體積和重量之間的關系。老師這里有一個挑戰題,大家想不想來挑戰一下?(課件出示材料與試題)
學生小組討論一下。
師:好討論好的小組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取你的材料。
分組活動。
匯報,交流。
師:好大家很快就完成了這個挑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大家研究的成果。(讓學生把製作完成的玻璃瓶放到講台上的水槽中)
師:誰來來介紹一下,你們是利用了什麼原理改變了這個玻璃瓶在水中的位置的?
學生介紹
師: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改變了什麼因素?什麼條件是不變的?
(課件備注)
學生回答。
機動按排:師:如果老師想讓這些玻璃瓶全沉到水底下去,我們該怎麼做?
學生回答。
難度提升,激發興趣。師:你能做一個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的水瓶不?
四、生活中的應用。
師:剛才的研究,在我們生活中已經得到了應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播放潛水艇的原理視頻)
師:通過剛才的視頻,你知道潛水艇是用了哪種方法來改變沉浮的?
生:體積不變,改變重量。
五、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師: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現象也和潛水艇一樣應用了物體沉浮的原理。(課件:魚)
師:魚在水中也能自由的上浮下沉,它是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查查資料了解一下。
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體積 輕重 有關
體積相同 輕重不同 重易沉
體積不同 輕重相同 小易沉
『貳』 沉和浮科學課教案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
2、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3、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過程與方法:
1、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2、學慣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
2、感受科學原理應用於實際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點】
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教學難點】
學慣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教學准備】
小組實驗一:物體7種,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小組實驗二:水槽,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實驗報告單。
小組實驗三:水槽(與實驗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
【教材處理】
本課活動內容較多,考慮到探究時間限制,故把製作潛水艇的活動略去,但本活動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是很有意義的,可作為課外科技活動落實。另把「小瓶子實驗」中的裝液體改為裝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學過程】
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
1、導入:我們已經知道,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那麼,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2、按體積大小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3、按輕重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
(說明:兩次排列,隱含著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學意義,在本課教學中主要作為下面活動的契引,故不專門安排記錄單,僅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後把浮的物體位置上移沉的物體位置下移即可。)
4、當我們對這些物體進行比較時,為什麼看不出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之間的關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1、引導: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科學家往往採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生作用。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准備了兩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學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小科學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讓學生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並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建議:為了減少教師准備材料的辛苦,此活動也可以只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類和立方體類,在完成自己組的實驗後可以跟其他小組進行交換,既可提高活動效率,又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
實驗一:相同體積不同質量的小球的沉浮(從重到輕排列)
小球 1號 2號 3號 4號 5號 我們的發現:
預測
結果
實驗二:相同質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的沉浮(從小到大排列)
立方體 1號 2號 3號 4號 5號 我們的發現:
預測
結果
3、小組領材料,實驗觀察,記錄分析。
4、組織交流:從這兩組材料的實驗中,我們得出什麼結論?(第一層次: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第二層次;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第三層次:體積大、質量小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質量大的物體容易沉。)
