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

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

發布時間:2021-01-27 13:47:49

① 如何在數學課堂發揮情境教學優勢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規定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地位,倡導教師通過創建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情境教學法的優勢在於能夠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進行幾點研究。
生活情境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情境教學法是傾向於學生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教學效果,為何要創建生活情境?它是以小學生實際能力為基礎,在它們所能理解消化知識的最大范圍內,運用更加便於學生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生活情境完全符合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的原則,是非常值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和推廣的。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情境教學法的優勢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小學階段的數學,雖然在難度上有所控制,但是數學學科原本的性質並沒有改變,它依舊具有抽象性、邏輯性以及實用性的特點,小學課本中一些圖形、定義,教師如果單抽說教,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為了達到教有所成的目的,教師需要藉助一定的教學方法,來簡化這些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情境教學法恰恰能夠滿足小學數學的有需求,藉助情境教學法,能夠將抽象知識點直觀化的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教師通過構建一個個生動的情境,為學生營造更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被調動起來,教師的教學效率必然會得到提升。舉例說明,進行「中心對稱圖形」這部分知識的講解,採用傳統的教學工具以及單一的口頭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內涵和意義,而採用創建情境教學法,將學生帶入到一個直觀化的思維空間中,並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概念、關鍵知識點製作成動態的課件,學生很快就會投入學習狀態,學習成效顯著,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二、合理創設情境,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1.結合學生能力特點,創建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完善,學生第一次系統化的接觸數學知識,學習起來難免會有些吃力,教師在教學情境創建的時候,應該盡量使用簡單易懂、富有趣味性的語言,確保學生能夠了解教師說什麼,這是開展教學的第一步,在這個基礎之上構建情境,才能夠真正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和作用。
比如,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個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創建這樣的情境:白兔子媽媽將一個蘋果分成4塊,准備分給白兔3兄弟吃,她將1塊蘋果分給了大哥,而二哥卻嚷著要吃2塊,媽媽沒有辦法就切了第2個蘋果,分成了8塊,給了二哥2塊,可是這個時候,三弟又不開心了,他想吃3塊,猴媽媽就把第3個蘋果平均分成12塊,給了三弟3塊。那麼問題來了,白兔三兄弟,誰分到的蘋果最多呢?這個情境不僅富有趣味性,容易理解,同時也蘊含了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取出不同的分數,但是卻表示相同的大小這個含義。
2.從學生興趣出發,創建教學情境
首先教師要明確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激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關鍵,激趣過程中運用運用學生熟悉並且感興趣的話題創建情境,滿足學生對於學習的各種需求,這樣才能夠達到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
比如,在進行「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除法的口算」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最喜歡的動畫形象「熊大、熊兒」編成故事:有20個桃子,5個小動物,這個時候熊大和熊兒可為難了,它們要怎麼分,才能夠讓每個小動物都獲得一樣多的桃子呢?這個時候學生的興趣高漲,都會紛紛舉手回答,這個導入成功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好奇心,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在這樣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教師在創建教學情境的時候,不能拘泥於一個方法,或者一種形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故事可以隨時進行改編,即便是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靈活改變情境的設計,目的就是更好的帶動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更加輕松的領會數學知識和魅力。
3.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創建教學情境
創建教學情境,要注意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這個階段游戲和動畫是最能夠吸引學生的手段,教師利用這一點進行情境創建,既能夠寓教於樂,又做到了因材施教。在情境教學基礎上,鼓勵學會獨立思考,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克與千克」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做游戲的方式,游戲的規則是「比比誰最快、比比誰最准」。教師先將學會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發一包黃豆,一瓶礦泉水,一本新華字典。然後先讓收集整理這些小組自行估算這些物品的重量,然後將其填入表格中。然後教師再帶領大家用稱來測量,看看哪個小組估算最准確,並給予這個小組的成員一定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游戲方法,鍛煉學生的觀察、估算以及驗證意識。
三、結束語
教師應該基於教材基礎,結合學生的自身的學習特點、興趣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創建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通過大量的實踐教學分析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② 實例說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做法

