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時間 執 筆
教學內容 26.「紅領巾」真好
教學目標 1. 認識「嘰.喳」等8個生字,會寫「羽.領」等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
3. 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懂得我們要保護鳥類,並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2課時 個性化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小鳥美麗可愛,叫聲婉轉動聽,還能捕捉害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你們喜歡小鳥嗎?最喜歡什麼鳥?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學生說自己最喜歡的鳥,並簡單講述理由。
2、師:老師也准備了一些小鳥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欣賞圖片:
師:看了這些可愛的小鳥,你有什麼感受?
生答,小鳥惹人喜愛,要愛護它們等等。
3、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愛鳥護鳥的課文,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紅領巾」真好》。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理解「紅領巾」的意思。
提示: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這里的「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
4、提問:看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
生思考、回答。如:誰贊揚少先隊員真好?為什麼要贊揚他們?
師:下面你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己輕聲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准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的讀音。
2、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學生字詞。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讀後評議,注音糾正錯誤讀音。
4、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部分,更正讀音。
三、指導朗讀
1、齊讀第一節第一句,讀出設問的語氣。
2、師:從課文中哪些詞看出小鳥最快樂?
要求學生輕聲讀一讀課文,畫出表現小鳥快樂的詞句。
3、指名朗讀課文,說出表現小鳥最快樂的詞句。
提示: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一邊唱歌,一邊梳理蓬鬆的羽毛。
4、指導朗讀
師:清晨,小鳥快樂地唱歌,蹦跳,它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們要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第一節。
齊讀、分組讀、個別讀。
5、師:剛才我們用「讀-畫」的方法學習了第一節。下面用同樣的方法自己讀讀第2、3節。
6、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勾勾畫畫。同桌可以互相討論。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指導語氣。
第二節中表現小鳥活躍的詞語有:「撲稜稜」(小鳥扇動翅膀飛翔)、「飛來飛去」。它們這么活躍是為了捕捉害蟲,保護翠綠的樹苗。
教師補充鳥類是如何捕捉害蟲、保護樹林的。
教師補充鳥類是如何捕捉害蟲、保護樹林的。
朗讀時速度較快,體現小鳥捕捉害蟲時非常忙碌。
第三節中勾畫出是「是『紅領巾』」來放鳥巢」。少先隊員一大早來到樹林里,是為了安放鳥巢,讓小鳥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窩。他們還插上木牌,宣傳「不許打鳥!」讓小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不許打鳥」是嚴厲禁止打鳥,朗讀這句時語氣要堅決。「『紅領巾』真好!」要讀出贊揚少先隊員的語氣。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齊讀、分組讀、個別讀。
四、指導寫字
1、啟發學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護、活」的字形。
「羽」是兩個「習」;「歌」是「哥」加欠字旁;「護」是提手旁加「戶」字;「活」是把「話」的言字旁換成三點水。
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躍:右邊是「夭」(「笑」的下邊),不是「天」。
保:右邊不要寫成「果」。
寫:上邊不要寫成寶蓋兒。
2、指導寫課後練習第2題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範字再寫1個。重點指導寫好以下幾個字。
「歌」、「羽」、「新」三個字要寫得左右相等。「活、躍、保、護」四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歌」和「新」的筆畫較多,要寫緊湊些。
五、實踐活動
1、師:同學們,每當我們到郊外遊玩的時候,會發現在藍天白雲下面,除了綠樹紅花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小鳥。它們不僅是人類的朋友,還是環境的衛士。你也是一位「紅領巾」,也想得到小動物們的誇獎吧?讓我們行動起來,和文中的「紅領巾」一樣,去愛護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吧!
課後同學們可以自己動手做鳥巢和廣告牌,到樹林放置鳥巢,插上「不許打鳥」的木牌。
2、在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麼》或有關鳥類知識的書籍,在活動課上向同學們講鳥類趣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課前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也來了想知道他是誰嗎?看--是誰?師:想不想和小鳥一起到美麗的大森林裡去看一看?
生:想。
師:但是小鳥說了,小朋友必須先闖過它設得兩道關才能和它一起去。咱們要不要闖關?有沒有信心?
第一關:讀生字
生字卡片出示:羽毛、紅領巾、捉蟲、梳理、活躍、機靈、清晨、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師:像蹦蹦跳跳這樣得詞語你還能說出哪些?