5、為什麼用上節課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輕重對沉浮的影響,而用這兩組材料進行研究時能夠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的關系?(提醒學生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認識到變數控制實驗的意義和作用,體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繼續研究:
1、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應用了什麼原理呢?讓我們來做個模擬實驗。
2、提供實驗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學生小組合作。
小瓶子沉浮實驗報告單
第( )小組
小瓶子狀態 大部分浮 小部分浮 沉到底
沙子數量
說明:沙子數量可用無、一點點、較多、裝滿來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體積的大致分數來說明。最後一列給學有餘力的小組作其他狀態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間「浮在水中」(即懸浮)狀態。
3、組織討論:這個活動改變了什麼因素,什麼因素是沒有改變的?(改變了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體積沒有改變。)
4、學生嘗試用這個實驗結論去分析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閱讀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上浮。
5、建議有興致的同學課外去製作簡易潛水艇。
板書設計:
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小球的沉浮 物體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都有關
立方體的沉浮 控制變數
小瓶子的沉浮 體積大質量小易浮,體積小質量大易沉
潛水艇 應用沉浮原理
『叄』 小學科學:《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科學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樣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方法。通過探究結果,總結出物體在水中沉浮規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討論並運用多種方法,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變化,能用語言表述整個過程,能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質疑,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物體在水中沉浮規律的探究,使學生獲得關於物體沉浮和物體大小、輕重關系的認識,能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自己解決有關沉浮的一些問題,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解釋物體在水中發生沉浮變化的原因,發展和保持學生探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能在觀察研究中自己有關沉浮的一些問題,能在小組或班級里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解釋物體在水中發生沉浮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學態度。
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的第二課。它由四部分組成: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潛水艇的原理。本課教材編在《物體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課之後,目的在於加深、鞏固學生對物體沉浮和物體的輕重、大小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2、學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是學生生活中很常見的,也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飲料瓶沉浮的活動與帶橡皮泥的筆帽沉浮都是模仿潛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對學生來說不是很有挑戰性,且本課內容較多,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將此部分活動略去。重點讓學生去探究多種物體的沉浮的原因及改變沉浮的活動。
3、設計理念:「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和手腳,為學生准備了充足的教具和學具,並通過課前的魔術導入、課中的玩的活動、課後的探究等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探究中來,品味科學探究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准備:小石塊,泡沫塑料塊,橡皮泥,干凈的粗沙一包,帶蓋玻璃瓶,浮標,易拉罐,帶蓋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將實驗器木才發放給學生並在小組選一組長和記錄員。這樣,有助於組織教學。
2、一上課就出示( 課件)潛水艇的游戲,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你們都看到了什麼現象?」(復習「沉浮的現象」,導入本課課題。)
3、出示課題(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二、操作演示,探究方法。
1.探究改變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教師演示:
①「這是一個蓋緊的空瓶,把它放在水裡觀察沉浮現象。」
(學生觀察,看到浮上來了)
②「這是一個同樣大小的瓶子(瓶內裝滿沙子蓋緊蓋不讓學生發現),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同學匯報,看到沉下了。)
③提問「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瓶子,在水中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呢?」
(前排的同學很容易發現,第二個瓶子里有東西。學生會說「第二個瓶子里有東西重,就沉下去,第一個瓶子輕就浮起來。」)
④「請你把『沉』的瓶子取出來,檢驗你的回答是不是正確。」
(發現瓶里裝滿沙子)
⑤提出「大家想:有什麼方法,把這個沉下去的瓶子讓它浮上來?」(學生能想出:「把沙子倒掉」的方法。)