創設情景 合作學習 質疑問難 激勵評價 多媒體運用
一、情景創設要有實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改革後,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想通過創設特定的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但有的課堂,教師把一些數學內容強行地套上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進行情景演示,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使學生對數學知識不能夠真正理解。
情景教學就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而不像傳統教學方式那樣用乾巴巴的抽象枯燥的大道理說教進行生硬的灌輸,而是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生動、真實、具體的人和物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愉悅中快樂地學習,寓教於樂。情景的創設要服務於教學,要有實效性。教師首先必須通過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其次,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創設最佳的實效性情境進行教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相應的問題: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情形?猜一猜有幾種情況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游戲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這種情景的創設就是有效的,在教學過程中有它的實效性。
二、合作學習要有實效性
肖川博士在《合作學習》中說:「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新課程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多地被我們的老師所應用。但有的課堂,合作只是有形式卻無實質,老師在沒有明確責任、沒有進行分工,甚至是沒有給學生問題的情況下,動不動就叫學生交流、合作,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的進行「討論」,機械地按部就班地經歷合作探究過程的程序和步驟,沒有好奇心的驅使,沒有思維的探險,沒有批判性的質疑,既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這樣的合作探究有作用嗎?有時教師雖然提出了問題,也往往是一個問題出示後,馬上就去問學生,誰已經有想法了?有想法的請舉手!你想到了嗎?等等。問題剛出來,就想讓學生有一個答案。學生哪有時間去合作去探究。所以,我認為合作學習要有實效性,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有組織、有目的的一項探究性合作學習活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過程。因此,教師應創設必要的合作探究情境,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獲取知識。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時,教師就要充分創設時間、空間環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操作實踐,探索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積累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性
傳統教學中過於強調講的方式在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已經被大部分教師所摒棄,起而代之的是課堂提問這種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怎樣進行提問,怎樣提問才有實效,尤其是新課程教學中如何進行啟發式提問就成為我們要去探究的問題。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的催化劑。合適的、有實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興趣,啟發思維,主動去學習。設計較好的課堂提問,有時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但是課堂提問也要講究科學性和實效性。過多提問,學生容易被諸多問題牽著鼻子走,沒有時間進行思考,學生只是在不假思索地忙著回答和應付;所提問題過於簡單,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有的問題幾乎只有一個標准答案,這樣就很難見到學生主動發問;所提問題太難,又啟發不了學生思考。所有這些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聯系實際,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適時、有效地提問,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具有實效性。
四、激勵評價要有實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激勵評價語言作為教師評價學生的一種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師所應用。「你真棒」「非常好」「你很有個性」「你很聰明」等等這些激勵語言的使用,使課堂氣氛變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是激勵評價語言的使用也應具有實效性和原則性,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不能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教師不管學生回答問題是否存在問題,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正確,或者是在全班學生齊聲回答問題時,很可能有少數「南郭先生的存在,教師也只是一味地進行表揚、激勵,學生聽多了不僅覺得乏味,更可怕的是導致那些隨大流的學生養成不去思考問題,不去探究問題的壞的學習習慣。
教師的不當語言評價會干擾或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當時的語言評價對當事者或許具有一種激勵性,但同時對旁觀者又具有一種暗示性,得到激勵的同學無疑是得到了教師的最高「待遇」,其他學生則感到這個學生的答案就是回答老師提出問題的最佳答案,老師最滿意的答案,這樣就在無形中剝奪了其他學生再創造想像的餘地,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扼殺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所以,激勵評價要適時、適當,要有原則性,這樣才能使激勵評價具有實效性。
五、多媒體的運用要有實效性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屬性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數學學科的教學與研究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課題。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經成為當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多媒體以其具體的形感、動感、聲感、色感,將教學中抽象的素材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容易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運用公式計算面積,學生感到比較厭倦,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出示一道思考題:把一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剪成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之和與正方形周長有何變化?把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它們的周長又有什麼變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想像,然後再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演示過程中,生動的畫面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周長的變化,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再讓學生互相討論,問題就在開放自由的氛圍中解決了。
但是,多媒體的運用得不恰當,不但不能起到為教學服務的效果,反而會使其喧賓奪主,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抓不住中心,影響課堂教學,達不到教學目的。例如:有一個老師在教授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因為例題中涉及到了奧運會的金牌數目,他就精心准備了課件,把很多運動員獲獎的圖片和很多的奧運知識放在課件中,並且花費了很多時間去解說,例題還沒有講,在出示課題上就花費了十多分鍾,這樣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效嗎?
多媒體對於教學只能是一個輔助工具,它的運用也要講究實效性,要為教學有效服務,使用要恰當、合理、適時,有實效才能使其真正發揮為課堂教學增效、增彩的作用。

總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一個新課題,它還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究。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否則,無論你課堂教學設計得怎樣精彩,課堂情景導入怎樣新穎,課堂教學中怎樣熱鬧,課堂中多媒體使用得怎樣精彩,但最終結果不能實現課堂質量,就等於課堂教學失敗。所以,課堂教學還是要講究有實效性。