指名答。
師:大家的表現棒極了,那就讓我們和小鳥一起唱著歌走進大森林,再次走進26課《「紅領巾」真好》(板書課題)
二 、學習課文
教學第三小節
1、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師:「紅領巾」真好,是誰在誇紅領巾真好?為什麼誇紅領巾真好?請同學們趕快打開書看一看,讀一讀,找一找,劃一劃。誰找到了?快說給大家聽吧!
生:小鳥誇紅領巾、放鳥巢、寫木牌…
師板書:放鳥巢、寫木牌。師:你能結合圖片,用「因為…所以…小鳥誇紅領巾真好』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文中是怎樣寫得呢?誰能讀一讀?
生:讀課文…(師指導朗讀)
師:請大家齊讀這一小節。
學生齊讀第三小節。
2、背誦第三小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聽,想不想把它背下來?趕快練習吧!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生:練習背課文…
師:誰願意試試?
生:背誦課文…
師:清晨,紅領巾早早來到樹林里,手捧鳥巢,肩扛木牌,給小鳥安家,宣傳「請愛護小鳥」。你知道紅領巾為什麼這樣做嗎?請再讀課文,和你的小夥伴交流討論一下,誰能說說?
生:交流討論…
師:課文中是怎樣說小鳥活潑可愛的?
生讀課文第一小節
師:小鳥是那麼可愛,告訴老師你們喜歡小鳥嗎?大家都喜歡它,那該怎樣讀出這種語氣呢?誰願意試試?
生讀課文,學生評議。
師:小鳥的樣子多可愛呀!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梳理蓬鬆得羽毛,你也用一會兒…一會兒…說一句話好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匯報。師板書:可愛的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生:還因為機靈,紅領巾…師板書:機靈的。
師:課文中是如何說的?
生讀課文第二小節,師指導朗讀。師:誰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生:朗讀課文(師放配樂)。
背誦課文
師:讀得太好了,老師發現有的同學能背一句話,有的能背一小節,想不想把全篇都背下來?
學生練習背誦課文。指名背誦,齊背。
三、情感升華,拓展思維
師:文中的小鳥兒在紅領巾得關心、愛護下,快樂的生活在大森林,可是有一隻小鳥卻無家可歸了…播放媒體資源中林中小鳥視頻2師: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麼感受,你想說點什麼嗎?
指名回答。
四、 總結
師:對呀!小鳥是人類的朋友,是樹木的醫生,森林的衛士,我們應該像課文中的紅領巾那樣愛護它、保護它,同時也要愛護其它小動物,愛護它們,就是愛護我們自己,讓我們和動物成為永遠的好朋友吧!
課後反思:
㈡ 新課標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師:你們知道「祖國」的意思嗎? 生:祖國就是南京。 師:不對,南京是我們祖國的一個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樣。大家再想。 生: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師:不對,美國、日本也是一個國家,能說是我們的祖國嗎? 生: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師: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的這個國家就叫祖國。
㈢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揚生活之風帆 創課堂之精彩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於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將會怎麼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於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後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裡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屍體,心裡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殘忍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說得那麼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現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知識。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小青蛙就會被我們挽留下來,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
(一)尊重生活,關注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彙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本案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在環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這便是生活給予學生的。有人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過程。案例中,我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彼此之間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的結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二)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於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湧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三)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機,提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由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調發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見,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能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也真正體現了課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顯了生活是課堂之源!
㈣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技巧
閱讀
先將文章和問題快速瀏覽一遍,再度兩邊文章,找出中心思想和要表達的意思,在做題,做完以後在瀏覽一遍文章,看一遍問題和答案。就OK啦!不過速度一定 要快,不然可以把檢查放最後。!這個對於任何人都可以適用!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再簡而言之,做語文的閱讀題要看你與寫作者和出題者的想法是否具有共通性,在閱讀題目和文章的同時要學會多角度思考,以自己、出卷人、閱卷人進行換位思考。畢竟是應試教育的制度下,有時候還要學會答題規范,思路明確,字跡清晰,應該有相應的格式。平時在注意積累,多思多想,不要光看文章的情節,要關注文章的背景,經過一段時間後相信你會成功的!
新華書店有一本小學基礎復習,紅色的,裡面各項都有,你可以買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