⑥為什麼要這樣做?
(減輕重量使物體「變」輕,上浮)
2、用不同方法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變化。
(1)講明實驗要求————「在我們每組實驗台上有一些物體,(出示:小石塊,泡沫塑料塊,橡皮泥,干凈的粗沙一包,帶蓋玻璃瓶,浮標,易拉罐,帶蓋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這些物體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你們可以借鑒改變玻璃瓶的沉浮方法,使沉在水中物體浮上來;浮上來的要想方法讓它沉下去;
(2)開展探究活動————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①布置活動:出示《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②提出小組活動規則(排好輪流操作次序,大家想方法,每次1-2人操作,互相合作)
③分組開展活動:(教師巡視,進行指導,在巡視中重點指導學生用沙子改變玻璃瓶和浮標的沉浮;用橡皮筋把重的物體與泡沫捆紮,增加物體的體積,就會浮起來。啟示把橡皮泥的形狀變成船形。)
④控制活動時間,適時轉入研討階段
三、交流成果,形成結論。
1.整理活動資料:(填在缺項表格中)
(1)問題:「說一說我們怎樣改變了物體沉浮?」
①學生說出具體的操作方法時,要提示:「這樣做對××物體會有什麼影響?」(增加或減少了物體的重量,體積大小)
②學生如果沒有用沉浮關系說明現象時,要追問:「你根據什麼要這樣做?」
③適時針對「方法」把缺項(「增加減小物體的重量」「增加減少物體體積」)填充在表格中
(2)學生填寫課本中的表格
2.研討資料 解決問題
問題:
①「說一說,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②「說一說用什麼方法改變潛水艇的沉浮?」
四、激發興趣,創新思維。
探究活動————(我們來做一個「潛水艇」)
1、學生利用自帶吸管和空易拉罐,分小組操作,然後學生在講台上演示。
2、活動後研討:易拉罐做成的「潛水艇」與真的潛水艇相比較,它們的沉浮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進水增加重量,下沉,排水減少重量上浮。)
五、探究小結,拓展延伸。
1、讓我們學會做一個沉浮自如的「潛水艇」
2、介紹材料,講解製作方法,要求(如課本內容及插圖)
3、教師先演示,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也試一試。思考:擠壓瓶子與「潛水艇」的下沉有什麼關系?(擠沉,鬆浮)
六、作業
1、潛水艇自由沉浮的秘密是( ),把橡皮泥浮在水上的方法是( )。
A、改變自身大小來實現 B、改變自身重量來實現 C、改變水的浮力來實現
(本問題是對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考核)
2、用兩種以上的辦法把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上來。
(本問題是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考核)
3、怎樣應用沉浮知識幫助農民伯伯選擇優良飽滿的稻種?
(本問題是對學生運用科學情感態度的考核)
4、課外做一個「沉浮自如的潛水艇」
板書設計: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肆』 物體的浮與沉教案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過程與方法:
1、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並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教學難點】
在實驗探究中糾正原有對沉浮的錯誤認識。
【教學准備】
演示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1個。
學生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實驗記錄表。
學生實驗二:水槽,蘿卜,橡皮,小刀,回形針,木塊3塊,實驗記錄表。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過程】
一、觀察物體的沉浮:
1、師: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2、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裡,觀察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二、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2、對這些物體進行預測、並說明理由,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示。
3、小組領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完成實驗記錄表。
4、組織交流:
把我們的預測與實驗結果相比較,預測正確的有哪些,預測不正確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預測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三、觀察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1、小組整理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卜、橡皮,裝好另外幾種物體放置一邊。
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並提問: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
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
2、學生進行預測、並說明理由。
3、小組領小刀,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並思考其中的原因。
(橡皮和蘿卜不能無限度的切小,因為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現浮在水面上的情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不利於教學,會改變活動探究的方向。)
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什麼因素?(體積大小),物體的沉浮情況有沒有發生改變?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麼結論?(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是不會發生改的。)
5、收回小刀、蘿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體溫:
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裡,是沉還是浮?