③ 如何有效的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情境教學

教師與學生有效互動,創造良好情境。

④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傳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裡,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准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五、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於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

六、注重教與學的反思,保證數學教學更有成效。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生狀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於創造條件,讓教學准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使學生能習;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⑤ 小學數學主題式情景教學實效性的實踐研究的教學論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數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最後獲得概念、理解或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在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仍然處於主(要引)導的地位,而學生則處於主動學習的地位。

有人認為實驗僅是自然科學的教學手段,這是一種誤解,實驗同樣在數學教學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天地。因為,從廣義上說,數學教育也是一種科技活動,是科技工作的一部分。正確地恰到好處地應用數學實驗,也是當前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層面。雖然,數學實驗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CAI軟體的普及,數學實驗必將遍地開花。下面本人就「數學實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談幾點自己的拙見。

一、通過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種「直觀」的想法為背景。作為教師,就應該通過實驗,反這種「直觀」的背景顯現出來,幫助學生抓住其本質,了解它的變形和發展及與其它問題的聯系。

例如,對於三角形的「內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證明,學生作圖稍有不準確,就難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結論。教師就可通過實驗——抓紙活動,使學生領悟其本質。

讓每一個學生准備一塊三角形紙片,如圖,過A作一折疊使AB落在AC上,得摺痕AD,則AD平分∠BAC。同樣方法得出摺痕BE、CF。這樣,學生就直觀地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一部分線交於一點,這點即為三角形的內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進一步啟發學生,還可折出三角形垂心.

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提出下列問題:搭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如下圖)

1)按上圖的方式,搭兩個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搭三個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

(2)搭10個、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樣得到的?

(3)如果用x表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個數,那麼搭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探究交流,學生從多角度中去思考、去發現規律,發現如下一些結果:

1、 … 3x+1

2、 … 4+3(x-1)

3、 … 4x-(x-1)

4、 … x+x+x+1

5、 … 2x+x+1

通過折紙與搭火柴棒這些直觀形象的實驗來闡述抽象的數學內容,這在教材中是很多的,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勾股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及「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等等。通過這些實驗操作,一方面使學生能更深入、更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在思維方式上不會犯浮誇和刻板的毛病,又能准確抓住事物的本質,提出符合實際的有創新的看法。

二、通過數學實驗,突破課堂中的教學難點

對於教學中的一些疑難點,如不藉助於一定的實驗手段,就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初一數學「質量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時,由於學生缺乏自然科學中的有關知識,很難理解這點內容。這時,教師可藉助實驗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先讓每個學生准備一水杯和二份50g鹽。教師在講清質量分數的概念的基礎上開始做實驗。教師用量杯給每個學生倒200g水,然後讓學生把50g鹽加入水中,這樣這杯鹽水就有250g。那麼鹽水中鹽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學生就自然地回答出: = 。讓學生嘗嘗鹹味,感受一下。然後再把剩下的50g鹽加入鹽水杯中,這時鹽水的鹽的質量分數雙是多少?學生也能回答出 。再讓學生嘗嘗鹹味,學生發現鹽水比原來咸多了(鹽的質量分數增大)。

又如:新人教版「軸對稱」的教學時,由於學生缺乏對稱及反折的有關知識,很難理解這點內容。這時,教師可藉助多媒體實驗來解決這一問題。操作如下:

平移 對折 旋轉

通過實驗,學生獲得了深刻的感性認識,然後教師通過對實驗分析、概括、推理、判斷,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一種理性的高度:⑴鹽的質量分數=鹽的質量/鹽水的質量⑵對稱軸垂直平分連結兩個對稱點之間的線段。這樣處理,遠比教師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

三、通過數學實驗,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應用意識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創設一種實驗環境,使學生能受到必要的數學應用的實際訓練,否則強調應用意識就成為一句空話。

例如,學校每年要舉行運動會,運動會場地可組織學生來畫。跑道的線寬、道寬的尺寸一般都有規定的標准,當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項目終點位置確定時,其起點位置如何確定?相應的每跑道的前伸數怎樣確定?標槍、鉛球、鐵餅場地怎樣畫?相應的角度怎樣確定?這些應用到的數學知識雖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並不簡單。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領悟到跑道上也 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又如,在學了一些相關知識後,可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一些作圖工具或測量儀器,如製作丁字尺找圓心、製作勾股計算尺等;或讓學生製作一些數學模型,如長方體、正三稜柱(錐)等模型;或讓學生設計方案並解決「不過河測河寬」、「測操場上旗桿的高度」等問題。如:在一次數學活動課,老師組織學生到野外測量一個池塘的寬度(即圖中A、B間的距離)。例案:在A處測出∠BAE=900 ,並在射線AE上的適當位置取點C,量出AC、BC的長度;運用勾股定理,得AB2=AC2+BC
2。請學生給出其他的測量方案(要求畫出測量示意圖,並簡要說明測量方法和計算依據)。 A