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裡,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實驗。
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也不會發生改變的。
8、小結:把剛才切分和疊加這兩個實驗聯系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麼結論?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實驗報告單上。(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物體的浮與沉教案的板書設計: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磚塊 沉
木塊 浮
塑料塊 浮
與沉浮相關因素: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伍』 小學科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設計
平均密度大於水的,由於排開與物體相同體積的水,根據浮力公式,浮力小於重力回,沉下,平均密答度等於水的,也根據公式,懸浮在水中任意位置都行,密度小於水的,當排的水體積小於物體體積浮力就等於中了,所以就浮在水面上
『陸』 學前教育學關於沉浮活動的教案怎麼寫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學設計熱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學設計作者:李祖鋒文章來源:本站原創點擊數:7015更新時間:2012-12-1411:29:45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過程與方法.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索物體沉浮的原因。.學慣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感受科學原理應用於實際的巨大作用。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方法。難點:控制變數,研究體積和重量對物體沉浮的影響。教學准備:水槽、浮標、注射器、空瓶子、橡皮、桔子、石塊、白蠟燭、泡沫、回形針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1、導入: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去研究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知道了有些物體在水中是會沉的,有些是會浮的。你還知道什麼?學生回答:同種材料做成的物體,它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和輕重無關。師:那不同的材料的物體他們的沉浮和它們的體積大小與輕重有關嗎?師:這是上一節課我們研究過的材料以及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課件展示上一堂課研究過的各種物體)師:老師在課前把這些材料重量稱了一下,並按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了一下:(點擊課件展示)學生分析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它們的沉浮與輕重有沒有關系。學生回答預設:學生:沒有關系師:你有什麼依據?生:因為我發現桔子是最重的,但是它卻是浮的,而石塊比它輕,卻是浮的。師:那在這些數據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學生舉例師:那在這七種才料中有沒有重量重的是沉的,而輕的是浮的。生:有。比如。。。。。師:那通過剛才的分析,你覺得這些材料的沉浮和它們的輕重有沒有關系?生:沒有體積的分析:師:老師還把這七種材料按它們體積大小的順序排列了一下。我們來看看。(點擊課件)師:在這組記錄中我們能不能看出它們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是否有關?學生回答。……課件羅列兩次排序照片師:通過剛才的討論,看來不同材料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和體積似乎沒有關系!生:嗯師:我們想一想,假如我們想來研究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是否有關,這組材料行嗎?學生分析後得出:不行,因為這些材料不僅重量不同,它們的體積也是不一樣的?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材料去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看!學生分組討論。預設匯報:我們在研究物體輕重對它沉浮影響時,應該保持它們的體積是一樣大的。師:那你這個方法中,你改變了哪個條件?生:它的輕重師:哪個條件是不變的?生:重量。師: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必須相同,這種研究方法我們叫什麼?生:對比實驗。(教師板書記錄)師:那如果我們要研究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是否有關。我們又該怎麼研究?學生對比前一個方法回答。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師:(出示材料)老師這里有一組材料,它們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體積是可以改變的。(演示改變方法)你能用它們來研究哪個問題?生:研究體積。師:(出示另一個材料)我這里還有一些小球,我們觀察一下,它們什麼是相同的?生:體積。師:是的。這些小球體積是一樣的,但它們的重量卻不相同。我們可以用來研究哪個問題。生回答。實驗要求講解。師:現在我們有了符合要求的材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實驗的要求。(課件出示)師強調完成第一個實驗後,拿第一份材料到講台前換取第二份材料。學生領取材料並分組活動。實驗結束匯報。師:通過剛才的實驗,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回答,課件輔助出示:課件:在重量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三、我們的挑戰:師:剛才同學們很會思考,很快就知道了物體的沉浮與體積和重量之間的關系。老師這里有一個挑戰題,大家想不想來挑戰一下?(課件出示材料與試題)學生小組討論一下。師:好討論好的小組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取你的材料。分組活動。匯報,交流。師:好大家很快就完成了這個挑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大家研究的成果。(讓學生把製作完成的玻璃瓶放到講台上的水槽中)師:誰來來介紹一下,你們是利用了什麼原理改變了這個玻璃瓶在水中的位置的?學生介紹師: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改變了什麼因素?什麼條件是不變的?(課件備注)學生回答。機動按排:師:如果老師想讓這些玻璃瓶全沉到水底下去,我們該怎麼做?學生回答。難度提升,激發興趣。師:你能做一個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的水瓶不?四、生活中的應用。師:剛才的研究,在我們生活中已經得到了應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播放潛水艇的原理視頻)師:通過剛才的視頻,你知道潛水艇是用了哪種方法來改變沉浮的?生:體積不變,改變重量。五、激發興趣,課外延伸。師: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現象也和潛水艇一樣應用了物體沉浮的原理。(課件:魚)師:魚在水中也能自由的上浮下沉,它是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查查資料了解一下。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體積輕重有關體積相同輕重不同重易沉體積不同輕重相同小易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