B

這樣,通過學生的文體參與,使學生親自體驗到了思維加工的過程,強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多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

四、通過數學實驗,發現幾何問題解決的方法及規律

幾何證明,學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是幾何學習中最困難的地方之一。事實上,幾何證明的方法常常也是通過對圖形的操作,變形、變換、添加輔助圖形等多種多次的嘗試而被發現的。發現了證明的方法後,順便也就證明了前面的「發現(猜想)」的真確性,於是結論也就出來了。

下面是一例發現三角形內接矩形的面積變化規律的「數學實驗」的做法。①出示圖形:在△ABC中,P是BC邊上的任意一點,以P為頂點作△ABC的內接矩形,使矩形的一邊在BC上。②使點P在BC上運動,矩形面積隨之變化。③設BP為x,矩形面積為y,建立x與y間的關系,讓學生觀察當x變化時,y的變化特點及其是否有最大值。④顯示當P點運動時,對應的動點(x,y)的運動軌跡,讓學生對第③問中的觀察結果進行驗證,最後完整顯示拋物線。⑤改變△ABC的形狀,研究△ABC的底邊BC或BC邊上的高變化時,對拋物線形狀有什麼影響。

在上述例子中,學生參與實驗的過程實際上是在觀察實驗模擬過程中思考。當然在問題討論環節中,部分學生仍可發揮創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實驗」設想,並上講台進行實驗操作演示或由教師擇優實驗。
在網路教室環境中,學生在教師實驗方案的引導下或在自行設計的實驗方案中,自主實驗研究的天地更為廣闊,機會和時間更多,興趣更濃,參與程度更高,小組協商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因而「研究性學習」教學思想體現得更加充分,「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達成度也會更高。至於證明的書寫格式、步驟等,可以在實驗報告中列出,也可以實驗課外完成,這完全由教師依班級實際而定。

五、通過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

數學是一門來源於實踐的學科,其本身就充滿了唯物論和辯證法。而數學實驗為學生認識唯物論和辯證法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知識材料,學生每經過一次實驗操作,其思維過程必然經歷「感知——表象——抽象——反饋——再感知——豐富表象——發展思維——問題解決」這一螺旋上升的階段。再者,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培養,就是數學理論知識反作用於實踐的有力體現。因此,在數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是完全可行的。

此外,數學實驗還可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嚴謹的治學態度等。

數學實驗教學需要在課堂的時間和課堂的空間能夠達到數學實驗教學的各要素的教學環境下才能進行的,否則實驗後就得不到其應有的效果了。

數學實驗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探究和發現的活動,一切結論都應該由學生自己得出。因此,在數學實驗中給學生提供答案是不必的甚至是有害的。

當然,知識是發現的對象,是實驗的基礎、方法的載體,我們絕不是不要知識,不要演繹證明。學生在實驗情境中的「做」中學,對知識形成過程,對問題發現、解決、引申、變換等過程的實驗模擬和探索,可激發學習動機,有助於深刻理解知識,有助於形成證明的基礎平台和對邏輯演繹證明的本質把握。而且,這種實驗式的教和學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活動空間,使他們的思維更有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時,它不僅僅關心學習者「知道了多少」,更關心學習者「知道了什麼」、「怎樣知道的」。它追求的不僅僅是證明,更重要的是理解、發現和創造,是解決問題的數學精神和樂趣。這是一種新的求實精神,因而它更多的是對傳統數學教學的矯正,至少也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我們堅信:每當我們從數學的本質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運用CAI這種工具和載體,通過數學實驗這種教與學的方式,去致力於影響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意義建構,去幫助學生本質地理解數學,培養數學精神和發現、創造的能力時,我們就把握住了數學教育的時代性、科學性,我們就深入到了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伴隨著CAI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將逐漸增加,實驗素材庫將不斷壯大,實驗技術將更為先進與精巧,因而數學實驗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將具有更為廣闊的天地、更為重大的作為。

⑥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1. 重視課堂組織,讓課堂充滿激情

  2. 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學習

小學二年級在改革教學方法上所採取的措施和作法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專學目標屬,使"向45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⑧ 復式統計表適不適合情景教學法小學數學中哪一課最適合運用情景教學法

其實每堂課都可以選擇情景教學法,選擇的情景適合孩子,符合教學主要內容,這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